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6 个结果
  • 简介:地热前兆观测的目的是要解决短临地震预报问题,1990年4月我们在张掖地震危险区选井架设了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石英钻孔测温仪,开始了地震前兆观测研究。从现已取得的资料分析,在1990年10月20日景泰—天祝—古浪6.2级地震发生前(8月16日——8月17日),地温值在长趋势连续缓慢下降背景值基础上显示了最大变幅为

  • 标签: 地温场 前兆观测 河西地区 变化形态 浅层地温 测温仪
  • 简介:西藏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接触带上,是我国强震多发地区之一。1973年7月14日申扎西北7.3级大震后至今已23年无7级以上大震发生,超过本世纪7级大震的最长间隔时间。另外,结合其它的地震学条件分析,认为西藏的喜马拉雅中南地区,尤其是察隅、桑日—申扎与聂拉木是未来1~3年内发生大震的危险地域。

  • 标签: 强震原地复发 强震活动周期 强震迁移 地震条带
  • 简介:本文指出了福建微震仪地震台网在地震速报和编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着重阐述了闽台两地区速度模型差异大是造成福建地震台网定位台湾地区震中误差的主原因;最后提出减少震中定位误差的改进办法。

  • 标签: 地震速报 地震编目 速度模型 定位误差
  • 简介:简要叙述了青海地区6个钻孔应变台站的观测概况,通过分析,认为主要存在观测技术系统和观测环境变化这两类干扰。在排除各类干扰后,发现只有乐都台和湟源台在汶川地震前出现了前兆异常。

  • 标签: 钻孔应变 干扰因素 异常分析:青海地区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利用Pn波走时研究地壳内部结构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运用福建数字地震台网观测资料研究闽台地区莫霍面结构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今后开展这项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Pn速度结构 地壳莫霍面 反演
  • 简介:本文分析了台湾地区近期55级以上地震的时空图象,发现台湾地区从93年开始55级以上地震逐渐形成一条强地震共轭条带,其中主条带长仅300公里左右。强震条带形成后,1999年9月21日在主条带的西南段1/3处条带的西侧边缘南投发生了76级地震。南投地震后,55级以上地震条带仍然存在,2002年3月31日在共轭条带交汇处附近苏沃海外发生了75级地震。在共轭条带内相隔两年半时间里发生两次7级以上地震实属罕见

  • 标签: 地震共轭条带 地震图象
  • 简介:本文采用了空间光滑地震活动性模型,该模型无需潜在震源区划分,同时发展了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新方法。根据三种地震目录资料建立了三种地震活动性模型,利用高斯光滑函数获得了湖南区域内的比值分布特征,使用了两种典型的衰减模型,计算了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分布。其分析结果显示PGA分布特征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大体一致,部分区域PGA提高,PGA达0.05g的区域显著扩大,其中包括邵阳、湘潭、吉首、怀化等重要城市,而这种PGA分布特征与该地区地震活动性特征是一致的。概率危险性曲线的结果表明常德等地区的潜在地震危险性比湖南区域内其他城市高。表明此模型用于地震危险性计算是简便易行的,且具有较高的精度。尤其对于地质和地震构造信息缺乏的弱震区和强震区,该方法作为替代方法并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分布式地震活动性模型 高斯光滑函数 地震危险性分析 湖南地区 峰值加速度
  • 简介:0前言海东地区地处祁连山、大板山、拉脊山等地震断裂带之间,是全国21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防震减灾的任务十分艰巨。加强防震减灾工作,对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海东至关重要,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理清思路,落实措施,努力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

  • 标签: 防震减灾工作 海东地区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经济社会发展 地震断裂带 祁连山
  • 简介:本文对1700年以来的历史地震烈度资料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地震地质资料来确定设定地震(ScenarioEarthquake),然后利用模拟强地面运动确定了廊坊地区的强地面运动灾害。研究结果表明,按照目前的地震活动趋势,廊坊地区出现大于或等于地震烈度8度的周期大约是600年。也就是说,在未来50年廊坊地区出现地震烈度8度的超越概率为8%。为此,本文建议廊坊地区应该考虑0.3g峰值加速度(Ⅷ度)作为基本地震工程设计参数。

  • 标签: 地震烈度 地震灾害 设定地震
  • 简介:通过对内蒙古东部中等地震的有序分布、中等地震密集增强、地震从集、空区和条带及显著地震及强地震迁移背景方面的演化特征研究,分析认为,阿巴嘎旗及邻区、扎兰屯-牙克石、呼伦贝尔-兴安盟-锡盟-通辽交界地区将是未来强地震的可能区域。通过对2003年8月-2006年3月间发生在东部的强地震沿大兴安岭对迁特征研究,综合认为,内蒙古东部已成为东北地区强地震活动主体地区

  • 标签: 内蒙古东部地区 有序分布 地震丛集 地震活动 演化特征
  • 简介:选取龙岩台的地磁资料,总结漳华龙地区震例,用压磁效应、感应磁效应等理论解释、分析地震与地磁异常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地震,在孕育地震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地质构造运动,产生的地磁异常也是不尽相同的。地磁异常的显著程度不仅与地震的应力降、震级、以及岩石的磁性有关,还和震源机制关系很大。

  • 标签: 地磁 幅度比 压磁效应 感应磁效应 震源机制
  • 简介:1民族地区的发展和防震减灾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大都生活在我国西部的草原、大漠、高原、边疆和丘陵山区,这些地区也是我国强震的主体活动地区。20世纪以来,我国大陆近90%的强震发生在西部地区。众多的少数民族人口虽然在分布上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但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地方全部分布在西部;

  • 标签: 民族地区 西部地区 地震 少数民族 防震减灾 民族国家
  • 简介:<正>一、地震活动概况1997年闽台地区及其邻近海域地震活动实况表明,福建及其沿海地区地震活动水平经短暂的平静又有显著提高,特别是发生了永安5月31日Ms5.2级地震。这次地震是1968年华安5.2级地震以来我省内陆地区最强的一次有感地震,也是华南地区今年最突出的地震事件。

  • 标签: 地震活动 台湾地区 中强地震 闽台地区 震害调查 沿海地区
  • 简介:建立适合本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是研究地震背景的重要一环。随着资料积累的增加和人们认识的提高,我们在分析历史资料完整性、可靠性基础上,筛选21次有详细宏观调查报告、有仪器测定震级,震级、烈度分布均衡的54组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变换常数R,反复统计、搜索方差小,结果符合客观规律的统计结果,并与原东部和华南地区的衰减关系进行全面的比较。建立更符合客观规律,适合本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 标签: 衰减 长轴 短轴
  • 简介:一、地震活动概况东甫沿海地震带目前处于二十世纪以来第V个地震活跃幕的后期阶段,地震活动水平呈逐步减弱态势,并向平静期过渡。但受1999年9月ZI日台湾南投7.6级强震群活动区域应力场调整的影响,1999年下半年开始福建及沿海地区地震活动有所增强,相继发生了8月5日惠安海外4.8级地震,福州3.8级震群和水口库区3.2级地震,并于2000年5月27日在漳浦海外发生4.6级地震,这也是本年度福建及沿海地区发生的最大一次地震。二、地震频度和强度据福建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测定,2000年福建及沿海地区共发生ML2.0级地震91次,其中2.0—2.9级地震79次,3.0—3.9级地震10次,4.0~4

  • 标签: 地震活动 台湾地区 地震分析预报 东南沿海地区 余震活动 2000年
  • 简介:介绍了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及黄土地区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的相关研究,总结归纳出地震作用下地铁地下结构的地震破坏形式与地震反应特征;对地铁地下结构的不同抗震研究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指出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情况。针对我国黄土地区地铁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理论研究不足,基础资料积累欠缺,抗震设计尚无可靠依据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黄土动力本构模型、黄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离心机振动台试验研究及抗震分析方法等因素对黄土地区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研究可靠性的影响,提出黄土地区地铁地下结构地震动力反应分析、地震破坏机理分析、抗震性能分析及抗震设计需要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

  • 标签: 黄土地区 地铁地下结构 抗震问题 研究方法 抗震设计
  • 简介:本文论述了地震复发周期的基本原理及其物理意义,并根据二十多年的地震资料,对闽台地区地震复发周期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福建地区地震频度强度与台湾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 标签: 地震复发周期 闽台地区 地震频度 地震强度
  • 简介:采用青海省数字地震台网产出的观测报告,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兴海地区2008年以来的中小地震进行了精定位。结果表明,精定位后的丛集地震更加集中,并显示出北东或北北西向的优势分布。丛集地震的展布特征与断裂构造存在较好的联系,①区的地震与哇洪山—温泉断裂及其次生断裂有关,②区的地震印证了重力和航磁资料联合推测的扎列里龙洼—秀断裂的存在,③区的地震受控于哇洪山—温泉断裂。震源深度改善了初始定位结果的分层现象,①区和③区的深度主要分布在0km-15km,②区的深度分布在0km-25km,深度分布范围的异同与所属构造的性质有关。

  • 标签: 双差定位 兴海地区 地震构造
  • 简介:本文通过对福建及其邻近地区五百多年来强地震序列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地震活动存在着明显的节律性,具有在节点上震级最大的特征,从而可预测该区下一次可能发生的强地震的震级范围。

  • 标签: Fujian SEISMIC SEQUENCE SEISMIC ACTIVE rhyt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