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交通强国的政策出台,人们对于出行的便利性越来越重视,也倾向于选择飞机出行。因此,飞行安全问题是我们从业者必须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笔者从事飞行工作,每天都要和天气气象打交道,雷暴天气作为影响航空飞行安全的因素之一,本文将如何识别雷暴天气的形成以及对飞行的影响进行分析。

  • 标签: 雷暴天气 飞行安全
  • 简介:雷暴通常是发生在积雨云中既有雷声又有闪电(或仅有雷声)的天气现象,在一般情况下,飞机避免在雷暴区飞行。1996-07-09~07-10西安及其飞行区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雷暴天气的影响。从03∶00开始西安区域北部局地及西安有浓积云在发展之中,地面升温快...

  • 标签: 飞行区域 雷暴天气 不稳定能量 西安地区 气分析 层结曲线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天气预测技术不断完善,社会大众可以借助于天气预报提前进行防范,而强对流天气预报技术的发展,是国家和社会大众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雷暴与强对流临近天气预报技术,以对临近预报技术现状进行了解,增强我国临近天气预报准确度和精确度水平,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交通运输、工农业生产等工作提供便利。

  • 标签: 雷暴 强对流天气 预报技术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广泛应用,便捷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在各个行业中占据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其中,科学技术应用于气象服务,即天气预报技术,不仅实时了解当地的天气变化,也避免了因极端天气产生,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现象的出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雷暴与强对流天气是极端天气中最具代表性的天气现象。本文主要是通过阐述雷暴与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技术,讨论了中国雷暴和强对流临近预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客观算法,以期促进预报天气技术的准确度。

  • 标签: 雷暴 强对流 天气预报技术 客观算法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虹桥机场2012年07月05日1400-1430(UTC)发生的一次雷雨天气过程,从天气形势、物理量诊断、卫星雷达图像、预报着眼点以及航空气象保障五方面展开讨论,详细全面地对此次雷雨过程进行分析。

  • 标签: 雷暴 预报着眼点 航空气象保障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Micaps常规资料以及卫星云图资料,对2020年4月12日冷涡西侧横槽转竖引发的一次较大范围雷雨大风等天气过程从大气环境配置特征、卫星云图演变等方面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冷涡西侧有近东西向横槽时,横槽附近有明显的温度槽,当横槽转竖时引导干冷空气南下,配合低层增温增湿,形成上冷下暖的巨大温差,在地面辐合线的作用下触发强对流天气。垂直方向上的温差和较强的风速垂直切变是此类强对流产生的主要机制,K指数、SI指数对预报此类强对流天气存在局限性。

  • 标签: 冷涡 干冷空气 地面辐合线 上冷下暖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气环境急剧恶化,灾害性天气频发,使我们对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提出了越来越高要求,同时对大气环境的质量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各国都开始重视大气变化与强对流预报技术。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准确地预测大气中近地面对流热源就显得尤为重要,雷暴是大气中的一种常见天气现象,其对近地风场和局地热力效应等大气环境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在研究时就需要准确把握雷暴过程及强对流规律。同时由于雷暴天气会引起暴雨、雷电、能见度降低、风切变等次生灾害问题,也可能造成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发生。这些都给我们如何提高对强对流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天气预报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 标签: 雷暴天气 天气预报 大气环境
  • 简介:摘要:本文对机场雷暴天气环境下的飞行安全和管制进行了分析。首先,我们讨论了雷暴天气的形成、特点以及对飞行安全可能产生的影响。随后,我们介绍了目前常见的雷暴预警技术,并分析了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接着,我们重点讨论了机场雷暴天气环境下的飞行管制措施,包括起降限制和航线调整等方面。最后,我们结合实际案例对上述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措施的建议。本文旨在为机场雷暴天气下的飞行安全和管制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机场雷暴天气 飞行安全 管制措施 降落延误 气象监测
  • 简介:利用2003—2012年南宁地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探空资料,统计分析了南宁地区雷暴天气和常用对流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2003—2012年南宁地区有雷暴、无雷暴天气时对流参数的数值存在明显的区别;整层比湿积分(IQ)、K指数(KI)、抬升指数(LI)与雷暴天气发生概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总指数(TT)、沙氏指数(SI)和对流有效位能(CAPE)超过一定数值后雷暴天气概率变化较小。对流参数二值化后对雷暴天气的指示作用比实际值更好。将二值化的对流参数作为因子,采用二值Logistic回归法建立雷暴天气概率的预报模型;利用2013年资料进行试预报检验,证明建立的模型预报效果较好,可用于雷暴天气潜势的6h短时预报。

  • 标签: 雷暴 对流参数 二值化 二值Logistic回归法 概率预报模型
  • 简介:摘要:利用2018-2022年温州机场的常规观测资料等资料,对温州机场雷暴天气的起止时间、强度、伴随天气及影响系统等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4-9月是雷暴多发月,占比都在80%以上;雷暴的日变化规律明显;绝大多数雷暴出现时间都在2小时以内;雷暴伴随的天气现象主要是大阵雨;雷暴主要分为系统性雷暴和热力性雷暴,其中系统型雷暴又可以分为以下6种类型,其中锋面型雷暴出现日数最多。

  • 标签: 温州机场 雷暴 分型统计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双流机场2014-2018年民航气象地面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在出现雷暴、大风等复杂天气下的气象观测工作要点,从而更好的帮助民航气象工作人员在气象观测工作中掌握雷暴、大风天气现象观测的要领技巧,提高气象观测工作的技能水平以及保障服务的质量。

  • 标签: 复杂天气 雷暴 大风 气象观测业务
  • 简介:摘要:2021年09月10日下午浦东机场发生一次强雷雨天气过程,本文将通过对该过程发生发展状况以及观测员人工观测的气象要素与AWOS器测要素值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整理服务经验,提高服务水平。

  • 标签: 气象观测 浦东机场 强雷雨
  • 简介:摘要利用大连机场2017~2018年6~8月机场观测月总簿资料,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夏季10次雷暴天气过程中的修正海平面气压值对比分析后发现,雷暴天气中气压变化趋势差异较大,雷暴发生时气压多有上升趋势,但结束后气压变化趋势并不一致;整个雷暴天气过程中最高最低气压差以及逐小时气压变化幅度都比较小,普通雷暴天气对气压的影响有限。

  • 标签: 修正海平面气压 雷暴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 本文通过对2020年4月10日郑州机场一次典型雷暴天气过程回顾、气象保障情况归纳和预报观测经验总结,探索出雷暴天气过程的5个服务难点及其5条突破措施,包括对雷暴的起始与结束时间、距离本场的位置的把握,机场警报提前量与准确率的衡量,对低云和降水类型与强度的判定以及精细化气象服务的提升等方面,以期提高雷暴天气下航班飞行保障能力和气象服务质量。

  • 标签: 郑州机场 雷暴 服务难点 突破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2010-2019年包头机场十年地面观测纪要栏记录的天气资料,用数理统计、线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包头机场雷暴的变化规律,得出如下结论:包头机场2009-2011年共有雷暴日267个,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6.7天,雷暴日数年际变化较大;包头机场全年有8个月会出现雷暴天气(4-11月),一年四季中,雷暴以夏季出现最多;雷暴主要出现在午后14时至凌晨01时,后半夜至次日上午出现的雷暴较少;2010-2019年,雷暴初期的平均日期是5月9日,雷暴终期平均是10月4日,历年平均雷暴持续时间为149天;包头机场的雷暴持续时间一般比较短暂,大多数雷暴持续时间都在2小时以内;包头机场雷暴是造成强降水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降水与雷暴一起出现的概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 标签: 雷暴 降水 时间变化特征 方位特征
  • 简介:文章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8月15日发生在赤峰机场的雷暴天气进行了初步分析,揭示了此次雷暴天气的产生机制。结果表明:低空暖式切变和高空槽是本次雷暴天气的触发因子,低空西南急流使辐合加剧并迅速输送了水汽;低空槽前气流的突然增大对对流性天气预报有一定的帮助,特别是低空西南急流的建立,不仅增大了水汽输送的效率,迅速积累了大量不稳定能量,还加剧了急流左侧区域的辐合;对流指数的统计经验阈值对雷暴天气预报有着很好的指示作用,综合分析多种指数使预报效果更好;温度层结差并不能说明没有对流性天气,低空充沛的水汽条件能弥补这一不足。

  • 标签: 雷暴 急流 指数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经济发展与天气状况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同时社会各界针对天气预报服务也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雷暴与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时不仅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如何做好雷暴与强对流天气预报工作引起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及社会大众的高度关注。本文首先简述了临近天气预报技术现状,后重点探讨了雷暴与强对流临近天气预报技术研究进展,对于增强我国临近天气预报的精确性,方便民众日常生产生活、工农业生产及交通运输等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雷暴 强对流 临近天气预报 研究
  • 简介: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驱动中尺度天气模式MM5和WRF,模拟2005年4月6日辽宁强雷暴降水天气过程。结果表明:MM5和WRF模拟雷暴发生的天气系统结构相似,但对于降水量模拟,WRF模式模拟的结果与实况更为接近。分析其天气系统结构表明,降水过程中来自不同地区的冷暖空气交汇和来自不同地区云团的汇合造成了此次强雷暴天气的发生。

  • 标签: 东北冷涡 雷暴天气过程 天气系统 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