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接受镜治疗预防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连续入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首次接受镜治疗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肝硬化患者资料,随访至2014年11月16日或患者死亡。采用生存曲线描述分析患者再出血和生存情况,运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年龄组患者再出血率和死亡率,评估年龄对内镜预防再出血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结果共纳入患者574例,根据年龄分为A组(〈60岁,373例),B组(60~74岁,160例)和C组(〉74岁,41例),中位随访时间31.6个月,8周再出血率为10.28%(A组vsB组vsC组:9.92%VS10.63%vs12.20%),远期再出血率为40.07%(A组vsB组vsC组:38.34%vs42.50%vs46.34%),8周死亡率为4.01%(A组vsB组vsC组:3.49%vs5.00%vs4.88%),远期死亡率为16.20%(A组vsB组vsC组:11.80%vs23.13%vs29.27%)。组间两两比较显示8周死亡率、8周再出血率和远期再出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患者的远期死亡率低于B组(P〈0.001)及C组(P=0.001)。结论老年患者镜预防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安全有效,但远期生存较非老年患者差。由于老年患者的远期生存受众多因素影响,因此镜预防再出血对长期预后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加以明确。

  • 标签: 老年人 内镜治疗 再出血 肝硬化 疗效与安全性
  • 简介:目的总结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修复术后远端主动脉重构的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经腔修复术治疗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的基础情况、腔修复术过程和随访情况。记录并比较术前及术后CT血管造影测量的远端主动脉各节段直径,包括膈肌(diaphragm,DP)水平、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mesentericartery,SMA)水平、肾动脉(renalartery,RA)水平和腹主动脉分叉(aorticbifurcation,AB)水平。结果所有入组患者近端破口均位于降主动脉,夹层撕裂范围局限于降主动脉13例(13.4%),沿着主动脉长轴顺向撕裂至腹主动脉32例(33.0%)、撕裂至髂动脉52例(53.6%)。58例(60%)存在内脏动脉受累,但无内脏缺血现象。远端主动脉四节段直径分别为DP(31.9±4.6)mm,SMA(27.4±3.8)mm,RA(24.4±3.9)mm和AB(21.3±3.5)mm。TEVAR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无并发症。早期随访共76例,61例(80.3%)患者支架段完全血栓形成,56例(78.9%)患者远端主动脉段存在开放假腔。主动脉各节段中DP直径降低至(30.05±6.4)mm,而RA及AB主动脉较术前轻度扩张。中期随访60例,46例(76.7%)患者支架段主动脉完全血栓化,28例(46.7%)远端主动脉仍有假腔开放,远端主动脉各节段直径较术前早期改变不明显。术后早期DP直径较术前DP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TEVAR术后远端主动脉重构不尽相同,膈肌段主动脉直径稍缩小,远端主动脉仍有扩张趋势。多数患者支架段假腔血栓形成,重构满意。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 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