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血压调节对病情转归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发病24h内75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血压变化情况分为两组,并对其临床变化进行回顾分析,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结果血压降低组90.79%患者病情加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大于血压未降低组;结论脑卒中急性期不宜降血压治疗,对血压过快降低者应积极采取升血压措施。

  • 标签: 脑卒中 血压 病情转归
  • 简介:冠心病(CHD)是动脉粥样硬化(AS)常见临床类型。传统心血管危险因子如吸烟、高血压病、脂质代谢异常等仅能解释50%CHD发生、发展。不能完全解释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冠心病患病率及其严重程度差异.已有的研究表明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慢性炎症过程在CHD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肺炎衣原体(chlamydiapneumonlae.CVn)感染与CHD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冠心病(CHD) 肺炎衣原体感染 动脉粥样硬化(AS) 心血管危险因子 病原微生物感染 脂质代谢异常
  • 简介: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种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资料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中有1%~2%罹患此病[1]。其典型临床特征为包括运动迟缓、僵直、静止性震颤和姿势障碍等在内运动性症状,这些症状产生是由异常结构化α-突触核蛋白沉积于中脑黑质区多巴胺神经元导致其大量丢失所引起。

  • 标签: 帕金森病 Α-突触核蛋白 肠道菌群
  • 简介:目的分析ACS患者血清hs—cTnT、全血BNP水平与住院转归关系方法ACS住院患者236例,其中UA102例、NSTEMI114例、STEMI120例,入院当13均行血中hs—cTnT、BNP水平检测,并与26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进行比较;分析ACS患者不同转归之间血中hs—cTnT、BNP水平差异,并行亚组分析。结果1、ACS患者血清hs—cTnT与全血B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2、ACS患者中,预后不良(转ICU或死亡)组hs—cTnT及BNP均高于好转出院组(P=0.006,P〈0.001)。3、亚组分析:UA患者中,预后不良组hs—cTnT与好转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预后不良组BNP(2344±1623.3)水平明显高于好转组(654.2±923.7)(P=0.001)。NSTEMI患者中,预后不良组hs—cTnT(1.97±2.58)明显高于好转组(0.66±1.15)(P=0.001),而预后不良组BNP水平(1886.1±936.5)也明显高于好转组(729.9±825.1)(P〈0.001)。STEMI患者中,预后不良组hs—cTnT水平(5.40±3.58)高于好转组(3.22±3.33)(P=0.02),预后不良组BNP水平(1304.4±1528.8)也高于好转组(560.2±957.8)(P=0.042);结论ACS患者血中hs—cTnT、BNP水平与住院期间转归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ACS预后判断更有价值。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生物标志物 超敏心肌肌钙蛋白T 脑钠肽
  • 简介: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严重阶段。目前,大量研究提示免疫激活及细胞因子可以调节心血管系统状态,在心力衰竭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循环中细胞因子水平与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预后、危险分层等密切相关,针对炎症免疫激活治疗亦存在重要应用潜能。本文就细胞因子与心力衰竭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免疫 细胞因子 心力衰竭
  • 简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主要疾病,动脉粥样硬化(AS)是冠心病形成病理基础。现在普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纤维增生性疾病,有多种炎症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各个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单核细胞是这些炎症细胞中重要一员。本文就单核细胞及其细胞因子与冠心病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单核细胞 细胞因子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动脉粥样硬化(AS) 纤维增生性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全血中miR-155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1年4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符合入选条件65例女性(乳腺癌47例,非乳腺癌18例)血液标本,提取全血中总RNA,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全血中miR-155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问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全血中miR.155表达水平与非乳腺癌患者相比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淋巴结转移阴性乳腺癌患者相比,淋巴结转移阳性乳腺癌患者全血中miR-155表达水平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相比,Ⅲ期乳腺癌患者全血中miR-155表达水平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乳腺癌相比,他和T3乳腺癌患者中miR-155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R、PR阴性乳腺癌相比,ER、PR阳性患者全血中miR-155表达水平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血中miR-155表达水平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全血中miRNA有望成为新一代乳腺癌肿瘤标志物。

  • 标签: 乳腺癌 微(小)RNA 全血 实时定量PCR
  • 简介:<正>季节性情感障碍与情感性疾病关系早在2000年以前被人们关注。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曾指出:“如想以一种直接方式研究医学科学必需首先调查一年各季节中所发生是什么”。“医疗卫生气象学”在现代医学中作为一门边缘科学出现,是研究自然或人为环境中气象条件对人体健康

  • 标签: 肺结核 气象因素 肺癌 日照时数 菌阳 北京地区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管病变与生活习性关系及预防管理措施。方法以我院收治高血压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共抽取高血压患者133例进行问卷调查,将合并血管病变高血压患者70例作为血管病变组,无血管病变高血压患者49作为非血管病变组,比较两组患者生活习性以及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和体重指数(BMI)。结果血管病变组患者吸烟、吸烟年限、饮酒、饮酒年限、食盐摄入、BMI与非血管病变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血管病变组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明显高于非血管病变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管病变与高盐饮食、吸烟、大量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纠正错误生活习性,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对预防血管病变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血压 血管疾病 生活习性 吸烟 饮酒 血糖
  • 简介: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不同穿刺方法与肾活检质量关系。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在B超引导下采用不同穿刺部位与方法进行肾穿刺活检。A组B超定位于右肾下极外侧,略偏近髓质,垂直进针;B组B超定位于右肾下极外侧皮质为主部位,垂直进针;C组B超定位于右肾下极外侧皮质最厚切面,针尖向下垂直或略偏向内或外进针,尽量避开髓质。结果A、B、C组分别穿刺75针、50针、32针,每针取得肾小球数分别为:7.16±2.61个、10.74±3.40个、14.75±2.46个,C组肾小球数目明显多于A、B组(P<0.01),三组单针穿刺成功率分别为24.0%、48.0%、96.88%,C组明显高于A、B组(P<0.01),三组肉眼血尿发生率分别为33.33%、10.0%、3.33%,C组明显低于A、B组(P<0.01)。结论采用B超定位于右肾下极外侧皮质最厚切面,针尖向下垂直或略偏向内或外进针肾穿刺活检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标签: B超引导 穿刺方法 肾活检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运动前后心率变化与心力衰竭(HF)不同发展阶段关系。方法根据ACC/AHA心衰分期标准,选择正常对照组70例、HF高危因素组70例、心功能代偿组70例、HF组32例。以6min步行作为运动负荷,记录受试者运动前后心率变化,并测量步行距离。比较HF不同发展阶段受试者心率变化及步行距离,分析心率与6min步行距离关系。结果心功能代偿组及HF组静息心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HF高危因素组(P〈0.05)。运动后即刻心率4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化幅度随HF不同发展阶段呈递减趋势(P〈0.05)。6min步行距离随HF不同发展阶段呈递减趋势(P〈0.05)。静息心率与6min步行距离呈负相关(r=-0.311,P〈0.01),心率变化幅度与6min步行距离呈正相关(r=0.386,P〈0.01)。结论静息心率增快、运动后心率变化幅度降低及6min步行距离缩短既可作为判断心功能进入代偿期评估指标,也可作为HF进展评估指标。

  • 标签: 心力衰竭 心率 6分钟步行运动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y)与急性脑梗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组)和同期26例体检正常健康者(对照组)进行血浆Hey、叶酸和维生素B12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升高,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ey升高,而血浆叶酸、维生素B12呈下降趋势,Hey是急性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死 叶酸 维生素B12
  • 简介:目的探讨T2DM患者BMI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间关系。方法1592例T2DM患者纳入研究。BMI(kg/m^2)分为4组:消瘦(BMI〈18.5)、正常体重(18.5≤BMI〈25)、超重(25≤BMI〈30)和肥胖(BMI≥30)。彩超检查,一侧或双侧出现下肢动脉斑块判断为下肢血管病变。结果916例(57.5%)T2DM患者伴发下肢血管病变。消瘦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下肢血管病变阳性率分别为77.5%、59.2%、54.7%、52.7%,χ^2=10.52,P=-0.016,趋势检验P=-0.006。以正常体重为参照,使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1(BMI分组、性别、年龄、病程)、模型2(模型1加上血脂、HbA1c)、模型3(模型2加上空腹C肽、CRP)校正后,消瘦是下肢血管病变独立风险因素,OR值及95%CI分别为3.30(1.32~8.26)、3.65(1.43—9.28)、6.02(1.93~18.74),P均〈0.05。超重及肥胖较正常体重下肢血管病变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腹C肽在回归模型中未显示为下肢血管病变风险因素或保护因素。结论T2DM中,消瘦患者较正常体重者有较高下肢血管病变患病风险;超重和肥胖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发生风险与正常体重者相似。

  • 标签: 体质指数 2型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 简介: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相关性,为脑梗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脑梗死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依NIHSS评分再分轻、中、重度脑功能缺损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研究对象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为(19.01±2.31)μmol/L、对照组为(11.23±2.91)μ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脑功能缺损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为(14.82±3.22)μmol/L、(18.21±3.14)μmol/L、(23.99±4.05)μmol/L,不同脑功能缺损程度组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与脑梗死发生、发展相关,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测定对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相关性
  • 简介:目的分析脉压与老年人心力衰竭病因关系。方法对2000年1月—2002年12月我科收治86例心衰病人进行分组,①老年组:年龄≥60岁;对照组。年龄<60岁。以脉压(PP)≥60mmHg与<60mmHg为标准,进行脉压与老年人心力衰竭病因关系分析。结果86例病人中,老年70人占81.4%。对照组16人占18.4%。老年组心衰中以冠心病所占比例最高,为52.8%对照组为43.8%。当PP≥60mmHg时,老年冠心病心衰发病率高达(37.1%),对照组为2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衰病人中老年人占主体(81.4%)。其病因以冠心痛为主,当PP≥60mmHg时老年人冠心病心衰发病率最高(37.1%),因此可以认为,高脉压是预测老年人冠心病心衰独立危险因子。

  • 标签: 脉压 老年人 心力衰竭 病因
  • 简介:目的比较冲击与常规剂量甲强龙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新诊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5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药物以及丙种球蛋白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剂量甲强龙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冲击(大剂量)甲强龙治疗,疗程4~6周。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6周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患儿为76.9%,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皮肤黏膜出血消失时间、血小板计数(PLT)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92.3%)显著高于对照组(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常规剂量甲强龙治疗新诊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可以明显提高患儿血小板水平,改善其出血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使用冲击治疗。

  • 标签: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甲强龙 冲击量 常规剂量 安全性
  • 简介:心肌细胞是一种终末分化细胞,当它受到外界因素刺激后主要表现为细胞体积增大,参与收缩蛋白合成增加等,心肌细胞持续性肥大最终将导致心力衰竭。本文主要综述了核因子κB系统与心肌肥大过程联系。

  • 标签: 核因子ΚB 肥厚性心肌病 细胞体积 心肌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血压负值及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诊治高血压患者376例,行2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左心室肥厚状况分为两组,以非左心室肥厚患者274例为对照组,左心室肥厚患者102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动态血压、血压负值、血压变异性,分析动态血压、血压负值、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舒张压(24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24h、日间、夜间)、舒张压负值(24h、日间、夜间)、收缩压负值(24h、日间、夜间)、舒张压标准差(24h、日间、夜间)、收缩压标准差(24h、日间、夜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动态血压、血压负值、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均呈正相关。结论动态血压、血压负值及血压变异性均是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影响因素。

  • 标签: 高血压 动态血压 血压负值 血压变异性 左心室肥厚
  • 简介:近年来研究发现,维生素D不仅在骨骼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非骨骼疾病中也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基础研究证实,维生素D受体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种组织细胞;临床研究发现,补充维生素D对预防和治疗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肿瘤有重要作用。本文就维生素D缺乏与上述疾病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维生素D 维生素D受体 疾病 研究进展
  • 简介:军队老年人是一组特殊人群,由于中青年时期经受战争艰苦环境和工作压力,进入老年期后,多器官疾病相继发生,成为其健康主要危害,也是导致死亡主要原因.本研究是探讨军队老年人多器官疾病与心律失常关系.

  • 标签: 多器官疾病 心律失常 老年人 临床研究 军队 特殊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