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我们自2000年以来开展了在CT导引下的经皮穿刺硬化治疗囊性肝包虫病,共治疗6例7个肝包虫囊肿,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CT导引 经皮穿刺 硬化治疗 肝包虫囊肿
  • 简介:《胃肠病》创刊于1996年,1999年起正式对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8-7125/CN31-1797/R,邮发代号:4-624。《胃肠病》为消化专业综合性刊物,办刊宗旨是为消化病领域内的研究成果、临床经验、新观点和各种假说的交流与沟通提供园地,特邀一批国内外著名胃肠病专家担任编委和顾问,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

  • 标签: 病学 胃肠 国内外 消化
  • 简介:为确保稿件质量和杂志编辑工作规范化,请作者在撰稿和投稿前,仔细阅读本投稿须知,并严格执行。所有文稿将由2-3位专家审稿。凡不符合要求者,一律退回重写。本投稿须知可自胃肠病网上投稿中心下载。一、作者责任在稿件递交之前,作者应了解和遵守生物医学杂志统一的要求(www.icmje.org),主要为著作者、利益冲突、患者隐私权的保护、重复刊登、赞助、责任等。作者应提供一份说明,即文章的内容未被其他杂志接受或出版,并且没有因为任何经济利益而导致的利益冲突;说明应包含对所有作出显著贡献的作者的致谢,并且所有作者同意文稿的内容;如果表格或图形是由别处复制而来,请附来自版权持有人(通常是出版者)的证明;为符合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的最新指南,应说明文中每位作者对文章的贡献。说明应随文稿一起交付。

  • 标签: 网上投稿 胃肠病学 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 生物医学杂志 稿件质量 利益冲突
  • 简介:目的观察消化道黏膜下肿物在超声内镜下的表现特征。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我院114例消化道黏膜下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入选对象均采用超声内镜检查,观察黏膜下肿物在超声内镜下的影像特征。结果检出的黏膜下肿物包括平滑肌瘤(35例)、胃肠道间质瘤(29例)、脂肪瘤(20例)、类癌(12例)、异位胰腺(8例)、神经鞘瘤(4例)、错构瘤(4例)、血管球瘤(2例);超声内镜诊断符合例数为97例,总诊断符合率为85.96%。其中对平滑肌瘤(94.29%)、胃肠道间质瘤(93.10%)、脂肪瘤(100.00%)、类癌(75.00%)、异位胰腺(75.00%)、血管球瘤(100.00%)均具有较高的诊断率,而对神经鞘瘤(25.00%)和错构瘤(0.00%)诊断符合率相对较低。结论各种消化道黏膜下肿物在超声内镜下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鉴别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消化道 黏膜下肿物 超声内镜
  • 简介:目的:研究螺旋CT及MRI用于原发性胃癌病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4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7月-2018年7月,根据患者在治疗前接受检查诊断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螺旋CT检查,观察组患者接受MRI检查。结果:经过检查后,观察组患者胃内病灶患者例数的检出率和胃内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外病灶患者例数的检出率和胃外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胃癌患者接受螺旋CT和MRI检查均具有一定的检出率,MRI的诊断效果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原发性胃癌 螺旋CT MRI 诊断
  • 简介:随着CT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碘造影剂用量也大大增加。目前较常使用的离子型碘造影剂——60%泛影葡胺,由于浓度高,剂量大,注射速度快,即使过敏试验阴性者,仍可发生轻重不同的反应。这不仅影响CT扫描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也威胁病人的生命。我院自1996年始对做CT增强的病人应用造影剂前口服扑尔敏,并做好病人思想工作,消除恐惧心理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碘造影剂 病人 CT增强扫描 副反应 护理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CT检查发现的CTPV患者22例,采用MPR、MIP、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异常的门静脉及侧支血管情况。结果22例CTPV在CT平扫上显示门静脉结构不清,肝门区可见多发的结节状、条状软组织影。增强扫描显示6例动脉期肝实质灌注异常;门静脉期11例患者门静脉主干和(或)左右分支增粗,内可见充盈缺损,4例门静脉显示不清;2例门静脉主干和(或)左右分支在正常范围内;4例门静脉主干变细;1例门静脉主干受侵致管腔狭窄。胆管周围静脉丛(86.36%)、胆囊静脉(77.27%)及食管胃底静脉(77.27%)呈点状、细网状、簇状扩张。结论64层螺旋CT能准确显示CTPV的部位、范围,立体地显示各曲张血管的走行及曲张程度,是检查CTPV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侧支血管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简介:肝硬化是以肝细胞变性、坏死、结节样再生、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肝脏结构紊乱、血管体系改建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病理过程.肝硬化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包括超声、CT、MRI及核素扫描等.本文主要介绍CT、MRI在肝硬化方面的应用价值与进展.

  • 标签: 应用价值 肝硬化 MRI CT 影像学检查方法 诊断
  • 简介:一、本刊开设栏目有述评、专家笔谈、特约/国外来稿、论著(基础与临床)、论著摘要、综述、讲座、会议纪要、共识与指南、病例分析与个案报道等,欢迎以上各类栏目的稿件。

  • 标签: 学杂志 投稿须知 杂志投稿
  • 简介:一、本刊开设栏目有述评、专家论坛、特约/国外来稿、论著(基础与临床)、论著摘要、综述、临床交流、诊疗技术、讲座、会议纪要、学术争鸣、病例分析与个案报道等,欢迎以上各类栏目的稿件。二、来稿要求1.文稿文稿应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实用性,论点明

  • 标签: 学杂志 投稿须知 杂志投稿
  • 简介:病例:患者女,61岁,因“间断黑粪伴暗红色血便3年,加重5d”于2013年1月21日收治入院。患者3年来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黑粪,伴暗红色血便,每次约50~200mL。发作时间间隔为1个月至半年不等,每次发作均排3—5次黑粪,并伴暗红色血便,有时成形,有时不成形。便前偶有上腹部隐痛和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渣样物或血凝块,便后腹部隐痛可缓解。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小肠 出血 诊断
  • 简介:目的比较超声造影与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价值。方法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行超声造影、增强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查的影像表现,并评价两者的诊断效能。结果超声造影和增强CT发现动脉期高增强、等增强和低增强分别为[103例(93.6%)、7例(6.4%)、0例(O.0%)和86例(78.2%)、24例(21.8%)、0例(0.0%),P〈0.01];门脉期呈高增强、等增强、低增强分别为[0例(0.0%)、16例(14.5)、94例(85.5)和0例(O.0%)、27例(24.5)、83例(75.5),P〉0.05];延迟期呈高增强、等增强、低增强分别为[0例(0.0%)、4例(3.6)、106例(96.4)和0例(0.0%)、15例(13.6)、95例(86.4),P〈0.01];超声造影诊断的灵敏性(97.3%)显著高于增强CT(75.5%,P〈0.01),特异性为91.8%,显著高于增强CT的52.7%(P〈0.01),准确性为95.5%,也显著高于增强CT的67.3%(P〈0.01)。结论与增强CT比,超声造影诊断PLC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对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影像诊断可能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超声造影 增强CT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诊断
  • 简介:病例:患者男,农民,63岁,因咳嗽、气促2个月,加重3天于2002年4月19日来院就诊.患者于2个月前出现咳嗽、气促、咳黄痰,偶有反食,在当地经X线胸片检查诊断为支气管炎,予青霉素等静脉滴注治疗后症状减轻,但咳嗽持续存在,偶在饮水、进食后出现呛咳,未作进一步检查.

  • 标签: 呼吸道症状 食管癌 支气管瘘 病例 诊断
  • 简介:肝硬变是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经过长期或反复的作用,造成肝脏弥漫性损害。目前国内尚无大规模的人群发病率病因调查报告,因而大样本的住院病例调查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对我院1987~1996年十年间临床检查确定诊断的肝硬变病例进行回顾性的调查分析,借以了解本病在贵阳地区的临床流行病特点,探索预防和减少肝硬变发生的对策。

  • 标签: 临床病因 调查分析 肝硬变失代偿期 酒精性肝硬变 临床流行病学 贵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