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我市的人口数量的增长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口质量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些环节仍然做的不够到位,需要进一步的加强管理。避孕药具以及康健管理可以说是计划生育中的重点工作内容,在当前的工作管理中还存在一些管理不规范的情况,所以在现阶段的计划生育工作中,需要重点对避孕药具及康检管理进行关注。

  • 标签: 计划生育 避孕药具 康检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流产后关爱(PAC)在计划生育门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门诊的400例人流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PAC护理模式,观察两组人流术患者的术后随访情况(合理避孕率、避孕知识知晓率以及长期避孕率三项指标率)和护理满意度(专业知识、服务态度以及操作技能三项内容)情况。结果观察组人流术患者的合理避孕率、避孕知识知晓率以及长期(1年)避孕率三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间的差距具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人流术患者的专业知识、服务态度以及操作技能等三项内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间的差距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AC对于人流术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且有较高的医疗服务满意度。PAC在计划生育门诊人流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社区流产后关爱 计划生育 人流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强计划对心理亚健康状态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200例符合心理亚健康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心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心理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自强计划的干预。入组时及干预8周后,采用CMI测量问卷、SCL-90和CERQ-C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状态)、应对方式。结果两组患者在入组时CMI测量问卷、SCL-90和CERQ-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观察组CMI身心状态均值和SCL一90的测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强计划对心理亚健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够使人们的心理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发展。

  • 标签: 自强计划 心理亚健康 干预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59例非计划性拔管事件与对策。方法收集我院老年病科非计划性拔管事件59例,对患者的资料,护理人员工龄、职称以及拔管时间等进行收集。结果男性患者、年纪较大的患者、危重症患者以及合并意识障碍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较高,夜间比较容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工龄和职称较低的护理人员当班期间更容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结论医院在对老年病科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时,要加强对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分析,找出高危非计划性拔管人群,加强对重点患者的监护,提升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质量,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和综合素质,降低医院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 标签: 非计划性拔管 事件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在国家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中,出入院护理和延续性护理是改善服务的重点,脑梗塞患者出院后的长期照顾和护理是目前延续性照顾的重点和难点。目前的情况是患者出院的准备服务存在单一性和片面性,所以本文以提高出院准备服务完备率为目标,以PDCA循环为基础,通过寻找问题,制定计划,具体实施和效果反馈,提高出院准备的完备率,达到了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目的,最后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标签:
  • 简介:摘要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临床上非计划拔管的不良事件时有发生,为病员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本文就留置胃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干预做一综述。

  • 标签: 非计划拔管 胃管 原因分析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患者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集束化护理措施。方法选取360例ICU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所有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事件进行记录,并对非计划性拔管导致的并发症或者死亡情况进行统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两组患者的责任护士分别进行自我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2.22%)显著低于对照组(6.7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因非计划性拔管导致1例并发症,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死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88.33%);观察组责任护士对工作的自我满意度评分(96.25±3.8)分及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评分(95.86±3.6)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有效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率,其效果良好,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集束化 护理 ICU病人 非计划拔管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中的诊治方法及临床体会。方法对我站26例通过宫腔镜进行诊治的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6例患者在接受宫腔镜治疗过后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或完全消失,治愈率达到100%,且均符合出院标准。结论宫腔镜手术的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相对理想,且其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低,是诊治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重要诊治方法。

  • 标签: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 宫腔镜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服务站及外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30例人工流产者,按患者住院的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实行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干预,对照组实行常规处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人流后自觉实施避孕措施情况比较,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非意愿妊娠率分别为13.33%、33.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划生育服务干预应用于人工流产患者术后,可加强对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的认知度,使农村育龄妇女(年龄22~40岁)能在今后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节育措施,从根本上控制人工流产率,降低非意愿妊娠率。

  • 标签: 人工流产 计划生育服务干预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主要是从提倡一孩到全面提倡两孩,这对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的调整也具有一定的要求。其中公平公正和国家尽责等原则是调整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要遵循的,从而使以国家为主导的社会保障机制逐渐形成,进而可以将扶助政策中各种差别消除,将公平公正和国策地位真正体现出来。鼓励按政策生育的家庭应该是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的基本走向。所以本文主要对全面两孩后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的走向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和分析。

  • 标签: 全面两孩 计划生育 奖励扶助政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汇龙镇儿童计划免疫及时接种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的改进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采用普查结合随机调查的方式,对汇龙镇儿童的计划免疫及时接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分析了1100例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其中百白破(DPT)、脊髓灰质炎疫苗(IPV/OPV)、乙型肝炎疫苗(HepB)、卡介苗(BCG)、麻风疫苗(MR)、甲型肝炎疫苗(HepA)的全程接种率分别为99.09%、98.73%、98.36%、98.18%、98.82%、97.73%,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0.00%、85.45%、87.64%、89.09%、88.00%、87.64%。常住儿童的及时接种率明显高于流动儿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及时接种率与儿童父母的文化程度、对疫苗接种的知晓情况及态度密切相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汇龙镇儿童的疫苗接种率较高,但及时接种率低于接种率;常住儿童的及时接种率明显高于流动儿童;父母的文化程度、对疫苗接种的知晓情况及态度均会影响到疫苗的接种率,故加强计划免疫及时接种的宣传,提高儿童父母对计划免疫的认知度,并加强对流动儿童进行管理,有助于提高儿童计划免疫的及时接种率。

  • 标签: 汇龙镇 儿童计划免疫 及时接种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施与护理措施下对计划免疫的不良反应的具体分析。方法将120名接受计划免疫的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60名,护理组60名。在全体接受免疫接种的基础上,护理组采用专门护理方式,对比两个试验组疫苗接种的不良情况。结果三次疫苗接种护理组幼儿发热和局部硬结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计划免疫疫苗接种后不良情况的发生不仅仅与疫苗自身、医护人员操做有关,还与相关的护理措施有关。护理人员应当对疫苗接种幼儿施与相关的护理,改善疫苗接种后的不良情况发生。

  • 标签: 计划免疫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院计划服务对留置双J管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出院后需留置双J管一个月的90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出院服务计划。结果观察组的1个月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双J管患者实施出院计划新模式,能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中应用价值。

  • 标签: 出院计划 双J管 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划生育手术致子宫穿孔的相关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以回顾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间的因手术导致子宫穿孔患者16例,对其诊治情况的资料加以分析,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总结与评估。结果在子宫穿孔的16例患者中,因人工流产而引发穿孔的有10例(62.5%),因放环导致穿孔的有2例(12.5%),因取环而发生穿孔的有4例(25.0%);经手术治疗,有9例患者治愈,5例采取保守治疗法,另外2例合并脏器损伤。结论子宫穿孔的发生与手术的检查不细致与操作不当引发,而且穿孔的大小、部位都会影响血管与内脏功能,需要加强预防措施,防止穿孔给患者带来不利的影响。

  • 标签: 计划生育手术 子宫穿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是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方向和重难点内容,现有的管理制度已经难以适应人口计划发展的大趋势,从系统理论和机制研究的角度来讲,提出人口管理的实际对策,针对理论缺陷、体制缺陷、资源缺陷、方式缺陷等方面从战略角度、发展角度进行服务策略的调至,从而解决我国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过程中的实际困难。

  • 标签: 流动人口 计划生育管理系统 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计划生育与异位妊娠之间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2015年在我院接受相关检查确诊为异位妊娠的9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基本临床信息。结果本组92例患者中无计划生育手术史者发生异位妊娠的有21例(22.8%),有计划生育手术史者发生异位妊娠的有71例(77.2%),有计划生育手术史者异位妊娠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计划生育手术史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腹腔镜或开腹手术行健侧输卵管通液的72例患者中,输卵管不通者18例(25.0%),输卵管通畅者9例(12.5%),输卵管通而不畅者38例(52.8%),盆腔粘连者7例(9.7%)。结论异位妊娠的发生与计划生育手术存在密切相关性,计划生育手术操作不当或术后感染是造成异位妊娠的主要原因,加强对育龄妇女的健康教育,掌握安全有效的避孕方式是降低异位妊娠发生率的有效途径。

  • 标签: 计划生育手术 异位妊娠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法(continuousrenalreplacementtherapy,CRRT)治疗时非计划下机的体位管理的影响以及护理的方案。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且术后出现肾衰竭并发症需要进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法治疗的80例患者,在奇偶法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分别予以体位管理和普通护理管理,对比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滤器使用时间少于观察组,(34.56±1.52)小时VS(52.36±1.69)小时,组间对比差异价值存在,P<0.05。结论体位管理护理法,可延长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采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法的管路使用时间。

  • 标签: 体位管理 非计划下机 体位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研究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全体圈员按品管圈程序开展活动,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总结护理经验。结果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由品管圈活动前的65.25%降至2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采取有效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留置针 非计划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人工流产后的妇女患者采取计划生育服务的实际效果。方法于2013年8月~2014年10月期间,选取本站收治人工流产妇女共20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全部的患者分为两个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100例,对照组使用一般的处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入计划生育服务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避孕知识得分、避孕药物和器具的正确使用概率、意外妊娠和再次流产概率等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综合实施效果。结果经过相应的干预之后,研究组患者避孕知识得分为(9.42±0.54)分高于对照组的(6.25±0.38)分;正确使用避孕药物和器具的概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70%;意外妊娠的概率为6%低于对照组的45%;再次流产的概率为4%低于对照组的16%,两组间进行综合比较,研究组的综合实施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人工流产后的患者实施计划生育服务干预,可以提升妇女对避孕知识的了解,提高正确使用避孕药物和器具的概率,降低妇女再次妊娠和流产的概率,促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有效的提升,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人工流产 计划生育服务 避孕 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