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调查合肥市市郊5座城市山体的林分组成与群落结构,共记录样方66个.结果表明:山体林主要组成种有97种,分属49个科、82个属;主要优势种是侧柏、杉木、马尾松、朴树、麻栎等;林分平均密度1384株/hm^2,平均基盖度23.35m^2/hm^2,平均胸径12.44cm,平均高度11.08m.群落类型可归纳为5个植被型、14个群系及34个群丛.主要植被型有落叶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等.树木整体较为健康,但景观效果欠佳,部分区域林分结构不够合理.建议引进乡土树种,特别是一些观赏树种,如栎、榆、椴、榉、黄连木、槭树等,来提升景观效果,增加生物多样性,完善生态功能.

  • 标签: 城市山体林 群落 类型 结构 合肥
  • 简介:中国人造板产品中胶合板起步最早,发展速度也最快,是人造板中的主导产品。在分析中国胶合板的生产与贸易现状的基础上,运用贸易专业化系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及国际市场占有率等竞争力测算方法分析中国胶合板的国际竞争力。研究结论认为虽然中国胶合板出口量世界第一,但并不是胶合板强国,然而中国胶合板市场潜力巨大,胶合板产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最后提出中国胶合板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解决资源约束问题等建议。

  • 标签: 胶合板 国际竞争力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 国际市场占有率
  • 简介:总结引种洛阳后萌发较晚的紫斑牡丹茎叶生长规律情况,结果表明,萌发期为3月上旬;7个品种紫斑牡丹的茎高、叶长和叶宽年平均生长量存在差异,表现出植株高矮和叶片大小的不同,但各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物候期比原产地提前30天。茎高生长起始时间早,速生期短,生长集中;叶生长的持续时间相对要长;叶宽生长的结束期更迟于叶长。3月12日—4月16日为这些紫斑牡丹茎生长高峰期,平均茎高生长量达23.56cm;4月24日已完成茎高全年生长量,年平均生长量为23.99cm。从3月下旬至4月中旬是叶片的迅速生长期,4月16日叶片大小定形,平均叶长、叶宽分别达到28.16cm和23.80cm。花期集中在4月16—26日,培育晚开新品种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洛阳地区 萌发较晚 紫斑牡丹 生长节律 分析初报
  • 简介:为了评价东营城市生态绿地的植物群落特征,对有代表性的6类生态绿地中23个样方的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并详细分析了其群落结构及优势种数量特征。发现东营市典型生态绿地中共有植物82种,分属40科65属,其植被类型以针阔叶混交类型为主。除广场公共绿地灌木层配置稀少外,其余样地植物群落均具有乔灌草层的垂直空间分布,其物种丰富度指数呈现乔木层>灌木层。乔木层物种主要有:黑松、白蜡、法桐、大叶女贞、毛白杨、国槐及苦楝等;灌木层主要配置月季、石楠、紫薇及紫荆。由于城市湖边河漫滩土壤全盐量较高且偏碱,对其植物群落种类构成起着关键决定作用;而城市生态绿地客土绿化植物群落结构稳定。

  • 标签: 植物群落 滨海盐土 城市绿地 东营
  • 简介:通过蕉城区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的表面分析、水文分析,结合蕉城区森林资源小班区划数据对分析结果进行空间统计,重新计算小班坡度、坡向、海拔.按照防护林的区划原则对蕉城区的防护林进行规划、优化调整.

  • 标签: 数据高程模型 空间分析 防护林布局
  • 简介:通过SWOT分析表明乌山红色风景区具备区位、经济和自然资源独特等优势,同时存在知名度不高、旅游安全现状差和基础薄弱等劣势,面临发展旅游和政策支持等机遇,也存在竞争激烈、旅游文化整合和市场运作混乱等威胁.基于综合分析结果,为乌山红色旅游风景区更好的打造旅游度假区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对策.

  • 标签: SWOT分析 乌山旅游 建设对策
  • 简介:为抑制世界范围内的非法采伐活动,美国、欧盟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针对非法采伐的贸易法案,禁止非法采伐的木材和木制品的生产和贸易。欧美是我国林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如何应对国际市场的木材合法性贸易要求是我国木材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在文献研究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企业应对欧盟木材法案的可选途径进行了疏理,分析了各种途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其中建立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管理及尽职调查体系是基础,开展森林认证、合法性验证在现实条件下是较为可行的选择。为此,建议企业应在有关科研机构和部门的支持下,加强自身供应链管理和能力建设;政府应加强木材来源及采伐运输加工管理,建立木材合法性认证体系,并积极加强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

  • 标签: 林产品出口 非法采伐 贸易法规
  • 简介: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GDP大跃进背景下,很多地方政府纷纷将本地的森林物质产品进行包装,打造成森林文化产品,这其中不乏成功的经验,也留下了很多惨痛的失败教训。以南京梅文化、浙江安吉竹文化、福建武夷山茶文化为例,分析森林物质产品成功打造为文化产品的几个要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森林物质产品转化为森林文化产品的一般途径,从而为我国森林文化产品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一种森林物质产品成功转化为文化产品必须具备浓郁的本土性、悠久的栽培历史、能够满足人的时代需求。森林物质产品转化为文化产品,一般应遵循以下途径:改革开放前庭院经济模式的小规模种植→市场经济驱动下大规模种植→政府支持下的文化挖掘及品牌塑造→品牌形成,并成为当地经济支柱。

  • 标签: 森林文化产品 森林物质产品 转化途径
  • 简介:该文在充分调查三亚草蓬岭森林公园森林旅游资源现状基础上,结合三亚市旅游发展特点,对草蓬岭森林公园开发建设进行了SWOT分析。同时根据公园内森林景观资源特点,提出了公园建设的规划构想。

  • 标签: 森林旅游资源 SWOT 分析 规划构想
  • 简介:为探究林农种植能源树种意愿的影响因素及行为机理,基于福建省建宁县的调研数据,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林农种植能源树种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受教育程度、林地面积、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能源林建设预期对林农种植能源树种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林地面积越大、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越低、能源林建设预期更乐观的条件下,林农的种植意愿转化成种植行为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制订相关政策、提供种苗和种植培训等措施来降低林农参与的风险,稳定林农的收入预期,以此创造激励林农种植能源树种的政策环境,提升林农的种植意愿.

  • 标签: 能源树 林农 生物质能源 林业收入
  • 简介:噪声污染是当前城市主要污染种类之一,被称为人类的"隐形杀手"。大学校园绿地属于特殊的专用绿地之一,其对噪声的反射、吸收、折射等作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污染的强度。文中利用通过HS5660D型精密噪声频谱分析仪对内蒙古农业大学校园环境噪声进行24小时观测的数据,依据国家环保局颁布的噪音标准值,对内蒙古农业大学(东区)不同区段的环境噪声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以分析不同绿地的减噪效果。

  • 标签: 噪声 校园环境 减噪效果
  • 简介:从建构主义视角分析蓬莱19-3溢油事件,并不是否认它是“有问题的”的客观事实,而是要揭示它是如何“问题化”的,即如何由“问题”演变为“社会问题”。溢油事件发生后,一直存在着多种社会力量的角逐。从它“浮出水面”到“问题化”的过程中,政府、科学家、大众传媒、社会公众和渔民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对这一客观事实进行建构。蓬莱19-3溢油事件“问题化”过程研究表明:它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是社会界定和话语分析的结果;同时,社会结构的变化对蓬莱19-3溢油事件的“问题化”产生着深刻影响。溢油事件中的社会建构机制和信息发布机制,对于政府部门处置类似环境突发事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标签: 海洋溢油 问题化 建构主义 环境突发事件 社会结构
  • 简介:通过对江西省峡江县封山育林工程技术试验和效果分析,得出既可节省造林及抚育经费又使林分结构得到改善,是一种较好的生态植被恢复方法。

  • 标签: 封山育林 技术试验 效果分析
  • 简介:运用广东大岭山镇家具企业和大岭山家具协会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对欧盟木材法案的认知、受到的影响和应对.研究发现企业对法案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低,应对消极.企业认可法案打击非法采伐的作用,但同时认为其是一项新的贸易壁垒.法案的实施将明显增加企业出口到欧盟的产品成本,降低企业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最后提出了提高企业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开拓新兴市场、优化产业结构等建议.

  • 标签: 尽职调查 木质家具 出口 非法采伐
  • 简介:增加森林碳汇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以浙江、江西和福建3省11个县为例,根据对31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就农户对森林碳汇认知及碳汇林经营意愿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利用Logit模型定量分析影响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年均接受营林培训次数、林地质量、农户经营态度和地区差异等变量对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意愿有显著影响.在碳汇可以用于交易的前提下,分析这些因素的影响,为政府推行农户碳汇林经营提供依据.

  • 标签: 森林碳汇 碳汇林经营 农户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