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某医院在2021年期间门诊应用的二类精神药物使用情况,重点判断二类精神药品的临床用药效果及其合理性。方法:主要选择有限日计量和药品应用指数的分析方式,整合探讨某医院在2021年期间收到的110,876份二类精神药物的处方。结果:医院门诊经常运用的二类精神药品总共有16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劳拉西泮片、奥沙西泮片、佐匹克隆片等,三者排在这16种二类精神药品用量的前三名。结论:目前医院门诊应用的二类药品精神药品的应用具有合理性。

  • 标签: 医院门诊 二类精神药物品 用量趋势 药物利用指数
  • 简介: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物处方存在的问题,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利用我院计算机系统,按照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开立的门急诊处方共计30000张,抽取时间为2016年1月—2016年12月,临床药师按相关管理办法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点评。结果:我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共3035张,平均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10.12%。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为56张,抗菌药物处方合格率为:98.15%。不合理处方56张,其中不规范处方10张,用药不适宜处方45张.超常处方1张;用法用量不适宜处方中以头孢菌素类药物最多。结论:本院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临床药师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不断提高抗菌药物处方质量,促进门急诊合理用药。

  • 标签: 抗菌药物 处方点评 临床药师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点评与分析北京医院门诊中药饮片处方,以了解用药情况、找出存在问题,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每月抽取北京医院(以下简称该院)门诊1天的全部中药饮片处方进行点评,并对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的处方点评结果进行回顾性汇总分析。结果:该院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基本能够注重对症用药和合理配伍,在3904张点评处方中,合理处方为3191张,不合理处方为713张,处方合理率为81.74%。结论:中药饮片在临床疾病防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临床医生应切实做到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合理用药。加强中药饮片处方的定期点评和质量监督,有利于提高处方质量,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和经济。

  • 标签: 中药饮片 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乙型肝炎患者肝区淋巴结 肿 大的超声诊断价值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月 ~ 2019年 7月收治的 40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肝区淋巴结进行检查,观察记录淋巴结肿大数目、大小、范围及内部血流信号,同时对胆囊壁厚度进行测量,记录好检测数据。结果 通过超声诊断结果显示,淋巴结肿大 1个( 6例), 2个( 17例), 3个( 10例), 4个以上( 7例)。超声显示淋巴结长径为 14~ 31mm,平均 18mm, 位于脉主干、肝动脉周围及肝胃韧带间,以脉主干周围多见;淋巴结呈卵圆形,包膜完整,边界清晰,以低回声为主,回声欠均匀,比较孤立,内见少量点状血流信号。 结论 通过超声图像能够确切掌握乙型肝炎患者肝区淋巴结肿大情况,清楚显示淋巴结个数、大小,对治疗乙型肝炎患者 确诊 淋巴结肿大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超声 乙型肝炎 肝门 淋巴结病 诊断
  • 简介:目的了解抗菌药物在我院的使用情况。方法统计2004年度门诊药房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平均费用(DDDc)等进行分析。结果本院使用的抗菌药物销售为所有药品销售总额的37%,其中以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为代表的第三代喹诺酮类销售金额最高,占抗菌药物销售总金额的39%。除作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和博美欣的DDDs和DDDc的相关性相对较差外,其他抗菌药物的相关性较好。口服药DDDs较高,销售金额较低,针剂与之相反。结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谱广,毒性较低,作用强,占本院抗菌药物的首位,价格低,服用方便的口服制剂应用的频度高。

  • 标签: 抗菌药物 用药分析 用药频度 日平均费用 2004年度 门诊药房
  • 简介:目的探讨肝硬化脉高压合并脾大、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脾切除术后发生大出血等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科2000年5月至2007年12月肝硬化脉高压病脾切除术(包括同时行奇断流术)者共计108例行术前、术中、术后全程严密监测处理。结果本科2000年5月至2007年12月肝硬化脉高压病脾切除术(包括同时行奇断流术)者共计108例,无1例出现术中或术后大出血导致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术中及术后全程严密监测处理可减少和避免肝硬化脉高压合并脾大、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脾切除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

  • 标签: 肝硬化 脾切除术 并发症 预防
  • 简介:目的:分析我院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加强合理用药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每月盲法抽取我院2009-2011年度门诊患者处方2000张,通过金额排序法、用药频度排序法和药物利用指数回顾性分析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结果:2009-2011年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占所有处方的比例均小于20%且逐年下降,抗菌药物金额也逐年减少。金额构成比排序前5位的抗菌药物种类有第3代头孢菌素、青霉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金额构成比排序前5位的药物有头孢地尼、头孢唑肟、莫西沙星、依替米星、阿奇霉素,其中头孢地尼金额构成比在3年均排在第1位。2009年DDDs值排在第1位的是阿奇霉素口服制剂,2010年是头孢呋辛酯口服制剂,2011年是阿莫西林口服制剂。2009年DUI≤1的不同剂型的抗菌药物占79.6%,2010年的占84.8%,2011年的占67.3%。结论:该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需进一步提高,应从制定使用权限、规范医生使用抗菌药行为等加强使用管理。

  • 标签: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用药频度
  •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2014年诊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14年诊麻醉药品种类、销售数量、金额、用药频率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该院门诊麻醉药品硫酸吗啡缓释片的使用金额、用量及DDDs均居首位。结论该院门诊麻醉药品能遵循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使用基本合理。

  • 标签: 麻醉药品 用药金额 用药频率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氯沙坦为一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有降低脉压力之作用,此项研究评估用氯沙坦14天后对门脉压的效果,并和心得安比较。方法:共有39例肝硬变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19和20例,分别以氯沙坦和心得安治疗,测量基线和治疗14天后肝静脉压梯度,降低≥20%的为有效应。结果:氯沙坦组19例中15例占78.94%有效应;心得安组20例中9例占45%有效应(P<0.05)。但肝静脉压梯样度降低(即从基线下降的%)在氯沙坦组(26.74±21.7%)比心得安组(14.52±32%)较高,但差别无显著性,氯沙坦降低肝静脉压梯度主要由于肝静脉楔压明显下降,从32.42±6.61mmHg至28.31±5.091mmHg(17<0.05)。相比心得安从34.55±5.41mmHg至32.75±8.13mmHg(P>0.05)。酗酒病人中有效应者,氯沙坦组占81.8%比心得安组占27.2%(P<0.05)氯沙坦组所有7例无腹水的肝硬变病人对治疗有效应,而心得安组无腹水者,仅2例有效。研究期间两组均无付作用(未接受利尿药)或随访时用利尿药者。结论:氯沙坦对未接受利尿剂的肝硬变病人与心得安相比降低脉压同样有效。氯沙坦达到肝静脉梯度的靶水平,以防止无腹水的和酗酒的肝硬变病人静脉曲张出血优于心得安。

  • 标签: 氧沙坦 肝硬变 门脉压 心得安 血管紧张素Ⅱ
  • 简介:目的探讨脉高压性胃病(PHG)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或血清NO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PHG患者60例,通过内镜检查诊断,胃黏膜活检(每例4块)用改良Giemsa染色法检测HP.NO测定采用硝酸还原酶法.结果PHG患者的HP阳性率为68.3%(41/60),PHG组与对照组胃液或血清NO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P阴性与阳性组PHG胃液或血清NO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PHG患者的胃黏膜病变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

  • 标签: 肝硬化 门脉高压性胃病 幽门螺杆菌 一氧化氮
  • 简介:目的了解肝硬化腹水病人腔静脉分流术前后血中血管紧张素Ⅱ(AⅡ)的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16例肝硬化腹水病人行腔静脉分流术前后和16例对照组患者行胃肠道肿瘤切除术前后的门静脉、外周静脉和动脉血中AⅡ进行了测定。结果肝硬化腹水病人分流前血中的AⅡ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分流术后的AⅡ明显低于分流前(P<0.05),仍显著高于术后对照组(P<0.05)。结论分流术后AⅡ水平明显降低。这可能是肝硬化腹水病人分流术后腹水消失的原因之一。

  • 标签: 肝硬化 腹水 门腔静脉分流术 血管紧张素Ⅱ 放射免疫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调查2009年1~12月份门诊处方,分析抗菌药物用药合理性.并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4%,其中单用一种的抗菌药物处方占76.1%,联合用药以二联为主,占22.9%,三联用药占1.0%。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处方占所审核处方总数的1.47%。主要反映为配伍禁忌、重复用药、选药不当、联用过多或联用不合理、选药高档或不合理、疗程过长、用法用量不当等方面。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需要医师和药师不断地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更好地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 标签: 处方 抗菌药物 用药合理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制肝阻断带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30)在开腹肝阻断后行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n=30)在腹腔镜下应用自制肝阻断带后行肝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肝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肝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P>0.05)。结论: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应用自制肝阻断带,可有效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自制肝门阻断带 腹腔镜肝切除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本文通过对43例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素变化的分析,探讨肝硬化脉高压性胃溃疡与甲状腺激素及肝功能之间的关系,认为低甲状腺素可能是肝硬化脉高压性胃溃疡的形成因素之一。1资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肝硬化43例,包括肝炎后肝硬化37例,酒精性肝硬化6例;失代偿期23例,代偿期20例;6例经肝活检病理证实,37例临床诊断。男

  • 标签: 肝硬化门脉高压 胃溃疡 血清甲状腺激素 临床意义 血清甲状腺素 肝硬化失代偿期
  • 简介:目的观察冬氨酸洛美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医院门诊收治的274例急性胃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7例.治疗组给予冬氨酸洛关沙星注射液0.4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静脉滴注庆大霉素注射液24万U,每日1次,疗程均为3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6%,明显高于对照组69.34%(P〈0.05),且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为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艮反应.结论冬氨酸洛美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疗效好、起效快,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但18岁以下的患者禁止使用.

  • 标签: 门冬氨酸洛美沙星注射液 急性胃肠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讨论面对肝部高位多发多节段性的胆管梗阻问题,选择多支架引流方法以及 此方法应用到临床的意义。    方法:此次选取案例为高位胆管梗阻,共116例。梗阻部位:肝总管的上部,距离左肝管、右肝管汇合部1.5cm以内46例,肝管左边和右边部位及肝总管上部同时梗阻的案例47例,肝内右肝管,出现多发性梗阻9例,肝内左部肝管和右部肝管梗阻共记录14例。此篇文章记录在内的案例一共采用了五种不同的支架植入方法。53例是通过右腋中线,右肝管胆总管的地方植入了支架,油有29例手术是通过腋中线和剑突下,分别穿刺左肝管和右肝管,在肝植入了呈"Y"型排列的两个支架。有13例在左肝管——右肝管间植入一个支架,接着在右肝管胆总管那个地方再植入支架,使两支架呈" v"字排列。有8例是右肝内,肝管有多发梗阻,手术中采取的是先在右肝内肝管间放置一个支架,然后在右肝管肝总管间放置第二个支架。还有8例手术是在右肝管放置支架,左肝管放置管进行外引流。最后5例手术是涉及到右肝内肝管多发梗阻的病例,手术时单纯安置多点位进行外引流。此篇文章记录了测定术前、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进行t检验。结果:一共116例高位胆管梗阻手术,共采用了5种方法植入了支架,完全实现了胆汁内引流的问题,全部实现了外引流。101例术前、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计算后,比较差异略微有些显著(p

  • 标签: 胆管梗阻 支架 外引流 内引流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德谷冬双胰岛素用于糖尿病治疗的疗效。方法:以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参考组与研究组,分别以甘精胰岛素与德谷冬双胰岛素为患者实施治疗,就两组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指标展开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治疗后血糖指标更低,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显著更低,P<0.05。结论:德谷冬双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既能够保证良好的疗效,同时安全性也值得信赖。

  • 标签: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 糖尿病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对单纯肝动脉碘油栓塞化疗与肝动咏联合治疗肝癌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30例肝癌患者单纯施行肝动脉碘油栓塞化疗;对17例肝癌患者施行肝动脉碘油性栓塞化疗联合经皮门静脉穿刺灌注化疗。结果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组;50%病人肿瘤缩小(显效36.7%,有效13.3%)。平均生存期10.22个月,一、二、三年生存率分别是40%,3.3%和0%动咏联合介入治疗组;82.4%病人肿瘤缩小(显效41.2%,有效41.2%)。平均生存期19.25%个月,一、二、三年生存率分别是76.4%,52.9%和11.8%。结论肝动脉联合介入治疗肝癌的疗效优于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

  • 标签: 肝动脉栓塞化疗 联合介入治疗 肝癌患者 门脉 肿瘤 碘油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