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脑电图已成为癫痫诊断中不可缺少的手段,特别是发作的脑电图为癫痫诊断的基本要素,本文对22例癫痫发作的脑电图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发作的癫痫放电及发作前后的波形演变,对癫痫的分类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癫痫发作 脑电图 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泰对正常及产后家兔在体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药理学实验依据.方法:采用BL310型生物机能实验系统,以家兔在体子宫收缩的频率、张力、活动力作为评价指标;阳性对照药采用了中医传统产后用药一生化汤丸,观察泰对家兔子宫平滑肌收缩的作用.结果:泰高剂量组在给药15分钟后就显著增强产后家兔在体子宫的活动力和平滑肌张力(P<0.01),且作用持续至给药后120min;中、低剂量组也能显著提高产后家兔的子宫活动力(P<0.01,P<0.05);对正常家兔在体子宫的收缩,张力、频率、活动力泰高剂量组在给药后的75~120min也有促进其收缩的作用(P<0.05).结论:泰能明显提高家兔子宫收缩的张力和活动力,有利于产后子宫的复旧.从药理学实验证明其临床用于产后病的合理性.

  • 标签: 产泰 家兔 在体子宫平滑肌收缩 频率 活动力 中药
  • 简介:一般来说,对癫痫(EP)患者的诊断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典型的EP临床发作;二是脑电图(EEG)有痫样放电。但儿童EEG的表现不同于成年人EEG且各个年龄组别的EEG表现亦各不相同,因此,对儿童的异常EEG的正确评估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对38例儿童EP的24小动态EEG作一分析,以对儿童的异常EEG进行一个局限的、初步的探讨。

  • 标签: 动态脑电图分析 儿童 EEG表现 癫癎 临床发作 痫样放电
  • 简介:目的:评价三七总皂甙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在Wistar鼠大脑中动脉阻塞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上研究其对脑电图的影响.结果:三七总皂甙能增加梗死侧脑电图波幅,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小梗死灶体积.结论:三七总皂甙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 标签: 缺血卒中 三七总皂甙 脑电图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检查对儿童癫癎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对252例儿童癫癎病人先行常规脑电图检查后,再行24小动态脑电图记录,分别分析癎样放电的检出率.结果:24小动态脑电图异常率为90.47%(228/252),癎样放电率为77.77%(196/252),并多在非动眼睡眠的Ⅰ、Ⅱ期出现.常规脑电图异常率56.74%,癎性放电29.76%.结论:24小动态脑电图检查大大的提高了儿童癫癎的检出率.常规脑电图的非特异性改变检出率相对高.

  • 标签: 动态脑电图 脑电图 儿童癫癎 癎样放电
  • 简介:目的:研究我院头孢菌素酶(AmpC酶)阴沟肠杆菌的检出率、耐药情况及ampC基因型.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耐药阴沟肠杆菌15株;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NCCLS方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MIC值;PCR扩增检测ampC基因及序列测定.结果:15株菌中8株菌(53.3%)AmpC酶,3株菌(20.0%)ESBLs.AmpC酶的菌株除对亚胺培南全敏感外,对其它抗菌药不同程度耐药.5株菌的ampC基因与阴沟肠杆菌ECLC074的ampC基因100%同源,3株菌与之99%同源,2株菌的AmpC酶发生了1个氨基酸残基的改变.结论:AmpC酶是阴沟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阴沟肠杆菌ECLC074ampC基因是我院主要的阴沟肠杆菌ampC基因型.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常呈多重耐药,亚胺培南是治疗此类菌所致感染的最有效药物.

  • 标签: 阴沟肠杆菌 头孢菌素酶 AMPC基因 耐药 耐药性研究 临床分离
  • 简介:本课题依据机体对药物具有时辰敏感性的原理,旨在探索中药治疗冠心病的最佳有效服药时间。研究于11~12月份进行。对象为九例(其中三例各参加二次试验)夜休息白天活动的患者。男性:年46龄~57岁。经一般查体、心电图及血脂等检测,符合国际心脏病

  • 标签: 冠心病人 近似昼夜节律 服药时间 心脏病学 子午流注 开穴时间
  • 简介:<正>前期工作表明,记录家兔心内外膜单相动作电位(MonophasicActionPotential.MAP)引起有显著意义的血压降低(Bpd)和中心静脉压升高。本工作的目的在于探讨记录MAPBpd的机理。实验用健康两性、体重2.1±0.3kg的家兔12只。同一动物经下列步骤进行实验:1.

  • 标签: 单相动作电位 家兔 心外膜 前期工作 记录 血压降低
  • 简介:<正>本文通过结扎12支家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实验性心肌梗塞模型,使用接触电极引导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和同步记录体表心电图,并以微机实时分析。结扎LAD后,缺血区很快出现MAP减小,Vmax降低,负相波出现,平台期后段抬高,但MAPD不同程度延长,非缺血区MAP则无改变。实验发现,MAP的改变早于ECG的改变;

  • 标签: 缺血区 心肌单相动作电位 急性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前降支 同步记录 体表心电图
  • 简介:本文收集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月,因急性颅内出血而入院的100例患者的心电图资料,所有病人经脑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证实。临床上将急性脑血管意外引起的继发性的心血管系统的异常改变,称为脑心综合征,这全部除外原有心脏疾病,尤其是冠心病、风心病、心律失常。我们观察了100例急性颅内出血后心电图异常的资料,现分析如下:

  • 标签: 急性颅内出血 心电图分析 急性脑血管意外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 心血管系统 脑心综合征
  • 简介:居住在平原的正常人在进入高原后,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变,如大气压力,缺氧、寒冷等因素的影响,引起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和生化改变,其中物质代谢和内分泌的改变均很强烈。

  • 标签: 青年男子 原时 生化改变 代谢变化 大气压力 排出量
  • 简介:目的:评价24小动态心电图在心脏介入治疗前手术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12月择期行心脏介入手术患者84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选择2016年4月至12月择期行心脏介入手术患者84例纳入研究组,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行常规术前风险评估与管理。结果:研究组阵发性房颤、心电图异常合计检出率分别为8.33%、98.81%,高于对照组0.00%、63.10%,研究组术中循环紊乱出现率13.10%(11/84例)低于对照组26.19%(22/84例),研究组术中HR、SBP、DBP极差值分别为(18.4±5.6)次/min、(3.4±1.5)mmHg、(3.6±1.3)mmHg低于对照组(25.5±6.3)次/min、(5.5±1.3)mmHg、(5.2±2.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小动态心电图在心脏介入治疗前行手术风险评估,有助于发现潜在的心脏病变,指导术前准备、术中管理工作,从而降低手术风险。

  • 标签: 心脏介入手术 手术风险评估 动态心电图
  • 简介:目的:分析抑郁症患者急性相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抑郁症患者50例,将其作为试验组;并选择同期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溴甲酚绿法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白蛋白(Alb)水平进行测定,并采用免疫比浊法来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进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增高(P〈0.05),Alb、TF以及PA水平显著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与Alb、TF、PA呈负相关。结论:对于抑郁症伴急性期反应患者来讲,部分急性相反应蛋白存在异常,所以临床中在诊断和治疗抑郁症患者,应对急性相反应蛋白相关指标进行及时检测,进而对抑郁症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详细了解和掌握,并准确判断临床疗效和预后。

  • 标签: 抑郁症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水平 检测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24小动态脑电图对儿童外侧裂癫癎的诊断价值及随访观察.方法:对105例临床诊断为儿童外侧裂癫癎的患儿进行常规脑电图和24小动态脑电图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脑电图描记时出现异常放电21例(20%),在24小动态脑电图描记时,全部病例均有异常放电,在随访观察中,儿童外侧裂癫癎临床发作停止2年脑电图异常放电会消失.结论:24小动态脑电图对儿童外侧裂癫癎有重要诊断价值.

  • 标签: 24小时动态脑电图 儿童外侧裂癫癎 诊断价值 随访研究
  • 简介:本文对28例心功能不全的老年忧郁病人在抗扰郁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心律失常进行了分析.经对比研究发现:此类心律失常都是由于较大剂量使用三环类抗忧郁药物引起的.而且,对于原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更为明显.本文对其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并指出了临床治疗应注意的问题.

  • 标签: 三环类抗忧郁药 药物治疗 老年 忧郁症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研究产后心理干预及定时按摩子宫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00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0例,对照组采用子宫按摩护理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产后心理干预护理。采用焦虑与抑郁自评量表评价产妇心理、情绪变化;并观察记录两组产妇实施护理前、护理后24h的出血量。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焦虑(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和抑郁(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产后24h出血量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出血产妇实施产后心理干预和定时按摩子宫护理能够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焦虑评分,保障产妇中枢神经系统正常,效果明显。

  • 标签: 产后出血 心理干预 子宫按摩
  • 简介:我们自91年1月至92年10月收住流行性出血热(EHF)107例,其中并发癫痫3例,现把其脑电图改变报告如下,并探讨其癫痫发作原因。一、临床资料(一)诊断标准:均有典型的EHF临床表现,EHF病毒免疫荧光抗体在1:80以上,临床类型属壹型,既往无癫痫发作史,亦无外伤史,家属中无癫痫患者。(二)癫痫发作临床表现和脑电图(EEG)

  • 标签: 流行性出血热 脑电图改变 癫痫发作 临床表现 免疫荧光抗体 脑水肿
  • 简介: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脑动脉血流动力的改变及钙拮抗剂对其的影响.方法:回顾25例脑出血患者及15例使用尼莫地平的脑出血患者病后48小内至病后4周的经颅多普勒(TCD)动态观察资料,以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及脉动指数(PI)为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出血后两侧MCA的Vm均可降低,PI均可增高,但血肿侧较对侧更为显著,病后1周左右上述改变最为显著,病后4周左右恢复至病初水平;尼莫地平可使脑出血后脑血液动力学参数的改变程度减轻,恢复至病初水平的时间缩短.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占位效应和由此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水肿是脑出血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TCD可通过对脑底动脉流速、阻力指数的观察,对其发生、演变及严重程度进行判断;尼莫地平可以改善脑血肿周围缺血状态,对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脑血流动力 钙拮抗剂 动态观察 脑出血 尼莫地平 经颅多普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