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药械科的工作其中包括药品调剂、设备管理、临床药学等,将此三项功能融为一体是当前大多数基层医院的现状,如何分工明确,责任到位,齐抓共管,将各项工作做到位是当前面临的问题。本文从本院实际情况出发,分别从设备管理、临床药学工作、药品调剂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从而得出宝贵的经验。总之,设备管理工作重在资质及档案、售后维修及保养。临床药学工作重在临床医、护、技配合,以药讯,处方点评,抗菌药物排队,病例检查等为手段,达到合理用药,同时紧跟国家政策,降低药品使用率,增加基药比例。药品调剂工作重在准确无误,严把药品质量,同时督察医师开好处方。

  • 标签: 药械科 现状 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2例临床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52例患者经治疗显效26例,好转2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3%。结论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治疗要采取抗缺血治疗、抗血栓治疗和根据危险度分层进行优创治疗。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益气健脾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接收且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81例患者,以不同治疗方法为标准分组研究组(41例,予以益气健脾汤治疗),参照组(40例,予以常规治疗),同时观察、对照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有效率95.9%,比参照组83.7%高,(P<0.05);服药2个月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长、硝酸甘油用量等比对,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选用益气健脾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效果比常规治疗更显著,可明显提升临床有效率,同时还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减发作持续时长,可推荐。

  • 标签: 益气健脾汤 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运用艾森克情绪稳定性测验对罪犯服刑初期的情绪变化进行分析。2013年2月至6月,陆续选取符合条件的新入狱罪犯,按犯罪组和犯罪类型配对,每组120人,共计240个被试,进行第一次测验。一年后重测,了解不同犯罪组、不同犯罪类型入狱时和入狱一年后的情绪变化差异。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入狱初期,所有罪犯的自卑、抑郁、焦虑、强迫性、自主性、疑病症和自罪感都明显偏离了常模,但重新犯罪组无论是入狱初期还是入狱一年后,情绪都比初犯组稳定。犯罪类型之间情绪状态的差异主要集中在抑郁、焦虑、自主性上。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监狱教育和心理矫治的对策。

  • 标签: 情绪稳定性 重刑犯 罪犯心理矫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药物治疗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临床药物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经临床治疗效果,显效26例,占65%;有效10例,占25%;无效4例,占10%;总有效率90%,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对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改善预后,缓解症状,改善缺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 标签: 稳定型心绞痛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从CT技术原理、CT组成出发,简要介绍了CT的发展历程,阐明了CT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对CT的未来应用情况做了展望。

  • 标签: CT成像技术 发展 应用
  • 简介:目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Piaget)以其对儿童智慧发展规律的创造性研究而闻名于世,是当代最着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在对皮亚杰的发展理论的研究过程中,意外发现在皮亚杰理论中渗透着浓厚的“心理健康”思想。本文从心理健康和自我防御机制两个方面来就此对这个问题作一些阐述。

  • 标签: 皮亚杰理论 心理健康 自我防御机制 皮亚杰 心理学家 防御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消心痛治疗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180例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各90例的对照组研究组,研究组患者给予麝香保心丸联合消心痛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消心痛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患者86.67%的临床总有效率相比,研究组患者98.89%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压、脉压和心率相对比较稳定。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消心痛治疗稳定性心绞痛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稳定性心绞痛 消心痛 麝香保心丸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4年8月—2015年9月之间收治的2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分析。结果本组2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经有效治疗后,治愈者13例,好转者14例,无效者1例,治疗有效率为96.43%。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行对症药物治疗,多可得到满意疗效。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治疗
  • 简介:(四川省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629000)摘要目前护理队伍不稳定问题已成为医院的热点问题,认真调查分析引起不稳定护理队伍对提高护理质量、搞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促进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作者对本院离开临床护理岗位的97名护理人员的离职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探讨防范对策。

  • 标签: 护理队伍 不稳定原因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后尿路感染的护理。方法此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入组时间2017年1月—2018年1月,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参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患者基于此增加尿路感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参照组(22.00%),组间护理效果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治疗后增加尿路感染护理,能有效减小尿路感染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患者身心舒适度和骨盆功能。

  • 标签: 不稳定 骨盆骨折 尿路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不同治疗方法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33例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骨折愈合时间6~10周,治疗效果,优24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90.91%。结论严重骨盆骨折治疗上首先救治危及生命的出血性休克和腹腔脏器损伤,在抗休克的基础上早期手术探查治疗然后考虑骨盆骨折的治疗。

  • 标签: 不稳定性 骨盆骨折 非手术治疗 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椎弓根螺钉椎旁肌间隙后正中入路内固定在腰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8年3月本院接诊的腰椎骨折病患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A组和B组(n=60)。A组采用椎弓根螺钉椎旁肌间隙入路法,B组采用后正中入路法。分析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A组的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JOA评分和Cobb角矫正率比B组高,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比B组的16.67%低,P<0.05。结论选择椎弓根螺钉椎旁肌间隙入路法对腰椎骨折病患进行施治,可显著提高其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术后恢复,建议采纳。

  • 标签: 椎旁肌间隙入路 椎弓根螺钉 应用价值 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到2017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阿司匹林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于对照组,但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硫酸氢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分别采用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根据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分成参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参照组患者给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相比参照组高出18.33%,优势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40.0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21.67%,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给予人工关节置换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应作为首选方式之一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人工关节置换 内固定术 骨质疏松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药治疗法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所产生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21例达到WHO标准存在超过半年稳定型心绞痛症状的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观察组予以心痛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最终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100.0%,高于对照组的63.6%,对比差异存在显著性(χ2=4.492,P<0.05)。结论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使用心痛饮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疗效,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稳定型心绞痛 中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使用体外反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常规给予硝酸盐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以及抗血小板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3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1%,心电图改善率分别为86.4%;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5.9%,心电图改善率63.6%,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体外反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体外反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的区别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综合护理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综合护理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6%,常规护理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78%,且综合护理组患者在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方面的评分都要好于常规护理组,生活质量更好,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护理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可以广泛地应用在临床护理中。

  • 标签: 不稳定骨盆骨折 综合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