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分子分型情况。方法选取年龄≤35岁的128例青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以及同期年龄﹥35岁的130例中老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分别作为青年组和中老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分子分型的差异。结果青年组和中老年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情况、淋巴结转移数目和Ki-67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与中老年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乳腺癌分子分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直径较大,病理分期较晚,Ki-67阳性表达率≥14%的比例较高,但与中老年乳腺癌患者的分子分型无明显差异,应早期筛查并给予积极治疗。

  • 标签: 乳腺癌 临床特征 分子分型
  • 简介:当今处于耐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产超广谱酶和产诱导酶菌株逐渐增多、肿瘤化疗不断强化和脏器移植日趋频繁的时代,尤其是急性白血病强烈化疗以骨髓重度抑制为目标,骨髓移植预处理采取扫荡性化疗或/和总体照射,宿主的造血细胞和免疫活性细胞遭到严重毁损,继发于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和宿主免疫机能减损的严重或致死性细菌或/和霉菌感染构成了新的挑战。现就发热性粒缺继发感染的特征及其治疗作如下综述。

  • 标签: 治疗 发热性 粒细胞缺乏 严重 患者 感染
  • 简介:目的:研究乳腺癌不同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对其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146位乳腺癌患者的不同临床及病理情况下的生存率。结果:淋巴结分期、临床分期及放疗可显著影响总生存期,临床分期、T分期及内分泌治疗对5年无病生存率有显著影响,临床分期对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有显著影响。结论:临床分期对乳腺癌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有重要影响,故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是解决问题、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 标签: 乳腺癌 生存率 预后
  • 简介:目的分析绝经前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ER阳性HER2阴性绝经前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及复发转移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54例绝经前E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中位发病年龄45岁(26~53岁),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FS)52.4个月(6.1~329.1个月),复发转移多发生在术后2~5年(49.4%,76/154);非内脏转移较内脏转移多发(55.8%vs44.2%);骨转移最多(52.6%,81/154),内脏转移以肺多见(26.6%,41/154);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状态是DFS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绝经前E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多发生在术后2~5年,主要为非内脏转移,骨转移最多;淋巴结转移状态是影响DFS的重要因素。

  • 标签: ER阳性 HER2阴性 绝经前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
  • 简介:目的比较卡尼复合征(Carneycomplex)心脏黏液瘤与散发心脏黏液瘤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结果,为Carneycomplex心脏黏液瘤提供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372例接受心脏黏液瘤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确诊为Carneycomplex心脏黏液瘤。7例中男2例,女5例;年龄7~50岁,平均(28.57±13.26)岁;均接受外科手术切除。术后随访54~94个月,平均(76.86±15.49)个月。比较Carneycomplex心脏黏液瘤和散发心脏黏液瘤在年龄、性别、术前动脉栓塞率、心脏黏液瘤多发性和心脏黏液瘤切除术后的复发率。结果手术切除Carneycomplex心脏黏液瘤在总体心脏黏液瘤中的发病率为1.88%,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左房。所有7例Carneycomplex心脏黏液瘤术后没有早期死亡,随访期间无死亡。Carneycomplex心脏黏液瘤与散发性心脏黏液瘤在年龄、术前动脉栓塞率、心脏黏液瘤多发率及心脏黏液瘤术后复发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rneycomplex心脏黏液瘤可取得良好的外科疗效。与散发心脏黏液瘤相比,Carneycomplex心脏黏液瘤发病年龄更早,术前动脉栓塞率更高,常见多发肿瘤,术后复发率更高。对于Carneycomplex心脏黏液瘤,外科手术应更积极,术后应更密切随访。

  • 标签: 卡尼复合征 心脏黏液瘤 手术 临床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各项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VEGFR-3蛋白的表达,并应用ImageJ图像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VEGFR-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对照组织(P〈0.05),VEGFR-3蛋白的表达与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结论VEGFR-3可能参与了胃癌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过程。VEGFR-3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可能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VEGFR-3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表达 胃癌 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粤东地区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至2012年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31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分析临床病理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结直肠癌患者3年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70%、6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NM分期、T分期、N分期及M分期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NM分期、N分期及M分期是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粤东地区结直肠癌患者年龄、TNM分期、N分期及M分期是独立预后因素,分析病理资料的地区特点及预后,有助于指导该地区结直肠癌的预防和治疗。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临床病理 预后 地区 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伴渐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41例NSCLC患者中ALK蛋白的表达情况,收集与分析伴ALK阳性表达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NSCLC患者中AL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9.2%(13/141)。ALK阳性表达率在年龄、是否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是否吸烟、是否饮酒、病理分型、原发部位、是否有甲状腺转录因子-1表达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轻(年龄≤57岁)、EGFR阴性的NSCLC患者是ALK突变的高发人群,建议此类患者进行ALK检测。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渐变性淋巴瘤激酶(ALK)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侵犯(perineuralinvasion,PNI)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辅助治疗的关系,并分析其对宫颈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06例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进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宫颈癌PNI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接受辅助治疗的关系,并分析其对宫颈癌术后复发及死亡结局的影响。结果:506例宫颈癌患者中PNI阳性48例,发生率为9.5%(48/506),PNI发生率在淋巴结转移、切缘累及、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NI阳性患者术后需接受辅助治疗比例明显多于PNI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宫颈癌无复发生存率与PNI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宫颈癌PNI为宫颈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NI是判断宫颈癌复发的独立指标,可以为宫颈癌术后是否需要进一步辅助治疗提供指导。

  • 标签: 宫颈癌 神经侵犯 独立危险因素 辅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黏附分子唾液酸化路易斯-X(sialylLewis-X,SLeX)、CD44v6和E-钙黏附素(E-cad-herin,E-Cad)蛋白表达与老年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老年胃癌中SLeX,CD44v6和E—Cad蛋白表达,并结合肿瘤的病理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老年胃癌组织中,SLeX,CD44v6和E-Cad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9.2%(38/48)、72.9%(35/48)和47.9%(23/48)。SLeX和CD44v6高表达和E-Cad低表达均与老年胃癌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SLeX,CD44v6和E-Cad表达与老年胃癌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SLeX,CD44v6和E-Cad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老年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 标签: 胃肿瘤 腺癌 肿瘤转移 预后 黏附分子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小肝癌的超声造影灌注特征与病理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常规超声发现的369个肝脏占位性病变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造影显像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与病理学诊断的恶性病灶245个和良性病灶124个进行对照,超声造影诊断小肝癌的灵敏度为98.8%(242/245),特异度92.7%(115/124),准确度96.7%(357/369),约登指数0.92,阳性似然比13.7,阴性似然比0.013。(2)小肝癌的超声造影特征性表现为动脉早期快速增强,动脉中晚期或门脉早期快速廓清,呈快进快退表象;其中肝脏恶性病灶的快进快退表现占87.2%(219/251),与良性病变的1.7%(2/1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分化程度小肝癌的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及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低分化小肝癌的廓清时间分别为(102.4±2.36)s、(76.02±3.88)s和(49.40±4.95)s,分化程度高者的开始廓清时间明显晚于分化程度低者(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小肝癌的诊断及其病理分化程度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微气泡 肝肿瘤 病理分化程度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中枢神经系统(CNS)WHOⅠ级神经上皮组织起源肿瘤的种类及发病率、年龄和性别分布、好发部位、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等一般特征。同时简要介绍了该组肿瘤常见的分子遗传学异常表现和研究进展,旨在加深对该组肿瘤上述特征和分子遗传学异常改变的认识。

  • 标签: 神经上皮组织起源肿瘤 一般特征 分子遗传学
  • 简介:目的探讨肺原位腺癌(AIS)与微浸润腺癌(MIA)能谱CT特征性影像表现,研究相关病理分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类型不同,分为AIS组78例和MIA组59例。分析两组患者病灶的直径、CT值、边缘是否清晰及有无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以及能量衰减曲线、病理分化情况。结果137例病灶的直径为4.1~19.8mm;磨玻璃影(GGO)109例(79.6%),混合磨玻璃影(mGGO)28例(20.4%);实性区CT值为(321±101)Hu,GGO区CT值为(578±97)Hu。AIS组病灶的平均直径短于MIA组(P﹤0.05);AIS组病灶的平均CT值明显大于MIA组(P﹤0.01)。137例病灶中边界清晰75例(54.7%),边缘可见毛刺征15例(10.9%)、胸膜凹陷征21例(15.3%),内部可见空泡征26例(19.0%)。两组病灶上述CT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能谱CT能量衰减曲线均为下降型。两组患者的能量衰减曲线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可以较好地鉴别AIS和MIA,有助于临床肺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

  • 标签: 肺原位腺癌 微浸润腺癌 能谱CT
  • 简介:老年人的颅内肿瘤并非少见,治疗难度大。本文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探讨老年人颅内肿瘤的临床特征,中西结合治疗以提高老年人颅内肿瘤的疗效。方法:本组收集65岁以上的老年颅内肿瘤34例,分别采用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并在术前、术后采用中西结合方法或用保守治疗方法对34例颅内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结果:19例行手术切除肿瘤,5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γ-刀治疗4例,非手术治疗6例。手术全切肿瘤18例,大部切除1例,姑息手术即仅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5例。治愈4例,好转23例,病情无变化7例,无手术死亡。结论:老年人颅内肿瘤有其独特性,使用中西结合方法可提高疗效。

  • 标签: 老年人 颅内肿瘤 中西结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原钙粘蛋白(PCDH1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与患者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术后胃癌组织标本90例和癌旁组织标本45例,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标本中PCDH10蛋白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的胃癌患者胃癌组织的PCDH10阳性表达率,探讨PCDH10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PCDH10阳性表达率为32.22%,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的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PCDH10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胃癌组织的PCDH10阳性表达率高于TNM分期为Ⅲ期、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DH10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62.1%,高于PCDH10阴性表达患者的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DH10在胃癌组织中相对表达量较低,并且与肿瘤的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患者远期预后有关。

  • 标签: 原钙粘蛋白 胃癌 预后
  • 简介:目的比较胃黏液腺癌(mucinousgastriccarcinoma,MGC)与胃印戒细胞癌(gastricsignetringcellcarcinoma,SRC)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6年我科收治的1016例连续胃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比较MGC与SRC间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的差异.结果胃癌病例中,MGC占胃癌的6.8%(68例),SRC占9.1%(92例).MGC与SRC两组相比,在年龄分组、浸润深度、远处转移、接受根治手术、临床TNM分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男女性别比、肿瘤大小、肿瘤部位、Borrmann分型、、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肝转移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MGC的总体5年生存率为29.4%,而SRC则为37.3%,MGC的总体生存率较SRC低,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当伴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或BorrmannⅢ型时,MGC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低于SRC患者(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肝转移、淋巴结转移及根治手术是MGC的独立预后因素;而Borrmann分型、TNM分期及根治手术是SRC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MGC与SRC比较,MGC在年龄、浸润深度、远处转移、根治手术及TNM分期临床病理方面表现差,MGC5年总体生存率较SRC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为更多的临床病理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 标签: 胃肿瘤 临床病理 预后 胃黏液型癌 胃印戒细胞癌
  • 简介: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表达的变化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结肠癌组织标本110例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110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两组标本中的p-MTOR蛋白表达水平,分析p-MTOR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远期预后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中p-MTOR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4.5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结肠癌组织中p-MTOR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肠癌组织中p-MTOR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28.33%)明显低于p-MTOR蛋白阴性表达患者(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64,P=0.004);TNM分期增高、发生淋巴结转移、浸润肌层、p-MTOR蛋白阳性表达是结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中p-MTOR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并且与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有关,是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结肠癌 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存活蛋白(survivin)和Ki-67在喉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喉癌组织标本120例及癌旁组织标本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喉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urvivin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喉癌组织中survivin和Ki-67蛋白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喉癌组织中survivin和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不同年龄、性别、分化程度的喉癌患者喉癌组织中survivin和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的喉癌患者喉癌组织中survivin和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urvivin和Ki-67蛋白在喉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喉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 标签: SURVIVIN KI-67 喉癌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以期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12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12例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分别从巨检、镜检、免疫组化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肿块切面大部分灰白、灰黄色、无明显出血坏死。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表面内膜增厚、粗糙、质脆,表面凹凸不平,子宫切面有些肉眼可见肌层浸润。镜检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呈不规则舌状或岛状浸润肌层,有突入淋巴管、血管内生长、肿瘤细胞密集。肿瘤内可见较薄壁螺旋小血管,血管周围肿瘤细胞同心圆样排列,缺乏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化特点和典型生长方式,无螺旋小血管,伴盆腔淋巴结转移。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R阳性率为25%,PR阳性率为8.33%,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ER阳性率为100%,PR阳性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在镜检和免疫组化上可予区分。

  • 标签: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 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背景和目的结直肠癌具有明显异质性,其发病通常来自一系列遗传事件和表观遗传学事件的不同组合。越来越多证据支持根据微卫星不稳定(MSI)情况、CpG岛甲基化表型、体细胞BRAF及KRAS基因突变情况将结直肠癌分为不同亚型。例如,与微卫星稳定或MSI程度低的结直肠癌患者相比,MSI程度高的患者近侧结肠癌更常见,伴高级别分化和临床分期较晚,且淋巴转移更常见;CpG岛甲基化程度高者与高龄患者、近侧结肠癌、肿瘤低分化及MSI程度高相关。KRAS突变(特别是密码子12和13突变)者,更常见于CpG岛甲基化程度低伴微卫星稳定或MSI程度低以及BRAF突变阴性的结直肠癌。本研究目的在于利用人口基数为爱荷华州女性的健康调查的大样本研究(n=41836),验证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时间与分子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从已建档的732例结直肠肿瘤患者取样并评估其特征,区分微卫星稳定或微卫星不稳定性程度的高低、CpG岛甲基化程度高低或CpG岛甲基化表型阴性以及BRAF和/或KRAS突变状态。563(77%)例肿瘤患者中收集到信息标记物数据,分别归纳为下列整合通路。经典型(微卫星稳定、CpG岛甲基化表型阴性、BRAF突变阴性以及KRAS突变阴性,n=170);替换型(微卫星稳定、CpG岛甲基化表型程度低、BRAF突变为阴性并KRAS突变阳性,n=58);锯齿型(任何程度的微卫星不稳定、CpG岛甲基化程度高、BRAF突变为阳性并KRAS突变阴性,n=142);未分类型(n=193)。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用于评估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平均年龄(P=0.03)、肿瘤部位(P=0.0001)和分级(P=0.0001)与整合路径显著相关。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率与经典路径、替换路径和锯齿型路径并无明显相关性,而与未分类路径下面的亚型(微卫星稳定或微卫星不稳定性程度低、CpG岛甲基化阴性、BRAF突变阴性、KRAS突变阳性)有关(n=96,与

  • 标签: 结直肠癌 微卫星 近侧结肠癌 甲基化程度 分子标记物 分子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