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湖北省竹溪地区的铌稀土矿多富集于正长岩、正长斑岩、次粗面岩等岩石中,矿体与围岩界线肉眼难以辨识。为了提高找矿效果,采用地面γ测量这一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研究岩(矿)石放射性,以及钍钾、钍铀、铀钾比值等参数的特征,圈定了剖面内矿化有利地段,为后期找矿工作提供了靶区。

  • 标签: 铌稀土矿 正长岩 次粗面岩 Γ能谱测量 地球物理勘探 钍钾、钍铀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CT成像的特征,对CT用于早期原发性肝癌(HCC)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探究,主要包括CT成像的优势以及原理、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以及鉴别、HCC病理分化程度的应用和行介入术后患者的预后评估等。

  • 标签: 早期原发性肝癌 能谱CT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宝石CT是利用理论的CT技术,它将CT从单一的CT值成像变成了不同keV下的CT值、多种基物质密度以及有效原子序数的多参数成像,是CT技术的重要变革,对肝脏肿瘤的诊疗起到重要的作用。本综述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查阅,阐述了CT的原理,介绍了宝石CT的优势,并通过肝脏肿瘤病灶的早期检出、在肝脏肿瘤病变的定性和鉴别中的应用、在肝脏肿瘤分期和预后评价中的作用三个方面分析了宝石CT在肝脏肿瘤诊疗中的应用,展望了其未来发展的前景。

  • 标签: 宝石能谱CT 肝脏肿瘤 诊疗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宝石CT中相关参数尿酸盐浓度和总体积在诊断痛风中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痛风住院患者66例,根据痛风病程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正常志愿者8名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第1跖趾关节尿酸盐浓度及足踝部尿酸盐总体积的差异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二者的诊断效能。根据痛风患者尿酸盐浓度分为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比较两组的肾功能及炎性指标的差异性,并分析尿酸盐浓度与其相关性。比较各组间骨侵蚀率的差异性。结果尿酸盐浓度和骨侵蚀率晚期组>早期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尿酸盐总体积晚期组>早期组>对照组,但早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酸盐浓度和总体积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2、0.785,置信区间分别为0.821~0.982,0.638~0.932。高浓度组的骨侵蚀率、病程、血尿酸、血肌酐、尿素氮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均大于低浓度组(P均<0.05)。尿酸盐浓度与尿素氮、CRP、ESR呈正相关,与尿酸排泄分数呈负相关。结论CT尿酸盐浓度比总体积对痛风的诊断效能高。

  • 标签: 能谱CT 痛风 尿酸盐沉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碘基值(IC)参数术前预测胃癌脉管侵犯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1月至11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胃镜证实为胃腺癌并行手术切除的266例患者,根据术后病理分为有脉管侵犯组(150例)和无脉管侵犯组(116例)。于术前1周内行CT增强动脉期(AP)、静脉期(VP)和延迟期(DP)扫描。基于CT碘图测量增强各期胃癌病灶的IC,并计算标化IC(nIC)。测量肿瘤厚度。收集患者临床病理信息,包括有无溃疡、病理T分期、病理N分期、分化程度、Lauren分型、神经侵犯、阳性淋巴结数目和阳性淋巴结比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计量资料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分类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脉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联合参数。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IC参数和联合参数预测脉管侵犯的效能,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有脉管侵犯组与无脉管侵犯组间肿瘤厚度、有无溃疡、病理T分期、病理N分期、分化程度、阳性淋巴结数目、阳性淋巴结比例、Lauren分型和神经侵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脉管侵犯组胃癌病灶的ICVP、ICDP、nICVP、nICDP值高于无脉管侵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7、4.23、4.25、6.12,P均<0.001),其预测脉管侵犯的AUC(95%CI)分别为0.674(0.610~0.738)、0.677(0.614~0.741)、0.731(0.671~0.792)、0.700(0.636~0.7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厚度(OR为1.148,95%CI 1.085~1.237,P<0.001)和nICVP(OR为209.904,95%CI 14.874~644.362,P<0.001)是胃癌脉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子,联合参数预测脉管侵犯的AUC(95%CI)为0.790(0.736~0.937),高于单一IC参数ICVP、ICDP、nICVP和nICD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7、3.29、2.10、2.60,P=0.002、0.001、0.036、0.009)。结论基于胃癌CT VP和DP图像测量的IC和nIC能有效预测胃腺癌脉管侵犯状态,nICVP联合肿瘤厚度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

  • 标签: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能谱成像 碘基值 脉管侵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谱成像定量分析在鉴别单结节甲状腺腺瘤与甲状腺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4年8月间行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结节甲状腺腺瘤12例,甲状腺癌8例,并将10例正常甲状腺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选择动脉期谱成像对腺瘤组、甲状腺癌组及对照组进行单能量重建及物质定量分析,在碘-水基图与水-碘图上定量测定碘、水含量,计算谱曲线的斜率(λHU)并测量混合能量图像上相应部位的CT值。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方差分析证实腺瘤组、甲状腺癌组及对照组两两之间在碘、水含量及λHU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且腺瘤组在碘、水含量之间均高于甲状腺癌组(P值均<0.001);对于混合能量下的CT值,腺瘤组、甲状腺癌组分别与对照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腺瘤组与甲状腺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结论扫描单能量重建及物质定量分析对于区分甲状腺腺瘤与甲状腺癌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能谱
  • 简介:描述了一种采用HPGe探测器γ法无损测量核材料铀样品并计算样品的生产(纯化)年龄与同位素丰度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其他任何标准源或参考源,对样品的形态(固体、液体)和形状没有限制,由铀样品自身所含多γ射线核素的γ峰来刻度相对峰效率曲线,由峰计数率、相对效率、γ射线发射概率等参数确定铀同位素的比值,由^234U与其衰变子体214Bi的活度比值计算其生产年龄。对一个铀总量约5g、^235U浓缩度约90%的24mL液体铀样品,用两套HPGe探测器分别测量不同区范围的γ:在平面型探测系统获取的低能区中,用^235U的γ峰刻度相对峰效率曲线,计算了^234U、^228Th(232U子体)与235U的相对比值;在同轴型探测系统获取的高能区中,用^228Th及其子体的γ峰刻度相对峰效率曲线,计算^238U、^214Bi与^228Th的相对比值,综合计算得到铀样品生产年龄(-32a)及铀同位素丰度,并与样品经过放化分离后,质谱法测量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生产年龄与丰度比偏差均在5%以内符合。

  • 标签: 高浓铀 铀年龄 丰度 Γ能谱 相对峰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物质分离技术在早期痛风患者降尿酸治疗疗效定量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32例早期足部痛风患者降尿酸治疗前、后的CT图像,采用物质分离技术获取尿酸(钙)基物质图,两名医师双盲法分别测量治疗前、后第一跖趾关节周围的尿酸盐沉积浓度。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酸浓度与尿酸盐沉积浓度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治疗后血尿酸浓度下降值与尿酸盐沉积浓度下降值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CT所测关节周围尿酸盐沉积平均浓度为(1 178.78±11.63)mg/L,血尿酸平均浓度为(421.59±115.27)μmol/L。治疗后CT尿酸盐沉积平均浓度为(1 162.55±9.50)mg/L;血尿酸平均浓度为(309.41±87.59)μmol/L。治疗后血尿酸浓度与CT所测第一跖趾关节周围尿酸盐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P<0.01);治疗前、后血尿酸浓度差与CT尿酸盐浓度差有相关性(r=0.53,P<0.01)。结论CT成像能够通过测定第一跖趾关节周围尿酸盐沉积浓度在治疗前后的改变,对早期痛风降尿酸治疗的疗效进行定量评价,为临床的治疗与监测提供依据。

  • 标签: 关节炎,痛风性 能谱CT 降尿酸治疗 疗效评估
  • 简介:总结98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护理。护理重点为检查前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病情评估、监测心率、指导呼吸屏气训练、进行碘过敏试验及相关准备,检查中建立合适的静脉通路、严密观察造影剂有无外漏,检查后做好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 标签: 冠心病 宝石能谱CT 冠状动脉成像 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CT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62例(2019.01-2020.12),术后病理检查,依据结果,分成良性组和恶性组,各31例。予CT检查,评价CT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碘浓度:良性组>恶性组(P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良恶性结节 能谱CT检查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骨肌肿瘤诊断中应用CT成像技术的价值。方法:筛选2019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小儿骨肌肿瘤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CT成像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成像检查准确率、检出情况。结果:CT成像检出恶性95.00%、良性5.00%,与金标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CT成像检查准确率为90.00%、误诊10.00%,与金标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选择CT成像对小儿骨肌肿瘤进行诊断可明确鉴别疾病良恶性,同时确保诊断结果准确率,避免发生漏诊、误诊等情况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值得借鉴及参考。

  • 标签: 能谱CT成像 小儿 骨肌肿瘤 良恶性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CT技术在肺癌早期组织分型诊断的研究。方法:采用CT技术回顾性分析36例肺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的水浓度、碘浓度CT值与谱曲线斜率,采用SPSS 26.0软件,对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组数据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结果:腺癌、鳞癌、小细胞癌整体比较在40-140keV条件下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细胞癌各组CT值小于鳞癌及腺癌,在低能量水平下,腺癌的CT 值略大于鳞癌;腺癌、鳞癌、小细胞癌的谱曲线斜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三组之间水浓度、碘浓度比较变化不大。 讨论:CT能够根据不同类型肺癌的特征进行初步的鉴别诊断,为肺癌的早期病理分型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

  • 标签: 肺癌 能谱CT 组织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为验证CT成像在小肝癌中的诊断及鉴别价值,现已对比原理开展研究论述。方法:抽取我院近5年收治疑似小肝癌患者60例纳入研究范围,为患者讲解实验目的后,指导患者依次进行常规CT检查(对照组)及CT成像(观察组),对过程中相关数据进行整理收集,引入统计学系统进行对比分析,验证CT成像应用价值。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各项数据呈现出一定优势性(P﹤0.05),可见统计学意义。结论:CT成像能够明显诊断出小肝癌病症,对动脉期的检查价值更确切,且准确率更优,值得推广。

  • 标签: 能谱CT成像 小肝癌 诊断及鉴别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不典型结核球与肺癌诊断中,应用CT的价值。方法在2016年1月到2018年2月之间展开本次研究,将对应时间段内病理证实的20例不典型结核球与20例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对患者实施CT检查,检查后对比其基本情况并做出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计确诊39例患者,其诊断准确率为97.5%,参数结果则显示不典型结核球、肺癌患者之间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能CT应用于不典型结核球与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判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不典型结核球 肺癌 能谱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页岩气勘探开发中,优质页岩储层的识别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工作内容。自然伽马测井中铀与干酪根密切相关,铀含量高表明有机质丰度高。因此,自然伽马测井在优质页岩储层的识别中至关重要。

  • 标签: 页岩气 自然伽马能谱 有机质丰度
  • 简介:研究了高纯锗γ仪测定铀矿地质试样中铀、钍、镭、钾的测量条件,解决了高含量样品的测量准确度问题,确定了最佳工作条件,提高了分析精度。经标准物质和生产样品验证,分析结果满足铀矿地质样品分析规范要求。

  • 标签: 高纯锗γ能谱仪 铀矿样 放射性核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宝石CT在冠脉低剂量扫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分析宝石CT前瞻性门控与回顾性门控扫描模式冠状动脉CT成像的X线剂量差异,评价宝石CT前瞻性门控的应用价值.结果在相同管电压条件下,前瞻性门控模式冠脉成像检查的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三种参数分别较回顾性门控组降低53.26%,26.87%和5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瞻性门控模式冠脉成像检查的图像质量,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左心房的CT值和噪声(SD)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宝石CT前瞻性心电门控模式冠脉成像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同时也非常的降低了辐射剂量.关键词宝石CT;心电门控;低剂量技术;冠状动脉成像中图分类号R81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365-01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宝石CT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临床确诊的14例良性胸腔积液(8例肺炎,5例肺结核,1例肺囊虫病)和15例恶性胸腔积液(5例肺腺癌,4例肺鳞癌,2例肺腺鳞癌,4例转移性)行宝石CT平扫,分别测定并比较良恶性胸腔积液的混合能量图像CT值、谱曲线斜率、40及100keV单能量图像CT值、水基值、脂基值、血基值和有效原子序数。结果:良恶性胸腔积液的混合能量图像CT值、谱曲线斜率、水基值、脂基值、血基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良恶性胸腔积液的40及100keV单能量图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有效原子序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宝石CT低能量级别、高能量级别和有效原子序数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具有一定意义。

  • 标签: 胸腔积液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