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一、“技术模式”试验的目的和要求蚕桑生产承包到户后,集体蚕室拆卖一空,技术骨干队伍也随之自行解体,大多数农户利用民房养蚕,住房兼蚕室,既不科学,也不配套,消毒防病更是难以凑效,更为严重的是一个村庄养蚕户一家紧挨一家,千家百户,星罗棋布,年复一年,全村大环境病毒病菌严重扩散,尽管强调一家一户的蚕室蚕具消毒,蚕儿仍然处于大环境病毒病菌的包围之中,蚕病有增无减,张产茧低而不稳。1985年中秋蚕期,抽查了10个村439户,其中专室饲养只有4户,

  • 标签: 试验总结 高产技术 中秋蚕期 蚕病 蚕室蚕具 养蚕户
  • 简介:本文详述了草莓的生产技术,蚕种场利用养蚕的空闲时间兼种草莓,对提高蚕业综合效益很有好处。

  • 标签: 蚕种场 草莓 套种技术 桑园
  • 简介:随着茧丝行情的波动,桑园面积大起大落,农民大喜大悲,教训深刻,经过我们二年的探索和试验,通过利用桑枝栽培香菇,提高了桑园的综合经济效益,形成互补,这对稳定蚕桑生产非常有利.1999年我县栽培50万袋香菇,2000年推广到200万袋,使每亩桑园效益增加1000元以上,好的达到2000元.利用桑枝生产香菇,获得2000年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现将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 标签: 木屑栽培 栽培香菇 桑枝木屑
  • 简介:桐梓县是遵义市蚕桑生产重点县,桑园面积1600hm2,全县养蚕重点乡镇8个,共40个村.重点村户均养蚕1~3张,平均每季投种1500张以上.针对近年来农民外出打工多,养蚕劳动力缺乏的具体情况,我们从2003年开始,对缺乏劳动力的养蚕户试行夏秋季大蚕期地面育的试点,经几年来的试验、推广,取得较好的效果.大蚕地面育不用蚕箔、蚕架,省工、省时、省成本;下地后不除沙,不伤蚕体,减少发病率,喂叶方便.在我县地蚕育技术已基本趋于成熟.特别是夏秋季推广大蚕地育,比蚕箔育可降低温度1~2℃,避免了高温闷热环境对蚕儿生理的影响,减少了血液型脓病的发生.现将大蚕地育技术要求总结如下.

  • 标签: 大蚕地面育 技术 应用 蚕桑生产 劳动力 养蚕
  • 简介:冬、春季节,正是开展对桑树肥培管理的关键时期。桑树是多年生用叶植物,一年经过修剪和多次采叶养蚕,耗损了大量的营养物质,若不抓住冬、春间隙时间进行管理,“四边桑”就会形成“枝细叶小、树型紊乱、树势衰败,虫害严重”;密植“小桑园”就会成为“荒草坪”或“放牛场”。这样桑叶就会减产,叶质也会低劣。因此,要夺取来年桑叶增产,养好蚕、生产优质茧,就应该在冬、春季节肥培管理上

  • 标签: 技术措施 桑树害虫 肥培管理 春桑叶 简易芽接 嫁接更新
  • 简介: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和生存方式,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家蚕作为生物技术研究的模式昆虫,和现代生物技术有许多结合点,本文将把生物技术在家蚕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概括.

  • 标签: 家蚕 生物技术 模式昆虫 蛋白质工程 细胞工程 基因工程
  • 简介:为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蚕桑生产发展,实现蚕桑"四化"(规模化、专业化、省力化、标准化),生产优质蚕茧,确保蚕桑生产持续高产、稳产和高效,使养蚕户年产值超万元,快速致富奔小康.经农业技术人员潜心研究及结合当地传统习惯总结出一套优质高产省力化养蚕模式(技术),现简述如下,以供参考.

  • 标签: 优质高产 省力化养蚕 蚕桑生产 稳产 蚕茧 高效
  • 简介:我省夏蚕发种量约占全年发种的25%,秋蚕发种量约占全年发种的35%,二者合计约占全年发种量的60%,其产茧量占全年产茧量的50%左右,夏秋蚕生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全年蚕桑生产状况。夏秋蚕生产特别是夏蚕生产由于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与春蚕相比,长期存在单产低、质量低、效益低的“三

  • 标签: 夏秋蚕 生产技术要点 发种量 蚕桑生产 桑树病虫害 养蚕生产
  • 简介:栽桑养蚕是一项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操作相对繁琐的一项农村传统产业.为使蚕农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同时又减少投入,增加收益,解决蚕室不足等问题,我市从1998年春蚕起,采用塑料大棚地蚕育,通过连续试养,取得了明显成效,深受广大蚕农的欢迎.现将该技术简述如下:

  • 标签: 家蚕 饲育技术 塑料大棚地蚕育
  • 简介:随着桑树种植时间的延长,桑树害虫的危害也逐渐严重.近年来,对桑树造成严重危害的桑蛀虫,也迅速猖獗,己严重威胁蚕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现将桑蛀虫发生的环境因素和行之有效的防治策略介绍如下:

  • 标签: 蛀虫 发生 桑树害虫 危害 防治技术 防治策略
  • 简介:实行规模化养蚕以后,户有桑园面积较多,绝大多数蚕农都能从过去的几分地一下子增加到现在的好几亩,而如何利用从当年的11月份到翌年的4月份这6个月的桑园"冬闲期",继续发挥桑园的夹套效益,实践证明,推广桑园套种榨菜,一般亩夹套收入均在500元以上.

  • 标签: 桑园面积 套种 榨菜 栽培技术 养蚕 月份
  • 简介:小蚕饲养是养蚕生产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小蚕饲养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养蚕生产的成败。自前农村饲养小蚕普遍存在“三差”;即桑叶质量差,保温保湿差和防病卫生差。不能满足蚕儿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条件、气象条件和卫生条件,蚕病发生率高,蚕头损失严重,结茧率低。面对当前农村养蚕的实际情况,为了提高蚕茧单产、质量和养蚕

  • 标签: 养蚕技术 养蚕生产 结茧率 农村饲养 桑叶质量 蚕儿
  • 简介:优良蚕种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蚕茧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做好蚕种各项技术处理,提高蚕种质量是生产优良蚕种的根本措施。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蚕种必须以质取胜,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中蚕种良卵率是衡量蚕种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农业部部颁标准必须检验的项目之一。不良卵以不受精卵、生种、再出卵为主,还有部分红褐色死卵、淡色卵、浓色卵。笔者通过多年来的调查,发现影响蚕种良卵率的原因有很多,与催青、饲养过程中环境因素、营养条件、种茧及蛹期保护、制种、蚕种保护、浸酸冷藏、浴消处理等许多环节关系密切。因此在蚕种生产过程中,必须牢固落实和贯彻制种生产和蚕种处理的关键技术,减少不良卵的发生,提高蚕种良卵率。

  • 标签: 蚕种质量 良卵率 技术 蚕茧生产 制种生产 物质基础
  • 简介:半干茧(或杀蛹茧)垅堆中的蒸热问题,几十年来一直困扰着人们,它是一项长期未获解决的一大难题。无论是排湿筒或茧篮,都无法起到真正的散热排湿的作用。排湿筒只是将蛹体散发出的水分和热,从排湿筒中挤出,但茧堆内部的热和湿仍然处于饱和状态。茧篮只不过起到增加与大气候环境的接触面,借助于空气的流动将小部分湿热气体带走,而茧篮内部蒸热问题依然存在。面对这一难题,设计制造出了“送风散热排湿管网装置”,于1992年春茧收购期间在清溪镇蚕茧站一次投试成功,使半干茧垅堆中的蒸热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 标签: 半干茧(杀蛹茧) 垅堆 送风散热排湿 保质技术
  • 简介: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蚕桑生产已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基地化发展,传统的养蚕技术已满足不了现代蚕业发展的要求.为了提高养蚕的经济效益,改革传统的养蚕方法,我们从试点到扩面,根据我县实际情况,摸索出一套省力化养蚕技术,增强了比较效益和优势,促进了蚕桑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 标签: 养殖技术 催青 小蚕共育 中蚕饲养 上蔟
  • 简介:蚕病是危害蚕茧丰收的大敌,为了控制我市蚕病危害,提高蚕茧单产,增加总产,稳定蚕农积极性,按市局要求,我们蚕病综合防治课题组,探索防治蚕病的综合技术措施,力争把蚕病发生控制在10%以下,真正实现“三高”蚕业,现将我们的具体措施总结报告于后.一、实施前简况1993年度春、夏、秋三季,我们在柏垭镇碧云村二社实施了蚕病综合防治的试验.该社23户,85人,耕地85亩,有桑树1.6万株,1992年冬嫁接良桑6000株.原有小桑园11亩.

  • 标签: 综合防治 技术实施 蚕病 次氯酸钠 消毒池 综合技术措施
  • 简介:经阆中市科技兴农“蚕病综合防治配套技术”项目调查,家蚕病尤以病毒病发病面最广.危害最重,损失最大.一般在五龄中后期暴发成,大面积蚕茧减产20~30%,局部村社损失达50~70%,一旦暴发,病害成灾,蚕儿“无力回天”.在摸清发病规律,实施蚕病综合防治配套技术措施后,有效地控制了蚕病暴发,把蚕病损失率降低到最低限度,确保蚕茧优质高产高效.一般大面积控制在10%,示范社控制在5%以下,取得了显著成效.

  • 标签: 综合防治 配套技术 蚕病 科技兴农 发病规律 配套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