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输尿管狭窄患者汇总使用泌尿外科技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到本院就治的80例需要接受泌尿外科技术的确诊为输尿管狭窄症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全体患者完成内泌尿外科治疗技术之后开展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在随访调查中发现,有2例患者发生再次的轻度狭窄症状,而在经过3个月之后的复查结果中没有发生显著的改善。研究中共计2例患者的手术不成功,其余78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整体治愈率为97.50%。结论临床上运用内泌尿外科技术对输尿管狭窄症状患者开展治疗有良好的效果,治疗后患者发生的并发症几率低,其技术操作便捷,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输尿管狭窄 腔内泌尿外科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内进行输尿管狭窄治疗的患者56例进行分析探究,输尿管闭锁26例,狭窄30例,狭窄长度<1.4cm18例,>1.4cm且<3.5cm28例,>3.5cm10例,以患者的实际病情为依据选择不同的内泌尿外科技术,观察治疗疗效后进行为期一年术后随访。结果治疗56例患者痊愈患者29例,好转26例,失败1例,一年后随访发现,3例患者病情复发具有轻度狭窄情况,三个月后观察发现狭窄并无明显变化。结论采用内泌尿外科技术手术治疗治疗输尿管狭窄,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治疗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成功率,尤其是轻中度狭窄,患者没有明显的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 标签: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 输尿管狭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内切开加电切治疗男性尿道狭窄或闭锁的疗效。方法经尿道途径应用内切开加电切治疗38例男性尿道狭窄或闭锁的患者。结果38例患者中1次手术成功28例,占73.68%(28/38),需2~3次手术者5例,占13.15%(5/38),手术失败5例,占13.15%(5/38)。手术成功率86.81%。结论尿道内切开加电切手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等优点,是治疗男性尿道狭窄或闭锁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尿道内切开加电切 治疗 男性尿道狭窄或闭锁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镜、输尿管镜或前列腺切除镜下钬激光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的疗效。方法2001年10月~2009年10月尿道狭窄或闭锁337例,在膀胱镜、输尿管镜或前列腺切除镜下,利用钬激光光纤纤细,可以作为导丝起引导作用又可以行尿道内切开,切除尿道瘢痕组织,恢复尿道的连续性和排尿通畅。结果337例手术成功,手术时间10~90min,平均35min。术后留置气囊导尿3~8周,平均33d。337例随访4~24个月,平均12个月,304例排尿通畅,2例因未及时行尿道扩张再次手术,31例行尿道扩张1~6次后排尿道畅。结论应用钬激光行尿道内切开手术,安全高效,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多种镜的运用和彻底切除尿道瘢痕组织。

  • 标签: 钬激光 尿道狭窄 闭锁
  • 简介:<正>根据股浅动脉(superficialfemoralartery,SFA)病变的TASC分型,一般A型采用内技术,D型采用外科旁路术,B、C型证据不充分。随着内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革新,B、C型正倾向于内治疗。但SFA位于大腿肌肉和膝关节处,置入的支架通常

  • 标签: 通畅率 支架治疗 支架置入 变长度 腔内治疗 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 100例的效果,,为临床研究与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100例输尿管狭窄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对象当中,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对所选病例实施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分析这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100例输尿管狭窄患者在治疗后无死亡病例,且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为( 30.37±3.68) min,术中出血量为( 18.56±2.48) ml,术后拔时间为( 3.43±1.23) d,术后住院时间为( 6.92±1.86) d;治疗前集合系统分离和输尿管直径分别为( 23.43±8.40) mm、( 7.55±2.09) mm,治疗后集合系统分离和输尿管直径分别为( 12.73±6.53) mm、( 6.05±1.26) mm,治疗后患者的集合系统分离和输尿管直径明显小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100例输尿管狭窄患者中有 54例痊愈、 45例好转、 1例失败,痊愈率为 54.00%、好转率为 45.00%、失败率为 1.00%。结论: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可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输尿管狭窄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 术中出血量 效果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内碎石术后输尿管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期间于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输尿管内碎石术的327名患者临床资料为基础,分析术后并发输尿管狭窄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结石复发率。结果:术后共发现输尿管狭窄患者13例(3.98%),结石嵌顿(P<0.05)、结石最大径(P<0.05)、钬激光手术(P<0.05)、输尿管损伤(P<0.05)是输尿管镜内碎石术后并发输尿管狭窄的危险因素,狭窄组患者术后1年的结石复发率高于非狭窄组(30.77%比8.92%,P<0.05)。结论:对于结石嵌顿、结石较大、行钬激光碎石及输尿管损伤的患者,手术医师应采取积极干预措施,积极防治输尿管狭窄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并降低结石的复发率。

  • 标签: 输尿管镜 腔内碎石 输尿管狭窄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分析内泌尿外科治疗输尿管狭窄的临床应用效果,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235例输尿管狭窄的患者,利用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后,有196例患者利用内镜找到了治疗的引导方向,通过对手术后一年的随访,在对235例成功随访患者调查发现一次性手术成功并痊愈的患者为137例,输尿管狭窄再次复发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的患者为98例。研究发现,内泌尿外科技术可以有效针对输尿管狭窄进行有效治疗,尤其是对于长度

  • 标签: 泌尿外科技术 输尿管狭窄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成形术(PTA)治疗膝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09年7月我科采用PTA治疗的34例(38条患肢)膝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条患肢PTA治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2%(35/38),平均随访8(3~18)个月,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41±0.12上升至0.82±0.05(P<0.01),总的肢体保全率为91.4%。无住院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13%(5/38)。结论PTA治疗膝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短期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减少截肢率,是一种治疗膝下动脉病变至下肢缺血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 标签: 血管腔内成形术 介入放射学 动脉闭塞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经尿道不同镜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内我院收治的80例输尿管狭窄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经输尿管镜球囊扩张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内钬激光治疗,对比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2.5%,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差异可见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经输尿管镜球囊扩张术 腔内钬激光 输尿管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本院82例输尿管狭窄患者开展研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41例,行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41例,行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输尿管狭窄患者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效果明确,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 输尿管狭窄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自制便携式内窥检测仪并评价其在器械清洗质量的检查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清洗消毒后的500件手术器械分别进行三种清洗质量的检查,A组150件使用白通条检测法;B组150件使用白纱布检测法,C组200件使用自制便携式内窥检测仪检查法,器械清洗方式均为手工清洗加全自动喷淋清洗消毒机清洗。比较三组检查方法的试用范围及清洗效果不合格检出率。结果:三种检测方法总体存在统计学差异(2=22.642,P<0.001)。白通条法和白纱布法不合格检出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制便携式内窥检测仪与白通条法、白纱布法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便携式内窥检测仪适用范围广,精确度高,操作简单,节约成本可作为器械的日常监测。

  • 标签: 便携式管腔内窥检测仪 管腔器械 白通条法 白纱布法
  • 简介:目的探讨前臂自体动静脉瘘(AVF)重度狭窄血管内治疗中瘘口的确定及导丝导管通过病变的方法及技巧。方法利用前臂自体AVF解剖学特点来进行瘘口的定位,利用微导丝塑形和微导管及微球囊的特点来通过重度狭窄闭塞的瘘口,完成了14例AVF瘘口重度狭窄甚至闭塞患者的内治疗。通过对比扩张前后的瘘口震颤程度、血管造影所见的血管狭窄程度的变化、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后透析时流量变化,评价本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14例患者均取得技术成功,术中造影见AVF狭窄明显改善,狭窄程度均降至20%以下,术后瘘口处震颤明显增强,透析时流量明显增加,并达到透析所需(均〉220ml/min)。结论利用前臂自体AVF解剖学特点来进行瘘口的定位,利用微导丝塑形和微导管及微球囊的特点来通过重度狭窄闭塞的瘘口的方法可以解决前臂自体AVF的重度狭窄无法顺行通过的问题,可以供临床参考,使得更多的透析患者获益。

  • 标签: 内瘘重度狭窄 血液透析 血管腔内治疗 球囊扩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介入手术治疗中重度肾动脉狭窄的单中心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79例中重度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术前与术后血压、血肌酐(Scr)、肾小球清除率(eGFR)及降压药服用种类的差异。结果7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内介入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无术中并发症,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为(31.0±23.1)个月(范围:1~75个月),非手术相关死亡2例。随访期并发症4例(5.1%,4/79),包括1例继发肾功能不全,3例靶病变处支架再狭窄,此3例均行二次球囊扩张术。术后6个月,收缩压及舒张压[(139±20)mm Hg,(85±11)mm Hg]低于术前[(185±26)mm Hg,(106±14)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种类[(1.50±1.08)种]少于术前[(1.94±1.20)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Scr和eGFR均较术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62)μmol/L比(92±41)μmol/L,(74±27)ml·min-1·(1.73 m2)-1比(71±23)ml·min-1·(1.73 m2)-1],P均>0.05]。结论内介入手术治疗中重度肾动脉狭窄近中期生存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及减少服用降压药物种数,但对患者肾功能并无明显改善。

  • 标签: 肾动脉狭窄 腔内治疗 肾动脉支架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输尿管狭窄病人采取内泌尿外科技术进行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施行分析与总结。方法将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接诊的输尿管狭窄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100例输尿管狭窄病人全部接受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总结100例输尿管狭窄病人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100例输尿管狭窄病人接受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之后病人的集合系统分离以及输尿管直径和治疗之前对比差异明显。结论临床中针对输尿管狭窄病人,为其提供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效果理想,能够降低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促进病人的预后效果,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 输尿管狭窄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隙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59例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检测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狭窄程度,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以及颈部血管MRA检查,甘油三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化验,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血管是否狭窄以及狭窄程度,回顾性地总结隙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狭窄的相关性。结果发现隙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狭窄的发生密切相关。

  • 标签: 腔隙性脑梗死 彩色多普勒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