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我国科学家成功找到了利用“传递杀虫病毒的卵寄生蜂”防治害虫的新方法。这种卵寄生蜂通过寻找寄主的方式,将病毒带入目标害虫的卵表面,完成病毒的“卵期”接毒,导致初孵幼虫染病,“制造”病毒流行病,在害虫种群中形成二次感染,达到持续控制害虫的目的。

  • 标签: 防治害虫 科学家 病毒 传递 生物 卵寄生蜂
  • 简介:近年来,兰溪市的养禽养畜专业大户数量不断增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特色优势产业。由于养殖户们大多是在原来的田地上搭棚挖塘,建造简易养殖场,其环境十分适宜老鼠的生长和繁殖。同时,养殖户对投放老鼠药有所顾忌,担心禽畜误食,因此鼠害逐年猖獗,成为全市农村统一灭鼠的盲区和难点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兰溪市家业部门在去年“竹筒毒饵站”技术应用取得成功的情况下,

  • 标签: 竹筒毒饵站 灭鼠方法 兰溪市 示范推广 安全 索长
  • 简介:第32届国际食品法典分析方法和采样委员会(CCMAS)于2011年3月7日-11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召开。大会主席由匈牙利食品安全办公室ArpadAmbrus教授担任,共有来自世界46个国家及10个国际组织的142名代表参会,中国派出出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卫生部、农业部和香港食品安全署共5名成员组成的代表团,本刊编委潘灿平教授作为代表团成员之一参加了大会。

  • 标签: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际食品法典 采样 食品安全 布达佩斯 国际组织
  • 简介:以被苯醚甲环唑、多菌灵及烯酰吗啉污染的铁皮石斛为研究对象,采用乙腈提取,固相分散法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分析了3种农药在铁皮石斛鲜条及栽培基质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并检测了不同水洗时间、不同溶液浓度(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条件下农药残留的去除情况,通过响应面方法确定了农药最佳去除方法。结果表明:3种常用农药在不同添加水平下的回收率为78.5%-10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4.5%,满足农药残留检测要求;田间试验采用推荐剂量和两倍推荐剂量处理,苯醚甲环唑在铁皮石斛鲜条和基质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8-3.9d和4.1-5.6d;多菌灵的半衰期分别为2.6d和2.8-3.1d;烯酰吗啉的半衰期分别为2.8-2.9d和3.6-5.1d。响应面法结果显示:经质量分数为5.49%的氯化钠和1.27%的碳酸氢钠混合溶液浸泡5min后再用清水冲洗45min,残留的苯醚甲环唑去除率最高;用5.34%的氯化钠和1.22%的碳酸氢钠混合溶液浸泡5min后再用清水冲洗45min,多菌灵的去除率最高;而用2.07%的氯化钠和0.80%的碳酸氢钠混合溶液浸泡5min后再用清水冲洗59min,烯酰吗啉的去除率最高。本研究可为铁皮石斛质量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基础数据。

  • 标签: 铁皮石斛 苯醚甲环唑 多菌灵 烯酰吗啉 消解动态 响应面法
  • 简介:新西兰修订农用化学品数据保护法规新西兰政府日前下发通知称已经完成了新西兰农用化合物数据保护法规的审查,并同意修订有关规定。此前,新西兰当局在2011年年底发布了一份对相关修订的讨论文件,参考了利益相关者的反馈意见。此次修订丰要涉及对新型农用化合物,非新型化合物的新用途和新制剂以及对现有化合物的复审王个方面的数据保护规定。

  • 标签: 农药管理 农用化学品 国外 数据保护 利益相关者 化合物
  • 简介:为满足农药残留试验的需要,建立了氟硅唑在葡萄和土壤中残留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该方法仪器最低检出量为3.0×10-11g,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kg,平均回收率为92.6%~99.0%,变异系数为1.7%~13.3%.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和检测限都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 标签: 氟硅唑 葡萄 土壤 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为了解农药对家蚕的慢性毒性影响,探索建立我国农药对家蚕的慢性毒性试验及评价方法体系,以3种不同类型的代表性杀虫剂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氟铃脲为代表药剂,针对家蚕进行了给药阶段、给药剂量及评价指标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慢性毒性试验中的给药阶段以2~3龄期为宜;给药剂量可为其急性毒性96h-LC50值的1/50、1/100、1/200、1/400和1/800;主要评价指标应为结茧率。

  • 标签: 家蚕 高效氯氟氰菊酯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氟铃脲 慢性毒性 评价方法
  • 简介:“农药可以保护田里的作物和仓库里的食物,提高产量和质量,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就可能危及生命和破坏环境安全,那么农药所带来的益处远远大于其潜在的危害性;我们可以把农药比作老虎,把农药管理比作笼子,只要把笼子锁牢,就能防止老虎跑出来……”随着翻译的同声翻译,听众席传来阵阵掌声,这是6月29日记者在青岛举办的“中国-欧盟可追溯性管理与农药管理培训班”上看到的镜头。

  • 标签: 农药管理 可追溯性 培训班 科学管理 欧盟 中国
  • 简介:2月8日,国务院通过了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4月1日,农业部农药鉴定所正式对外公布。该条例也将于2017年6月1日实施。那么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将对我国农药行业将带来哪些影响?该条例与发达国家农药管理法规有哪些异同点?联合国对农药管理又有哪些要求?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原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副所长、现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农药管理官员顾宝根先生。

  • 标签: 《农药管理条例》 官员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条例》
  • 简介:初步研究了土壤中丙硫菌唑及代谢物硫酮菌唑的残留分析方法及其在北京和安徽两地土壤中的消解情况。样品经乙腈超声提取,盐析后取上清液,经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D)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5、0.3和1mg/kg3个添加水平下,丙硫菌唑和硫酮菌唑的平均回收率在75%-9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0%-7.8%之间,定量限(LOQ)均为0.05mg/kg,丙硫菌唑在土壤提取液及前处理过程中会部分转化成代谢产物硫酮菌唑。北京和安徽两地喷施到土壤中的丙硫菌唑会迅速转化为代谢物硫酮菌唑,且硫酮菌唑的残留浓度随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 标签: 丙硫菌唑 代谢物 硫酮菌唑 土壤 残留 消解
  • 简介:采用玻璃管药膜法,建立了以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噻虫胺、烯啶虫胺5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及氟啶虫胺腈对桃蚜室内敏感品系(SN)的LC90值作为区分剂量,测定桃蚜对6种杀虫剂敏感性变化的方法,并与浸叶法测得的抗性水平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验证了利用区分剂量快速测定桃蚜田间种群对6种杀虫剂抗性水平的准确性。结果表明:6种杀虫剂对桃蚜室内敏感品系的LC90值分别为150.01、1170.81、54.19、951.34、245.98及133.60ng/cm2。在此区分剂量下,河南省驻马店地区桃蚜种群(ZM)的死亡率在82%~96%之间;河北省玉田地区甘蓝桃蚜种群(GL)的死亡率在35%~82%之间,桃树桃蚜种群(TS)死亡率在3%~30%之间。分析表明,在选定的区分剂量下,桃蚜田间种群的死亡率与其对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在0.8188~0.9999之间。同时,通过相关性方程计算得到的江苏省南京地区桃蚜种群(NJ)对6种杀虫剂的理论抗性水平与实际检测所得抗性水平结果接近。因此,以玻璃管药膜法确定的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噻虫胺、烯啶虫胺及氟啶虫胺腈对桃蚜室内敏感品系的LC90值作为区分剂量,通过测定桃蚜田间种群的死亡率,可以快速表征田间种群对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变化,从而对其抗性水平进行初步评估。

  • 标签: 桃蚜 新烟碱类杀虫剂 氟啶虫胺腈 抗性 玻璃管药膜法 区分剂量
  • 简介:以代森锰锌为对象,研究了农药剂型、喷雾参数和采样技术对小油菜施药后原始沉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型、相同有效成分用药量的代森锰锌在小油菜上的原始沉积量不同,30%代森锰锌悬浮剂喷雾后在小油菜上的原始沉积量(94.4~115.8mg/kg)明显高于70%可湿性粉剂(34.3~86.1mg/kg)和75%水分散粒剂(61.1~82.4mg/kg);同种剂型和剂量条件下,施药液量的多少对代森锰锌在小油菜上的原始沉积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施药液量的增加,沉积量呈递减趋势;喷片孔径从0.7mm增大至1.6mm时,代森锰锌在小油菜上的沉积量由86.3mg/kg减小至65.1mg/kg;喷雾压力对代森锰锌在小油菜上的原始沉积量影响不大;采用对角线采样方法,当采样数量为5时,代森锰锌在小油菜上的原始沉积量与采样数量15,25相比差异显著;当采取随机采样方法,采样数量分别为25,50和100时,三者之间代森锰锌在小油菜上的原始沉积量差异不显著,但与对角线采样法相比差异显著。可见农药剂型、喷雾参数和采样方法成为影响农药原始沉积量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农药剂型 喷雾参数 采样方法 小油菜 代森锰锌 原始沉积量
  • 简介:农药作为农业生产的必要生产资料,在保障粮食产量/质量上具有显著的作用。田间病虫害抗药性的猖獗,生态环境污染破坏的制约,食品安全溯源的警醒,形成了对农药创新产品研究开发的迫切需求。欧美在20世纪40年代起,就开始农药新产品创新研究,从跨国公司主导到形成大学基础理论研究。

  • 标签: 农药技术 知识产权管理 研发 生态环境污染 生产资料 农业生产
  • 简介:(一)越冬管理入冬后韭菜经几次霜冻,地上叶片枯死后,利用日光温室、塑料拱棚或风障阳畦等保护设施.给以适当的温度条件。促使其依靠鳞茎和根茎中贮藏的养分供韭菜重新萌发生长,生产韭菜供应市场的一种种植方式。

  • 标签: 越冬管理 病虫害防治 韭菜 日光温室 温度条件 保护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