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一直是以经济建设取代阶级斗争作为工作重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而经过将近40年,中国社会面临的更重要问题是如何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回应生产力发展和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挑战。中国社会发展和马克主义中国化进入新的阶段,处处显示出价值理性的重要。以弘扬科学(工具)理性为特征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没有被证伪,但是必须有所发展。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回到马克马克的早期著作中有许多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思想,如何把它们与现有的马克主义哲学原理结合起来,是当前中国马克主义哲学发展的关键。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价值理性 回到马克思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 简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需要科学的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理解和掌握马克主义经济和西方经济的研究方法。尽管两者具有不同的哲学基础、基本立场和研究方法,但它们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方法论都具有各自的理论价值。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要坚持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相结合,既要发现和揭示当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普遍规律,又要能够提出解决当下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具体政策;要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经济理论的展开以逻辑关系为主线,同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历程,建立一个既符合理论逻辑又对照历史进程的科学的经济理论大厦;要在批判西方经济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和基本立场的基础上,借鉴其实证分析、数理分析和证伪分析等研究方法。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方法论
  • 简介:马克与苏格兰启蒙哲学的关系是一项以往受到忽视的重要学术议题。基于大卫·休谟、亚当·斯密等人在政治经济领域的卓越贡献,苏格兰启蒙哲学以崭新的经验理性主义和关于现代生活的务实取向而走在了时代前列,并引导启蒙精神向社会物质领域纵深推进。具体而言,苏格兰启蒙学派分别在历史观、正义论以及政治经济的学科性质三个层面对马克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话语与问题意识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深入挖掘苏格兰启蒙学派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传承与分殊,对于推进马克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品质与理论深度,把握马克主义哲学的历史性本质内涵,以及在今日全球资本主义语境下重建劳动主体性与解放的力量,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 标签: 苏格兰启蒙政治经济学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作为“中国版”的马克主义政治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一经正式提出便引发热议。截止目前,学界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历史逻辑、理论特质、理论贡献、理论方法、实践逻辑、建构原则、建构路径、话语体系、学科发展和历史使命等问题展开了详实的论说。在对这一学术问题探索的过程中,学界要把握好研究成果的得与失、正与误,继而在今后的研究和学习中增强辨识力,为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新境界而不断努力。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话语体系 学术范式 科学性 民族性
  • 简介:高校学生在学习政治经济这门理论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时,因其有很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容易产生枯燥乏味厌学的问题.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政治经济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抽象的政治经济理论和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认知分析社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而且能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老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政治经济案例教学应基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己任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灵活应用并与其它教学方法配套使用。

  • 标签: 治经济学 案例教学 教学理念 创新型人才 因材施教
  • 简介:本文在"空间政治经济"视角下总结城市、区域与国家发展的相关研究,并对中国的一些相关政策及其影响进行评论。城市发展方面,城市可以更好地实现人力资本积累并且提高人力资本的回报,是推动现代经济增长的引擎,但城市和大城市的作用仍然受到政策限制;区域发展方面,人口的自由流动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在集聚中走向平衡",但地方政府行为却导致市场分割和地区间分工下降;国家发展方面,偏离欠发达地区比较优势的投资政策导致区域间资源误配以及地方政府负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受损。

  • 标签: 规模经济 市场分割 空间政治经济学
  • 简介:基于革命性的阶级立场和对人的解放的追求,马克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区别于以往的特殊之处,在不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中形成了自身特色,这就是:在尊重历史文化传统中同旧有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来消除旧“政治”;在社会主义运动中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坚持马克主义意识彤态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在“剥削阶级”被消灭后继续开展“阶级的教育”。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 特色
  • 简介:在《红旗文稿》2017年第7期撰文指出: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党作为马克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地讲政治.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政党 讲政治 鲜明 旗帜 六中全会精神 干部学习
  • 简介:生态马克主义把生态马克主义结合起来,它认为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并提出建立'稳态经济'模式,从而克服过度生产和异化消费对人性的异化,避免人与自然关系的崩溃的主张。其社会批判视角受到了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体现了后现代的批判性和建设性两大向度。

  • 标签: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主义 批判精神 建设性向度
  • 简介:马克主义理论是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整个发展过程以人为本,最后又落脚到每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个体是马克主义个体思想的核心概念。马克主义中个体是指唯物的、现实的、发展的和具体的个人,是同片面的、机械的、抽象的、形而上学的个人相对立的。所谓唯物的个人是指基于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的、由一定的物质条件决定的个人;现实的个人是指在实践中生存和生活的个人;发展的个人是指处于不断变化着的矛盾中的个人;具体的个人是指集唯物的、现实的、发展的个人于一体的总体性个人。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唯物的个人 现实的个人 发展的个人 具体的个人
  • 简介:马克主义哲学研究》是武汉大学马克主义哲学研究所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从2001年创刊至今已连续出版19卷,自2007年以来先后三次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本刊自2015年起改为半年刊,主要发表有关马克主义哲学的研究论文、评论和学术信息。热忱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赐稿。1.本刊欢迎针对马克主义哲学各个领域中具有时代性、前沿性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并具有独立学术见解的稿件。本刊现设有“马克主义哲学经典

  • 标签: 哲学研究 研究稿约 马克思主义哲学
  • 简介:马克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是迄今为止人类信仰史上最伟大的信仰。从信仰角度梳理和研究马克主义经典作家对马克主义信仰的使用,深入思考马克主义信仰的科学内涵与特征,是马克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 标签: 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 科学内涵
  • 简介:马克主义哲学研究》是武汉大学马克主义哲学研究所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从2001年创刊至今已连续出版19卷,自2007年以来先后三次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本刊自2015年起改为半年刊,主要发表有关马克主义哲学的研究论文、评论和学术信息。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赐稿。

  • 标签: 哲学研究 研究稿约 马克思主义哲学
  • 简介:人的发展理论是马克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生成于马克主义理论体系之中,伴随并引领着马克主义的发展;它是马克主义理论的价值维度,是贯穿于马克主义所有重要理论中的根本的价值取向。在当代马克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建构中,应当将人的发展理论置于重要的地位,确立并建构人的发展基本原理,将人的发展价值取向全面地融入马克主义基本原理中。人的发展基本原理的建构,应当遵循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的原则。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人的发展价值取向 人的发展理论 人的发展基本原理
  • 简介:劳资关系是马克、恩格斯重点研究的理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重点研究的理论之一,后者关注于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下劳资关系作为一个整体的形成、变化和发展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劳资关系理论根植于马克劳资关系理论,但又有所继承和发展,并积极吸收和借鉴当代西方马克主义劳资关系理论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更加注重劳资关系与其他社会生产关系的互动,并致力于探索当代中国劳资关系的演进规律。其中,研究对象由劳资关系拓展为广义劳动关系将是未来完成的一个重要转变。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劳资关系 广义劳动关系 完善 拓展
  • 简介:斯大林的政治经济观点既有科学的内容,也有不完全符合马克有关理论和经济实践方面的内容,但其观点影响深远,需要我们在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中进行评析、取舍。生产力二要素论和三要素论既不符合马克的本意,也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是多方面的,且是不断发展的。斯大林主张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仍然存在矛盾,肯定了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必要性,提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决定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反对把政治经济写成经济政策的堆积等等。这些理论观点都是正确的,需要继承、发展。斯大林提出的生产关系三个方面的观点虽有其合理性,但不是全面的,马克的论著中所研究的生产关系范围更广泛。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既要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服务,也要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需要从社会层次研究怎样更好更快地发展生产力。

  • 标签: 生产力 生产关系 斯大林的政治经济学观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保持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要素:一是与时代发展相同步;二是随实践进步而创新。时代变化的重要特征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制度并存既竞争又合作共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不仅要回答中国发展的现实问题,也要回答世界发展的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一是要解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的理论,二是要从具体制度层次上解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运行的优势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宏观领域是混合所有制经济性质,在微观领域也要体现这一制度特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表现为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资本的控股或支配地位。

  • 标签: 中国特色 政治经济学 时代特征 国情依据
  • 简介:《共产党宣言》不但完整论述了马克主义基本原理,而且成为工人阶级政党“政治规矩”的总论。马克恩格斯在《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系统论述了“做人民公仆”“不拿原则做交易”“维护党的权威”等具体“政治规矩”。列宁明确提出“民主集中制”这一党的组织原则,强调“严格的铁的纪律”对苏维埃政权的重要性。马克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治规矩”的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规矩”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 标签: 政治规矩 人民公仆 民主集中制 从严治党
  • 简介:在西方马克主义的发展演进中,始终贯穿着哲学观念变革和现代性问题反思的双重主题,这双重主题的交织和互动,不仅内在规定着西方马克主义演进的内在逻辑,也铸就了西方马克主义的理论样貌。改革开放以来,西方马克主义是作为中国马克主义哲学研究的理论资源而呈现其特殊意义的:一方面,西方马克主义研究与中国的马克主义哲学观念变革深刻互动,对当代中国的哲学观念变革和思想解放产生了一定的推动效应;另一方面,西方马克主义研究有效促进了中国马克主义哲学研究对现代性问题的反思,强化了中国马克主义哲学研究的中国意识和中国立场。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中国意义 哲学观变革 现代性问题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