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20世纪90年代银行业改革以前印度银行业发展状况及其不良影响入手,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银行业改革的政策措施和成效,并进而分析了其改革对我国银行业改革的启示.

  • 标签: 印度 银行业 改革 中国 银行业务 银行制度
  • 简介:独立后,印度政府曾两次对商业银行实施国有化,国有化后的银行虽然担负起社会目标,但却牺牲了效率,1990年代以来,印度银行业进行改革,旨在增进银行的活力,提高其效率,伴随入世承诺及其逐步实施,印度银行业加快了改革步伐,取得一定的成效.

  • 标签: 入世 印度银行业 改革 发展
  • 简介:19世纪末,中国东北地区在日、俄等列强的殖民角逐下,哈尔滨成为被动对外开放地区。仅经过20余年。哈尔滨便从一个边陲渔村迅速发展成为东亚地区新兴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并成为列强商业势力竞相争夺的一个广阔市场。在哈尔滨的经济繁荣与城市建设中,尤其在银行业的发展中,犹太人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犹太人的金融活动对近代哈尔滨金融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与示范作用。

  • 标签: 哈尔滨 银行业 犹太人
  • 简介:本文旨在分析印度尼西亚制造业的保护结构。首先,本文描述印度尼西亚工业与贸易政策的发展变化情况。印度尼西亚的工业与贸易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一直都符合自由化支持者的以下说法:“顺境势必产生坏政策,逆境势必产生好政策”。其次,对有效保护率的分析表明,印度尼西亚的制造业更加自由化了,特别是在1997年经济危机之后。诸如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和其它特惠贸易协定等国际性,地区性承诺,也促进了制造业的自由化。三,印度尼西亚制造业的贸易自由化比泰国更快,而且可能赶上了马来西亚的贸易自由化速度。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有效保护率 制造业 结构 贸易自由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简介:TheAfricanbankingsectoriscomposedofcentralbanksanddeposit-Thedeposittakingfinancialinstitutions.TheAfricansectorwhichexperiencedrobustdevelopmentwasnotseverelyhitbytheinternationalfinancialdownturnortheEuropeansovereigntydebtcrisisinterms.TheauthorarguesthatitissignificanttostudytheAfricanbankingsectortofurtherdeepentheSino-Africanfinancialcooperation,especiallycooperationbetweencentralandcommercialbanks.

  • 标签: AFRICAN SECTOR cooperation BANKS BANKING 银行业发展
  • 简介:经货联盟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欧元的诞生并不仅仅是对欧元区原有11种不同国家货币的简单替代,它们将会对欧洲商业银行,特别是首批加入欧元区各国的商业银行产生或正或负的影响,这些影响体现在对欧洲商业银行的获利能力,银行结构,银行风险,银行成本和对银行监管等多方面。本文就经货联盟对欧洲商业银行影响的各方面展开具体分析,进一步探讨欧洲商业银行在新的环境下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 标签: 经济与货币联盟 欧洲 商业银行业 获利能力
  • 简介:本文在剖析欧元区银行业结构的基础上,简要的分析了影响欧元区银行业一体化的因素,并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当前欧元区银行业一体化的状况。最后简要的分析了欧元区银行业一体化的将来。

  • 标签: 欧元区 银行业 一体化经营 欧元 法律环境 单一货币
  • 简介:近年来,传统商业纷纷拥抱互联网,联手电商,线上线下优势互补、融合发展。为促进全省商贸流通行业健康快速发展,2016年黑龙江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和方案,其中有《黑龙江省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工作方案的通知》《黑龙江省“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6年,该省电商产业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推进工作成效显著,出现一批省级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县、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 标签: 电子商务发展 黑龙江省 流通行业 商务应用 商贸 现状
  • 简介:本文运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对东盟五国制造业在1996-2006年间的出口竞争力进行了实证测度,并且也相应地测度了东盟各国长期稳定地处于比较优势、比较劣势的产业,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互相转换的产业。最后,文章对实证结果作了分析。

  • 标签: 贸易竞争力 比较优势 变迁
  • 简介:每年,印度尼西亚国营石油公司及其外国承包商都花费了超过25亿的美元在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油田进行勘探和开采。一半以上的资金是用来支付给石油服务分包商,他们提供了一系列的服务——包括勘探、开采、贮藏和转运等设施的建筑,以及提供技术、设备、材料、熟练劳动力和油轮租赁——这些都是石油公司所不能或不愿意自己提供的。在70年代初以前,在印度尼西亚开办的所有石油服务公司都是外国拥有和管理的。在70年代中后期,印尼政府有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印尼国营石油公司 外国石油公司 石油服务公司 原住民 公司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