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频脉冲治疗联合针筒收集初乳法在母婴分离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入组的72例母婴分离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采用手法按摩和负压可调节式吸乳器吸乳,实验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增加低频脉冲治疗配合针筒收集初乳。比较两组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及肿胀程度;产后3天的泌乳量;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42天母乳喂养方式。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乳房胀痛及肿胀程度轻,泌乳量多,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强,产后42天母乳喂养率高。结论对母婴分离初产妇实施低频脉冲治疗联合针筒收集初乳法可以增强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减轻乳房胀痛程度,泌乳量多,有利于母乳喂养的成功。

  • 标签: 低频脉冲 针筒收集初乳 母婴分离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对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后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低频电刺激及吞咽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吞咽训练,两组在治疗前\后吞咽障碍程度采用洼田饮水实验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效(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刺激治疗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在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功能方面较单纯吞咽训练具有更好的疗效。

  • 标签: 电刺激 吞咽训练 脑卒中 吞咽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频和高频超声在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对比分析。方法对80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者分别在低频和高频超声条件下进行超声检查,分析肠系膜淋巴结的图像特点,对比在两种不同频率的超声条件下,淋巴结的显像效果、肿大的淋巴结的显像率和彩色血流信号显示率。结果低频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淋巴结现象效果上,高频优于低频;肿大的淋巴结的显像率高频为92.5%,低频为54.3%,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P<0.05);彩色血流信号显示率高频为62.5%,低频为64.3%,无显著差异(χ2=0.37,P>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时的淋巴结显像率和淋巴结显像效果明显优于低频彩色多普勒,但是二者在彩色血流信号显示率无明显差异,低频、高频和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对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 标签: 低频超声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频脉冲电刺激在初产妇催乳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电脑随机分组软件将我院收治的82例初产妇分为两组,常规组(予以常规催乳治疗,41例)与观察组(予以低频脉冲电刺激催乳治疗,41例),分别对比两组初产妇的治疗效果与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8h泌乳率(68.29%)、12h泌乳率(75.61%)、24h泌乳率(82.93%)以及48h泌乳率(92.68%)均明显高于常规组46.34%、51.22%、60.98%、73.1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产妇而言,应用低频脉冲电刺激能有效促进产后泌乳,从而提高初产妇的哺乳质量与促进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低频脉冲电刺激 初产妇 催乳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频脉冲刺激穴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经回顾选择本院收治的113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治疗措施,分成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低频脉冲刺激穴位治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低频脉冲刺激穴位治疗方案,可有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标签: 低频脉冲 刺激穴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高低频超声联合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6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临床诊断对象,先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低频腹部扫查,进而联合采用高频超声作对比扫查,结合临床手术病理结果,分析不同超声频率诊断的准确率差异。结果结合临床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可知,64例患者经低频彩超检查确诊患者共计44例,临床确诊率71.87%,经低频超声联合高频超声检查确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共计56例,临床确诊率87.51%,组间差异对比,联合检查准确率相应优于单纯低频超声检查准确率(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诊断时,采用高、低频超声联合诊断方法,可有效提升急性阑尾炎诊断准确率,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值得临床综合抉择应用。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高低频超声 联合诊断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长期职业性噪声、粉尘暴露对作业工人机体状况的影响。方法以某汽车制造企业同时接触噪声、粉尘两种危害因素的工人作为观察组,以单独接触噪声工人为对照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观察指标包括血压、心电图、肝脏B超。结果观察组5年工龄组工人B超脂肪肝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6~10年工龄组工人高血压检出率、心电图异常检出率、B超脂肪肝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1~15年工龄组工人B超脂肪肝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6~20年工龄组工人心电图异常检出率、B超脂肪肝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职业活动中,两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对作业工人的身体危害有叠加作用,职业性粉尘接触对作业工人机体非特异性损伤不容忽视。

  • 标签: 噪声 粉尘 健康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高压氧治疗52例职业性噪声聋患者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12月—2017年3月,选取52例我院进行治疗的职业性噪声聋患者,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26)和实验组(n=26),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药物+常氧),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对比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自觉耳鸣及自觉听力下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治疗前500、1000、200、4000Hz的纯音听阈均无明显差异,但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500、1000、200、4000Hz的纯音听阈与对照组相比较好,P<0.05。此外,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职业性噪声聋患者给予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缓解耳鸣及听力下降症状,减轻患者的听力损伤程度,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高压氧 职业性噪声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107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治疗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分析患者语言功能。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等WAB评分升高(6.35±1.46vs5.03±1.21分,7.38±1.69vs6.17±1.56分,7.82±1.75vs6.34±1.66分,4.90±0.81vs3.94±0.73分),AQ评分升高(55.8±6.2vs47.6±5.5分),组间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促进语言功能恢复,临床上值得应用。

  • 标签: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 语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上低频听力下降为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以及前列地尔联合开展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90例低频听力下降为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仅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开展治疗,而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治疗总体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不良反应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低频听力下降为主的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低频听力下降为主的突发性耳聋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前列地尔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索惠州市2010-2011年生产性噪声环境对工人听力影响以及相关护理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惠州市工厂的布机工100人,焊管工60人,电机工100人为研究对象。使用ND一2型精密声级计进行噪声的测定,按《工业企业噪声检测规范》进行相关测定。使用丹麦产MDS电测听进行听力的测定,按仪器所要求的工作环境中对脱岗12小时的上述研究对象做听力测定。后经年龄修正后,按《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诊断研究对象的听力情况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检测结果布机间生产性噪声的强度最大,焊管间次之,而电机房最低。从质谱分析看,布机间以125Hz-2000Hz为主,2000Hz为峰值。而电机房则以250Hz至2kHz为主,峰值2Kh,焊管车间范围,250Hz至8kHz为主,电机房以65Hz至1kHz为主。三组工人中听力损伤率最高的是布机工,最低的是电机工。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发现,工厂工人需要加强自身的防范意识,来降低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 标签: 噪声 危害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