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桂林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541004)摘要目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是指一组见有不良预后因素的高危宫颈癌,此类宫颈癌局部肿瘤不易控制,手术难度大,容易发生淋巴转移或远处转播,无瘤生存期短,预后差,5年生存率低。本研究拟探索同步化疗治疗局限性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及对根治性手术的价值。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2月,47例在我院妇产科通过病理及临床确诊为Ⅰb2—Ⅱa期局部肿瘤直径74cm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术前采用同步化疗,2~3周后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同步化疗后宫颈局部肿瘤平均直径缩小为2.74cm,与化疗前肿瘤平均直径5.27cm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完全缓解(CR)8例,部分缓解(PR)11例,稳定(NC)3例,进展(PO)0例。结论宫颈癌根治手术前进行同步化疗,能有效缩小原发病灶,提高手术切除率,是有效治疗手段。

  • 标签: 同步放化疗 宫颈癌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防跌倒坠床分析表在化疗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患者入院或转入24h及时对照评估表进行评估及跟踪评估,根据结果采取不同的方法防范跌倒坠床的发生。结果大幅度减少了意外跌倒坠床的发生,效果显著。

  • 标签: 放化疗患者 跌倒坠床风险 评估表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湿性敷料用于感染伤口换药的观察及临床护理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6年7月伤口感染患者50例随机分两组。传统护理组对伤口消毒后根据伤口情况覆盖凡士林或无菌纱布,之后再用胶布固定,换药间隔2~3天;湿性敷料组对伤口消毒后根据伤口情况覆盖湿性敷料,并用无菌纱布、胶布固定,换药间隔2~3天。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总有效率;伤口愈合时间、换药疼痛评分、出血量;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心理应激状态的差异。结果湿性敷料组患者伤口愈合总有效率高于传统护理组,P<0.05;湿性敷料组伤口愈合时间、换药疼痛评分、出血量优于传统护理组,P<0.05;护理前两组心理应激状态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湿性敷料组心理应激状态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湿性敷料用于感染伤口换药护理效果确切,可加速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换药出血量,减轻患者应激心理,值得推广。

  • 标签: 湿性敷料 感染伤口 换药 临床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有效预防20%的甘露醇外渗对局部组织造成的损害,保证护理安全。方法在临床工作中,采用蒲公英湿敷甘露醇外渗局部,收到良好效果。结果无局部组织坏死发生。结论蒲公英作为一种中药材,价格低廉、取材方便、效果可靠,方法易于操作,值得推广。

  • 标签: 甘露醇外渗 蒲公英湿敷 无局部组织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常见湿包的原因,并探讨相关的改进措施。方法采用回顾式研究方式,将2015年消毒供应中心采取原方法进行相关物品消毒所产生湿包事件进行统计,在2016年进行上一年度该事件相关原因分析,并探讨改进措施,同时将该措施应用于2016年度消毒中心工作中。结果2016年度消毒中心护理工作质量显著高于2015年度,同时各科室对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满意度得到了显著提升,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消毒物品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消毒供应中心所需消毒物品的消毒质量,确保了临床操作无菌物品的达标。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湿包 原因分析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Ⅲ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Ⅲ期子宫内膜癌患者46例,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均2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放射治疗方案,试验组则采用化疗联合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的毒性作用、复发率及死亡率情况。结果对照组G3级以上毒性反应率30.43%明显高于试验组13.04%,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率(47.83%),死亡率(34.78%)均明显高于试验组复发率(13.04%),死亡率(4.35%),组间对比,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Ⅲ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后,有效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作用效果显著。

  • 标签: Ⅲ期 子宫内膜癌 放化疗 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步化疗在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并接受同步化疗治疗的直肠癌局部晚T3-4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65例。治疗方式采用6MV-X电子直线加速器,直肠病灶剂量66Gy,同期口服卡培他滨1650mg/m2,在治疗结束后评价其近期治疗效果,生存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定。结果65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NC)和进展(PD)的发生率分别是24.62%(16/65)、58.46%(38/65)、9.23%(6/65)和7.69%(5/65),治疗有效率为83.77%。患者治疗1年后生存率为93.85%(61/65),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有腹泻、肝肾功能损伤和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是75.38%(49/65)、49.23%(32/65)、81.84%(53/65),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71.6212.43。结论同步化疗有助于提高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近期疗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同步放化疗 局部晚期直肠癌 近期疗效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肠纤维瘤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分析。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7例结肠纤维瘤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分为甲组6例、乙组6例和丙组5例,甲组患者实施经腹会阴联合切除,乙组实施腹低位切除和腹膜外吻合术,丙组实施保留肛括约肌的结肠切除术,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结果丙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甲组和乙组(P<0.05)。结论对结肠纤维瘤患者来讲实施保留肛括约肌的切除术是临床有效的手术之一,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该方法值得被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结肠纤维瘤 结肠切除术 临床诊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及MRI对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8月~2011年7月收治的22例颅面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病理确诊,对患者的CT及MRI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中单骨型12例,多骨型10例,CT表现为磨玻璃状及丝瓜络状;MRI表现为T1W1、T2W2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结论CT及MRI可诊断骨纤维异常增殖,CT检查的密度分辨率较高,对病变内小软骨结节形成显示敏感;MRI能清晰显示病灶与髓腔的分界及软组织受累情况,可评价病变组织的病理特点。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骨纤维异常增殖 诊断价值 颅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草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乳腺纤维瘤患者,共6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草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乳腺纤维瘤时,应用中草药治疗能够极大的增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中草药 乳腺纤维瘤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湿化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的应用及效果,为无湿化吸氧提供数据依据。方法将141例需持续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77例和实验组64例,对照组采用湿化吸氧,而实验组采用无湿化吸氧。比较两组病人在吸氧120h后的舒适度、湿化瓶细菌污染情况及不同季节无湿化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患者的舒适度。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吸氧后舒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使用后湿化瓶细菌污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湿化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舒适度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P>0.05)。结论在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中采用无湿化对患者的舒适度无影响,但有利于减少湿化瓶的细菌污染情况,而且吸氧效果不受季节交替影响,建议采用无湿化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

  • 标签: 无湿化 鼻导管 吸氧 舒适度 污染率 季节变化
  •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在降低医院感染和保证医疗质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其中高压蒸汽灭菌发生湿包是灭菌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就湿包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湿包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消毒湿巾在血透室院感控制当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以本院正在使用的26台血液透析机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26台血液透析机在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的表面擦拭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给予对照组血液透析机常规含氯消毒剂进行表面擦拭,给予研究组血液透析机消毒湿巾进行表面擦拭,观察并比较两种表面擦拭方法的擦拭效果,以此来评析消毒湿巾在血透室内感染控制中的作用。结果通过观察分析后发现,两种表面擦拭方法在对血透机表面上的擦拭效果都能有效的将血液透析机上的细菌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血透机旁路接头表面的擦拭效果,研究组仪器的擦拭效果远远要优于对照组的,且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即P<0.05。此外,从护理人员的依从性上来看,研究组也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即P<0.05。结论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可知,虽然常规含氯消毒液也能够对血液透析机进行有效擦拭,消毒湿巾对血透室院的感染控制所发挥的作用更显著。

  • 标签: 消毒湿巾 血透室 感染控制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腹部切口愈合状态不良患者在应用湿性愈合敷料基础上开展护理处置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切实提升针对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治疗护理水平提供经验借鉴。方法择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52例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接受腹部外科手术治疗的时间先后次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包含26例患者,参照组患者在应用常规愈合敷料治疗基础上实施护理处置,研究组患者在应用湿性愈合敷料治疗基础上实施护理处置,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腹部手术切口愈合实现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以及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腹部手术切口愈合实现时间和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患者在应用湿愈合性敷料治疗基础上实施护理处置,相较在应用常规愈合敷料治疗基础上实施护理处置,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加以推广运用。

  • 标签: 湿性愈合敷料 常规愈合敷料 腹部手术切口愈合治疗 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临床上下肢静脉溃疡(VLU)又被称之为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为外科常见疾病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本病患病率约为0.5%~1%。溃疡难以根治,极易复发,以致患者工作与生活质量同步降低1。湿性愈合理论与传统换药方法在本质上存在区别,湿性愈合具有保湿、吸湿及保温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促进伤口自溶性清创,也可以直接或间接促进伤口肉芽组织生长以及上皮化的形成,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存进伤口愈合进程、降低就医成本,所以运用湿性愈合理论对下肢静脉溃疡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管理,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将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应用到骨科伤口护理中。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7年10月间的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观察组给予湿性愈合治疗护理,实施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平均愈合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和疼痛缓解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愈率、疼痛缓解率明显提高,平均愈合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将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应用到骨科伤口护理中,能显著提高治愈率,明显缓解疼痛,缩短愈合时间,减少住院天数,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可行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伤口湿性愈合理论 骨科伤口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