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穷人变多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台湾原本已成长为一个低失业、高成长的社会,贫穷对于一个家庭而言,通常都是暂时的问题.然而现在,随着经济不景、失业问题严重,台湾低收入家庭数量逐年攀升,10年来累计已增加五成.2003年上半年,全岛低收入家庭达7.3万户,人数近十八万,创历史新高.

  • 标签: 困扰 低收入家庭 台湾 失业问题 高成长 穷人
  • 简介:身为台湾海基会董事长的辜振甫先生,给人留下温文儒雅且练达机敏的饱学长者印象。然而,他不是一位单纯的学者。横跨台湾政商两界的辜振甫,兼有“经济外交家”的名号。历任的几位“总统”都曾授予他殊荣。祖籍福建的辜振甫,1917年生于台湾名声显赫的庶港辜家。其父辜显荣时,辜家以6000多公顷农田、300多公顷盐田、18家糖厂等产业成为当时台湾的三大地主之一。1937年辜显荣去世,辜家日渐衰微。已从台北

  • 标签: 辜振甫 日渐衰微 辜显荣 海基会董事长 名声显赫 政商
  • 简介:<正>50年代初期,台湾当局为控制舆论,稳定统治,乃强化新闻审查制度,修改“出版法”,实行“新闻用纸供应办法”,限制各报纸的篇幅(不得超过一大张半,6版),并于1954年完全禁止新报发行,台湾于是进入了“报禁时期”(习惯从1955年算起到1987年底,共32年)。随着形势的变化,民众知识程度提高,新闻界抗拒政治压力的增强,当局不得不转而改为怀柔政策:一方面延请报界头面人物进入国民党中常会,一方面松动对报纸幅篇的限制,1968年放宽为两大张,1971年又放宽至三大张。然而,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信息、广告需求的猛增,各报就采用“换版”的形式,来适应社会的需要。所谓“换版”,就是头版和副刊不变,其他各版根据发行范围换登当地新闻。发行量大的报纸,有换到19个版面的,几乎每一个县都有换版,连广告也分区换版,等于发行了19家报纸。到80年代,要求开放报禁呼声日高,当局终于迫于舆情,在1988年元月一日开放报纸登记,放宽了对报纸篇幅和言论的限制,管理政策亦趋向开明。台湾报业于是进入了商业化的竞争时期。

  • 标签: 联合报 台湾 新闻局 曼德拉 《联合晚报》 国民党
  • 简介: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都有几件难忘的事情。作为一名在军队新闻工作战线上工作了20多年的编采人员,我最难忘的事情之一,就是自己写的稿件第一次见报的情形。

  • 标签: 军队新闻工作 稿件 旅途 作战 个人 台阶
  • 简介:经过20多年的新闻改革,中国的报业从过去的三党报一统天下(中央、省市、地市)发展成为以党报为核心的纵横交叉的网络结构——纵向的有四即中央、省市、地市、县市,横向的有综合性日报、晚报、都市报以及各类专业报、企业报。在20余年间,

  • 标签: 地方报纸 综合性日报 发展 地方性 接近性
  • 简介:本文站在地(市)新闻产业的角度,对理论界在“集团化”潮流中试图从全局的角度整合地(市)新闻产业的资源,但又忽视其局部利益的做法提出质疑,为地(市)新闻产业的生存与发展鼓与呼,并为其出路提供些许浅见。地(市)报业立即实行集团化?地(市)广电产业下马?地(市)新闻产业包括地(市)报业和地(市)广电产业。当前,这些产业中,除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文化发达地区的少数先行改革、积蓄了发展能量者以外,由于新闻竞争的增强和其自身实力的限制,大多数的产业的发展面临诸多掣肘,不少产业甚至面临生存危机。这一类产业中,不管是发展态势较好的(主要是处于省会城市的),还是一般过得去的,都正在探索着、寻求着出路,更别说那些极度困难的了。我们在这里要探讨的,正是这大多数地(市)新闻产业的出路问题。

  • 标签: 地市级新闻产业 报业 广电产业 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