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罗尔斯一方面恪守自由主义的中立原则,另一方面又拒斥霍布斯式的“私人社会”,认为良序社会的正义原则及相应的制度是一种内在善,是公民应为之奋斗的共享的终极目的,两者形成了紧张关系。为了解释其张力,罗尔斯援引奥克肖特关于事业联合体和公民联合体的区分指出,有着共享目的的政治社会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共同体,而只是实践联合体(公民联合体),它相容于中立原则。但事实上,对于罗尔斯而言,中立原则和共享目的的和解依赖于更深层次的共享——对自由及其相关价值的共享。正是奠基于这两个层次的共享目的,政治认同得以确立,“稳定性论证”才得以完成。

  • 标签: 政治 社会实践 联合体 政治正义 共享目的 政治认同
  • 简介:<正>在任何一部社会学思想史或社会学理论教科书中,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杜尔克姆(EmileDurkheim,1858—1917)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提到杜尔克姆对社会学理论的杰出贡献,人们往往专注于这位“实证社会学先锋”的功能主义分析方法,宗教社会学和社会劳动分工论,却很少有人对他的道德社会学学说进行系统的研究。事实上,在现代社会领域,从来没有一位社会学家象杜尔克姆那样,对困扰着人类思想与行动的道德问题作过如此广泛和深入的探讨。本文试图对贯穿在其主要著作中的道德社会学思想作一客观和科学的评析,以期对我国现阶段的两个文明建设有所启示。

  • 标签: 杜尔克姆 道德社会学 社会劳动分工 社会事实 道德规范 自杀论
  • 简介:道德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根本,然而目前高校中的德育处于低效和边缘化的困境,高校道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社会生活。道德源于生活、融于生活,只有与社会生活相匹配的道德教育才是具有实效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匹配社会生活,即理念匹配、“教”“学”匹配和知行匹配。渗透式德育、价值澄清德育、体验式德育是增强高校道德教育与现实社会生活相匹配的有效路径。

  • 标签: 道德教育 渗透式德育 价值澄清 体验式德育
  • 简介:现代性道德合法性危机标志着道德形而上学走到了黄昏,后现代主义解构了道德本体论,把个人情感、欲望、意志等合理性感性因素整合进道德人格结构与功能中去,道德回归生活本身,生活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解构了“宏大叙事”总体化道德努力,道德话语权的个体回归使每个人都能在道德的世界自由而充分的生长,过上真正属人的生活;解构了“同一性”普遍化道德,摆脱道德形而上学的纠缠,在一个没有伦理的社会中进行自由的道德选择。在我国满载张力和快速节律的现代化过程中,社会主义荣辱观建构,既要实现传统道德的现代转型,又要汲取西方后现代主义对道德形而上学远见卓识的批评,惟有如此,我们的伦理世界更加丰富,更加成熟,从而超越现代性而后现代化。

  • 标签: 后现代 道德 社会主义荣辱观
  • 简介:中国佛教伦理文化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去恶行善、慈悲利他、克己、孝亲等基本的伦理道德观念。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中国佛教伦理文化的这些观念,对个人道德境界的提升、和谐家庭的构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构建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中国佛教 伦理文化 和谐社会
  • 简介: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关键在于开创了一条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的“中国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在“中国道路”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形成的,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要求,在思想和实践中引领了“中国道路”的发展

  • 标签: 中国道路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
  • 简介:<正>一、婚姻自主权的不完全性。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这就为实现婚姻自主权奠定了重要的社会基础,人们便首先在主观上比较普遍地获得了婚姻自主权。但是,由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很不发达,存在多种经济形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利益差别,上层建筑也不完善,封建主义思想、资本主义思想以及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这些都必然对婚姻过程发生极大的影响。人们的婚姻自主权是不完全的。婚姻自主权的这种不完全性特征,影响甚至制约着婚姻过程的其他方面。

  • 标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婚姻自主权 社会基础 上层建筑 利益差别 生产力
  • 简介:97回归后,香港社会道德文化建设最大的困境在于围绕竞争性中西方道德文化而展开的价值博弈。从多元的人类现代化事业历史全景看,香港社会只有在克服社会进化论主导下的西方道德文化中心主义基础上,通过重整港人的社会生活世界,才能真正开出香港道德文化建设的切实道路。

  • 标签: 香港社会 价值标准 道德文化
  • 简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这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今已经从各个渠道向受众渗透,但要真正入耳入心,还要进一步创新传播艺术。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艺术创新 传播艺术 教育实践 党中央 总书记
  • 简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碰撞与融合的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以避免社会价值观念的混乱。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准则。有效培育社会成员的诚信价值观,使其获得人们的确信和忠诚,需要系统阐明诚信价值原则的正当性,全面理解和把握诚信的科学内涵,确立诚信价值观培育的原则及其着力点。

  • 标签: 诚信 价值观
  • 简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国家伦理与个体道德的统一,把“八荣八耻”的荣辱观转化成每一个体自觉的道德认知与情感体验,是荣辱观教育的关键。荣辱观教育有其辩证性内涵,在教育目标上,它是培齐“道德人”与“能力人”的统一;在教育内容上,它是一元价值内容与多元实践方式的统一;在教育原则上,它是道德理性设计与道德情感供给的统一;在教育方法上,它是荣辱价值引导与主体生活体验的统一。

  • 标签: 荣辱观教育 道德情感体验 辩证性内涵
  • 简介:企业家的社会责任问题是一个亟需学界探究的学理问题,同时更是一个需要企业家现实践行的实践问题。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应该说既不是无关痛痒的“无病呻吟”,不是企业、企业少数人甚至企业家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不是一种外在驱动,不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实际上,它是产品益众、财富阳光、创新求变、做强企业,以及心怀天下、仁爱化众与感恩图报、回报社会

  • 标签: 企业家 社会责任 企业 社会
  •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了欧洲近现代民主法治型社会治理模式与规范伦理的具体成因、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并对二者的内在关联性进行了说明。笔者认为,麦金太尔在重建传统生活共同体基础上恢复古希腊美德伦理的主张只是一种道德乌托邦幻想,我们应当在努力完善民主法治型社会治理模式和规范伦理类型的前提下,继续推进启蒙运动所开创的现代性事业,而不是一味地吁求回归传统。

  • 标签: 民主 法治 规范伦理
  • 简介:市民社会正义是一种底线道德权利要求,旨在确保社会成员互不伤害,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马克思从互利、自主和自我实现三个方面对其展开了批判。从互利来看,市民社会的生产领域呈现的是资本财富的增值与工人阶级的贫困,权利与权利相对抗;从自主来看,人与人的关系通过商品等物的形式中介发生关系,这一关系呈现为类似自然界的盲目运动规律,物支配人;从自我实现来看,工人在生产领域屈从于资本的强力,受到必然时间的限制,劳动成为谋生手段,人的自我实现理想成为梦幻。在马克思这里,市民社会正义问题不再单纯是个体道德问题,本质上是伦理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交织的问题,是与共同体命运相关的问题,是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相统一的问题。

  • 标签: 马克思 市民社会正义 互利 自主 自我实现
  • 简介:<正>乘车不买票,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社会顽症,近些年来,在我国不少城市大有泛滥成灾之势。它不仅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败坏了当地人民和城市的形象,而且,在经济上还直接给国家造成了损失。

  • 标签: 社会心理学分析 持月票乘客 售票员 实角 和尚 公交公司
  • 简介:“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对德育工作的指导价值有着一种建构性的设计,给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公民价值”两种内容和方向有所不同的指导价值。德育指导价值的这种设计思路,体现了当前中国社会的转型期特征:社会道德和精神生活中的基本价值观,一方面既要向未来公民社会中通行的社会价值靠拢,因为这是中国未来社会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要延续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价值传统,继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维持现有社会秩序方面的现实作用。德育指导价值上的这种建构性设计,符合我国社会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需要。

  • 标签: 德育 公民社会 建构主义
  • 简介:为落实中央和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协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2014年10月19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讨会"在上海理工大学图文信息中心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上海市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协作组和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联合主办。特邀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8位专家到会做主题发言,并就相关学科建设提供咨询意见。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教育研讨会 上海理工大学 综述 图文信息中心 法律基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