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佛陀跋陀作为60卷本《华严经》的翻译者,娴于禅定功夫,且曾居庐山两年,向慧远传授佛法,尤其是“念佛三昧”,其对中国华严宗、禅宗与净土宗三大宗派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但目前学界对他的研究并不多见。通过比较分析大正藏及元以前经典记载,有一些失译佛经事实上可以归于佛陀跋陀名下。比照佛陀跋陀、慧远时期和隋唐以后对“念佛三昧”的理解可以看出早期与隋唐后净土宗对念佛三昧所能达到境界的理解。他和鸠摩什对色空的理解更阐释出他所传达的佛教中观见,尽管历史上龙树的大量中观论著由鸠摩什所翻译。

  • 标签: 佛陀跋陀罗 华严宗 禅宗 净土宗 念佛三昧
  • 简介:法器在道人的宗教生活和道教的斋醮仪活动中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有的法器对于全真道士来说,甚至是相伴终身、须臾不离的物件.法器,顾名思义,就是道人在做法事时所用的器物,但是,一些全真道士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佩带和使用法器.道教法器的种类很多,构造和材质各异,但是按其用途和宗教涵义来说,大致有这样四个方面的宗教用意:一是在斋醮法事里,法器具有沟通神灵的作用.法器的音响能够上达天庭,下送地狱,把主持法事的高功法师的意愿、祈求转达给神灵、幽冥,以达到人神互感交流、天人感应的目的;二是正一派道士在符箓道场里,用于避邪、驱鬼、伏魔、降妖,达到扶正祛邪的愿望;三是全真道士随身携带或佩带,其主要用途也基本上属于避邪伏魔,同时也具有防身之用;四是在道教的仪里,用于演奏道教音乐或进行伴奏,烘托宗教气氛,营造神秘天上人间的特殊氛围.

  • 标签: 宗教生活 斋醮科仪 法器 道人 道教音乐 日常生活
  • 简介:在旅游产业刚刚兴起的时候,省委、省政府就将五台山确定为山西全省的旅游龙头.若干年过去了,旅游经济正在腾飞,旅游景点相继推出,作为龙头的五台山风景区在历任领导的辛勤努力下已经被更高地举起来了.

  • 标签: 管理局 荣华 局长 再创 五台山风景区 旅游产业
  • 简介:姚治华《补特伽与阿特曼的译名问题》一文,认为“我”是在不同层次上被使用的:在轮回层次上,指执着的“人我”;在解脱的层次上,指主宰的、自在的“本我”。“无我说”是为破除外道的“我者”而立;“常乐我净”之“我”或“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之“我”,则是“无化”、“非化”的“本我”、“妙我”。文章以小见大,言之有物,持之有据,不仅对探讨佛教“无我说”,而且对理解整个佛教思想体系的意蕴也不无启发。

  • 标签: 补特伽罗 Atman Pudgala 阿特曼 佛教思想 天上天下
  • 简介:汉墓中可见大量以庖厨场面为题材的画像,其典型者如山东诸城凉台东汉墓出土画像石中的庖厨图(图1),场面盛大而井然有序,是汉画庖厨图中的精品,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郑州新密打虎亭村汉壁画墓中室北壁则有彩绘的宴乐场景,场景宏大,绘制精美。汉墓画像中,庖厨图似乎是必备的内容,究竟有何寓意?或许,对庖厨图最直接的理解就是在表达"去饥饱食"的愿望。从古至今,吃饭问题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尤其是在食物相对匮乏的古代社会,饥饿与疾病是人们最主要的两大自然死因。人一日不食则饥,"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

  • 标签: 汉墓 吃饭问题 耳无闻 国家一级文物 汉画 汉壁画墓
  • 简介:"仙传四十九方"是明代嘉靖年间状元及理学家洪先所传的道教导引功法。此功法的最初文本是洪先在洛阳游历时由朱神仙授予的,时称《卫生真诀》。考其功法,应该直接源于明正德间王蔡所传《修真秘要》,或与《修真秘要》同源于南宋郑樵《通志》中曾著录的《修真秘要经》。在功法的表现形式、内涵和文字表述方面,"仙传四十九方"要优于《修真秘要》中的相应内容。"仙传四十九方"随再编的《卫生真诀》首刊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后来有《卫生真诀》、《万育仙书》和《万寿仙书》等多种抄本、刻本传世,近几十年来一些较新的印本也出现了若干种。

  • 标签: 罗洪先 仙传四十九方 导引 卫生真诀
  • 简介:本文主要围绕作者发现的清代钦命勘分中俄塔边界大臣于光绪九年(1883)七月初六日给哈萨克部落头目所写的文书作较全面、深入的研究。作者首先对文书进行拉丁字母转写和中文翻译,其次结合自己的调查资料和有关史料,对文书中提到的人名、地名、中俄边界谈判地点和中俄分界线进行考证。本文对研究中俄边界谈判和清政府的民族政策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标签: 中俄科塔边界 察合台文文书 分界线
  • 简介:“人逢喜事精神爽”,应中共中央邀请,老作为党外宗教界代表,荣幸地列席了党的十五大的开幕式和闭幕式。能在有生之年,见证这一举世瞩目的世纪盛会,对于一个历经半个世纪中国社会、教会沧桑岁月的老同工而言,心倩自然是格外欣悦。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在开幕式上听了江泽民同志所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

  • 标签: 中共十五大 廿一世纪 邓小平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基督教
  • 简介:早期道教(即张道陵、张衡、张鲁主教时期)在神祗崇拜及祭祀仪式方面,主要崇信“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行以“三元斋会”、“三官手书”之仪。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盛行,民间形形色色的道派林立,五花八门的法事醮仪纷呈,较著者称天师道斋法、上清斋法、灵宝斋法,经篆达数百卷。其著名修订、整理、增益者有葛玄、葛巢甫、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

  • 标签: 早期道教 教义 科仪 《易》 《周易》 主教
  • 简介:《蓬壶炼度仪》(全称《太上蓬壶津济炼度法食真》,后简称《蓬壶炼》)是目前南通地区广泛流通的度亡仪,传自太乙教掌教萧抱真,汇集各派炼度之大成.

  • 标签: 南通地区 科仪 三元 道教
  • 简介: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信仰,它在白族聚居的大部分地区流传。祭祀本主是白族日常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其中,以每年本主圣诞日举行的庆诞法会最为隆重。道教在白族地区的传播过程中,特别是在主持白族本主庆诞法会中,凭借自身丰富的仪式传统,逐渐形成了富有道教特色的白族本主庆贺仪式。道教与白族本主信仰之间通过双向互动,一方面白族本主信仰得到整合延续,另一方面道教亦进一步深入到白族地方社会之中。

  • 标签: 道教仪式 白族本主 庆贺仪式 仪式架构
  • 简介:产生于魏晋时期的《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经》与刘宋出世的《三天内解经》,都是宝贵的道教典籍,蕴含着当时正一道的神学思想。经过认真剖析,本文从前者归纳出7条神学思想,从后者归纳出6条神学思想。从中可以发现,在魏晋到南朝初期的正一道经典中,不仅关注的神学问题有所转换,一些神学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可以窥见道教的主体性与佛教的“作用”。

  • 标签: 魏晋南朝 正一道 神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