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颌颈部感染并发所呆滞的坏死性纵隔炎的临床特征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本次试验对自2006年1月到2016年10月在我院进行口腔颌颈部的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并且针对于患者所出现的坏死性纵隔炎患者从病原菌上以及患者的耐药性上进行分析。根据分析所得到的结果进行试验。本次试验对我院的患者一共有92例患者进行检验,患者的一般性资料没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次试验当中可以看到,通过对患者的病原菌的分布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在92例患者当中一共有55例有细菌生长,这55例病原菌当中格兰阴性菌的比例要达到30.91%,剩下的69.09%为革兰阳性菌。对患者的病原菌的分析可以看到格兰阴性菌因为耐药性较低,所以可以使用一些抗菌类的药物例如利福平以及亚胺培南。对于患者的实际情况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与预防。如果患者检查发现了革兰阳性菌可以发现格兰阳性菌的耐药性较低的药物则是替考拉宁以及万古霉素。对于不同的耐药病原菌进行使用以及对于出现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治疗。通过这种治疗可以实现治疗的效率要达到16%左右,这是一个较为满意的效果。结果选择敏感抗菌类的药物咋对颌颈部感染致坏死性纵隔炎是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对于致坏死性纵隔炎进行预防和治疗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颌面颈部感染坏死性纵隔炎 病原体
  •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水蒸气蒸馏法与超临界CO2萃取法对五味藤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提取效果。[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及CO2超临界萃取法(SFE)提取五味藤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SD法提取的挥发油分离出40个色谱峰,鉴定了14个化合物;SFE法提取的挥发油分离出25个色谱峰,鉴定了13个化合物。[结论]SD法提取的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苯甲醛和α-亚甲基-γ-丁内酯,SFE法提取的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β-石竹烯。两种提取方法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有较大差异。

  • 标签: 五味藤 挥发油 CO2超临界萃取 水蒸气蒸馏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