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蚕共育是由有技术、善经营、热心于蚕桑生产单位或农户,建立或改造专用蚕房、设备及桑园,从补催青、收蚁开始对蚕进行一定规模规范饲养,直到3龄出售给蚕农。这种蚕共育不仅符合蚕生长发育要求,而且经我县多年实践证明,它省劳力、省桑

  • 标签: 共育质量 小蚕饲养 共育户 分户饲养 蓬溪县 生长发育
  • 简介:俗话说“养好小蚕七成收”,搞好小蚕共育是提高蚕茧单产质量,增加蚕农收入关键。蚕共育是针对农村千家万户分散养蚕现实,把蚕集中在较好设施、设备及消毒环境中,由具有较高饲育技术的人员进行饲育,以饲育出蚕头足、发育整齐、强健无病蚕,供大蚕户饲养,确保养蚕高产稳产有效措施。

  • 标签: 小蚕共育 共育质量 饲育技术 高产稳产 产质量 养蚕
  • 简介:蚕共育是养蚕工作中基础工作,共育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广大蚕农经济利益。重庆市丰都县蚕种场1993~1996年连续四年,特别是1996年春同时出现9个共育室一眠严重死亡,损失蚁量达1000多克。经逐一排出与蚕眠期死亡有关复杂因素,

  • 标签: 小蚕共育 蚕室 湿度 共育室 养蚕工作 育成
  • 简介:叠式蚕框育蚕,操作方便,程序简化,蚕房、蚕框消毒方便,节省用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便于集中管理,提高共育室及设备利用率,有利于提高小蚕共育质量,是取代传统蚕框育蚕良好育蚕方式.

  • 标签: 小蚕共育 应用试验 蚕房 共育室 操作方便 用工
  • 简介:蚕共育是由有技术、善经营,热心于蚕桑生产单位或农户,建造专用蚕房、设备及桑园,从补催青、收蚁开始对蚕进行一定规模规范饲养,直到3龄出售给蚕农.这种蚕共育不仅符合蚕生长发育要求,而且经我县多年实践证明,它省劳力,省桑叶,省投资,蚕体壮,产量高,茧质优,效益好,可缓解养蚕用工与大田农忙用工矛盾,是提高蚕茧产量、质量、效益关键性措施.

  • 标签: 共育质量 蚕茧产量 小蚕 共育户 蓬溪县 生长发育
  • 简介:宜州市作为全国最大桑蚕生产县级市,其蚕共育情况对宜州经济发展和蚕茧产、质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调查宜州市蚕共育室规模、设施、消毒、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内容,为宜州市蚕共育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宜州市 小蚕共育 调查
  • 简介:蚕共育模式是80年代兴起一种新型养蚕技术,是蚕共育户利用自身专业技术将娇气难养存活率低蚕集中在一起饲养,目的在于提高养蚕成功概率,解决农村养蚕难问题,但是伴随着专业化程度提高,新问题又层出不穷。因此文章围绕蚕共育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针对意见。

  • 标签: 小蚕共育 发展现状 对策
  • 简介:分析玉林场大型蚕共育室存在问题,发现共育室规模过大,熟练工人难招,蚕分送成本大,管理人员工作超负荷,不利于确保饲养质量。建议根据当地劳动力情况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饲养规模,科学管理,制定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保证蚕共育室健康发展。

  • 标签: 玉林市 大型小蚕共育室 潜在问题 建议
  • 简介:“养好小蚕七成收”,蚕集中标准化共育省叶、省工、省投资,技术、设备、劳力高效利用,蚕茧优质、高产,是养蚕技术推广核心环节。绵阳天虹丝绸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在涪城区推进蚕共育标准化建设,为推行标准化共育技术,提高蚕茧质量,打造精品蚕茧生产基地打下了坚实基础。其主要经验是:

  • 标签: 小蚕共育 涪城区 成功经验 蚕茧质量 技术推广 标准化
  • 简介:本文阐述了蚕业新区蚕联户共育饲养管理技术,包括联户共育设置、共育室管理和技术标准等,对蚕共育技术普及起着很重要作用。

  • 标签: 蚕业新区 小蚕 联户共育 饲养管理技术
  • 简介:为解决蚕共育过程中出现户主老龄化和人工短缺,以及共育安全等问题,开展了规模化人工饲料育技术共育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人工饲料育与桑叶育相比,1眠蚕体重无显著差异,2眠开始眠蚕时体重表现出差异,3眠期蚕体质量差距较大,4眠蚕体重差异缩小,熟蚕体重差异不显著;盒种产茧量除春蚕低于桑叶育5.1%外,续春蚕、一秋蚕和二秋蚕分别比桑叶育增加4.8%、4.9%和9.5%;春季蚕茧质量无显著差异,二秋蚕茧各项质量指标优于桑叶育;加强蚕室温湿度控制和眠起处理工作,加强分发后饲养管理,是蚕人工饲料育取得成功关键。

  • 标签: 小蚕共育 人工饲料 饲育技术 共育效果
  • 简介:2005年春我市桑园面积达到17.5万亩,桑园面积名列全区第一.桑园面积日益增多,不少蚕区户均桑园7亩以上,形成大量桑蚕专业村.按当前蚕茧行情预计,到今年年底,我市桑园面积将超过20万亩,因此,我市桑蚕生产已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蚕共育近年在宜州也是蓬勃发展,目前全市形成规模蚕共育点超过160多个,每个共育点每批共育蚕达120张以上,全市每批共育蚕超过2万张,其中规模最大的当属宜州市蚕种站建立北牙乡龙头村蚕共育基地,每批育出蚕达1200张.

  • 标签: 宜州市 现状 育成 小蚕 桑蚕生产 规模化发展
  • 简介:经本场反复试养,采用整叶穿连成串,垂直搁挂在饲育箱内,使蚕座呈立体状态,结合用塑料薄膜覆盖,防干保鲜,大大地节省桑叶、劳力和蚕座面积,又可预防蚕病,从而改变了传统将桑叶切碎,平面饲喂做法.采用此法养蚕,每张蚕多产蚕茧3.8公斤,增产11%,节约用叶10%~15%,减少投资30%~50%.

  • 标签: 小蚕 片叶立体育 饲育箱 采叶标准 收蚁方法
  • 简介:本刊讯在晋中市榆次区东阳镇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实验基地温室内.种植西瓜主要有黄金丽人,美金无籽、金兰、金小凤、黑美人、红玉、黄玉等多个品种,这类果型西瓜一年四季都可供应市场,受到了人们青睐。一是这种西瓜个头如碗大.外观精美秀丽,

  • 标签: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供应市场 小西瓜 培育 小果型西瓜 实验基地
  • 简介:为提高广西桑蚕蚕共育技术水平,通过调查、研究、集成总结出一套适合广西养蚕及气候特点桑蚕蚕共育集成创新技术,包括蚕共育专用桑园管理、蚕共育高效省力化技术、控制日眠和强健体质、专用设备创新、专用蚕种自动催青等5项创新技术,通过扶持建设我区50个标准化蚕共育室、举办蚕共育现场会和技术员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在广西大面积推广应用,推动广西蚕共育率、单张蚕种产茧量增加,全面提高广西蚕茧产量和质量,实现广西桑蚕生产高产、高效、优质及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小蚕共育 创新技术 推广应用
  • 简介:主要生理特点是生长发育较快、对高温多湿适应性强。蚕期饲养温湿度应控制在26-28℃、相对湿度在85%-95%。由于自然温湿度不能达到蚕生长发育要求,需要给予人工加温补湿。传统加温主要有火炉、地火龙、天火龙、靠壁灶等加温方式。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现在加温方法渐渐向省力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主要有空调、电子自动加温器等。

  • 标签: 小蚕饲养 温补 电子 应用 设备 生长发育
  • 简介:纸箱灯管育蚕、保温保湿、省力省工、消毒方便、操作简单、适于蚕共育。1993年春在宁津县染胡店试养30张蚕种,每个纸箱用两个3瓦灯管对角放置加温,温度保持在27℃,10天达三眠,添食桑叶和蚕药尤其方便,经调查试验区比对照节省劳力60%,节省桑叶20%,蚕座面积减少60%,龄期经过缩短1天,关蚕率降低4%,张种产茧提高15%(为42公斤),增加收入40-50元。

  • 标签: 小蚕 饲育 桑叶 加温 龄期经过 蚕座面积
  • 简介:通过分析墨江县蚕共育推广现状,总结得出蚕共育存在共育室条件差、共育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蚕共育效益差、共育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加强蚕农对蚕共育认识正面引导、完善共育设施和人员建设、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和严格共育技术规范、以优惠政策对蚕共育扶持等对策。

  • 标签: 墨江 小蚕共育 蚕桑 发展 对策
  • 简介:近年来,养蚕农户对蚕共育设施要求越来越高,温湿控制器在蚕共育中逐渐普及应用。目前,市场上温湿控制器生产厂家众多,加温装置大都使用PTC电热陶瓷为热源,实践证明PTC电热陶瓷加温效果好,安全节能。加湿装置主要有冷加湿与热加湿两大类:冷加湿分为超声波加湿和湿帘式加湿;热加湿分为热膜式加湿和电极式加湿。

  • 标签: 加湿装置 小蚕共育 超声波 饲育环境 菌落数 水质
  • 简介:蚕笼箱密闭育、大蚕简易蚕台育是根据蚕和大蚕不同生理特点而研究两种省力养蚕法。将此两种方法组合在一起配套使用,不仅能满足蚕对高温、多湿和叶质特殊需求,又可解决大蚕期蚕室、蚕具不足矛盾,节省桑叶和劳力。本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养蚕与普通育相比,幼虫龄期经过可缩短1~2天,收蚁结茧率提高5.33%,张种产茧量增加15.80%,张种产值增加52.02元,节省给桑和除沙劳动力30%左右,具有增产增收效果。

  • 标签: 小蚕笼箱密闭育 大蚕简易蚕台育 增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