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重症病例中病死率较高,存活的患儿留有神经统后遗症的比例比较高,重症手足口病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1。但具体的发病机制存在诸多争议,交感神经亢进理论细胞因子释放和免疫反应异常等学说,进一步阐释了重症手足口病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手足口病 重症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精神类疾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干扰,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关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仍然是临床上重大的难题之一。近些年很多专家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将近些年抑郁症发病机制与临床抗抑郁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能够为临床抑郁症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抑郁症 发病机制 治疗药物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临床发病特征以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中选择本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18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当作观察对象,随机的数字法将其分成研究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5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式,而研究组接受全面护理方式。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76.27%,而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6.61%,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护理方法应用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中可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有利于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广泛的关注与应用。

  • 标签: 变异性哮喘 小儿咳嗽 临床护理 发病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计划免疫对相关性传染病发病的控制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地区相关单位的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传染病年报资料,对计划免疫前后的相关资料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计划免疫前本地区6种流行传染病的发病数为78224例,年均发病率为567.2/10万,死亡率为6.78/10万,而计划免疫后分别为3566人、16.3/10万与0.07/10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划免疫能有效控制相关性传染病的发病,促进发病数、年均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大幅度降低,但是还需要加强免疫管理工作。

  • 标签: 计划免疫 传染病 死亡率 免疫管理
  • 简介:摘要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作为一种常见病变,影响患者活动,严重者可致残。本文就该病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进行介绍与分析,并探讨了目前该病的治疗方法及研究进展。

  • 标签: 踝关节 创伤性关节炎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与发病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青年脑卒中患者60例,通过各量表对其导致患病的健康行为进行分析。结果健康责任和运动得分最低,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自我效能、生活能力指数及社会支持影响患者健康水平。结论临床应提高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健康行为,医护人员在制定治疗护理方案时应重视内自我效能、生活能力指数及社会支持水平,以有效改善患者健康行为,降低疾病复发几率。

  • 标签: 青年 脑卒中 健康行为 发病率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的相关因素及对其临床特征。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耳鼻喉科患有鼻窦炎患者12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患者闭眼类型分为观察组(真菌性鼻鼻窦炎)和(慢性鼻鼻窦炎)对照组每组64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发病的相关因素和临床特征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病程、头痛、斑钙化、涕血、鼻腔侧面病变是导致患者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的主要因素。观察组鼻塞、流涕、脓性引流物、下鼻甲肿大明显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涕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性鼻鼻窦炎在上颌窦发生钙化斑均显著高于蝶窦患者。钙化斑在上颌窦的发生率与在蝶窦及颌窦的发生部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的临床特征明显且CT诊断特异性强,可作为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的重要诊断依据。

  • 标签: 真菌性鼻鼻窦炎 临床特征 慢性鼻鼻窦炎
  • 简介:摘要子宫是女性极为重要的生理器官,其健康与否与个人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关注子宫健康是保护女性的重要方面。近些年来,与子宫相关的妇科疾病的发病率仍持高不下,例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这种病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具体诊断较为复杂,后续治疗方法较多,且正在研究中。本文将对该病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探究。

  • 标签: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发病机制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作为妊娠期常见并发症之一,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数近年来越渐增多,严重影响孕妇及胎儿健康。然而当前临床医学中尚未明确其主要发病机制,故而将其归为多种因素联合造成,进而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主要有饮食治疗、运动疗法和药物治疗。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发病机制 诊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从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中抽选657例进行研究,根据是否患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6例,被诊断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对照组621例,为非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回顾分析两组新生儿相关资料,对比找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影响因素,性别、胎次、胎龄、分娩方式等两组差异不大,P>0.05。出生体重、自然分娩概率实验组明显更低,早产概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呼吸衰竭发生率、肺炎发生率、败血症发生率、感染性休克发生率实验组明显更高,母亲产前应用抗生素、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人工喂养等概率明显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母亲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败血症、早产等均为诱发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重要因素,为了减少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率,应该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预防。

  • 标签: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发病因素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痴呆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将西药吡拉西坦片治疗应用在对照组(34例)中,将西药吡拉西坦片联合中药补肾益智汤治疗应用在实验组(34例)中,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4%,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因突变、胆碱能缺失等式老年痴呆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在了解其发病机制的前提下采用中西药结合方式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痴呆 发病机制 临床药物 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炎康复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及作用机理。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3月-2018年2月9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成不同组。常规治疗组给予贝那普利片治疗,肾炎康复片组则给予贝那普利片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比较两组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肾功能指标改善50%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肾功能对应的相关指标;治疗副作用率。结果肾炎康复片组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肾炎康复片组肾功能指标改善50%时间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前两组肾功能对应的相关指标相近,P>0.05;治疗后肾炎康复片组肾功能对应的相关指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肾炎康复片组治疗副作用率和常规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贝那普利片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应用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改善肾功能和预后,缩短疗程,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肾炎康复片 糖尿病肾病 效果 作用机理
  • 简介:许多报道已证实支气管哮喘患者常伴有心理情绪异常,并易受环境和应激因素影响,我们应用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97例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进行了评估,试图总结支气管哮喘患者发作后情绪状态及心理干预需求的一般规律性。

  • 标签: 哮喘/心理学 精神卫生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发病及其与冠脉病变的特点,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84例急性心机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不同分为三组,对三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存在一定差异;三组患者生化指标存在部分差异;三组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存在部分差异。结论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与冠脉病变特点也不相同,临床诊断可根据他们的特点针对性对待。

  • 标签: 不同年龄 急性心肌梗死 发病 危险因素 冠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特点与护理措施。方法根据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8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展开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综合性护理措施。对照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率。结果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于春季发病率最高,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2.7%,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5.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效率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所有患儿改善效果较为显著,且观察组患儿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在保证临床治疗效率时,予以相应的辅助性措施,对改善患儿肺功能具有显著的效果,还能够提高治疗效率。

  • 标签: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发病特点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居民咀嚼槟榔及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发病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以社区社区居民153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资料,咀嚼槟榔习惯持续时间及频率,以及口腔粘膜下纤维化发生情况,分析调查结果。结果1538例中有有咀嚼槟榔习惯者619例(40.25%),男性偏多443例(71.57%,443/619),女性176例(28.43%,176/619);其中OSF患病者29例(4.68%,29/619),男性20例(68.97%),女性9例(31.03%);OSF者29例经常咀嚼槟榔28例(96.55%);部分OSF临床表现包括张口受到限制、粘膜受到刺激后疼痛等;本次研究中1538例参加咀嚼槟榔相关培训考核成绩平均(74.52±7.33)分,显著低于培训后的(91.74±5.58)分,<0.05;1538例中培训前成绩≥70分者917例(59.62%),显著低于培训后的1233例(80.17%),<0.01。结论对社区居民咀嚼槟榔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经常咀嚼槟榔是诱发OSF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OSF患病者男性偏多,在临床需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助于实施一些防控措施。

  • 标签: 社区居民 咀嚼槟榔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与CO2激光结合的综合疗法对儿童尖锐湿疣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医院自2013年3月到2016年3月就诊的尖锐湿疣患儿共有100例,全部患儿都应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与CO2激光结合的综合疗法,分析患儿在治疗三个月后的效果,随访一年分析患儿尖锐湿疣的复发率,然后研究儿童尖锐湿疣的病因,总结可行的预防治疗措施。结果全部患儿中的治愈率是95.00%(95例),未愈的共有5例(5.00%),经一年随访患儿的复发率是4.00%(4例)。结论儿童尖锐湿疣大部分是经间接传播途径,在预防治疗过程中需开展对该疾病的宣传教育,同时对患儿的外阴与肛周等相关病症进行有效地对症治疗,再应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与CO2激光结合的综合疗法,患儿的依从性较高,能保证治疗效果。

  • 标签: 尖锐湿疣 儿童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 综合疗法 CO 2 激光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的发病特点,为临床诊治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提供可供参考的指导意见。方法选取50例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选取自2014年1月~2015年6月,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对这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对其致病危险因素、发病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结果危险因素方面,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的发病主要和年龄、性别、气道炎症、下呼吸道感染、肺功能不全、吸烟有关。发病特点方面,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以呼吸功能受限、受寒为主,多发生于老年人群。经对症治疗后,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多发生于老年人群,临床表现以呼吸功能受限为主,经对症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 发病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郴州地区体检人员中尿石症、胆石症的发病情况。方法调查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人员尿石症、胆石症的发病情况。结果调查体检人员79896人,其中包含无结石人员65610人,尿石症患者8193人、胆石症患者5370人、尿石症合并胆石症患者723人。其中尿石症的患病率为10.25%,胆石症患病率6.72%、尿石症合并胆石症患病率0.90%。结论男性尿石症患病率高于女性,女性胆石症患病率高于男性。

  • 标签: 尿石症 胆石症 患病情况
  •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因其高复发率、高自杀率,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而其发病机制不清。其核心症状为情绪问题,但常伴有突出的胃肠道反应。目前,被称为"第二大脑"的肠道及其微生物,在各种心理疾病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且肠道系统因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肠-脑轴影响宿主的脑行为,甚至心理状态。那么,这种人体的"第二大脑"的是否在抑郁症发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肠-脑轴又是通过很忙样的机制影响行为的情绪和行为的改变。本研究通过对早期抑郁症患者肠道微生物分布特点和健康对照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进行分析,为抑郁症的微生物组学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微生物菌群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