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磁性纳米粒由于其特殊的磁性能和超微粒子特性,在磁性材料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但未经表面有机改性的产品易于团聚且在部分基体材料中很难相容,限制了其应用范围的扩大。综述了磁性纳米粒的表面有机改性机理和表面吸附改性、表面偶联改性、表面接枝改性等几种常用有机改性类型,分析和评述了各有机改性的特征,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 标签: 磁性纳米粒 表面 有机改性
  • 简介:使用低温光致发光研究(NH4)2S处理后的砷化镓(GaAs)表面的光学和化学特性,通过扫描光致发光光谱(PLmapping)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的测试结果可以确定,(NH4)2S处理GaAs表面可有效去除表面的氧化层(NH4)2S钝化后的样品的光致发光强度高于未经钝化的样品,且表面均匀性更好。该方法为Ⅲ—Ⅴ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在高速和光电设备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钝化方法。

  • 标签: 砷化镓 钝化 光致发光
  • 简介:日本田中有限公司开发出一种等离子渗碳处理技术可使奥氏体不锈钢螺栓、螺母的表面变硬。操作温度低于500℃,这有利于防止碳化铬形成,但可提供固溶强化。对于奥氏体稳定材料,如S31600和S31700渗碳工艺提高了螺栓、螺母的耐磨性、拉毛及卡死等特性。

  • 标签: 渗碳工艺 奥氏体不锈钢 碳化铬 固溶强化 表面 螺母
  • 简介:用月桂酸对纳米3Y—TZP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实验结果表明,改性最佳工艺为:月硅酸用量10%、改性时间75min、改性温度60%。经表面改性的粉体,由引起团聚的强极性多羟基表面结构变为非极性有机表层结构,粉体间作用力减小,硬团聚消失,大幅度提高了陶瓷体的烧结性能。

  • 标签: 纳米3Y-FZP 表面改性 亲油化度 烧结
  • 简介:为帮助工厂了解活性组分在催化剂载体表面的分布情况,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SEM—EDS)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500—6/5000—12测试法能简单有效地对催化剂上元素的分布情况进行表征,对催化剂表面上活性组分的分布研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 标签: 元素分布 SEM—EDS 500—6/5000-12测试法
  • 简介:综述了微/纳米粉体包覆的基本理论和形成机理,并根据包覆物质的不同详细地从金属包覆、无机包覆及有机包覆等方面分别介绍了常用的表面包覆技术,提出了微/纳米粉体包覆改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的新途径。

  • 标签: 微/纳米 包覆 金属 无机物 有机物
  • 简介:表面改性技术是提高钛合金抗氧化性的重要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钛合金的应用领域。概述了钛合金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钛合金表面氧化行为表面涂层技术和表面合金化处理技术等,并指出了钛合金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方向。

  • 标签: 钛合金 表面氧化行为 表面涂层技术 表面合金化技术
  • 简介:碳纳米管因其优异的力学、物理性能,是一种理想的复合材料增强体,但其与基体金属的润湿性较差。通过对镀钴前碳纳米管的微波、氧化、敏化和活化处理,改善了碳纳米管的表面性能并在碳纳米管表面增加了活化点,成功地在碳纳米管表面镀上一层较为连续的金属钴,以改善碳纳米管与金属基体的润湿性,增强与金属基体的界面结合力。并用XRD、TEM对镀钴后的碳纳米管进行了表征。

  • 标签: 碳纳米管 敏化 活化 化学镀
  • 简介:精密零部件进行真空扩散连接时,主要的扩散工艺参数对材料表面质量会有重要影响。以镜面无氧铜(Cu)为对象,改变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分别研究了这些因素对其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若保温时间均为60min,则加热温度越高,其表面晶界越清晰,且粗糙度亦有不同程度增加,而当加热温度达到800℃,其晶粒粗化,部分大晶粒内部出现孪晶和滑移带,表面粗糙度增加了11.2nm。此外,若将加热温度控制为450℃,则保温时间越长,表面粗糙度越大,但当保温时间超过180min后,表面粗糙度的增加量开始减小,然而最终会趋于稳定,为4.0nm左右。

  • 标签: 扩散连接 镜面Cu 表面粗糙度 加热温度 保温时间
  • 简介: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技术观察汉坦病毒的基本形貌,分别对用戊二醛固定的Vero—E6细胞和用汉坦病毒感染过的Vero—E6细胞进行成像,在原子级或纳米级水平上观测病毒感染后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的变化。将病毒直接滴加到云母片上自然风干后进行扫描,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病毒的结构大小;用0.5%~2.0%浓度的戊二醛固定细胞,通过成像发现,固定液浓度高时虽然成像质量较好,但对细胞的损伤较大,降低固定液浓度,细胞的形态接近于生理状态,成像质量良好;用不同稀释度的病毒感染细胞后,用合适的戊二醛浓度固定细胞进行观察,发现病毒感染前后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并且发现其形态的变化与病毒感染的浓度有显著的相关性。

  • 标签: 原子力显微镜 汉坦病毒 VERO-E6细胞
  • 简介: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硅烷偶联剂KH570)为改性剂,对纳米SiO2进行表面改性,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在油中的稳定性,用四球试验和止推圈试验考察改性后纳米SiO2的抗磨减磨性能,结果表明,用KH570改性后的纳米SiO2在20#润滑油中有很好的分散稳定性,将其添加到润滑油中进行摩擦磨损实验,证明,摩擦系数最多可降低约45%,磨损量明显减少,并出现负磨损现象。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能有效提高油品的抗磨减磨性能。

  • 标签: 纳米二氧化硅 表面改性 抗磨减磨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表面处理、表面聚合以及表面接枝三个方面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塑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

  • 标签: 低温等离子技术 表面改性 塑料
  • 简介:首先介绍了超疏水表面的重要应用,对超疏水表面结构进行了定义,并列举了几种制备超疏水表面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利用复制模塑法制备超疏水表面的工艺过程,通过样品的扫描电镜照片分析了该工艺的优点以及工艺参数对样品表面微造型的影响。水滴在方形柱和平行光栅这两种PDMS微结构表面上的接触角分别为(154.6±0.7)°和(160.2±1.9)°,滚动角分别为6°和3°,达到超疏水标准。最后介绍了复制模塑法在制备超疏水表面、生物抗粘附研究及细胞分选过程中的应用,展望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 标签: 超疏水表面 复制模塑法 PDMS 细胞粘附 细胞分选
  • 简介:评述了铝合金表面激光熔覆技术和金属基熔覆体系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各种金属基熔覆层的组织特征及性能,指出了铝合金表面激光熔覆金属基复合材料涂层存在的问题及改进途径,介绍了铝合金表面激光熔覆技术的应用情况,并探讨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 标签: 铝合金 激光熔覆 金属基复合涂层
  • 简介:对镁合金常用表面处理方法和成形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根据冷喷涂技术的优点,综述了冷喷涂在镁合金表面处理中的应用,并对冷喷涂技术用于制备镁基复合材料和近净成形镁合金部件进行了分析及展望。

  • 标签: 冷喷涂技术 镁合金 表面处理 镁基复合材料 近净成形
  • 简介:非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阳离子型3类聚合物都可以对层状结构的硅酸盐进行表面修饰,能够获得新型复合材料。更为重要的是,利用层状硅酸盐表面的活性基团与一些聚合物的活性基团进行缩聚反应,通过共价键结合,将聚合物接枝于层状硅酸盐的表面,能够获得高性能的纳米复合材料。对这类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讨论,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物理吸附 共价键接枝 层状硅酸盐 纳米复合材料
  • 简介: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研究人员报道,强的飞秒级激光器可以改变金属表面的颜色。由于在表面上形成纳米或微米尺度的结构,因而对特定色彩给予反射。飞秒激光器发出超短、超强光线,其脉冲宽度只有10^-15s。由于这种处理法改变的是金属本身表面的特性,而不只是其涂层,因而色彩不会褪去。

  • 标签: 飞秒激光器 金属表面 颜色 罗切斯特大学 研究人员 微米尺度
  • 简介:采用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技术实现了38CrMoAl钢的表面纳米化,并对表面纳米化后的样品进行了490℃离子氮碳共渗。采用扫描电镜、X-衍射、透射电镜、显微硬度仪等分析和测试手段,对处理后的样品进行观察分析及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SMAT处理的样品实现了低温离子氮碳共渗,渗层中渗入较多的氮、碳原子,并析出大量细小的高硬度化合物,获得了较好的硬度分布。

  • 标签: 表面机械研磨(SMAT) 38CRMOAL钢 离子氮碳共渗
  • 简介:光电化学刻蚀出多孔硅(PS)用含有SnCl2、SbCl3和Ce(NO3)3的乙醇溶液浸泡后,经过400℃10min热处理,表面形成Ce—Sb共掺的SnO2光透导电薄层(TOCL)。在TOCL的表面组装含有胆固醇分子的十二烷基硫醇薄膜,萃取其中的胆固醇分子后形成筛孔分子印迹电极(SHE)。该电极与不同浓度的胆固醇乙醇溶液作用后,光电化学方法袁征了分子印迹电极对胆固醇浓度响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分子印迹电极与吸附胆固醇的浓度具有较好的关联。特别指出的是,该筛孔分子印迹电极有望在不需要掺比电极以及零偏电压条件下实现对胆固醇的检测。

  • 标签: 多孔硅 修饰电极 胆固醇 组装膜 分子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