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消化内科多药耐药感染预防控制中组合干预效果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消化内科多药耐药感染患者进行分析,并在实施组合干预1年后进行消化内科多药耐药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后消化内科耐药患者标本送检率、隔离率、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预防措施知晓率均比干预前高,耐药检出率比干预前低,各项指标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多药耐药分布构成比,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构成比和分布均比干预前低,各指标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多药耐药感染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及时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组合干预,构建以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防控措施知晓率、耐药检出率、标本送检率、耐药患者隔离率为指标的组合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消化内科多药耐药感染。

  • 标签: 组合干预 消化内科 多药耐药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西药联合逆转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MDR-PA)抗菌活性作用,为临床中西药结合治疗MDR-PA感染提供依据。方法赤芍、五倍子、野菊花、鱼腥草、小檗碱,煎煮法制备提取液,采用两倍稀释法观察中药对细菌的抑效果;采用K-B法检测中草药对多重耐药细菌及原始菌株的最低抑浓度,评估中草药逆转多重耐药耐药性的效果;采用棋盘格稀释法测定中西药的MIC,并计算联合抑指数(FIC)。结果五种中药对MDR-PA有不同程度抑菌作用,五倍子对MDR-PA抑效价在512~1024之间,抑菌作用最强;五倍子与小檗碱可以显著逆转MDR-PA的耐药性(P<0.05);亚胺培南的药物浓度平均降低至原来2/3,小檗碱的药物浓度从275mg/ml平均降到20.80mg/ml(P<0.01);头孢他啶与五倍子联合,头孢他啶与五倍子药物浓度平均降低至原来浓度1/2(P<0.05)。结论五倍子与小檗碱可以逆转MDR-PA的耐药性,亚胺培南与小檗碱、头孢他啶与五倍子联合可以增加各自对MDR-PA抗菌作用的敏感性。

  • 标签: 中西药联合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逆转 协同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标本培养感染病原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检验科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集的血液标本2648例,均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液培养,并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3软件分析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的结果。结果2648例血液标本中分离出病原475株,检出率为17.9%。革兰阳性242株,格兰阴性197株,真菌36株。表皮葡萄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9.2%、75%、34.6%、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5.7%、13.5%、18.8%、0。大肠埃希对庆大霉素、头孢唑林、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1.6%、46.2%、11%、0;铜绿假单胞对庆大霉素、头孢唑林、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4.1%、21.6%、60.8%、7.8%。结论血液培养感染病原的种类复杂,分析血液标本培养感染病原的分布及耐药性,可以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

  • 标签: 血液培养 病原菌 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需氧性阴道炎(Aerobicvaginitis,AV))的临床情况和微生态特征进行系统探析。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妇科接受阴道分泌物实验室检查的36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临床诊断及阴道微生态检测情况。结果本组3613例患者中,检出AV患者112例,占比3.1%,包括单纯性AV有27例(24.1%),AV混合感染85例(75.9%),其中,AV+阴道假丝酵母病(VVC)50例(44.6%),AV+滴虫阴道炎(TV)30例(26.8%),AV+细菌性阴道病(BV)3例(2.7%),AV+TV、VVC有2例(1.8%)。AV患者的阴道乳杆菌功能均存在异常,伴炎性反应,以优势群居多,占到84.8%。结论AV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阴道病症,易合并其他感染;微生态表现为需氧增多,乳杆菌功能异常伴炎性反应,在临床诊断中应加强阴道微生态评价。

  • 标签: 需氧菌阴道炎 临床诊断 微生态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及耐药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6年2月-2016年10月间我院呼吸内科接收的呼吸道感染患者有200例,将这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合格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接下来对细菌进行鉴定和敏感性检测。结果在200例研究对象的痰液中共分离出240株致病菌,其中,最多的是革兰阴性,有205株,占总病菌的85.4%,依致病菌的数量为铜绿假单胞有69株占总病菌的27.75%,鲍曼不动杆菌共有35株,占总病菌的14.5%,肺炎克雷伯共有20株,占总病菌的8.33%,大肠埃希共有19株,占总病菌的7.91%,嗜麦芽窄食单胞共29株,占总病菌的6.04%,真菌共46株,占总病菌的19.16%,主要是以白色假丝酵母为主,革兰阳性共35株,占总病菌的14.58%。结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而真菌的感染率呈现上升趋势,不同的病原对不同的抗生素的耐药性和敏感性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敏感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严格环境消毒策略对ICU内多重耐药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ICU中多重耐药发生状况进行总结分析,按照年份将其分三组,2013年为A组,2014年为B组,2015年为C组,各组共抽取ICU患者各150例。包含大肠埃希、肺炎克雷伯、铜绿假单胞、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等,统计抗生素药物使用率,患者住院时间,死亡率等,并分析其控感防控方式,其中C组有实施较为严格的环境消毒方式。结果C组和B组与A组比较,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进行比较,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发生率上来看,多重耐药细菌发生率逐年呈下降趋势。三组抗生素药物使用状况、ICU患者住院时间、死亡率等指数对比,C组均明显要低,且组间数据有逐步降低趋势,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病房中给予严格的环境消毒策略,在控制多重耐药感染上有明显性作用,让发生多重耐药可能性降低,进而降低患者死亡率和抗生素药物使用率。

  • 标签: 感染 多重耐药性 消毒 ICU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加味逍遥散联合布拉氏酵母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recurrentabdominalpain,R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6例5~14岁RAP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腹痛发作时适当应用解痉剂及对症处理。治疗组用加味逍遥散水煎服,每天一剂,分3次口服;联合布拉氏酵母250mg/次,每天2次口服。对照组单独用加味逍遥散(用法同上),2周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联合加味逍遥散治疗儿童RAP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依从性好。

  • 标签: 功能性再发性腹痛 小儿 加味逍遥散 布拉氏酵母菌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2014年—2016年我院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2016年2445份血培养标本,对阳性标本进行分离鉴定及耐药分析。结果2445份血培养标本分离出细菌197株,其中革兰阴性81株,以大肠埃希和肺炎克雷伯为主;革兰阳性98株,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8株。大肠埃希和肺炎克雷伯对哌拉西林和头孢噻肟耐药率都在60%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头孢西丁和红霉素耐药率均>47%。结论血培养中检出病原耐药性较普遍,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耐药性﹔病原菌 血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重症创伤患者手术后多重耐药感染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1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重症创伤骨科手术后多重耐药感染患者32例,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32例患者中,痊愈26例,好转5例,放弃1例。患者得到有效隔离与治疗,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均比较满意,未发生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事件。结论加强重症创伤骨科手术后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护理干预,降低病原感染,能让患者得到有效隔离,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创伤骨科 多重耐药菌感染 护理要点 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探究将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直接涂片染色、细菌培养这三种方式对淋病奈瑟氏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10月23日—2016年10月23在我院检测的1277例患者,并对783例男性患者和494例女性患者采用PCR扩增仪分别进行尿道分泌物和宫颈分泌物检测。结果在PCR检测中,女性患者NG-DNA阳性率为20.73%,男性患者NG-DNA阳性率为41.38%,男女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在直接涂片染色的结果中,阳性检测率为16.19%;在细菌培养的检测结果中,阳性检测率为19.25%;在PCR检测结果中,阳性检测率为33.41%。结论通过三种不同的检测方式,我们认为PCR检测的灵敏度较高,是淋病奈瑟氏检测的首选方案,其次为细菌培养,而直接涂片染色的检测率最低。对于基层医院而言,直接涂片染色是一种经济、实惠的检测方式,且该检测特异性高,具有可行性。

  • 标签: 聚合酶链反应(PCR) 直接涂片染色 细菌培养 淋病奈瑟氏菌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沙门氏中毒的途径和原因,为预防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根据WS/T13-1996《沙门氏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和GB4789.4-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结果该事件是一起婚宴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证实该起中毒为沙门氏所致。结论需加强群体性聚餐食品卫生监管和宣传以及应急处置,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沙门氏菌 食物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阻肺患者的痰标本,统计本病急性加重期主要的病原及其耐药性的特点。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52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原的构成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本组患者共分离出104株病原,革兰阴性杆菌占78.8%。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26.9%、铜绿假单胞17.3%、阴沟肠杆菌11.5%、大肠埃希8.6%及其他14.4%,其耐药机制为产生超光谱β-内酰胺酶为主。结论对于急性加重期慢阻肺疾病患者而言,革兰阴性杆菌是主要的致病菌,明确致病菌有针对性的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治疗本病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慢阻肺 急性加重期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铜绿假单胞注射液的毒力、免疫力及生物学活性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二增补本中对铜绿假单胞注射液毒力、免疫力及生物学活性测试的要求,其中简化了淋巴细胞混悬液制备的步骤以及缩短供试品溶液制备时的离心时间。结果主种子和工作种子的LD50均为7.65×10-8个/mL;主种子和工作种子对小鼠的保护率分别为80%和76.7%;供试品稀释至1100时,生物活性刺激指数为2.15。结论所选用铜绿假单胞注射液的毒力、免疫力及生物学活性测试均符合标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长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在减少儿童百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选择了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阶段在我院进行百破疫苗接种的儿童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40例。对照组儿童给予常规接种护理,观察组给予儿童家长健康教育、并给予儿童不良反应针对性护理。结果研究组儿童家长的接种目的、接种时间、预防疾病、注意事项、禁忌证、不良反应、处理方法等知识掌握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儿童的发热、局部红肿、硬结、无菌化脓等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儿童的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程度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长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百破疫苗接种儿童家长的百破疫苗接种知识掌握率,从而显著降低儿童百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程度。

  • 标签: 家长健康教育 护理干预 百白破疫苗 接种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86例。对其痰液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686例分离菌株中,423株为革兰阴性,占61.66%;185株为革兰阳性,占26.9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占75%.真菌为78株,占11.37%。以白色假丝酵母为主。经检测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高度敏感,耐药率仅为极低,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除(天然耐药),耐药率均为0。结论老年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主要以革兰阴性为主临床应对病原及药敏加强监测,并合理选择抗生素

  • 标签: 老年 上呼吸道感染 病原性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VVC),讨论实施抗真菌药物的治疗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的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抗真菌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患者显效45例,有效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显效40例,有效2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患者,于临床实施抗真菌类药物治疗后,可帮助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减少各种临床不适。同时,坚持应用药物按照疗程治疗后,基本上能够使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患者得到治愈,减轻外阴瘙痒、灼痛、黏膜充血、白带增多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的概率,对患者积极意义较大。建议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中,将抗真菌类药物治疗推广应用。

  • 标签: 抗真菌 假丝酵母菌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枯草杆菌二联活治疗儿童腹泻临床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110例腹泻儿童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口服蒙脱石散剂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枯草杆菌二联活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观察两组患儿的退烧及止泻、住院总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退烧及止泻、住院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其总有效率(96.36%)高于对照组(76.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枯草杆菌二联活颗粒的治疗下,儿童的止泻效果明显,且缩短了患儿的住院时间,更安全性,对儿童未来的发育有更好的作用,故该药效值得认可和推广。

  • 标签: 综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 儿童腹泻 临床疗效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双歧杆菌三联活肠溶胶囊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特点。方法以我院儿科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0例腹泻患儿为观察对象,以双色球随机抽签法划分组别,观察组300例患儿接受双歧杆菌三联活肠溶胶囊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对照组300例患儿接受蒙脱石散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更高(P<0.05);观察组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小儿腹泻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肠溶胶囊疗效确切,具有见效快,用药安全的优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 小儿腹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肺炎(PCP)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PCP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例艾滋病合并PCP的资料,对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结果6例患者中,咳嗽6例(100%),咳痰2例(33%),呼吸困难5例(83%),发热6例(100%),精神疲倦4例(60%),体重减轻3例(50%),腹泻1例(10%);呼吸音粗2例(33%),湿性罗音1例(17%),胸腔积液1例(17%),气胸1例(17%);实验室检查1例白细胞升高,4例正常,1例降低;5例LDH升高,正常1例;动脉血气分析检查,5例pH>7.45,5例PaCO2降低,1例在正常范围,6例PaO2均降低;血清白蛋白2例正常,4例降低。降钙素原1例升高,5例在正常范围;C反应蛋白2例升高,4例在正常范围。胸部HRCT的主要特点双肺磨玻璃样影4例;双侧云雾状、网状不均匀条索影2例。经甲强龙及复方磺胺甲嗯唑片治疗,其中1例联合克林霉素,好转5例,放弃治疗1例。结论艾滋病合并PCP多见于青壮年人群,临床以干咳、发热、呼吸困难为主诉就诊时,应行胸部HRCT检查,同时给予HIV筛查,若为阳性,应尽早给予积极治疗。

  • 标签: 艾滋病 肺孢子菌肺炎 影像学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布拉氏酵母散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双面冷光源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蓝光照射的基础上加服布拉氏酵母散。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第2、3d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散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确切,有助于降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有利于预后。

  • 标签: 布拉氏酵母菌散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血清胆红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