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网络化护理模式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女性患者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提高生殖中心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选取2018年4—12月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女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102例和对照组99例,干预组患者基于网络平台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2组干预时间为患者建档确定治疗方案至胚胎移植术后14 d验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生育生命质量量表(FertiQoL)、心理韧性量表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及抑郁水平、生命质量、心理韧性的差异,观察2组患者移植结局。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焦虑评定量表(SAS)、抑郁评定量表(SDS)评分分别为(26.03 ± 6.43)、(28.79 ± 5.26)分,低于对照组的(40.76 ± 6.81)、(36.13 ± 6.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5.77、-9.00,均P<0.01);干预后干预组FertiQoL中的精神和躯体、社会关系、治疗过程的耐受性维度评分分别为(68.21 ± 18.34)、(75.56 ± 19.58)、(69.14 ± 18.91)分,高于对照组的(58.11 ± 17.42)、(67.24 ± 19.27)、(58.77 ± 19.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00、3.04、3.79,均P<0.01);干预后干预组心理韧性量表中的坚韧、乐观维度评分分别为(37.03 ± 10.51)、(14.02 ± 3.25)分,高于对照组的(26.73 ± 9.81)、(10.13 ± 3.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17、8.28,均P<0.01);干预组患者平均优质胚胎数1.79(0.59,4.51)个、临床妊娠率49.02%(50/102),高于对照组的1.22(0.36,2.86)个、33.33%(33/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7,χ2值为5.10,均P<0.05)。结论网络化护理模式对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女性患者具有积极意义,能够促进患者改善焦虑及抑郁水平、提高生命质量、增强心理韧性。

  • 标签: 受精,体外 胚胎移植 生活质量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影响体外受精(IVF)-胚胎移植治疗中高反应人群卵母细胞利用率(OUR)的临床因素。方法OUR的定义为可移植和(或)可冻存的卵裂期胚胎和(或)囊胚的数量与当个周期获卵数的比值。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获卵数≥15个的周期,将OUR位于最高与最低10%的周期分为高OUR组和低OU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促排卵治疗的相关参数和妊娠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反应人群OUR的临床因素。结果高OUR组纳入了43例患者,低OUR组纳入了47例患者,两组的OUR分别为77.4%(601/776)和11.9%(104/874)。既往IVF或卵母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史(OR=0.10,95%CI为0.01~0.81)、不孕因素为子宫内膜异位症(OR=0.16,95%CI为0.03~0.84)以及卵巢刺激期间雌二醇水平下降(OR=0.16,95%CI为0.04~0.64)是OUR的不利因素(P<0.05);在促排卵方面,双重降调节方案(OR=3.74,95%CI为1.06~26.86)和相对长的促排卵时间(OR=3.24,95%CI为1.25~8.42)是获得较高OUR的保护性因素(P<0.05)。虽然两组患者的获卵数及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MⅡ)数相似,但高OUR组的累积临床妊娠率和累积活产率[分别为95.3%(41/43)、90.7%(39/43)]均显著高于低OUR组[分别为40.4%%(19/47)、31.9%(15/47)],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在高反应人群中,既往IVF/ICSI治疗史不利于OUR,促排卵时,可尽量选择双重降调节方案和适当延长促排卵时间并避免雌激素水平的下降,以保证更佳的OUR。

  • 标签: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排卵诱导 卵母细胞抽取 妊娠率 卵母细胞利用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阴道超声观测的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率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IVF-ET治疗的154例不孕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妊娠结局将其分为妊娠组(81例)和未妊娠组(73例)。分析经阴道超声下扳机日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对IVF-ET妊娠成功率的影响。结果154例行IVF-ET的不孕患者妊娠成功率为52.60%(81/154)。妊娠组和未妊娠组扳机日子宫内膜厚度与内膜形态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厚度7~12 mm、子宫内膜类型A型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成功的影响因子(OR=0.484、0.420,P<0.05)。结论扳机日子宫内膜厚度、类型影响行IVF-ET患者的妊娠结局,子宫内膜类型A型、子宫内膜厚度7~12 mm时妊娠成功率更高。

  • 标签: 子宫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子宫内膜 厚度 形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年龄<35岁首次行IVF-ET助孕并采用卵泡期长效长方案的患者临床资料,共2982例,其中PCOS患者(PCOS组)999例,单纯因输卵管因素不孕的患者(非PCOS组)1983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合并症。PCOS患者再根据BMI分为超重PCOS组(24.0 kg/m2≤BMI<28.0 kg/m2)和正常体质量PCOS组(18.5 kg/m2≤BMI<24.0 kg/m2)。计算并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妊娠结局、胚胎发育指标,分析BMI对妊娠结局及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同时研究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母体BMI的相关性。结果第3日(day 3,D3)胚胎移植的正常体质量PCOS组优质胚胎率[67.41%(1906/2826)]、囊胚形成率[56.39%(578/1025)]、优质囊胚形成率[29.75%(305/1025)]及可利用胚胎率[62.14%(1756/2826)]均高于超重PCOS组[62.65%(1753/2798),P<0.001;47.30%(457/966),P<0.001;16.35%(158/966),P<0.001;59.04%(1652/2798),P=0.018]。第5日(day 5,D5)囊胚移植的正常体质量PCOS组总受精率[82.38%(1711/2077)]、双原核受精率[68.03%(1413/2077)]、囊胚形成率[68.90%(554/804)]、优质囊胚形成率[62.56%(503/804)]及可利用胚胎率[57.16%(802/1403)]均较超重PCOS组高[80.21%(2954/3683),P=0.044;64.76%(2385/3683),P=0.012;63.95%(871/1362),P<0.001;30.32%(413/1362),P<0.001;53.03%(1250/2357),P=0.014],种植率[66.67%(72/108)]、临床妊娠率[66.97%(73/109)]及流产率[9.59%(7/73)]均较超重PCOS组低[80.57%(141/175),P=0.008;80.46%(140/174),P=0.011;20.71%(29/140),P=0.04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5移植的超重PCOS患者的临床妊娠率(aOR=1.92,95% CI=1.049~3.515,P=0.034)及流产率(aOR=3.09,95% CI=1.209~7.915,P=0.019)分别为正常体质量PCOS组的1.92及3.09倍。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3、D5移植的PCOS患者及D3移植的非PCOS患者BMI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呈正相关(r=0.144,P=0.013;r=0.212,P=0.004;r=0.137,P<0.001)。D5移植的超重PCOS患者组新生儿出现巨大儿的概率(aOR=5.33,95% CI=1.525~18.597,P=0.009)为正常体质量PCOS组的5.33倍。结论高BMI可能是影响PCOS患者胚胎质量及流产率增高的主要因素。超重或肥胖可能会使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增加,PCOS患者在行IVF助孕治疗前减重将有助于改善胚胎质量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体质量指数 受精,体外 胚胎移植 胚胎质量 妊娠结局 新生儿结局
  • 简介:摘要体外受精(IVF)是不孕不育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但存在着妊娠成功率低以及相应不良妊娠结局问题。在后基因时代,基于蛋白质组学的人类卵泡液研究可提供有关IVF过程各个步骤的实质性信息,并有助于预测或改善IVF妊娠结局。通过检索PubMed、Scopus、Web of Science数据库,本文回顾了基于人类卵泡液蛋白质组学的IVF妊娠结局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旨在总结可用于优化IVF结局的潜在标志物的同时提供IVF失败机制见解,以促进生殖医学的基础研究,进而加速临床转化。

  • 标签: 受精,体外 卵泡液 蛋白质组学 不良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来曲唑联合克罗米芬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卵巢功能低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IVF-ET,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来曲唑联合克罗米芬治疗)与对照组(克罗米芬治疗),每组69例。比较两组促排卵参数及治疗前后卵巢储备功能指标、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随访妊娠结局,比较两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观察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及优质胚胎数均多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前,两组各项卵巢储备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促卵泡生成素(FSH)均低于治疗前,雌二醇、孕酮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SH低于对照组,雌二醇、孕酮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MMP-9、AMH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MP-9、AM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种植率(53.01%,44/83)、临床妊娠率(37.68%,26/69)均高于对照组(30.00%,27/90;21.74%,15/69),流产率(7.69%,2/26)低于对照组(40.00%,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联合克罗米芬应用于行IVF-ET患者,在改善患者卵巢储备功能方面有着突出效果,有利于提升妊娠结局,降低流产率。

  • 标签: 来曲唑 克罗米芬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卵巢储备功能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月经规律女性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超促排卵卵巢反应性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结局是否存在关联。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IVF助孕患者资料,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荐的亚洲人BMI分级标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低BMI组(BMI<18.5 kg/m2,n=212)、正常BMI组(BMI 18.5~23.0 kg/m2,n=1076)、高BMI组(BMI 23.0~25.0 kg/m2,n=308)和肥胖组(BMI≥25.0 kg/m2,n=287)4个队列,主要结局指标为获卵数、卵巢反应性和持续妊娠率。结果各组的获卵数和卵巢反应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BMI组和肥胖组的MII卵率、受精卵子数、可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和移植胚胎数与正常BMI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的移植优质胚胎比例、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风险全胚冷冻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此外,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仍未显示BMI与卵巢反应性及持续妊娠率之间存在关联。结论月经规律的女性BMI增高不影响卵巢反应性及IVF妊娠结局。

  • 标签: 体质量指数 卵巢反应性 受精,体外 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于行为转变模式的疾病教育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女性心理及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进行辅助生殖的IVF-ET女性患者152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7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疾病教育,观察组采用基于行为转变模式的疾病教育。观察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两组患者心理及治疗结果的影响,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治疗结果包括IVF-ET相关指标(获卵数、成熟卵数、优质胚胎数、移植胚胎数)、妊娠结局(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患者生育生活质量(Ferti Qo L)。结果疾病教育前两组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教育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获卵数、成熟卵数、移植胚胎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优质胚胎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Ferti QoL总分及情感反应、身心关系、婚姻关系、耐受性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行为转变模式的疾病教育对IVF-ET女性心理及治疗结果具有积极的影响,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育生活质量,有利于获得良好的临床结局。

  • 标签: 辅助生殖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行为转变理论 疾病教育 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睡眠质量现状调查,并探讨正念水平在病耻感与睡眠质量间的调节作用。方法2018年4—9月采用方便抽样形式在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对380例被试进行问卷调查。测量内容包括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病耻感简易测量量表及自编不孕相关信息调查表。结果PSQI平均分为(4.82 ± 2.29)分,有118例占31.1%的患者存在睡眠困扰(PSQI>5分)。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SQI得分与病耻感(r=0.156,P=0.002)、不孕时长(r=0.110,P=0.032)、治疗总时长(r =0.142, P=0.005 )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正念水平(r=-0.325,P<0.001)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分层回归结果显示,正念水平在病耻感与睡眠质量间发挥调节作用(P<0.001,ΔR2=2.8%)。进一步的Johnson-Neyman结果显示,当正念水平>72分时,发挥调节作用。结论首次IVF-ET患者睡眠质量较差,亟需关注,正念水平可以调节病耻感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生殖中心应加强宣传教育,以降低患者病耻感水平,同时可开展正念相关干预,进一步提高其睡眠质量。

  • 标签: 睡眠质量 病耻感 正念水平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超长方案对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不孕患者受精率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平顶山市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收治的80例PCOS伴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经改良超长方案治疗的42例患者纳入改良组,经拮抗剂方案治疗的38例患者纳入拮抗组,方案治疗结束时,记录并对比两组促性腺激素用药相关情况、注射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当天相关指标[子宫内膜厚度、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黄体酮、雌二醇]、受精情况(平均取卵数目、成熟卵数、成功受精卵数)及妊娠结局(临床妊娠、流产率、持续妊娠率)。结果与拮抗组相比,改良组促性腺激素用药时间较长,成熟卵数量、成功受精卵数量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子宫内膜厚度、雌二醇水平、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均高于拮抗组,LH水平、用药总量均低于拮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黄体酮水平、取卵数、异位妊娠率、流产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伴不孕患者接受IVF-ET治疗,改良超长方案较拮抗剂方案可显著提高受精成功率,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是一种优选的促排方案。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不孕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改良超长方案 受精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对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行IVF助孕的1 105例PCOS女性的资料,并收集2 136例同时期因单纯输卵管因素行IVF助孕女性的资料作为对照。根据是否合并IR分为四组:PCOS合并IR组(记为A1组)、PCOS非IR组(记为A2组)、对照合并IR组(记为B1组)和对照非IR组(记为B2组)。分析其控制性促排卵指标及移植后临床结局。采用二元逻辑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分析早期自然流产的影响因素。结果①A1、A2、B1、B2四组间穿刺卵泡数[(16.8±8.1)枚、(17.8±7.9)枚、(12.6±6.2)枚、(13.4±6.2)枚,P<0.001]、获卵数[(14.2±7.9)枚、(15.3±7.7)枚、(11.5±6.0)枚、(12.3±6.3)枚,P<0.001]、获卵率[84.6%(8 518/10 070)、86.1%(7 738/8 986)、91.8%(8 346/9 096)、91.9%(17 367/18 898),P<0.001]、MII卵子数[(12.1±7.0)枚、(13.0±7.0)枚、(9.7±5.3)枚、(10.4±5.5)枚,P<0.001]、双原核(two pronuclei,2PN)卵裂数(8.2±5.3、9.0±5.4、6.7±4.1、7.4±4.3,P<0.001)、可利用胚胎数[(7.1±4.8)枚、(7.6±4.9)枚、(5.7±3.7)枚、(6.4±3.9)枚,P<0.001]、可利用胚胎率[82.3%(4 207/5 110)、82.2%(3 851/4 684)、82.3%(4 124/5 008)、83.9%(8 972/10 690),P=0.008]、优质胚胎数[(3.7±3.4)枚、(4.0±3.5)枚、(3.2±2.7)枚、(3.5±2.9)枚,P<0.001]、优质胚胎率[42.8%(2 185/5 110)、43.5%(2 037/4 684)、45.7%(2 290/5 008)、46.9%(5 009/10 690),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II卵率、2PN卵裂率、可利用囊胚形成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四组间早期流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3%(63/387)、9.7%(34/351)、12.1%(56/464)、8.7%(82/939),P=0.001],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异位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显示,A1组的早期流产率[16.3%(63/387)]显著高于A2组[9.7%(34/351),P=0.008]及B2组[8.7%(82/939),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流产的影响因素显示,IR是早期流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OR=1.464,95% CI:1.361~2.065,P=0.019]。结论PCOS女性合并IR对IVF助孕后首次胚胎移植的早期流产结局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受精,体外 胚胎移植 助孕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与非PCOS患者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VF/ICSI-ET)助孕的流产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辅助生殖中心行IVF/ICSI-ET助孕后获临床妊娠的3556例患者,其中PCOS患者889例(PCOS组),单纯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2667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后临床结局,并通过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流产的影响因素,最后按照单/双胎妊娠、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进行亚组分析。结果PCOS组流产率[11.81%(105/889)]、晚期流产率[5.29%(47/889)]显著高于对照组[9.19%(245/2667),P=0.023;3.64%(97/2667), P=0.031]。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PCOS、双胎妊娠、高BMI、不孕年限延长是流产的风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影响流产率的主要风险因素是双胎妊娠、PCOS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亚组分析显示单胎妊娠时两组患者早期、晚期流产率没有区别;双胎妊娠时PCOS组患者早期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晚期流产率[8.58%(29/338)]显著高于对照组[3.11%(37/1188),P<0.001]。结论行IVF/ICSI-ET助孕的PCOS患者单胎妊娠时流产率与单纯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相似,双胎妊娠时早期流产率与单纯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相似而晚期流产率显著增加。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受精,体外 单精子注射,卵胞质内 流产,自然 双胎妊娠 交互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和拮抗剂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21年7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行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治疗的273个周期,根据所用促排卵方案的不同,分为拮抗剂组(138个周期)和黄体期促排卵组(135个周期),比较两组促排卵结局、实验室相关指标及临床妊娠结局。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结果两组的年龄、体质指数(BMI)、抗缪勒氏管激素(AMH)、基础窦卵泡计数(AFC)、不孕年限、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基础黄体生成素(LH)、促性腺激素(Gn)天数、Gn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21、1.018、1.902、1.846、-0.775、-0.064、1.552、1.149、0.896,均P>0.05);与拮抗剂组相比,黄体期促排卵组扳机日LH[(3.74±3.20)IU/L比(6.44±6.18)IU/L]、扳机日雌二醇(E2)[(2 561.03±2 120.72)pmol/L比(3 842.46±3 563.95)pmol/L)]、获卵数更低[(3.20±1.95)枚比(4.21±2.66)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06、3.432、3.345,均P<0.05),而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更高(χ2=4.023、8.874,均P<0.05)。结论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中也可获得较理想的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

  • 标签: 黄体期促排卵方案 拮抗剂方案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 AMH)≤1 μg/L的女性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助孕的累积分娩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接受IVF-ET助孕治疗的793例AMH≤1 μg/L不孕女性的临床资料,根据每促排卵周期最终是否获得活胎分娩分为累积分娩组和未获得分娩组,比较两组间的一般情况,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累积分娩率的因素,并对不同年龄段的临床结局进行比较。结果①每起始周期累积分娩率为23.83%(189/793)。累积分娩组和未获得分娩组间患者年龄[33(30,37)岁比39(34,43)岁]、AMH[0.67(0.46,0.87) μg/L比0.51(0.22,0.74) μg/L]、窦卵泡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AFC)[6(4,8)比4(2,6)]、基础卵泡刺激素(basal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bFSH)[9.11(6.98,11.03) IU/L比11.06(7.75,13.13) IU/L]、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起始用量[225.0(187.5,225.0) IU比225.0(225.0,300.0) IU]、Gn使用总量[2 475.0(1 800.0,3 137.5) IU比2 100.0(1 575.0,2 850.0) IU]、Gn使用时间[10(8,12) d比9(6,11) d]、获卵数[5.0(3.0,7.5)枚比2.5(1.0,4.0)枚]、MII卵数[4(3,6)枚比2(1,3)枚]及卵裂期可移植胚胎数[3.0(2.0,4.5)枚比1.0(0,2.0)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878,95% CI=0.846~0.911,P<0.001)是累积分娩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不同年龄段的分组分析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每起始周期累积妊娠率及累积分娩率显著下降(P均<0.001),当年龄>40岁后无可利用胚胎周期取消率显著增高(P<0.001)。结论年龄是影响低AMH女性行IVF助孕累积分娩率的显著因素,累积分娩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

  • 标签: 抗苗勒管激素 累积分娩率 受精,体外 胚胎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0岁高龄女性多周期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 助孕的累积活产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4月1日至2016年9月31日期间因不孕症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首次行IVF/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 助孕且年龄≥40岁的603例不孕症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的不同分为4组:A组(40~41岁)、B组(42~43岁)、C组(44~45岁)和D组(≥46岁)。比较各组间基础卵泡数、产次、不孕因素、每移植周期活产率、多周期累积活产率等的差异,并对年龄、产次等对累积活产率的影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①A组的每移植周期的妊娠率、每移植周期的活产率、多周期累积活产率较其他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至少1个周期无获卵的占比随着年龄增加明显增加(P<0.001); ③经历3个周期的IVF助孕后,年龄≥40岁开始进行IVF助孕的不孕症患者的累积活产率达到平台期。④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与A组相比,B~D组累积活产率明显降低,OR值分别为0.416(95% CI=0.259~0.668)、0.227(95% CI=0.114~0.453)、0.121(95% CI=0.036~0.410)。结论累积活产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在进行3个周期的IVF助孕后,累积活产率并不随着IVF周期数的增加而明显提高。

  • 标签: 高龄 累积活产率 受精,体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阴道三维能量超声进行子宫内膜容受性检测用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妊娠结局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于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并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不孕症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IVF-ET前,通过经阴道二维及三维能量超声进行子宫内膜容受性检测,随访患者妊娠结局,分析不同妊娠结局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容积和子宫内膜形态类型等解剖学指标及子宫内膜血流类型、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峰速度与舒张末期速度比值(S/D)、血管化指数(Vl)、血流指数(FI)和血管血流指数(VFI)等子宫内膜血流指标的差异。结果妊娠成功组与妊娠失败组在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容积和子宫内膜形态类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或χ2=0.23~0.54,P=0.523~0.890)。妊娠成功组与妊娠失败组子宫内膜血流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P=0.897)。妊娠成功组子宫内膜血流PI、RI和S/D检测数值[(2.46±0.29)、(1.07±0.21)和(0.57±0.10)]均显著低于妊娠失败组[(2.71±0.34)、(1.35±0.24)和(0.66±0.11)],而VI、FI和VFI检测数值[(23.04±2.95)、(32.26±3.17)和(6.59±0.94)]均显著高于妊娠失败组[(16.85±2.17)、(28.42±3.04)和(4.88±0.86)](t=4.51、5.27、3.43、10.94、6.25、8.37,均P < 0.001)。结论通过经阴道三维能量超声检测PI、RI、S/D、VI、FI和VFI等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对于IVF-ET治疗后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作为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敏感性指标。

  • 标签: 不育,女(雌)性 胚胎移植 体外受精 超声检查 子宫内膜容受性 子宫内膜形态 子宫内膜血流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子形态异常对受精影响的原因,为畸形精子症患者受精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于深圳市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进行常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的助孕周期,根据精子正常形态率(normal sperm morphology rate,NSMR)分为4组,A组:IVF精子形态正常(NSMR≥4%,750个周期),B组:IVF轻度畸形精子症(2%≤NSMR<4%,277个周期),C组:IVF中度畸形精子症(1%≤NSMR<2%,110个周期),D组:IVF重度畸形精子症(0%≤NSMR<1%,49个周期),比较各组的正常受精率、受精失败率(受精率<30%)、完全受精失败率(受精率=0)以及受精功能相关指标:2 h酪氨酸磷酸化率、透明质酸结合试验(hyaluronan-binding assay,HBA)阳性率、顶体酶含量、自发顶体反应率、诱发顶体反应率。结果①D组IVF正常受精率[52.4%(18.3%,69.0%)]显著低于A组[60.0%(45.5%,75.0%),P=0.008]和B组[60.0%(42.9%,75.0%),P=0.028)];IVF受精失败率[22.4%(11/49)]显著高于A组[5.5%(41/750),P<0.001]和B组[8.3%(23/277),P=0.018];IVF完全受精失败率[14.3%(7/49)]显著高于A组[2.7%(20/750),P=0.006]。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也显示D组 IVF正常受精率显著低于A组(OR=0.433,P=0.008),受精失败风险(OR=5.426,P<0.001)、完全受精失败风险(OR=8.194,P<0.001)显著高于A组。②B、C、D组HBA阳性率[75.0%(62.3%,83.0%),71.0%(58.0%,81.0%),68.0%(48.0%,76.5%)]均显著低于A组[80.0%(71.0%,85.0%),均P<0.001];C、D组诱发顶体反应率[32.3%(26.5%,40.8%),28.8%(24.2%,43.0%)]均显著低于A组[37.8%(30.5%,46.8%),P<0.001,P=0.009]。③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精子正常形态率与HBA阳性率(r=0.259,P<0.001)和诱发顶体反应率(r=0.202,P<0.001)正相关。④以精子HBA阳性率、诱发顶体反应率、NSMR为自变量,对NSMR<4%的IVF周期受精率(IVF受精率<30%)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HBA阳性率的截断值是73.5%,敏感度为51.4%,特异度为73.8%,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95% CI)=0.643(0.559~0.726),P=0.002;诱发顶体反应率的截断值是28.9%,敏感度为72.1%,特异度为50%,AUC(95% CI)=0.599(0.497~0.700),P=0.036;正常形态率的截断值是1.45,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42.9%,AUC(95% CI)=0.605(0.509~0.701),P=0.025。结论畸形精子可能通过影响受精功能指标HBA阳性率、诱发顶体反应率从而影响IVF受精,建议对于畸形精子症患者,尤其重度畸形精子症(0%≤NSMR<1%)患者,进入促排卵周期后,男方行精子受精功能检测,包括HBA阳性率、诱发顶体反应率,如果取卵当日处理后精液符合常规IVF受精的要求,但前期受精功能检测HBA阳性率<73.5%,诱发顶体反应率<28.9%,建议行短时受精观察、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或half-ICSI,以降低IVF受精失败的风险。

  • 标签: 顶体反应 透明质酸结合试验 精子正常形态率 受精,体外 受精率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个能够对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卵子受精失败进行早期判断进而实施早期补救性人工激活的技术体系,并探讨其激活效率及应用价值。方法首先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与遗传中心150个采用时差胚胎动态监测系统(Time-lapse)系统培养的ICSI周期第二极体(Pb2)释放时间分布及其与受精及胚胎发育结局的关系,探讨Pb2释放作为ICSI受精失败早期判断指标的可行性。其次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93个ICSI助孕周期的225个受精失败卵子,根据人工激活方式不同分为未激活组(NAOA组)、早期激活组(RAOA组)、晚期激活组(LAOA组),同时将其余ICSI注射卵子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受精及胚胎发育参数,探讨ICSI受精失败早期补救性人工激活的效率和应用价值。结果Time-lapse监测ICSI注射后卵子有Pb2释放组的受精率(99.91%)、双原核(2PN)受精率(97.76%)显著高于无Pb2释放组(0.03%、0.00%)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ICSI注射后卵子Pb2释放时间为(3.04±1.45) h,Pb2释放时间分布及占比分别为0~3 h(58.58%)、3~5 h(36.29%)、5~8 h(3.92%)、>8 h(1.21%);NAOA组Pb2释放率、受精率、2PN受精率均为0%,LAOA组2PN受精率(36.00%)、第3日(D3)优质胚胎率(8.00%)、第5日(D5)囊胚转化率(0%)、D5优质囊胚转化率(0%)均显著低于RAOA组(60.00%、44.19%、51.16%、25.58%)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2,P<0.001,P=0.005),同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97.63%、48.62%、63.23%、37.9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RAOA组Pb2释放率(84.00%)、受精率(81.33%)、2PN受精率(60.00%)、2PN卵裂率(95.5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0%、99.68%、97.63%、99.51%)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1,P=0.04),但D3优质胚胎率、D5囊胚转化率、D5优质囊胚转化率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ime-lapse监测Pb2释放可以作为早期判断ICSI卵子受精失败的指标,在ICSI注射后5 h对受精失败卵子进行早期补救性人工激活可以获得正常受精和理想的胚胎发育结局。

  • 标签: 延时成像 受精 极体 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人工激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使用钙离子载体A23187行人工辅助激活技术对受精低下或受精失败的患者再次行单精子卵细胞质内注射(ICSI)助孕时,患者成熟卵母细胞的受精率、卵裂率及胚胎结局。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助孕治疗的患者11例,均因上1个周期行ICSI受精失败或者受精低下(受精率<30%)而再次行ICSI助孕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使用钙离子载体A23187进行激活处理的11例患者的122枚成熟卵母细胞作为激活组,将11例入选患者于上1个周期按照常规ICSI操作处理的108枚卵母细胞作为对照组,观察使用钙离子载体对卵母细胞激活后的受精率、卵裂率及出生子代的一般情况。结果激活组受精率及卵裂率分别为36.9%(45/122)、88.9%(40/45),对照组受精率和卵裂率分别为12.5%(21/108)、61.9%(1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活组中可利用胚胎数[(3.42±2.69)枚]及优质胚胎数量[(1.67±1.24)个]较对照组[(1.51±0.53)枚、(0.76±0.54)个]均显著提高(P<0.05)。11例患者中,卵母细胞激活处理后5例患者获得临床妊娠。结论使用钙离子载体A23187对成熟卵母细胞进行人工辅助激活,可以改善ICSI受精失败或受精低下患者的受精率、卵裂率及妊娠率。

  • 标签: 卵母细胞 钙离子载体 单精子卵细胞质内注射 受精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