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线L形野照射技术用于鼻咽癌常规放疗中射野之间衔接的问题。方法回顾我院在2011年04月至2013年10月住院治疗的12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的布野使用三维计划系统,在系统中模拟鼻咽癌2D-适形放疗(CRT)或3D-CRT治疗中电子线L形野照射技术,对照组则使用常规颈后电子线野照射技术进行布野,所有患者放疗过程中均需记录各个区域的照射剂量。结果两组120例鼻咽癌患者均完成放射治疗,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的靶区剂量的包绕体积超过6000cGy剂量的达到95%以上,符合临床上治疗肿瘤的剂量,但对照组(颈后电子线野照射技术)患者出现明显的剂量热点,平均剂量高达8700±360cGy,而观察组(电子线L形野照射技术)平均剂量为6500±290cGy,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电子线L形野照射技术)咽喉部剂量超过6500cGy的平均包绕体积只有17.32±3.12%,而对照组(颈后电子线野照射技术)却高达37.83±5.39%,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观察组(电子线L形野照射技术)在临床上治疗肿瘤的剂量需要与对照组(颈后电子线野照射技术)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电子线L形野照射技术)在照射野之间的衔接和剂量均匀分布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传统疗法加用窄谱紫外线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窄谱紫外线照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治疗外加用窄谱紫外线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

  • 标签: 带状疱疹 传统治疗 窄谱紫外线照射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放射粒子植入手术的有关手术配合与管理。方法以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本院119例患者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临床护理防的防护管理过程进行观察、分析、总结。结果成功顺利配合放射粒子植入手术,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规范的护理行为及手术步骤的熟练掌握是医疗安全的保障与必备的条件。

  • 标签: 近距离照射治疗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抚触加口服茵栀黄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4月黄疸患儿58例,将其按床位编号顺序分为观察组29例与对照组2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蓝光照射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抚触及茵栀黄口服治疗,将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治疗7天后的经皮胆红素检测值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相比较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7天后的经皮胆红素检测值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黄疸患儿在采用蓝光照射等常规治疗过程中,加用抚触与茵栀黄辅助治疗,能够促进患儿黄疸快速消退,缩短患儿住院治疗时间,对提高治疗效果及减轻患儿家长精神与经济负担均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抚触 茵栀黄 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隙和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新生儿黄疸180例,将上述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实施间歇蓝光照射,对照组实施持续蓝光照射,在此基础上均给予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均能获得显著疗效,但间歇性蓝光照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持续蓝光照射

  • 标签: 新生儿光疗 不良反应 间隙 持续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硝黄散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产后Ⅲ~Ⅳ度会阴水肿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1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在常规产后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红外线照射加硝黄散外敷会阴,对照组应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观察两组产妇会阴水肿消退情况.结果治疗72h后,观察组会阴水肿完全消退23例、明显消退7例、部分消退1例,对照组会阴水肿完全消退16例、明显消退3例、部分消退9例、无效2例,两组比较,χ^2CMH=5.20,P=0.0226.结论应用硝黄散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产后Ⅲ~Ⅳ度会阴水肿效果优于硫酸镁湿敷.

  • 标签: 产妇 会阴水肿 硝黄散 红外线 硫酸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普贴联合红外线灯照射在肝癌晚期患者褥疮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对1例褥疮患者除给予基础的护理外,再施以安普贴加红外线灯照射。结果褥疮痊愈。结论安普贴联合红外线灯照射可以很好地治疗肝癌晚期患者褥疮及预防褥疮的发生。

  • 标签: 褥疮 安普贴 红外线灯
  • 简介:目的:探讨红外线照射在产后会阴侧切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产后会阴部的护理。方法将240例自然分娩、并进行了会阴侧切术的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20例。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产后治疗(呋喃西林擦洗伤口及会阴部、抗生素使用等)及护理(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干燥,预防感染);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红外线照射会阴侧切口,照射时间20~30min&#183;次-1,2次&#183;d-1,连续照射3~4d。对2组患者的切口愈合率,切口充血、红肿及切口触痛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甲级愈合率为90.0%,乙级愈合率为8.3%,丙级愈合率为1.7%;研究组甲级愈合率为95.8%,乙级愈合率为4.2%。研究组的切口愈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有切口处充血或水肿2例(1.67%)、有明显触痛感3例(2.5%),研究组未发生会阴切口处充血及红肿现象,有明显触痛感1例(0.8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红外线照射治疗产后会阴侧切口可促进患者切口愈合,减轻患者疼痛感,降低感染率。

  • 标签: 红外线照射 会阴侧切口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X线照射对结直肠癌HCT116细胞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表达的影响,分析Kiss-1基因表达变化与结直肠癌侵袭、迁移潜能的关系。方法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经4Gy、8Gy剂量X线照射后24h、48h,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Kiss-1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Transwell小室侵袭和迁移实验比较X线照射后HCT116细胞侵袭、迁移潜能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癌细胞相比,X照射后24h、48h的4Gy、8Gy剂量组癌细胞中Kiss-1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P<0.05),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X线照射上调结直肠癌细胞中转移抑制基因Kiss-1的表达,残存癌细胞中Kiss-1基因的表达增强有可能抑制了癌细胞的转移潜能。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多孔高密度聚乙烯(Medpor)与硅橡胶经紫外线照射前后血清总补体(CH50)活性的变化,探讨紫外线照射对2种材料生物相容性的影响.方法将Medpor和硅橡胶分别切成大小为1cm×1cm×2mm的块状,部分材料经紫外线照射.选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无菌条件下每只兔距右耳根3~5cm处做1.5cm长的弧形切口,分离并去除约1cm×1cm软骨,实验1组植入未经紫外线照射的硅橡胶,实验2组植入经紫外线照射的硅橡胶,实验3组为植入未经紫外线照射的Medpor,实验4组植入经紫外线照射的Medpor.于术前3d和术后1、3、7、14、21、30、60、90d分别检测CH50含量.结果4组术区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或充血.实验1组和实验2组术后各时间点血清CH50值均低于术前3d,实验3组和实验4组术后1、3d低于术前3d,实验1组和实验2组术后各时间点血清CH50值均分别低于实验3组和实验4组,实验4组术后1、3、7d血清CH50值高于实验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外线照射可以改善Medpor的CH50值,促进其与组织的相容性,对硅橡胶无明显改善作用.

  • 标签: 聚乙烯 弹性聚硅酮类 紫外线 补体溶血活性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