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衰老过程中,下丘脑-垂体产生激素的分泌模式发生变化,靶腺对激素负反馈的敏感性也发生变化。传统上,因为相关的身体功能下降,在衰老过程中激素活性的下降被认为是有害的,采用激素替代治疗以阻止或扭转这种下降趋势被认为是一种治疗干预方式。然而,部分激素活性的下降是对衰老过程的有益适应,而激素的干预往往会导致出现一些严重的不良影响。基于此,本文综述了衰老对不同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系的影响。

  • 标签: 衰老 下丘脑-垂体系统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源性氟西汀暴露对雌性子代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 pituitary adrenal,HPA)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孕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孕11~20 d给予10 mg/kg的氟西汀和等量的生理盐水。取两组的雌仔鼠各10只,于出生后12周分别行旷场实验、电迷宫实验和物体识别实验,测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hic hormone,ACTH)和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浓度。然后给予21 d不可预见性慢性应激(Unpredictable chronic stress,UCS),并再次做上述实验。最后处死大鼠,取下丘脑组织,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和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的mRNA表达。采用SPSS 19.0进行描述和t检验。结果UCS前,两组大鼠的各检测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UCS后,两组大鼠的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较处理前均明显减少,且处理组大鼠的水平运动[(37.2±7.2)次,(50.8±8.5)次,t=4.73,P<0.01]和垂直运动[(10.6±2.0)次,(15.2±5.1)次,t=2.93,P<0.05]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大鼠的正确反应次数均明显减少,总反应时间明显延长;且处理组大鼠的正确反应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3.4±1.3)次,(4.5±0.9)次,t=2.36,P<0.05];处理组大鼠的物体辨别指数显著下降,且低于对照组[(0.11±0.04),(0.16±0.05),t=2.28,P<0.05]。UCS前后,处理组大鼠的ACTH变化率[(61.13±26.08)%,(29.83±12.73)%,t=3.67,P<0.01]和CORT变化率[(105.71±18.39)%,(74.15±39.24)%,t=2.34,P<0.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下丘脑CRH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4.15,P<0.01)。结论未发现孕期氟西汀暴露对雌性子代大鼠HPA及学习记忆功能有明显的损害,但加重了慢性应激情况下HPA及学习记忆功能受损的易感性。

  • 标签: 氟西汀 学习记忆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慢性应激
  • 简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是人体重要的一系列内分泌器官,具有激素反馈和负反馈功能调节作用,在人体生长发育,水-电解质平衡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针对该类疾病以西医治疗为主,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祖国传统医学研究的深入,众多研究发现多种补肾、疏肝中药以及针灸技术可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的激素代谢、神经递质以及基因表达产生影响,进一步辅助治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疾病,为以后中医药在内分泌疾病中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 标签: 中医药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颅咽管瘤患者水钠失衡的特点及其与下丘脑-垂体-靶腺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02例肿瘤切除术后儿童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手术前、后的下丘脑-垂体-靶腺功能变化和水钠异常情况,分析水钠失衡与下丘脑垂体功能异常的关系。结果102例患儿中,术前存在中枢性尿崩症(CDI)38例(37.3%)、垂体-甲状腺受损(IPTA)41例(40.2%)、垂体-肾上腺受损(IPAA)35例(34.3%)、高钠血症35例(34.3%)、低钠血症6例(5.9%);术后CDI 76例(74.5%)、IPTA 88例(86.3%)、IPAA 82例(80.4%)、高钠血症60例(58.8%)、低钠血症16例(15.7%),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血清皮质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均较术前下降(均P≤0.01)。无论术前、术后,合并CDI、IPTA、IPAA的患者其高钠血症、低钠血症、正常血钠所占比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血钠异常均以高钠血症所占比例最高。结论儿童颅咽管瘤患者术前即存在水钠失衡,术后水钠失衡的发生比率较术前明显增加。合并CDI、IPTA、IPAA患儿的血钠异常以高钠血症为主。

  • 标签: 颅咽管瘤 儿童 高钠血症 尿崩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相关基因SKA2、AVPR1B、CRHR2基因位点的多态性与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行为的关联性及基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方法选取自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因自杀就诊的抑郁症患者61例(病例组),同期选取与病例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匹配人员57例(对照组)。使用Snapshot分型技术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基因型检验,采用Barratt冲动量表(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Ⅱ)、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LES)分别评估个体的冲动特质及其过去1年的精神压力。使用SPSS 22.0软件,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应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进行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自杀未遂组BIS-Ⅱ总分和LES总分[分别为(65.05±11.14)分,(34.16±27.23)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3.30±9.07)分,(11.67±12.6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SKA2和CRHR2基因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VPR1B基因rs28373064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63,4.279,均P<0.05),经Bonferroni校正后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MDR中最优交互模型为AVPR1B基因rs28373064位点与冲动特质、生活事件构建的三阶模型,检验样本准确度最高0.789,模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多个遗传模式中,AVPR1B基因rs28373064位点与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行为存在关联[显性模式:A/G-G/G(OR=0.38,95%CI=0.16~0.88,P=0.021);超显性模式:A/G(OR=0.36,95%CI=0.15~0.87,P=0.019);累加模式:A/A、A/G及G/G(OR=0.44,95%CI=0.20~0.96,P=0.034)]。结论AVPR1B基因rs28373064多态性与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未遂行为相关,该位点AA基因型携带者在生活事件及冲动特质的影响下更容易发生自杀行为。

  • 标签: 抑郁症 自杀未遂 基因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冲动特质 生活事件
  • 作者: 张坤 朱惠娟 卢琳 姚勇 潘慧 王任直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20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下丘脑垂体疾病多学科诊疗团队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内分泌重点实验室 内分泌科,北京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下丘脑垂体疾病多学科诊疗团队 神经外科,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下丘脑垂体疾病是一类疑难、复杂的罕见病,诊治困难。为了提升各医学中心下丘脑垂体疾病诊治水平,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建立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下丘脑垂体疾病多学科诊疗团队的组成及要求和规范,该团队既可以为疑难下丘脑垂体疾病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策略,减少患者就诊负担,使患者受益,也有利于各专科医师总结疑难疾病诊治经验和进行学术研究,开展继续教育,提出规范和指南,进一步促进下丘脑垂体学科的发展。

  • 标签: 多学科协作组 下丘脑垂体疾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为了进一步观察和了解颅脑损伤后下丘脑垂体功能情况,分析和研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促甲状腺素的改变情况。方法将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就诊的1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对象,10例健康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对象,通过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的垂体前叶激素、甲状腺功能和生殖激素的改变情况,根据患者的GCS评分分析颅脑创伤严重程度与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颅脑损伤程度不同患者血清中COR、T3和ACTH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TSH水平表现为颅脑损伤越重,TSH水平越低,轻型、中型和重型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颅脑创伤患者通过监测其下丘脑垂体释放激素的改变情况可作为观察病情及预后的指标。

  • 标签: 颅脑创伤 下丘脑垂体功能 激素 临床诊断 治疗效果 预后
  • 简介:目的分析下丘脑损伤的临床特点,介绍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对我科2003年1月-2008年1月18例确诊为下丘脑损伤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死亡3例,恢复良好8例,中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2例。结论外伤性下丘脑损伤治疗应抓住各个环节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下丘脑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低下(IHH)导致下丘脑性闭经(HA)不孕患者的治疗方案和结局。方法收集2003年7月至2010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例确诊为IHH导致HA不孕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分析促性腺激素(Gn)刺激卵巢进行诱导排卵的反应性及治疗结局(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经人工周期治疗3个月后,采取A方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B方案[hMG+高纯度尿促卵泡素(HP-hFSH)+hcG]两种诱导排卵方案,优势卵泡发育成熟后,指导同房或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排卵后予黄体支持治疗。结果11例HA不孕患者共计进行26个周期Gn刺激卵巢治疗,以22个周期为治疗有效观察点(因各种原因取消4个周期),则诱导排卵有效率为84.61%(22/26)。在22个有效治疗周期中,11例患者临床妊娠为7例;妊娠结局:自然流产为1例,孕龄8个月时脐带绕颈致胎死宫内引产为1例,足月分娩为5例。周期妊娠率为31.82%(7/22),累积妊娠率为63.64%(7/11)。B方案的Gn用药时间短于A方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CG日优势卵泡数和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与A方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Gn是治疗HA和无排卵性不育的有效方法,促排卵率高、妊娠结局较好。但是否值得推广,值得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下丘脑性闭经 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低下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5岁.4岁时阴茎、睾丸增大,逐渐出现阴毛,生长发育快,身高明显高于同龄儿童.CT及MRI检查示鞍上占位,CT为等密度占位,MRI为等信号影.

  • 标签: X-刀 治疗 下丘脑错构瘤 CT MRI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采食量是动物生长速度及其机体组分的重要决定因素。根据ob/ob和db/db小鼠遗传缺陷的分子学研究发现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哺乳动物采食和能量平衡控制的认识。本文对这些方面的影响和其它一些新近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然后就英国Roslin研究所针对确定控制采食量和机体组分的机理的最新研究情况作一介绍。

  • 标签: 采食量 外侧下丘脑 能量平衡 动物 胰岛素 采食行为
  • 简介:下丘脑错构瘤是一种临床极罕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常表现为痴笑性癫疒间、中枢性性早熟和认知功能障碍等。近年来,治疗下丘脑错构瘤的新技术和新手段不断涌现,而其发病机制尚知之甚少,针对不同临床表现的下丘脑错构瘤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众说纷纭。本文基于临床治疗经验,结合相关文献研究,详细探讨下丘脑错构瘤相关临床表现的发病机理,同时介绍临床检测和各种手术治疗的相关进展及其适用原则。

  • 标签: 错构瘤 下丘脑 癫疒间 部分性 性早熟 认知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6周递增负荷运动对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hormone,CRH)细胞及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eotropichomnone,ACTH)细胞的影响。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成绝对安静组(Absoluteeontml,著AC)组、对照组(Control,C)、运动后即刻组(Immediate,I)、运动后3h组(3Hours,3H),进行6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分别在第0、2、4、6周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下丘脑上CRH和腺垂体上ACTH细胞进行检测。,结果CRH细胞的变化为:第2周末只有I组比AC组有显著性差异提高(P〈0.05),其余各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第4周末,只有3tt组比I组有显著性提高(P〈0.05),其余各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第6周末,3H组比AC组和C组有显著性提高(P〈0.05)。ACTH细胞的变化为:第0周末,I组和3H组比C组和AC组有极显著性提高(P〈0.01),3H组比I组有极显著性提高(P〈0.01);第2周末各组皆无显著性差异;第4周末,l组比A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C组、C组和3H组比I组有极显著性降低(P〈0.01);第6周末,3H组比AC组有显著性增高(P〈0.05),C组和I组比AC组有极显著性增高(P〈0.01),I组和3H组比c组有极显著性增高(P〈0.01),3H组比I组有极显著性增高(P〈0.01)。结论6周递增负荷运动初期(4周内)大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适应,大强度运动提高了CRH细胞和ACTH细胞的应激反应,但对ACTH细胞比对CRH细胞的影响大。

  • 标签: 递增负荷运动 大鼠 CRH细胞 ACTH细胞
  • 简介:摘要下丘脑错构瘤(HH)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脑组织发育异常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性早熟和痴笑样癫痫。近年来,HH的治疗方式有了新的进展,对于单纯性早熟的HH患儿,首选药物治疗;对于表现为癫痫的HH患儿,除开颅手术外,有多种新的手术方式可供选择,如神经内镜离断术、伽玛刀照射、射频热凝术、激光间质热疗等。HH术后的癫痫发作均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且并发症较开颅手术明显降低。

  • 标签:
  • 简介:摘要下丘脑错构瘤(HH)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脑组织发育异常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性早熟和痴笑样癫痫。近年来,HH的治疗方式有了新的进展,对于单纯性早熟的HH患儿,首选药物治疗;对于表现为癫痫的HH患儿,除开颅手术外,有多种新的手术方式可供选择,如神经内镜离断术、伽玛刀照射、射频热凝术、激光间质热疗等。HH术后的癫痫发作均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且并发症较开颅手术明显降低。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