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对第二代组胺药物的依从性、影响因素及症状控制情况。方法:将2015年6月-2017年6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CSU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调查和电话随访的方式,对CSU患者首次就诊后6个月和9个月的情况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主要观察指标为依从率、不依从原因、依从性影响因素及病情控制情况。结果:共完成有效问卷589份,第二代组胺药物依从者233例(依从率为39.56%),不依从者356例(不依从率为60.44%)。不依从原因分类包括:不理解医嘱,发病时服药172例;担心药物副作用126例(其中间断服药47例,停药79例);经常忘记,间断服药33例;病情控制不佳停药14例;发生药物副作用停药7例;备孕或怀孕停药3例;经济原因停药1例。233例服药依从者治愈101例,356例不依从者治愈63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15,P<0.01)。文化程度与患者服药依从性有关(OR=1.53,95%CI为1.02~5.39),而经济水平与其依从性无关(OR=0.93,95%CI为0.71~1.55)。结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对第二代组胺药物依从性较低,应针对不依从原因加以干预提高依从率。

  • 标签: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依从性 第二代抗组胺药
  • 简介:目的临床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不同的第二代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3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六组。治疗组为雷公藤多苷联合不同的组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汀)各一组,以及仅使用不同组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汀)各一组作为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六组于治疗前后记录荨麻疹症状评分以及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表。结果治疗4周后,雷公藤多苷和组胺药联合应用的治疗组的症状评分均低于仅使用组胺药物的对照组(P〈0.001),有效率治疗组也高于对照组(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治疗组的DLQI评分在用药2周与4周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01)结论使用雷公藤多苷联合组胺药(尤其是咪唑斯汀)能够更快的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雷公藤多苷 抗组胺药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来氟米特对慢性移植物宿主病(cGVHD)狼疮样小鼠肾组织中骨形成蛋白-7(BMP-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干预作用,探讨来氟米特对狼疮肾炎(LN)的保护机制。方法B6D2F1杂交鼠随机分为4组(各组均n=6):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泼尼松组和来氟米特组。建立cGVHDLN小鼠模型后,泼尼松组、来氟米特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观察、比较各组小鼠的尿蛋白排泄率(UPE)、肾功能、肾脏病理改变以及肾组织中BMP-7、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UPE、尿素(BUN)、肌酐(Scr)显著升高,肾脏病理改变明显加重,BMP-7表达显著减少、TGF-β1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泼尼松组、来氟米特组UPE、BUN、Scr显著降低,肾脏病理明显改善,BMP-7表达增加、TGF-β1表达减少(P〈0.05或0.01)。狼疮样模型小鼠肾组织中BMP-7表达水平与UPE、BUN、Scr均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TGF-β1表达水平与UPE、BUN、Scr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上调BMP-7、下调TGF-β1在肾脏的表达,可能是来氟米特对对LN的保护机制之一。

  • 标签: 移植物抗宿主病 狼疮肾炎 来氟米特 骨形成蛋白-7 转化生长因子-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