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2-03
  • 简介:也肯定超越于日常经验世界之外,宗教所关怀的是超越可见世界以外的存有,宗教虽是有关「超越」的祈向

  • 标签: 宗教超越
  • 简介:<正>万物有灵和多神崇拜,是基诺族原始宗教的基本内容,贯穿于基诺原始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基诺人唱调子时要先唱"阿披额额",讲故事时要先念"阿披额额",吃饭前要先敬"阿披额额"。因为"阿披额额"是基诺族最早的祖先,无时不跟基诺人在一起,所以不管做什么事都

  • 标签: 秘境 唱调子 多神崇拜 万物有灵 若始 天将晓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宗教没有科学,科学与宗教,相信科学的人远远没有信仰宗教的人多

  • 标签: 宗教断想 科学宗教
  • 简介:宗教社会学是集宗教学与社会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宗教学研究曾是被人遗忘的角落,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就更无从谈起。虽然法国的社会学家涂尔干和德国的社会学家韦伯创立宗教社会学将近百年,但我国的宗教社会学研究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因此,陈麟书、袁亚愚两位先生主编的《宗教社会学通论》可以说是我国宗教社会学研究的开山之作。"上帝死了!"法国人尼采这一声石破天惊的呐喊,曾震得教堂毕毕剥剥地直坠壁粉,在无神论思想的历史进程中耸立起一座

  • 标签: 宗教社会学 宗教学研究 袁亚愚 上帝死了 陈麟 涂尔干
  • 简介:徐訏是一位颇具宗教情感和宗教情怀的作家,他的小说因以世俗爱情传奇来追寻超世俗的情感灵智、追问生命的形而上、探讨神性与哲理而带有浓烈的宗教色彩。《风萧萧》是其代表作品,它关注人生的偶然性,强调命运与轮回,把宗教之爱和虚无感、宿命感紧紧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宗教意义。

  • 标签: 徐訏 宗教之爱 虚无宿命
  • 简介:哲学是一门极度抽象的学科。它一方面与科学有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与宗教有密切的关联。但哲学既区别于科学,也区别于宗教。从内容上说,哲学既涉及理论研究(比如思维规范),又涉及实践问题(比如伦理规范),因此哲学的特点在于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古希腊的哲学家把自己的学说等同于生活规范,因此,他们处在与自己的精神状态一致之中。中世纪哲学家以有学问的经院哲学家身份出现,哲学为神学服务。近代哲学与科学紧密相连,甚至把自己的道德和精神解放的使命也交给了科学。当代哲学依然面临如何处理与科学和宗教的关系问题。哲学始终应该保持自己独立的地位,哲学既不是科学,也不是宗教,哲学就是哲学。

  • 标签: 哲学 科学 宗教
  • 简介:<正>1941年老舍先生在题为《灵的文学与佛教》的演讲中,对西方有自但丁《神曲》开始的“灵的文学”的“强有力的传统”称赞不已,而对中国缺少“灵的文学”表示十分遗憾,尤其对像《神曲》那样“灵的文学”最能激发人的“良知”的社会教化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国为何缺少“灵的文学”?老舍认为,这是因为中国社会缺少“唯有”佛教才讲的“灵的生活”。西方为何却有从《神曲》开始的“灵的文学”传统?对此,老舍未展开正面论述,但说到但丁为何能在《神曲》中“大谈特谈其地狱的景况”时,他有一个猜想性的分析(“这也许他是受了东方文化——佛教的影响”),再联系上述他的“唯有”的说法,我们可推导出他的观点,即西方“灵的文学”传统是同接受了佛教的影响有关。像《神曲》那样“灵的文学”最能激发人的“良知”的社会教化功能从何而来?他认为,这是来自怫教将人分为“肉体”的和“灵魂”的存在所造成的“既有光明的要求,也有黑暗的可怕”。我认为,就文学研究而言,老舍先生发现了西方有一个自《神曲》开始的“灵的文学”传统,并看到了“灵的文学”重要的社会教化意义以及“灵的文学”的有无同宗教灵魂观念影响的有无相关,这是很有见地和启发意义的。不过,他对中国为何缺少“灵的文学”的问题的看法仍欠深刻,?

  • 标签: 灵魂观念 《神曲》 基督教文化 西方宗教 文化传统 “灵魂”
  • 简介:白璧德的“人文主义”宗教观包含两个要点:一、“宗教”的概念:二、“人文主义”与宗教的关系。白璧德对于“人文主义”与宗教之关系的判断曾遭到以信教者为代表的西方“传统主义者”的攻击与批驳,并引发了一场“人文主义者”内部的论争:如艾略特认为白璧德的“人文主义”有取代宗教的倾向,强调人文主义依赖于宗教;白璧德则一方面肯定了“人文主义”不能取代“真正的宗教”,另一方面认为它具有“宗教之外的有效性”,从而否认“人文主义”依赖于宗教。由于白璧德会根据不同的语境对自己的判断作相应的调整,因此他的表述经常表现出前后不一致的样态,本论文将结合具体语境对白璧德的宗教观作一阐发,并力求对其中存在着的“矛盾”给出可能的合理解释。

  • 标签: 白璧德 艾略特 佛斯特 “人文主义” 宗教思想 美国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9-12
  • 简介:宗教、道德与爱的维度[下],如何处理喜爱和情爱关系之中爱者与被爱者及其他有关联者的关系,上帝既是这样爱我们

  • 标签: 宗教道德 爱维度 道德爱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08
  • 简介:《天路历程》是一部集文学艺术与宗教艺术于一体的经典作品,通过运用大量的宗教隐喻和象征,集中体现了西方基督教的精神与文化。本文从该作品的整体框架着手,分别探析了个体元素和情节架构中的宗教渊源,从而展现整部作品蕴含的丰富的宗教元素及其彰显的浓厚的宗教色彩。

  • 标签: 《天路历程》 《圣经》 基督教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2
  • 简介:当民族之间发生矛盾甚至冲突的时候,一种是西方 强势民族与东方和其他地区后起民族之间的矛盾,宗教问题是民族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中的宗教 冲突中的 宗教问题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喜爱是人类之爱中最基本的一种,即爱之起因、爱之趋向和爱之关系,是在任何爱的关系中具有的一种特性

  • 标签: 宗教道德 爱维度 道德爱
  • 简介:明清小说的创作中,宗教文化可以说星星点点散布在其中。明代小说,既有对“三教合一”的宣扬,同时也暗藏着“三教争胜”的伏笔。清代的小说中更多呈现的是传统宗教与世俗宗教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神道设教的用心。因此明清小说中宗教内容的解读为文本的重新阐释开拓了多重空间,而且文学作品中宗教方面的描述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潜在的史料价值,通过对宗教内容的解读也可以展示宗教生态的变化形式。

  • 标签: 明清小说 宗教生态 争胜 合一 神道设教
  • 简介:在历史小说特有的沧桑、肃穆、厚重的气氛下,《六世达赖和拉萨的沉浮》这篇文章带着我们回眸了一段藏中往事。雪山,金佛,哈达,布达拉宫……文章生动地展现了仓央嘉措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年被桑结利用,到一步步被引诱和逼迫着走向堕落,最终成为桑结手中妄图分裂国家的工具而殒命这一过程。

  • 标签: 战争与和平 宗教 历史小说 仓央嘉措 布达拉宫 文章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26
  • 简介:喜爱是人类之爱中最基本的一种,即爱之起因、爱之趋向和爱之关系,是在任何爱的关系中具有的一种特性

  • 标签: 宗教道德 爱维度 道德爱
  • 简介:“宝阔”吉祥物白胡子老爷“阿宝夺肤”神给人间设想了一幅十二生肖的吉祥图,交给“省米专示省陪”萨女神.由她设计制图,把人间十二生肖的作用与方位和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天所在的位置,设制成为“宝阔”吉祥物.

  • 标签: 民间传说 故事 宗教 十二生肖 吉祥物 设计制图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如何处理喜爱和情爱关系之中爱者与被爱者及其他有关联者的关系,上帝既是这样爱我们,仁爱都是爱的最高境界

  • 标签: 宗教道德 爱维度 道德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