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然而.目前临床普遍采用的三联疗法对相当一部分患者的H.pylori根除无效。目的:探讨影响慢性胃炎患者H.pylori根除的主要临床因素。方法:取128例H.pylori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的内镜活检标本行H.pylori培养和药敏试验.以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的7d三联疗法行H.pylori根除治疗,以PCR—RFLP法检测CYP2C19基因型。分析不同因素对H.pylori根除率的影响。结果:共123例完成治疗,H.pylori根除率按ITT和按PP分析分别为66.4%和69.1%。H.pylori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8.4%和14.1%。有吸烟史者的H.pylori根除率显著低于无吸烟史者(37.0%对88.3%,P〈0.01)。甲硝唑敏感菌株和克拉霉素敏感菌株的根除率均显著高于相应的耐药菌株(90.5%对46.7%,P〈0.01;76.6%对18.8%,P〈0.01)。CYP2C19强代谢型的根除率显著低于弱代谢型(63.4%对86.7%,P〈0.05)。不同性别、年龄以及是否饮酒的患者之间H.pylori根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ylori对抗生素耐药和宿主CYP2C19强代谢型是导致H.pylori根除失败的主要原因.吸烟史对根除失败亦具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慢性胃炎 螺杆菌 幽门 抗药性 细胞色素P450 2C19 治疗
  • 简介: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5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伴有腹水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以血肌酐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为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急性肾损伤观察组和无急性肾损伤的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入选病例基础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指标,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统计学方法,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为50.4%,对照组为10.1%(P<0.01);观察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其他部位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0.4%和3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2%和19.3%(P<0.05);观察组血钠、血清总胆红素和白细胞计数水平分别为128mmol/L、391.8μmol/L和9.33×10^9/L,均显著低于或高于对照组的136.8mmol/L、51.58μmol/L和3.9×10^9/L(P<0.05);观察组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为(34.2±17.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1±16.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肝性脑病、低血钠、总胆红素水平、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白细胞计数均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伴有肝性脑病、感染、低血钠、高胆红素血症和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是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高危人群。

  • 标签: 肝硬化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单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多见于中年女性。在已知的诸多发病危险因素中,人口学因素、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以及家族史、吸烟史和尿路感染等一直为人们所重视。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技术的应用,发现了一些可能导致该病的危险基因,如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白细胞介素(IL)-12和X染色体单体等。今后,还需要大量的样本和GWAS数据来验证这一说法,以期从基因水平上阐述该病的发病机制。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危险因素 环境因素 遗传易感性
  • 简介:目的分析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2012年6月-2016年6月我院行肝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肝癌患者212例,术后发生感染31例。应用多变量Locale回归分析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31例术后发生感染患者基线年龄〉60岁和血清白蛋白〈35g/L者比例显著高于181例术后未感染患者(p〈O.05);感染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与未感染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e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360岁、白蛋白水平〈35g/L、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延迟为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行肝部分切除术的肝癌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早期排气排便,以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肝部分切除术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肾功能不全是急性脑血管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使病情恶化,导致死亡。现就急性脑血管病可能导致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几个相关因素进行讨论。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并发症 肾功能不全 脑出血
  • 简介:目的:观察142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分析其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提示护理预防措施。方法选取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术毕返回病房后12、18、24h分别测量血压共三次,取平均值为患者术后第1天血压,据血压情况分为血压升高组及血压正常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分析胃癌根治术后血压升高危因素。结果142例患者术后第1天共发生血压升高68例(47.9%)。两组患者在性别、切口缝合方法、疼痛程度、导尿舒适程度、镇痛泵适用与否、咳嗽情况等方面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女性、无减张切口缝合方法、VAS评分≥5分、导尿不适感、无镇痛泵使用、咳嗽是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血压升高的高危因素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血压升高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EV)经内镜下套扎序贯硬化(EVLS)根除治疗后影响复发的因素。方法对61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EVLS治疗达到根除标准后随访2年,依据复发时间分为高危组(24月内复发)与低危组(24月内未复发),收集食管静脉曲张经内镜治疗达到根除标准时患者的生化及随访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年内食管静脉曲张复发24例(39.3%),未复发37例(60.7%);高危组与低危组在出血、脾功能亢进、糖尿病和中/重度腹水的发生率以及Child-Pugh评分、血清白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和超声测量门静脉直径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一步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史、中/重度腹水和糖尿病病史(OR值分别为9.7,6.5和10.8)是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出血、中/重度腹水、糖尿病是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该类患者应积极随访和再治疗。

  • 标签: 食管静脉曲张 内镜根除治疗 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肝功能指标间的内在联系,为临床诊断病毒性肝炎提供依据.方法从指标间的数量关系出发,运用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在20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对10项常用肝功能诊断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球(A/G)、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谷丙比值(AST/ALT)进行聚类分析和类别回归分析.结果10项指标分为5类:胆红素类(TBIL,DBIL,IBIL)、白、球蛋白类(ALB,GLB,A/G)、转氨酶类(ALT,AST)、转氨酶比值类(AST/ALT)、总蛋白(TP).各类指标预示病情程度的作用大小为:胆红素类>白、球蛋白类>转氨酶类>总蛋白类>转氨酶化值类.在胆红素类中,TBIL的作用最大;在白、球白类中,A/G的作用最大.结论胆红素和白、球蛋白类是判断病情的灵敏指标,其中又以TBIL和A/G比值更为重要.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肝功能指标 聚类 回归分析
  • 简介:日照市是鲁东南新建的地级沿海城市,下辖东港区、岚山区、莒县及五莲县。随着新千年开始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急诊工作出现新的问题,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就我市急诊现状作一分析并初步探讨其对策

  • 标签: 日照市 急救资源 急诊科 急救技术 绿色通道
  • 简介:目的确定FMMV治疗COPD呼吸衰竭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秩和检验)和多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危险因素并拟合预测判断方程。结果pH值≤7.2和严重感染,是导致FMMV治疗COPD呼吸衰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拟合预测判断方程为Logit(P)=2.533-2.503pH值-1.753严重感染。结论FMMV治疗COPD呼吸衰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应尽量避免及时纠正pH值≤7.2和严重感染;可根据拟合方程logit(P)=2.533-2.503pH值-1.753严重感染,进行高危患者的预测判断[logit(P)〉0.5];针对性预防用药采用硫糖铝等胃黏膜保护剂,注意避免使用抑酸剂。

  • 标签: FMMV COPD 呼吸衰竭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背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早期内镜诊疗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急诊内镜时机尚未完全统一。目的:探讨EVB患者内镜诊疗时机以及急诊内镜时间>24h的影响因素,为优化诊疗流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0年1月—2016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EVB患者,依据急诊内镜时间分为急诊内镜组(12~24h)和择期内镜组(>24h),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诊内镜时间>24h的因素。结果:急诊内镜组与择期内镜组的学历、对EVB的了解、家庭成员、非工作日就诊、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死亡率、外院二次转运时间、获取知情同意时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诊内镜时间>24h的危险因素为对EVB不甚了解(OR=4.644,95%CI:1.206~17.888,P=0.026)、家庭成员众多(OR=5.895,95%CI:1.115~31.171,P=0.037)、非工作日就诊(OR=3.653,95%CI:1.297~19.487,P=0.014)、获取知情同意时间(OR=1.391,95%CI:1.115~1.687,P=0.005)。结论:血流动力学稳定的EVB患者最好在出血后24h内接受内镜诊疗。对EVB了解较少、家庭成员众多、非工作日就诊、获取知情同意时间增加延长了EVB患者急诊内镜的时间,因此应进一步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优化非工作日EVB的诊疗流程,使患者利益最大化。

  • 标签: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急诊 内镜 影响因素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评估长期使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癌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51例,观察6年肝癌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在长期接受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癌发生率为5.19%;大于60岁患者肝癌发生率为11.64%,显著高于50~60岁组患者的5.36%和小于50岁组患者的1.48%(P〈0.05);男性患者肝癌发生率为6.54%,显著高于女性患者的2.67%(P〈0.05);合并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率为8.61%,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3.55%(P〈0.05);未使用护肝药物患者的肝癌发生率为7.50%,显著高于使用护肝药物患者的3.82%(P〈0.05);HBVDNA≤1×104copies/ml患者肝癌发生率为7.00%,明显高于HBVDNA≤1×102copies/ml患者的3.68%(P〈0.05);ALT反复波动患者肝癌发生率为8.76%,显著高于ALT未反复波动患者的4.40%(P〈0.05);对治疗依从性好患者的肝癌发生率为3.81%,明显低于依从性差患者的7.55%(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期进行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可降低但不能消除肝癌发生的危险,高龄、男性、合并肝硬化、未使用护肝药、HBVDNA低水平复制、ALT反复波动和对治疗依从性差是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类似物 肝癌 危险因素
  • 简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结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宿主因素和病毒学因素两大方面,其中病毒学因素包括HBVDNA载量,HBV基因型、HBV基因变异及HBV蛋白表达等。本文就影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临床结局的病毒学因素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结局 病毒学
  • 简介:国内20个省市500家医院对889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进行了症状调查,并观察西沙必利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上腹胀满(89.7%).餐后饱胀(87.7%)、嗳气(74.7%)、早饱(63.2%)、弥漫或烧灼样上腹疼痛(57.8%)、厌食(52.8%)、恶心(50.8%)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症状,且各种症状间相互重叠。多因素交叉分析表明,病程越长者,症状越严重(P<0.01),但症状严重程度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明显关系(P<0.05)。西沙必利用药2周即可见明显疗效.继续用药,疗效可进一步加强(P<0.01),治疗4周,总有效率达88.8%。症状重、病程长者,疗效更显著。治疗过程中,1743例(19.6%)出现药物相关症状,如稀便(16.1%)、肠鸣(12.9%)及腹部痉挛(5.2%),但症状轻微,无需特殊处理。因而西沙必利是FD有效、安全的治疗药物。

  • 标签: 西沙必利 症状 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影响阿德福韦(ADV)联合拉米夫定(LAM)治疗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ADV联合LAM治疗71例YMDD变异的患者48周,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48周时,HBVDNA转阴率为78.9%(56/71),ALT复常率为80.3%(57/71),HBeAg阳性患者HBeAg转阴或血清转换率为26.7%(12/45);治疗24周和48周HBVDNA转阴、48周HBeAg转阴或血清转换和48周ALT复常者较相应时间点未转阴者的基线HBVDNA水平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HBVDNA低水平、24周HBVDNA转阴、12周YMDD变异转阴是48周获得较好疗效的相关因素。结论采用ADV联合LAM治疗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基线HBVDNA低水平、24周HBVDNA转阴、12周YMDD变异转阴是48周疗效较好的预测因素,发生病毒学突破而无生化学突破的患者早期联合治疗可获得更佳的疗效。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YMDD变异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 简介: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在医疗实践活动中,越来越多的病人通过投诉或付诸于法律的形式维护自己的权益。由于急诊病人发病突然,病势凶险,发展迅速,工作中稍不注意即可引发护患纠纷。因此,探讨急诊科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寻求防范纠纷的措施十分必要。

  • 标签: 护患纠纷 急诊科 法律意识 健康意识 医疗实践 急诊病人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体检成人脂肪肝和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水平减低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600例机关职员进行年度健康体检,使用B超检查诊断脂肪肝,使用瞬时弹性检测仪测定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常规进行血生化检查并计算eGFR。结果在符合纳入标准的292例成人中,B超证实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154例(52.7%);与138例无脂肪肝组比,NAFLD组体质指数、腰围、血红蛋白、AST、ALT、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白蛋白、甘油三酯、尿酸和CAP等指标显著增高,而eGFR(107.95±35.38mL.min^-1.per1.73m^2对122.95±66.19mL.min^-1.per1.73m^2)则显著降低(P〈0.05);在292例研究对象中,eGFR与CAP值呈负相关(r=-0.137,P=0.020),并且eGFR随着CAP值的增高而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性别、年龄、肌酐、CAP值是影响受检者肾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B超诊断的NAFLD患者存在亚临床型肾脏功能减退,肝脏脂肪含量增多与健康体检成人eGFR下降密切相关。因此,对NAFLD患者,需预防慢性肾病的发生。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受控衰减参数 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
  • 简介:饮食方式对一般人来说很重要,对肿瘤病人更为重要。临床研究资料显示,病人在良好的营养状况和饮食方式下较能够承受肿瘤或其治疗对身体产生的种种压力,同时病人接受外科手术、化疗、放射线治疗效果也会更好。通过对186例癌症化疗病人的临床观察,我们发现,通过适当改善饮食方式,能够缓解癌症病人许多消化系统症状。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治疗的有效反应,让病人有足够的体力去面对长期的抗癌治疗。

  • 标签: 癌症 化疗 消化道症状 饮食护理 饮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