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0 个结果
  • 简介:报道了采自内蒙古宁城县黑里河自然保护区的1个中国记录种——灯心草根肿黑粉菌Entorrhizacasparyana,寄生在小灯心草Juncusbufonius的根部。文中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并提供了特征图。标本保存在赤峰学院菌物标本室(CFSZ)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

  • 标签: 根肿黑粉菌目 黑粉菌 分类 新记录种
  • 简介:能够彻底切断致命禽流感病毒向水禽、家禽及哺乳动物和人类传播的新型疫苗在我国研制成功。记者近日从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了解到,针对H5N1亚型禽流感研制的两种新型疫苗已于近日通过科技部和农业部的联合验收,并获国家批准使用。此疫苗的研制成功填补了世界上水禽疫苗试验的空白。

  • 标签: H5N1亚型禽流感 灭活疫苗 活疫苗 基因工程 免疫保护力
  • 简介:本文旨在研究发展老龄事业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和重要作用。论述利用人口老龄化的积极因素,消除和缓解其不利影响,变老龄化的压力为动力,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

  • 标签: 发展 老龄事业 经济意义
  • 简介:小麦纹枯病是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主要土传病害。培育、推广抗纹枯病小麦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普通小麦中抗源匮乏,严重制约抗纹枯病小麦育种的进展。为发掘人工合成小麦中纹枯病抗源,本试验通过人工接种、抗病鉴定方法,在江苏省和北京市两地,对来源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的102份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品系,进行4年的纹枯病抗性的多环境鉴定。结果表明,人工合成小麦品系间对小麦纹枯病抗性存在差异,在其中进行小麦纹枯病抗源的筛选是有效的。与普通小麦品种扬麦158、扬麦12相比,这102份人工合成小麦的大部分对纹枯病的抗性表现抗或中抗水平,其中一些品系在多年多点鉴定中表现稳定抗性,如ZC93、ZC111、ZC112、ZC123、ZC172、ZC206和ZC221表现为抗病水平,病情指数低于目前最好的普通小麦抗源,可作为抗纹枯病小麦育种的抗源。

  • 标签: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 小麦纹枯病 抗性 病情指数
  • 简介:应用不依赖于培养方法的分子技术,研究堆肥中真菌群落的组成及其随温度变化的现象,正在修正以往人们对堆肥过程中重要真菌类群的认识。另外,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利用虽有限,但已经较先前开始时揭示出更大、更多样化的菌物群落特异性。嗜热菌物种的数量,潜在地促进了先前研究的非特异性嗜热菌物种被大量发现,这些菌物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物技术应用潜能。

  • 标签: 堆肥 嗜热真菌
  • 简介:报道了内蒙古白粉菌4个记录种,分别是寄生在白桦Betulaplatyphylla上的桦木白粉菌Erysiphebetulina、大果榆Ulmusmacrocarpa上的榆白粉菌原变种Erysipheulmivar.ulmi、刺果茶藤Ribesburejense上的醋栗单囊白粉菌Podosphaeramors-uvae和栾树Koelreuteriapaniculata上的栾树叉钩丝壳Sawadaeakoelreuteriae。其中,白桦Betulaplatyphylla和刺果茶蔗子Ribesburejense为上述白粉菌的国内记录寄主,文中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线条图。引证标本保存在赤峰学院菌物标本室(CFSZ)。

  • 标签: 白粉菌目 新记录种 分类 内蒙古
  • 简介:臧穆先生一生勤奋、刻苦,在真菌分类与系统学研究领域,对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的许多类群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我国牛肝菌目、蘑菇目、腹菌类和部分子囊菌都有深入研究;对苔藓中的一些类群也曾开展过分类研究,并有所建树。在牛肝菌目的研究中,先生倾注了毕生精力。

  • 标签: 新物种 生发 真菌分类 子囊菌门 牛肝菌目 担子菌门
  • 简介:文中记录并描述了在吉林省长白山采集到一个中国记录种-近赭色鳞伞[Pholiotasubochracea(A.H.Sm.)A.H.Sm.&Hesler],凭证标本存放在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22205)。

  • 标签: 近赭色鳞伞 中国新记录种 长白山
  • 简介:林业是我国的一个大行业,是大有作为的一个行业。一直以来,国家对于林业都非常重视,而发展林业绿色经济,无疑也是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一个极好途径。本文就对当前的林业经济发展状况、问题和途径进行探讨。

  • 标签: 林业 经济 绿色
  • 简介:自吉林省长白山植物牛皮杜鹃(Rhododendronaureum)叶片上分离到1株内生真菌,经鉴定为鲍氏刺囊壳(Ascotrichabosei)。该菌的典型特征是子囊壳外壁着生曲膝状附属丝和产生碟形子囊孢子。该菌为我国首次报道。

  • 标签: 子囊菌 阔叶树 培养物 新记录种
  • 简介:杜氏集毛孔菌和梨生集毛孔菌是中国记录种。杜氏集毛孔菌发现于云南中部,生长在石栎树的根部。梨生集毛孔菌发现于湖北和湖南省,生长在阔叶树的林地上。笔者根据采集的材料对这2个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显微结构绘图。

  • 标签: 杜氏集毛孔菌 梨生集毛孔菌 锈革孔菌目 分类
  • 简介:对日本桃孢壳(Persiciosporajaponica)菌进行了描述。该菌的子囊具8个子囊孢子,呈近双列排列;子囊孢子暗橄榄色至黑褐色,椭圆形至梭形,两端具芽孔,孢子表面具小的点状凹陷,光学显微镜下呈网状。该属真菌为我国记录。

  • 标签: 日本桃孢壳 子囊孢子 新记录种
  • 简介:基因芯片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新兴技术,是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简要概述了基因芯片技术的产生、原理、特点、制作方法和类型,及其在基因发现中的应用。

  • 标签: 基因芯片 新基因 应用
  • 简介:在对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菌物标本馆(HAMAS-L)的鸡皮衣属地衣进行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中国记录种亚澳鸡皮衣(Pertusariathwaitesii)。该种地衣体灰白色至烟灰色,表面有皱褶,缝裂成网块状,无粉芽和裂芽;果疣半球形,顶部扁平,孔口较多,轻微下陷;子囊盘陷生于果疣中,每个子囊含有2个孢子,孢子长椭圆形,孢子壁双层,端壁微加厚;皮层含有地衣黄,在波长365nm紫外光照射下呈现红褐色,髓层含有原岛衣酸。该种与海滨鸡皮衣(P.subobductans)和亚孔鸡皮衣(P.subpertusa)都含有2个长椭圆形的孢子,但是海滨鸡皮衣含有降斑点酸,皮层遇KOH由黄色变成红色;而亚孔鸡皮衣含有富马原岛衣酸,且孢子较大。亚澳鸡皮衣生长在海拔1200~2300m的阔叶树树皮上。

  • 标签: 亚澳鸡皮衣 新记录种 中国
  • 简介:摘要:文中首次报道了史蒂芬块菌属Stephensia在中国的分布。史蒂芬块菌发现于滇中地区呈贡县,生于1株栽培的天麻旁边,附近长有云南松和榛属植物。标本的特征与文献中对于该种的描述一致,即子囊果表面具褐色绒毛,产孢组织有曲折的脉沟,脉沟向中心辐聚,中心有时形成空腔,孢子球形,直径18~25μm,无油滴,包被(外囊盘被)角胞组织。中国标本的ITS序列与北美和欧洲样品有99%的相似性,其LSU序列仅有3个碱基与北美样品不同。史蒂芬块菌在分子系统上与腔囊块菌属Hydnocystis和地杯菌属Geopxyis近缘。

  • 标签: 地下子囊菌 史蒂芬块菌 分类学
  • 简介:文中对采自乌鲁木齐市郊区和南山小渠子多个生境中的大量标本进行了外部形态与内部解剖特征观察,并对少数标本采用了显色反应法(CT)、显微化学结晶法(MCT)及薄层色谱法(TLC)等方法进行了物种鉴定。结果表明:该地区分布的地衣种类有100多种,其中包括1个中国记录种———副茶渍属(Lecaniatonin-ioides),2个新疆记录种———美国大孢蜈蚣衣(Physconiaamericana)和细裂岛衣(Cetrariadelisei)。副茶渍属的主要特征是鳞状地衣体边缘粉色,子囊长棍棒状,常生长在地面上;美国大孢蜈蚣衣的主要特征是小裂片旺生在子囊盘边缘和地衣体成熟的部分;细裂岛衣的主要特征是子囊棍棒状,髓层C+粉红色,含三苔色酸。文中对这些种类进行了简略描述。

  • 标签: 新记录种 副茶渍属 大孢蜈蚣衣属 岛衣属 新疆
  • 简介:文中详细描述和报道了来自山东省沂源县沂山土壤中的一个中国记录属-双聚散霉属(DicymaBoulanger)和中国记录种一青褐双聚散霉[Dicymaolivacea(Emoto&Tubaki)vonArx]。

  • 标签: 青褐双聚散霉 暗色丝孢菌 土壤真菌 新记录
  • 简介:矮头束霉和头束霉是中国记录种,二者在土壤中广泛分布,在吉林、辽宁、山西、陕西、新疆、甘肃、青海、四川等地土壤中都曾分离得到。文中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并绘图。凭证标本存放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 标签: 矮头束霉 头束霉 土壤真菌 分类
  • 简介:从松材线虫枯萎病木材上分离得到Leptographium属真菌,过形态学鉴定,确定为我国一个记录种一冷杉半帚霉(Leptographuimabietinum),并对其进行形态学描述。

  • 标签: 冷杉半帚霉 新记录 松材线虫枯萎病 中国
  • 简介:“人脑的大小”与智力的关系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经过一系列突破性研究。科学家认为,他们已经找到了可以让人类大脑变大的方法。未来大头人将比现代人更聪明。关于这项研究的详细报告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

  • 标签: 《自然》杂志 人类大脑 干细胞 皮质 科学家 突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