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初春时节,美国中西部的密歇根州。当绝大多数树木嫩绿的新叶都展开时,婆果(Asiminatriloba)的枝头还是光秃秃的。婆果为灌木或小树,高度可达14米,胸径有二三十厘米。树皮浅灰色,表面不光滑,具有一些瘤状突起,看起来平淡无奇。

  • 标签: 北美洲 水果 热带 温带 密歇根州 中西部
  • 简介:在过去的几年间,我曾多次来沙漠拍片,但都是在沙漠的边缘,往里走最多不超过20公里。不过,从那时起就渐渐有了深入沙漠腹地的朦胧念头。而真正产生了从北到南穿越丹吉林沙漠的愿望,还是一年多前在古日乃行走之后。

  • 标签: 巴丹吉林沙漠 穿越 额济纳 沙漠腹地
  • 简介:维罗纳,是意大利北方一个古老、纤巧、富庶的城市。在拉丁语中,“VERONA”是“极高雅”之意。它东边与两个著名“邻居”相伴:别名“水城”的威尼斯与号称“金城”的维琴察。而它自己,也有一个更具神圣感的昵称:“城”。

  • 标签: “水城” 故乡 威尼斯 金城 神圣 意大利
  • 简介: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PAEs)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可沿食物链富集,危害人体健康。本文利用荧光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探究了邻苯二甲酸二酯(DMP)在离体人红细胞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红细胞在310nm、490nm和609nm处各具有一个荧光特征峰,其来源分别为:红细胞内的蛋白;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和膜脂;锌卟啉和原卟啉。DMP染毒后,310nm处的荧光峰出现明显下降,其原因为进入红细胞内的DMP与蛋白发生了结合;490nm和609nm处的荧光峰变化很小。高效液相色谱(HPLC)实验结果表明,DMP能透过红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其进入量随暴露量增加而增加,进入量和暴露量的比值随暴露量增加而减少。上述研究成果能加深对PAEs在血液运输过程中与红细胞毒性作用的理解,可为PAEs的危险性评估和相关疾病预防提供数据参考。

  • 标签: 邻苯二甲酸酯 红细胞 污染物分布 荧光光谱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群体感应抑制剂(QSIs)具有不会产生抗药性的特点,从而被作为抗生素的可能替代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其存在着与传统抗生素环境联合暴露的可能,但是目前尚缺乏相关联合效应的研究。本文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为受试生物,测定了7种QSIs(DL-焦谷氨酸、N-乙烯基吡咯烷酮、呋喃酮乙酸酯、2-甲基四氢呋喃-3-酮、3,4-二溴-2(5H)-呋喃酮、(R)-3-吡咯烷醇、D-脯氨醇)分别与磺胺恶唑(SMX)和盐酸强力霉素(DH)的二元联合毒性,并初步探讨了它们的联合作用机制。根据结果分析,前5种QSIs作用于AI-2类信号分子介导的群体感应系统,与AI-2类信号分子竞争结合LsrB蛋白,此通路与SMX、DH的作用通路互不影响,因此联合效应为相加;后2种QSIs作用于AI-1类信号分子介导的群体感应系统,与AI-1类信号分子竞争结合SdiA蛋白,而SMX、DH的作用可能刺激SdiA蛋白的表达,从而需要消耗更多的QSIs与SdiA结合,因而联合效应为拮抗。本实验研究可为传统抗生素与QSIs联合暴露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 标签: 群体感应抑制剂 磺胺甲恶唑 盐酸强力霉素 大肠杆菌 联合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