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中原油田属高温高盐油藏,常规三次采油技术难以满足提高采收率的要求。以非一阴离子两性表面活性剂为主剂的驱油剂与原油可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与储层流体适应性好。当表面活性剂用量为0.3%时,驱油剂吸附量小于1.5mg/g,耐温100℃,抗盐20×10。mg/L(ca。^2++Mg^2+含量6000mg/e)。注入0.2PV表面活性剂,可提高采收率7.88%。该驱油剂可以在中原油田大规模应用。

  • 标签: 驱油剂 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低渗油藏 提高采收率
  • 简介:根据油田泡沫驱的需要,研制出了新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PS(邻苯二甲酸单月桂醇酯钠盐).对PS进行了定量、定性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测定了PS的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cmc)值,用Rose-Mile法考察了PS的起泡性能.结果表明,70℃时PS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为0.20%,此时表面张力为2.5×10-4N/cm;PS的起泡性能优于常用的SDS和ABS表面活性剂,70℃下PS含量为0.20%时,溶液起泡高度可达180mm以上.这说明PS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高效起泡剂,在油田三次采油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PS 新型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起泡性能 月桂醇 表面张力
  • 简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研制,聚氨酯事业部由新工艺“高活性高固含量聚合物多元醇”生产的产品,完成了集团公司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项目所规定的任务,通过集团公司技术专家的鉴定。此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将进一步提升装置的生产能力。采用连续法和独特的聚合物分散稳定剂及特定加料方法,生产出的高活性高固含量聚合物多元醇GPOP—H45。

  • 标签: 聚合物多元醇 通过技术鉴定 高固含量 高活性 科学技术研究 国际先进水平
  • 简介:利用集成化的数学模型预测活性污泥系统的性能是污水处理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国际水协会(IWA)建立了4种活性污泥模型,活性污泥1号模型(ASM1)、2号模型(ASM2)与2d模型(ASM2d)、3号模型(ASM3)。简要介绍了这4种模型,并着重介绍了活性污泥1号模型(ASM1)。同时,介绍了基于活性污泥模型的GPS—X软件。

  • 标签: 污水处理 数学模型 活性污泥模型
  • 简介:活性炭负载三氯化镧为非均相催化剂,对乙酸与苯乙醇之间的酯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醇酸摩尔比、反应时间对乙酸苯乙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负载三氯化镧催化剂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当苯乙醇的加入量为0.1mol,酸醇摩尔比为1.3,催化剂用量为0.5g,回流反应45min时,乙酸苯乙酯收率可达到93.4%,且催化剂重复使用8次仍保持了较高活性,所得产品无色透明,具有很高的纯度。同时对产品进行了组成分析和红外光谱的表征。

  • 标签: 乙酸苯乙酯 活性炭负载三氯化镧 非均相催化剂 催化合成
  • 简介:本发明涉及烯烃加工领域,具体涉及用于烯烃脱氧的Mn—Ag双活性组分脱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脱氧剂是以Mn3O4为主要活性组分,在其中所含少量Ag2O的催化作用下,大幅度降低Mn3O4还原成具有脱氧活性的低价MnO的温度和时间。

  • 标签: MN3O4 活性组分 AG2O 制备方法 脱氧剂 应用
  • 简介:通过室内实验从油田污水中筛选出一株类短短芽孢杆菌,经研究发现,该菌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高效辅助降黏特性,利用生物与化学的协同效应可显著降低稠油黏度。降黏剂A/菌株B-1发酵液的最佳降黏复配体系为:降黏剂A用量为0.20%,菌株B-1发酵液用量为50%(即体系最佳油水比为5∶5),降黏率达96.43%。该生物体系可减少降黏剂用量,既大大减小化学降黏剂对环境的污染,又可充分发挥生物方法的优势,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在未来稠油开采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生物表面活性剂 稠油 化学降黏 复配体系 增效作用
  • 简介:以脂肪醇和环氧氯丙烷为起始原料经中间体烷氧基缩水甘油醚合成烷氧基叔胺,最后由烷氧基叔胺与2-羟基-3-氯丙磺酸钠合成烷基醚类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CnSZ)。通过测定产物熔点及红外表征确定产物结构。测定了产物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且获得相应的cmc和γcmc。

  • 标签: 表面张力 烷基醚类 甜菜碱 两性表面活性剂
  • 简介:针对表面活性剂在彬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油体系中或在高矿化度介质中经常遇到“盐析”现象,采用添加助剂的方法来改善表面活性剂耐盐能力。实验表明,在高矿化度介质中加入一定量助剂,不仅保持了表面活性剂自身的界面活性和驱油能力,而且能够改善表面活性剂在高矿化度介质中的耐盐能力,提高表面活性剂的溶解性能,减少“盐析”现象发生。此项研究为表面活性剂在复合驱油或高矿化度介质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 标签: 助剂 表面活性剂 盐析现象 透光率 增溶能力 界面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