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报道了以二甲酚橙(XO)为显色剂,在表面活性剂溴代十六烷基吡啶(CPB)存在下,应用双峰双波长法测定镧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PH=8.6的NH3.H2O-NH4Cl的缓冲溶液中,其最大吸收峰为613nm,负峰为455nm,正负峰的吸光度绝对值之和与镧的浓度线性相关.镧的质量浓度在0-25ug/5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13.455高达1.71×105L.mol-1.cm-1.是单波长分光光度法(ε610=1.02×105)的1.67倍.该方法已用于活性炭负载催化剂中镧含量的测定.

  • 标签: 双波长 分光光度法 测定
  • 简介:摘要本法主要研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铁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了邻菲啰啉作显色剂、盐酸羟胺作还原剂,以工作曲线法测定水中总铁含量,且讨论了测定的最佳条件。本法灵敏、可靠,应用于清洁环境水样和轻度污染水的分析。

  • 标签: 分光光度法 废水 总铁 水质检测
  • 简介:摘要:根据国家标准方法与相关文献中磷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本文研究了一个适用于锰铁中磷含量的测定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只需较短时间即可测定样品中磷含量,且磷含量在0.1~0.8μg/ mL范围内,标准曲线线性相关良好。通过加标回收率实验发现,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 标签: 测定 光度法 锰铁
  • 简介:正交设计优化黄芩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用L9(34)正交表来选择黄芩的最佳提取工艺,找到黄芩中总黄酮提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  目的探讨黄芩中总黄酮提取工艺中的提取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黄芩中总黄酮得率的影响

  • 标签: 优选黄芩 光度法优选 分光光度法
  • 简介:摘要现代分光光度法是岩矿测试中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手段,不断的提高岩矿测试的精确度和工作效率。今后的工作中,应当加强对分光光度法的学习,结合实际经验和实际情况,合理的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岩矿测试,将我国的地质勘探事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贡献新的力量。

  • 标签: 分光光度法 岩矿测试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不同的保温时间对血栓通含量的影响,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行性,以充分表明该检验方法的适用性。方法用不同的保温时间所测得的分光光度法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的结果相比对。结论分光光度法的保温时间对于三七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有比较大的影响,并且在15至30钟的时间内较为精确。

  • 标签: 分光光度法 保温时间 血栓通注射液含量
  • 简介:采用EDTA分光光度法测定镀液中的焦磷酸铜。实验结果表明,显色体系十稳定。方法简便快捷且具有高选择性。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能满足生产要求。

  • 标签: 镀铜液 焦磷酸铜 光度法 EDT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已经在日常环境监测中广泛使用。简述了AAS常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重点阐述了背景扣除对于原子吸收光度的意义以及近年来AA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 标签: 原子吸收 光度法 环境监测 应用
  • 简介:摘要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一大类天然产物,种类繁多,大多数黄酮类化合物与葡萄糖或鼠李糖结合成苷,部分为游离态或与鞣质结合存在。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以其广谱的药理作用倍受青睐,人们对含有黄酮的化合物进行大量研究,以期获得黄酮含量较高的中草药,黄酮的含量测定成为研究的关键步骤。

  • 标签: 紫外可见分光 光度法 黄酮测定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脚步的加快,对于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广,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人类的日常活动、工业生产等行为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对水、空气、土壤资源等造成了很大的污染,随着我国的环境监测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注重对污染治理的监测以及保护研究。本文主要分析了环境监测中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结合个人工作经验,给出了有关使用建议,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 标签: 紫外分光光度法 环境监测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水是生命之源,水质评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介绍了有关水质评价的相关标准,利用分光光度法绘制标准曲线,测定自来水样品中铁离子的浓度。并且根据实验操作提出了相关的后续优化探究实验,总结实验过程中的误差。

  • 标签: 分光光度法 铁离子的检验 优化实验方案 相关标准。
  • 简介:摘要:苯酚双氧水羟基化制备邻苯二酚及对苯二酚由于其原料简单易得,目的产品收率高而被认定为清洁的生产工艺。其反应的选择性直接影响产品的收率,检测苯酚羟基化反应液中残余双氧水浓度对反应的控制具有较大的意义。目前多采用碘量检测,由于反应液中对苯醌等还原性物质的干扰,难以准确检测微量双氧水的含量。而钛盐分光光度法就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利用在酸性介质中,过氧化氢与钛离子(Ti4+)生成稳定的橙色配合物[TiO(H2O2)]2+, 该配合物十稳定,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双氧水浓度呈直线关系,符合比尔定律。通过对配位化合物的比色,能够对微量的残余双氧水进行定量分析。鉴于羟化液的稀释液液呈棕黄色,对分析有较大的干扰,本文对照1%羟化液与配合物的吸光度,确定了草酸钛钾分光光度法的最佳吸收波长为 410nm,显色时间为 10min,具有较好的线性效果。该具有简便、准确等各项特点,能有效克服氧化还原的缺陷。

  • 标签: 钛盐分光光度法 羟化液残余双氧水
  • 简介:用三氯甲烷作萃取剂,通过Pb2+和双硫腙的配位显色反应,研究了茶叶中微量铅含量的测定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pH=10.5的三酸缓冲溶液中,有色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10nm,Pb2+浓度在0~2.0mg/L的范围内符合朗伯-比尔定律,加标回收率为98.9%~102.2%之间,且重现性较好。本法用于测定茶叶中的Pb2+,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可靠[1]。

  • 标签: 茶叶 双硫腙 分光光度法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的实验展开了研究,通过结合具体的实验实例,对实验的进行及测定步骤作了详细的介绍说明,并对实验所得结果作了系统的阐述和分析,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 标签: 分光光度法 测定 总氮
  • 简介:利用VC的还原性,将Fe3+定量转化为Fe2+离子,产生的Fe2+与邻菲啰啉形成橘红色络合物,从而间接测定VC的含量。结果表明,络合物在510nm处有最大吸收峰,且显色物的浓度在2.0×10-6-5.0×10-5mol/L范围内与吸光度成正比,其相关系数R为0.9936,检出限为2.0×10-6mol/L,被测定样品的RSD小于5.0%,回收率为99.0%-104.0%。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适用范围广。

  • 标签: VC 邻菲啰啉 分光光度法 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