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种植式修复周围软组织缺损.带来的一个主要美学问题是修复牙冠明显伸长。本病例报告介绍了一种改良式外科手术修复方法,解决种植周围出现水平和垂直向软组织缺损而美学要求高的患者的问题。术前1个月.拆除种植式修复牙冠,调整之前的种植基台,戴入与同一牙弓对侧切牙相对称的一个短的临时冠。这个改良式外科手术是由袋状冠向复位瓣术联合2个结缔组织瓣移植组成,用于修复种植周围软组织缺损。术后4个月,制取终印模前.利用新的种植基台和临时冠进行软组织成型。术后9个月,种植周围软组织边缘与治疗前相比.向冠方延长4mm.软组织边缘水平与右侧中切牙一致。从根方到软组织边缘.治疗完成后唇侧软组织厚度比测量的1.5mm增加了22mm。这个牙修复如实地重现了同一牙弓健康的对侧中切牙的外形。术后2年.软组织边缘稳定.种植周围美观的外形保持良好。此病例介绍了全面改善种植周围严重的垂直和水平向软组织缺损的可能性,并通过联合膜龈和修复的治疗.患者满意度很高。

  • 标签: 周围软组织缺损 美学修复 外科手术 病例报告 种植体 改良式
  • 简介:无牙上颌常常发生牙槽骨吸收,有时导致标准直径种植难以植入。与纯钛种植相比,有更强机械性能的钛锆合金小直径种植可以用于解决这类种植难题。本回顾性临床试验研究报道了使用小直径钛锆合金种植支持,采用Locator基台固位的上颌覆盖义齿临床效果。对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在意大利罗马伊士曼口腔医院牙周与修复科接受了由4个分开的小直径种植支持的上颌覆盖义齿修复患者进行了评估。所有接受4个小直径钛锆合金种植的患者都被挑选出作为试验病例。共找到10位患者,其中6位接受了骨增量治疗。经过12~16个月的随访,没有出现种植脱落,只有1颗种植显示大于1.5mm的骨吸收。本研究种植有97.5%的成功率及100%的存活率。所有修复都能很好地行使功能。本研究显示使用小直径钛锆合金种植支持,采用Locator基台固位的上颌覆盖义齿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无牙上颌 小种植体 覆盖义齿 钛锆合金
  • 简介:目的:此前瞻性随机配对对照试验旨在评价根据平台转移概念设计的新的内倾性平台转移型种植修复边缘骨水平和软组织的改建情况.并与外六角形种植比较。材料和方法:传统外六角形种植(对照组)和内倾性平台种植(试验组)的种植几何外形相同.长度都是13mm.按标准方法植入40例患者的上颌后牙区。修复负重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后由2名独立检测者测量放射影像学骨水平。在基台连接时及18个月后测量颊侧软组织高度。结果:负重18个月后.40例受试患者的所有80颗种植均有临床骨结合。放射影像学评价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种植平均骨丧失分别为05mm±01mm(范围0.3~0.7mm)及16mm±0.3mm(范围11~22mm)。与试验组种植减少约06mm的软组织高度比较,对照组平均显著减少24mm。结论:18个月后.采用传统外六角型种植修复治疗方案者比平台转移型种植修复者骨丧失显著。另外,与平台转移种植比较.外六角形种植颊侧软组织高度明显减少。

  • 标签: 骨吸收 牙科种植体 随访研究 种植体连接 种植体平台 平台转移
  • 简介:目的观察矿物三氧化物凝聚(MTA)与光固化氢氧化钙(DMG)在乳磨牙髓室底穿孔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2012年沈阳市口腔医院儿童牙科就诊的116例患儿,将142颗髓室底穿孔的乳磨牙分为2组,分别采用MTA修复和DMG修复,经过6~12个月观察,通过临床和X线片检查评价疗效。结果2组相比,MTA组治疗成功率(6个月92.96%,12个月88.73%)略高于DMG组(6个月90.14%,12个月87.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A与DMG修复乳磨牙髓室底穿孔均能取得较好效果,且疗效相近。

  • 标签: 乳磨牙髓室底穿孔 矿物三氧化物凝聚体 光固化氢氧化钙
  • 简介:目的:本前瞻性研究是为了确定应用于萎缩上颌后牙区的多孔状短种植的5年存活率。必要情况下植入种植需结合上颌窦底内提升术.术中常常添加无机牛骨粉。材料和方法:在87例牙列缺损患者中植入110颗多孔状短种植并随访5年。使用的种植包括两种长度(5mm和7mm)和两种直径(4.1mm和5mm).根据患者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进行选择。在47个植牙部位实施了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其中8例直接提升窦底黏膜.39例提升同时加入异体移植骨).未负载的愈合期为6个月。总共63颗种植体用单冠修复.47颗相邻种植联冠修复。观察指标是有无修复和种植失败,任何并发症和种植周围边缘骨吸收。结果:种植修复后5年内无患者退出研究。11颗种植失败:2颗发生于种植未负载时,9颗发生在修复负载后。11例患者(占12.6%)都失败了1颗种植。6名患者(占6.9%)发生了修复失败(种植单冠修复)。1例手术并发症(膜穿孔)发生,但种植正常植入。愈合期间无并发症发生。3名患者种植负载后发生严重种植周围炎而不得不拔除种植。2颗基台松动和1颗烤瓷冠崩瓷。随访期末的种植存活率是90%,修复重建的成功率是93.1%。平均种植周围边缘骨吸收为1.4mm。结论:上颌后牙区使用多孔状短种植治疗5年的研究报告显示具有可接受的临床结果.但仍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来证实这些结果。

  • 标签: 去蛋白牛骨 种植修复 上颌窦底提升 上颌后牙 短种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