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2017年6月16日,中国新材料测试评价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干勇院士,中国工程院屠海令院士、王海舟院士,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规划司、科技司、财务司、人事教育司.

  • 标签: 新材料产业 中国工程院 测试评价 联盟 原材料工业 会员代表大会
  • 简介:文章主要介绍了气相法制备纳米材料的原理,以及气相纳米合成装置的设计与组装。在气相法制备纳米材料原理基础上,以反应原理简单、可调可控为原则,设计组装了气相纳米合成装置,并研究了其工艺。

  • 标签: 纳米材料 气相法 工艺
  • 简介:据报道,我国自主研发的高炉磷酸新工艺已在北京通过该联合会组织的专家评审,50m3工业化实验项目的各项筹备工作已全面展开。这一新工艺可直接使用中、低品位磷矿,一旦实现工业化应用,将大大缓解国内优质磷、硫资源紧张的状况。

  • 标签: 高炉法 工艺 磷酸 工业化应用 开发 低品位磷矿
  • 简介:空调器焓值测试台中,空气接收混合箱的设计和湿球温度的测量准确度直接影响着测试精度。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在接收箱内加装带有挡流板和导风板的混合器,对气流的均匀扩散、测量精度的提高有明显效果。取样风速为5~7m/s时,所测得湿球温度与空气实际的湿球温度偏差仅0.15%。

  • 标签: 空气焓值法 测试精度 接收混合箱 仿真设计
  • 简介:一、材料产业与材料研究面临的资源环境挑战材料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与先导,但在各种材料的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中,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能源消耗和各种环境排放。以中国2012年的统计为例,主要材料相关行业的能耗与排放在全国工业行业总量中均占有显著的比例。例如,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钢铁工业为主)占全国总能耗的16.92%,二氧化硫排放占全国总排放的11.34%,

  • 标签: 材料产业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环境排放 二氧化硫排放 工业行业 环境挑战
  • 简介:由于三泡热收缩膜的加工工艺极度保密,从设备到工艺、配方都鲜有文章披露目前世界上能批量生产PVDC热收缩膜的厂家不超过五家,其中希悦尔(SealedAir)和毕玛时(Bemis)占据了世界上9()%以上的市场份额,且售价不菲。随着冷鲜肉在中国市场的迅速推广,该包装薄膜高昂的成本已极大地限制了冷鲜肉产品的推广普及。本文将对部分三泡热收缩膜的生产原理、工艺、配方和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希望能引起国内软包装行业同仁的关注,尽早攻克这一技术壁垒,加快该包装的市场普及.

  • 标签: 热收缩薄膜 加工技术 泡法 加工工艺 热收缩膜 市场份额
  • 简介: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沿海地区瓦楞纸箱包装迅速发展的时代,其中台湾瓦楞纸箱包装设计走在了世界的前端,广东、上海等地利用开放的“窗口”引进外资、先进技术以及设备,制造水平稳步提升。跨进21世纪,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寻求最低成本的方法,使企业稳步发展”成为新世纪企业发展和立足的关键所在。作为消费产品配套产业的纸箱业,正面临一次新的拓展。

  • 标签: 经济适用 企业设计 产品 预测法 20世纪90年代 品质
  • 简介:哥伦比亚时尚摄影师卢文.阿纳德(RuvenAfanador)的《吉普赛天使》(AngelGitano)描绘的是沉浸在弗拉明戈舞曲里的男人。阿纳德通过舞蹈场景,别具一格的肖像摄影,以及他独特的裸体摄影,创作了这150幅对比强烈的黑白作品。该系列充满力量又异于常态.观众既能感受到弗拉明戈舞曲的强烈感情,又能感受到赤裸裸的诱惑。

  • 标签: 纳德 天使 哥伦比亚 肖像摄影 别具一格 摄影师
  • 简介:概述了NMMO纤维素膜的研究历程,分析了NMMO溶液作为纤维素溶剂的优点,并重点介绍了利用NMMO技术制备纤维素包装膜的工艺流程,最后指出了NMMO纤维素膜在包装领域的应用前景。

  • 标签: NMMO 纤维素膜 制备工艺
  • 简介:湖南大学利用纳米技术和材料成功研制出微乳生产纳米碳酸钙新工艺。纳米技术是世界争相发展的科技热点,但目前纳米技术和材料可以实现产业化的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品种,纳米碳酸钙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品种,它可广泛应用于橡胶、涂料、塑料等产业以及其它轻工业如化妆品、牙膏等行业。

  • 标签: 纳米碳酸钙 微乳法 工艺 纳米技术 湖南大学 产业化
  • 简介:针对赤泥、油页岩利用率极低的现状,基于热蚀变原理,对赤泥、油页岩进行了蚀变处理。借助XRD、IR等一系列微观测试分析工具,研究了蚀变混合物料的物质组成、结构特性以及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混合物料在700℃,煅烧2h时,活性明显提高。

  • 标签: 赤泥 油页岩 热蚀查 活性
  • 简介:简要论述了镁热生产海绵钛工艺技术发展现状,并对海绵钛生产中氯化工序中熔盐氯化和沸腾氯化技术、TiCl4精制工序中的除钒技术、还原蒸馏工序中I型炉和倒U型炉技术、镁电解工序中各种电解槽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比较,对海绵钛生产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海绵钛 氯化 除钒 还蒸 镁电解
  • 简介:介绍焓差试验装置,论述PLC可编程在焓差试验室中的应用,总结在调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故障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 标签: 焓差法 PLC 调试
  • 简介:阐述管道腐蚀缺陷各种评价方法的理论基础,以用于分析因塑性破坏机制而在内部压力和轴向荷载共同作用下失效的中-高韧性钢材腐蚀缺陷的弹塑性行为的分析模型、给出相应评价方法的公式。并对国内外腐蚀剩余强度评价模型进行初步比选,确定最优的腐蚀缺陷评价方法。为此选择某条输油管道在试运行阶段发生的腐蚀缺陷为案例进行评价得出结果,根据相应的规范制定相应的维修计划,用于以最低的保守程度预测内部压力下单个缺陷的剩余强度,进而显著降低管道维护和修理成本。

  • 标签: 管道 腐蚀 缺陷 计算模型 评价
  • 简介:第12届国际纳米技术综合展“nanotech2013”于2013年1月30日~2月1日在日本东京举办。同时还举办了尖端陶瓷和功能性玻璃应用技术展“NeoCeramics2013”。

  • 标签: 技术综合 日本东京 纳米 功能性玻璃 陶瓷
  • 简介:还原工序是硅热炼镁的最大能耗和排放工序,其主要工艺影响因素包括配料、真空系统、燃烧加热技术、还原罐寿命、还原炉结构以及镁还原渣处理。分别分析了各工艺因素对炼镁能耗和排放的影响机理,重点综述了还原工序节能减排技术的最新研发进展及其应用现状,最后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1)采用微机配料;(2)在机械泵前加水环泵或利用蒸汽射流泵代替机械泵进行抽真空;(3)采用蓄热燃烧技术;(4)开发新的还原罐材质以提高其寿命;(5)调整还原炉结构,延长烟气在炉内停留时间、提高还原罐密集度,或采用竖式炼镁还原炉;(6)机械化出渣、回收渣料热量并对还原渣进行再利用。

  • 标签: 硅热法炼镁 还原 工艺因素 节能 减排
  • 简介:浅埋暗挖技术也被称为矿山。本文在其理论基础上加以创新。这种方法是通过结合我国的工程条件,对隧道施工进行整理,然后总结出的一套施工理论和操作方法。这种施工技术方法与其他方面之间的区别主要是能够松散的土质中较好的使用,在这种介质的围岩条件下,隧道的直径一般比隧道的埋深要小,所以在隧道的修建中,要采用较小的地表沉降。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探讨钻爆浅埋暗挖大垮隧道施工及监测,以期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钻爆法浅埋暗挖 大垮隧道 施工 监测
  • 简介:采用DSC—TG对不同钢厂的矿渣水泥水化过程进行了监控,计算了氢氧化钙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DSC-TG可以很好地反映出矿渣的水化情况,不同来源的矿渣与氢氧化钙接触后表现出不同的反应速度,矿渣自身的水化存在缓慢发展期和加速期两个阶段。

  • 标签: 矿渣 活性 DSC-TG法 氢氧化钙
  • 简介:利用传统穷举搜索计算地下岩土热物性参数值时,会由于测试时间不同得到的钻孔内热阻、容积比热容结果也不同,因此计算结果可靠性不高。本文提出改进的穷举搜索,利用不同测试时间条件下的实测温度数据集合,将计算钻孔内热阻平均值作为最终的钻孔内热阻值,并将改进后的穷举搜索通过模拟验证、工程验证,与遗传算法、复形调优、蚁群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的穷举搜索可以得到可信度较高的地下岩土热物性参数值,其结果比其他优化方法结果可信度要高。

  • 标签: 热物性参数 地下岩土 改进的穷举搜索法 优化方法
  • 简介:为全面分析高模量沥青及混合料的疲劳性能,对两种高模量添加剂不同掺量下(添加剂分别为ZQ-2及ECB,掺量分别为占沥青质量5%、7%、10%)的高模量沥青进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研究其疲劳因子随掺量的变化规律;同时,对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进行四点疲劳梁试验,分析其疲劳寿命的规律,并与基质沥青混合料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掺加ZQ2的高模量沥青疲劳因子随掺量提高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即疲劳性能随掺量变大而下降;而掺加ECB的高模量沥青疲劳因子随掺量提高变化规律不明显,掺量为10%时疲劳性能最佳。此外,两种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随掺量提高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但都优于基质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

  • 标签: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 疲劳因子 掺量 疲劳寿命 疲劳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