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2 个结果
  • 简介:一、简介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胶质瘤综合诊治中心于2011年成立.是东北地区首个针对胶质瘤的多学科综合诊治中心。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是东北地区最早的由国务院批准的神经外科博士生培养单位,50余年的发展使我们形成了一支以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为依托的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医疗队伍。目前我科是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吉林省卫生厅重点专科、吉林省神经外科质控中心、吉林大学神经外科诊疗中心。吉林大学重点培育专科、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点发展专科。我科在显微手术切除位于脑干、松果体区、岩斜区、海绵窦内及脊髓肿瘤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领先优势;推广采用荧光显微镜及术中麻醉唤醒等新技术改善脑功能区肿瘤的手术效果;整合神经影像、肿瘤放疗、化疗、核医学及光动力治疗等技术.提高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效果。二、软硬件条件(一)神经外科胶质瘤综合治疗中心的人才梯队

  • 标签: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神经外科胶质瘤综合诊治中心 简介
  • 简介:对恶性脑肿瘤的治疗,已不再单纯依赖手术切除,而已经开始使用包括分子治疗在内的手段来完善现有的手术、放疗及化疗,对恶性疾病进行干预。神经外科医生在手术切除肿瘤的同时,将具有抗癌作用的药物、分子或细胞置入瘤腔,从而起到杀灭残存肿瘤细胞的作用,防止肿瘤局部复发。在脑肿瘤分子治疗时代,神经外科医生能在分子水平上干预恶性脑瘤的发生、发展,其重要性并不亚于肿瘤的切除。所以,治疗脑(神经系统)肿瘤的神经外科医生,应该是既善于操手术刀,又会操"分子刀"的神经肿瘤外科医生。本文简要介绍在手术切除脑肿瘤的同时还可以应用的,包括已经可以临床实施的和正在研究的局部治疗技术,主要有局部化疗、间质内放疗、局部免疫治疗、微包囊技术在神经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神经干细胞技术、对流增强的药物释放技术。

  • 标签: 脑肿瘤 神经肿瘤学 局部治疗 分子治疗
  • 简介:中华实验外科杂志》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医学系列杂志之一,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本刊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

  • 标签: 国家科学技术部 外科学类 专业刊物 中华医学 实验外科 动物模型
  • 简介:由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主办,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承办的'第三届哈尔滨国际神经外科学术会议,将于2007年7月28-29日在哈尔滨市召开。届时将邀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教授进行专题讲座,欢迎各医院、医学院神经外科的同行们踊跃投稿。更多还原

  • 标签: 神经外科 学术会议 中国医师协会 摘要格式 外科新技术 报到时间
  • 简介:2014年6月21日,脑胶质瘤临床治疗新进展研讨会和金城兰州举行.会议主席由甘肃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建生教授担任.由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赵贤军博士主持。会议特别邀请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前主任委员/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神经外科主仟陈忠平教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周旺宁教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郑茂华主任分别做主题报告。

  • 标签: 神经外科 兰州大学 肿瘤医院 临床治疗 脑胶质瘤 主任委员
  • 简介:背景与目的:近30年来多种综合治疗方案使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生存率不断提高,手术处理已成为神经母细胞瘤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方式。本文总结分析神经母细胞瘤外科处理方法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02年至2010年间90例在新加坡伊丽莎白医疗中心儿童外科专科接受外科手术的神经母细胞瘤患者,年龄4个月至10岁,平均3.8岁,原发于腹腔71例,原发于胸腔19例。运用一套"有计划而系统性"的肿瘤切除法把包裹血管的肿瘤完全切下。INSS分期:1期5例,2期1例,3期28例,4期56例。结果:平均随访3.3年,总生存率61%,其中1期(100%),2期(100%),3期(82%),4期(46%)。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包括术中出血,乳糜腹水,粘连性肠梗阻,肾上腺功能不全等。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通过系统化疗,结合合适的外科手术,能够显著提高神经母细胞瘤手术完全切除率,且无严重并发症,神经母细胞瘤的外科处理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外科学 血管 治疗
  • 简介:锁孔微创神经外科手术经十余年的发展,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日趋成熟。为规范应用锁孔手术技术,交流和总结经验,树立正确的微创理念,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联合举办的第十一届国家级神经外科锁孔微创手术继续教育学习班(编号:2011-04-04-079)将于2011年11月4日至6日在沈阳举行。形式包括:专题讲座、

  • 标签: 神经外科 锁孔微创手术 继续教育 学习班
  • 简介: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立项的电子连续出版物之一,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系列杂志之一。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中山医院联合承办,多媒体光盘(DVD—ROM)配纸质版杂志导读组成。设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临床总结、病例报告、医学视听、争鸣与讨论、综述、循证医学、调查统计等栏目。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 科学文献 电子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征稿启事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
  • 简介:由于神经肿瘤解剖部位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神经肿瘤外科不同于其他肿瘤外科。首先,因为有颅骨的限制,取得神经肿瘤的病理标本比较困难,其次,神经外科的最大特点是要尽量切除肿瘤而保留神经功能,所以影像学检查对于神经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十分重要。近来得到迅速发展的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能够在活体显示脑肿痫和白质纤维的相互关系,对制定治疗计划很有帮助。虽然目前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已经在神经外科领域显示了巨大的应用价值。本文简单介绍了DTI的基本原理.并回顾目前DTI在神经肿瘤专业方面的应用现状。

  • 标签: 弥散张量成像 神经肿瘤 神经外科
  • 简介:加速康复外科(enli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自1997年由丹羹学者Kehlet提出以来,目前已在普外科、心胸外科、骨科、泌尿外#等颌域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其在减少患者的创伤与应激、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E症及住院费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受到外科、麻醉科、营养科等相关学科医护人员的关注。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胃外科 SURGERY 心胸外科 住院时间 住院费用
  • 简介:背景与目的:颅内胆脂瘤多位于桥小脑角,桥小脑角胆脂瘤是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最常见原因,本研究探讨三又神经痛型桥小脑角胆脂瘤的临床特点、有效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7例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胆脂瘤的诊治经过及疗效。结果:CT或(和)MRI确诊后行手术治疗,19例桥小脑角胆脂瘤得以全切,8例次全切,术后所有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完全消失,听力障碍明显好转。跟踪随访。1年后1例三叉神经痛复发。结论: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胆脂瘤以三叉神经痛为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年轻的患者如有三叉神经痛的症状时要高度怀疑此病,CT、MRI可提供诊断依据,常用的手术入路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方法得当.肿瘤切除后三叉神经痛的症状即停止。

  • 标签: 胆脂瘤 三叉神经痛 桥小脑角 显微外科
  • 简介:近年来,国内外骨外科快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器械不断推出,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很快。然而,医务人员常常首先关心的是手术本身,对手术方法的新进展易于引起医生的兴趣,对患者的围术期管理则常按传统方法进行,使围术期管理措施改进缓慢,术后少数患者易于出现并发症或并存疾病复发或加重,致使手术后效果欠佳。

  • 标签: 矫形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 围术期管理 加速康复外科
  • 简介:背景与目的:面神经瘫痪是听神经瘤切除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术中神经监测技术的应用,术后面神经功能已得到较好的保护。本研究旨在探讨术中神经监测在听神经瘤手术中对面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分析本院收治手术的57例听神经瘤患者,其中直接显微镜下切除肿瘤(非监测组)35例,显微镜下切除肿瘤过程中使用术中神经监测仪对面神经进行监测(监测组)22例。观察术中面神经实时监测情况,随访所有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术后3个月患者面瘫情况按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Ⅰ-Ⅵ级)进行评价,监测组Ⅱ级2例,Ⅲ级2例,其余均元面神经功能异常(Ⅰ级);未监测组Ⅱ级9例,Ⅲ级6例。Ⅳ级2例,Ⅵ级1例,无面神经功能异常者(Ⅰ级)17例。监测组面神经功能保护良好率明显高于未监测组(P〈0.05)。结论: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可以提前发现面神经的可能位置,辨别面神经.决定粘连于面神经上肿瘤的剥离程度,判断术中面神经功能的保存情况,明显降低面瘫率,对听神经瘤手术的面神经保护有着积极作用。

  • 标签: 听神经瘤 术中神经监测 面神经 神经保护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因左小腿、左足背肿块20年。于2014年3月5日入住徐州仁慈医院。患者20年前发现左小腿后侧花生米样大小无痛性包块,未予重视。近3年来肿块增大蔓延至足背伴随疼痛。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

  • 标签: 神经纤维瘤 神经纤维瘤病1型 腓肠神经 腓浅神经
  • 简介:迄今为止,胃癌仍然居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之前列。胃癌的外科治疗经历了黎明期、原创期、根治期和合理治疗期后,现已进入个体化治疗时期,其治疗方法更完善,治疗效果更好。近年来,早期胃癌发现率的增加、腹腔镜手术的普及、新的高级别循证医学研究证据的出现,极大改变了传统的胃癌治疗模式。早期胃癌的缩小手术、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循证医学研究 发现率 治期 明期 胃切除术
  • 简介:本文分析了东西方学者对胃癌外科治疗的分歧与近年逐渐取得共识的趋向;介绍了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合理外科治疗的原则;近年主张早期胃癌不必切除大网膜与网膜囊.进一步确定了中、上部胃癌胰脾区清除范围,行保存一线,切除动脉干及脾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胃癌 外科治疗 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