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半椎入路切除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2013年—2017年我院收治的100例髓外硬膜下肿瘤病例进行分析,基于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通过半椎以及全椎开窗入路方式进行肿瘤全切除手术,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以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以及住院之后的时间、下床时间、术后术疗效以及术后脊柱稳定性均要高于对照组,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椎入路切除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疗效显著,在临床中具有效果良好、创生小且康复快的特征,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半椎板入路切除 髓外硬膜下肿瘤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探讨锁骨钩配合锚钉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2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其中对照组应用锁骨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应用锁骨钩联合锚钉固定治疗,以Lazzcano标准观察比较两组肩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时Lazzcano标准评价肩功能中,观察组优良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84.62%,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6个月时Lazzcano标准评价肩功能中,观察组优良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69.23%,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锁骨钩配合锚钉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锁骨钩板 锚钉固定 肩锁关节脱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尿道下裂采用尿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小儿尿道下裂患儿进行临床研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有效率为95.2%(40/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0%(29/42),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排尿功能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尿道下裂患儿采用尿道成形术治疗,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缩短住院时间及排尿功能恢复时间,促使其尽快康复,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小儿 尿道下裂 尿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膝半月损伤采用关节镜和MRI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科室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诊治的76例膝半月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和MRI诊断,对比病理结果,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关节镜检查共检出72例,检出率为94.7%;MRI检查共检出71例,检出率92.1%,关节镜检查的检出率略高于MRI检查,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关节镜检查内、外侧半月损伤的检出率分别为96.7%、86.7%,MRI检查分别为96.7%、73.3%;两组检查方法对内侧半月损伤的检出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对外侧半月损伤的检出率对比,关节镜检查的检出率高于MRI检查,差异显著(P<0.05);关节镜检查与MRI检查对内侧半月损伤的检出率均高于对外侧半月损伤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膝半月损伤采用关节镜和MRI诊断的效果均显著,且内侧半月损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外侧半月损伤的检出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膝半月板损伤 关节镜 MRI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交锁髓内钉与接骨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1年10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肱骨颈骨折患者50位,按照Neer进行分型。二部分骨折16位,三部分骨折24位,四部分骨折6位。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5位患者使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方式,对照组25位患者使用接骨内固定治疗方式.,其中肱骨近端锁定接骨22位,肱骨近端PHILOS锁定加压接骨3例。结果50位患者中在一年内有48位患者痊愈,2位患者内固定失效,导致骨折端移位畸形愈合。肩关节功能也按照Neer评分法评委优良可差四等。其中优20例,良20例,可8例,差2例。患者总体优良率为80%。结论二部分和三部分以及伴有肱骨干骨折的患者进行交锁髓内钉进行治疗优势明显,创伤小,手术时间使用少,术后能够早期功能锻炼。但是四部分及伴有肱骨头粉碎性骨折的患者进行接骨内股固定治疗有着无法取代的优势。

  • 标签: 交锁髓内钉 接骨板内固定 肱骨外科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掌侧接骨治疗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的效果。方法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患者7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分别接受外固定支架、掌侧接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腕关节尺偏活动度、饶骨高度及Gartland-Werley评分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掌侧接骨治疗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可获得有效固定、促进腕关节功能的尽快恢复。

  • 标签: 掌侧接骨板 桡骨远端 Die-punch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金属肋骨接骨内固定治疗外伤性肋软骨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重症多发肋骨骨折合并有肋软骨骨折53例中金属肋骨接骨内固定治疗26例(内固定组),非内固定治疗27例(非内固定组),比较2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患者均全部临床治愈。内固定治疗组ICU住院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均明显少于非内固定组(P<0.05),且术后胸廓畸形得到矫治,肺功能恢复好。结论金属肋骨接骨内固定治疗外伤性肋软骨骨折疗效可靠、安全。

  • 标签: 外伤性肋软骨骨折 金属肋骨接骨板 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护理改进在睑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100例睑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持续护理改进,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工作质量。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工作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持续护理改进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工作质量,在睑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持续护理改进 睑板腺功能障碍 干眼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插钳(口腔器械)在骨科断钉取出术上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1月—2018年5月凉州区中医院收治的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患者40例,按照年龄、性别及患者自愿,按照11配对,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采用插钳取出断钉,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取出断钉,观察两组取出方式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断钉取出时间、手术时间、伤口暴露时间、术中出血量,均短于或者少于对照组的相应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插钳(口腔器械)在骨科断钉取出术上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取出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伤口暴露时间,具有一定安全性,适应在各大医院范围推广。

  • 标签: 插板钳 断钉取出术 骨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跟骨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跟骨骨折患者2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盲选平均分方法将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给予跟骨钛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跟骨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手术后跟踪随访12个月,并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①患者手术后优良率对比,对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②患者手术后MARYLAND评分指标对比,对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③患者手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对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应用跟骨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显著,手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跟骨板 同种异体骨植骨 跟骨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钛经腕掌关节固定治疗钩骨体冠状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接收并治疗的70名掌关节钩骨体冠面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微型钛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接收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结果全部钩骨体冠状面骨折患者均接收治疗,随访5~10月,全部患者均实现骨性愈合,关节功能评价依据ATM系统评定方开展功能评价,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总优良率91.4%,显著高于对照组68.6%,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明显比对照组要低,且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型钛内固定治疗钩骨体冠状面骨折临床效果良好,且效果显著,固定十分牢固,可以实现早期的功能锻炼。

  • 标签: 微型钛板 钩骨体冠状面骨折 内固定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集合小针刀治疗膝关节半月损伤的临床疗效,可以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方法参考。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5例膝关节半月损伤的患者采用关节镜联合小针刀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优40例,良36例,可8例,差1例,优良率为89.4%。结论关节镜可以准确的判断半月损伤的情况,小针刀可以对膝关节周围紧张等情况进行松解,配合术后的康复训练后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半月板损伤 关节镜 小针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CT与MRI诊断半月和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检出率及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已确诊为膝半月和关节软骨损伤的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其CT与MRI的影像特征并比较这两种检查方式的临床检出率。结果MRI与CT的总检出率分别为86.0%与71.0%,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RI对于Ⅲ级以上膝关节软骨损伤和半月损伤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MRI检查对于膝半月和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MRI在Ⅲ级以上膝关节软骨损伤和半月损伤检出率高于CT,临床上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CT MRI 半月板损伤 关节软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膝关节镜下治疗半月损伤合并腘窝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半月损伤合并腘窝囊肿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在膝关节镜手术治疗半月损伤合并腘窝囊肿,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显著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治疗半月损伤合并腘窝囊肿效果良好,应该在临床上得到推广。

  • 标签: 膝关节镜 半月板损伤 腘窝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广西地区人群健康上颌恒前牙色度值进行测量分析,与Opal定制比色色度值进行比较,探讨两者的色度学适配性,了解Opal定制比色在临床应用的可靠性。方法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推荐的CIE1976L*a*b*表色系统为基础,用3nh三恩驰色差仪sc-10从南宁应用Opal定制比色的各家医院随机选取三付Opal定制比色,测其色度,进行数值分析并检测305名20~68岁的广西地区人群1830颗健康上颌恒前牙的色度值与其比较,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结果Opal定制比色颜色稳定性符合要求,按照可感知色差阈值△E*ab<1.5NBS的标准,与广西地区人群健康上颌恒前牙的理论符合符合率分别为中切牙41.31%,侧切牙30.49%,尖牙21.97%,总符合率为31.26%。结论Opal定制比色与广西地区人群健康上颌恒前牙色度值匹配度不高,不能满足广西地区人群健康上颌恒前牙临床比色要求。

  • 标签: 上颌恒前牙,色度值,比色板
  • 简介:摘要目的对膝关节镜下半月切除术的护理配合体会进行总结,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从我院选取200例接受膝关节镜下半月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术前心理护理、基础护理以及术后体位护理等措施,探究分析的护理效果。结果在完成手术后进行12到18个月的跟踪随访,全部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且膝关节恢复良好。结论在接受膝关节镜下半月切除术的患者中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膝关节镜手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 术前心理护理 基础护理 术后体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究膝关节镜下手术和药物辅助治疗半月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半月损伤病患中选择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照组实施传统开放性半月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则对患者实施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手术以及玻璃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辅助治疗,各3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Lysholm评分、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膝关节镜下手术以及药物辅助治疗半月损伤效果良好。

  • 标签: 膝关节镜下手术 药物辅助治疗 半月板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小切口开窗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我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腰间盘突出症3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小切口椎开窗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切口椎开窗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患者的创伤小,总有效率高,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间盘突出 切口 椎板开窗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膝关节镜治疗半月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随机选取的120例半月损伤患者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膝关节镜下进行手术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半月切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康复时间和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均要低于对照组,可见其差异具有统计分析的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镜下治疗半月损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半月板损伤 膝关节镜 手术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椎切除脊柱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南通瑞慈医院骨科收治的48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全椎切除脊柱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给予部分椎切除脊柱内固定术治疗,通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后疼痛评分、JOA评分的变化,判断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JO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椎切除脊柱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 VAS评分 JOA评分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