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质子抑制剂在临床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于我院接受酸性疾病治疗的患者76例,按照1:1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38例应用常规药物干预,试验组38例应用质子抑制剂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4.74%高于参照组78.95%,p<0.05;对比两组不合理用药情况,试验组总发生率7.89%低于参照组26.31%,p<0.05。结论:将质子抑制剂应用于临床治疗胃部患病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对提高用药安全性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药学分析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总结分析骨科手术患者在术后临床护理过程中使用镇痛的疗效及可靠性。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来我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120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结束后给予PCA即静脉自控镇痛,将其进行妥善固定后再镇痛,并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护理措施,护理过程中及时关注镇痛不良反应和效果。结果:120位患者在手术后使用镇痛,疼痛分级具体为:Ⅰ级96例,Ⅱ级10例,Ⅲ级10例,Ⅳ级4例,镇痛总有效率为96.6%。镇痛的平均使用时长为(61.2±7.9)h。在镇痛的使用过程中共有两位患者出现了呼吸抑制的情况,4位患者出现腹胀便秘,3位患者有恶心呕吐,1位患者有尿潴留。结论:骨科手术后患者应用镇痛的效果较好,但需要注意患者会因自身情况异同出现并发症,临床护理措施需注重并发症预防。

  • 标签: 骨科手术 镇痛泵 临床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应用镇痛对患者疼痛缓解的疗效分析和护理体会。方法:本研究采取分组对比的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0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两组患者护理方式的不同,将采取常规镇痛护理的6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将采取镇痛联合综合护理干预的60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视觉模拟法(VAS)评估疼痛程度,结果显示,实施镇痛联合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VAS 综合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术后患者,给予实施镇痛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干预后,可以有效的减轻和改善喊着身体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疾病恢复期间的生活质量,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开展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镇痛效果明显,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术后疼痛 疼痛护理 镇痛泵止痛 疼痛程度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临床恢复中应用踝运动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在医院中选择90名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以护理方式为主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每组中均包含45名患者,一组患者是结合常规的方式来完成护理,另一组患者是通过踝运动结合的方式予以护理,两组患者被称为常规组、运动组。根据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时间来判断踝运动结合的效果。结果:与常规组患者相比,运动组患者的整体情况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两组患者的结果间具有较大对比性。结论:在进行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护理的时候,踝运动的结合可以使患者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也可以使患者的恢复时间得到显著缩减。

  • 标签: 踝泵运动 下肢静脉血栓 患者恢复 临床应用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1月-2023年6月住院的62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成2组31名,每组31名。观察组应用胰岛素治疗,对照组应用胰岛素皮下注射。观察两组病人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药物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的平均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胰岛素使用量平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低血糖、皮下硬块等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观察组为19.4%,对照组为58.1%(P<0.05)。结论与传统的皮下注射相比,应用胰岛素对糖尿病病人的疗效更好,可以缩短病人的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并能减少副作用,疗效明显。

  • 标签: []胰岛素泵 皮下注射 糖尿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抽吸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中的应用效果,特别关注在输液调配的时间效率以及对调配医疗人员体能影响的比较。研究方法:研究进行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东部某大学附属医院的PIVAS选用4种药品(利多卡因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硫酸镁注射液和注射用阿托品),每种药品30支。采用抽吸方法和人工配置方法进行药品调配,同时,对120例调配医疗人员进行简易问卷调查,评估两种调配方法的调配时间和调配医疗人员的体能反映情况。结果:抽吸调配药品的平均时间较人工方法有所缩短。利多卡因注射液的抽吸调配时间为21.98±0.97秒,而人工调配时间为28.11±1.15秒,地塞米松注射液的抽吸调配时间为18.42±1.29秒,相比于人工调配的24.35±1.22秒更短。硫酸镁注射液的抽吸调配平均时间为11.20±0.35秒,明显低于人工配置的17.12±0.62秒,阿托品使用抽吸调配的时间为18.31±0.96秒,比人工调配的32.13±1.05秒大幅减少。调配医疗人员体能调查结果显示,使用抽吸的医疗人员报告较低的肌肉疲劳和关节痛感,肘部乏力(8.13%比83.33%)、腕部酸痛(11.67%比85.00%)、腰部不适(16.67%比78.33%)、颈肩不适(15.00%比81.67%)(P<0.05)。结论:抽吸在PIVAS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药品调配效率并减少工作时间,使用抽吸可显著改善调配医疗人员的体能状况,减少职业相关的身体不适。此研究支持抽吸在药品调配中心的更广泛应用。

  • 标签:     抽吸泵 静脉用药 输液调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丙酮溶解包衣是硝苯地平渗透控释片制备的重要环节,其容易使得药品制剂中残留一定的丙酮,影响药品品质。基于药品质量安全管理需要,需就丙酮残留量进行系统测定,本文采用气相色谱顶空进样技术,就硝苯地平渗透控释片丙酮残留量展测定,期望能实现丙酮残留量的精准把控,进而保证硝苯地平渗透控释片的品质与安全。

  • 标签: 硝苯地平渗透泵控释片 丙酮 气相色谱顶空进样
  • 简介:摘要: 尽管小儿雾化吸入治疗具有诸多的优点,能够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出现其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 随着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治疗的普及,这项治疗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务人员及家属的认可,为保证治疗效果,我们对小儿进行了心理和医疗护理, 我院 自 201 9 年对小儿开展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治疗。为顺利完成治疗,我们对小儿进行了 心理 和医疗护理,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空气压缩泵 雾化吸入 小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炎琥宁联合干扰素吸治疗儿童手足口病临床效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100例医院收治儿童手足口病患儿,根据用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取炎琥宁联合干扰素吸治疗,共计50例)和对照组(采取炎琥宁单药治疗,共计50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炎琥宁联合干扰素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能够快速缓解患儿的发热、皮疹、口腔溃疡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炎琥宁 干扰素 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质子抑制剂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方法:2021年02月~2022年06月,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门诊进行问诊的120例患者质子抑制剂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及所致药物的分布情况。结果:出现不良反应最多的是皮肤系统共计52例,占比43.33%,呼吸系统次之,共计30例,占比为25.00%,神经系统共计28例,占比23.33%,其它共计10例,占比8.00%,临床表现为肌肉酸胀、关节疼痛、口腔溃疡、视力降低;从质子抑制剂不良反应的药物分布来看,发生不良反应品种中,奥美拉唑最多,为54例,占比45%,雷贝拉唑38例,占比31.67%,泮托拉唑与兰索拉唑,占比较低,分别为8.33%、15.00%。结论:在质子抑制剂的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发生不良反应的用药风险,应在临床用药中做到合理用药,但若在使用中尽早检查并及时采取对应的处理方式能够有效规避不良反应,提高其临床用药价值,降低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损害。

  • 标签: 药学干预 抗生素 合理用药 用药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踝运动对预防骨科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骨科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功能锻炼来进行预防,观察组医护人员每天鼓励并且指导病人做踝运动以此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观察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发生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进行踝运动之后,观察组病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并发症的概率比对照组的病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并发症的概率要低,P<0.05;观察组病人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也要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鼓励并且指导骨科的病人进行踝运动,可以提高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和死亡率,降低住院的时间以及住院的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踝泵运动 骨科 预防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对2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的出现是一种福音,该装置能够连续输注胰岛素,对人体胰岛素分泌模式进行模拟,根据机体的生理需求释放相应量胰岛素。在胰岛素的应用下,能够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方式,但是对这种装置进行应用期间,需要做好护理干预工作。现对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护理经验进行综述。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泵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踝运动对预防骨科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骨科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功能锻炼来进行预防,观察组医护人员每天鼓励并且指导病人做踝运动以此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观察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发生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进行踝运动之后,观察组病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并发症的概率比对照组的病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并发症的概率要低,P<0.05;观察组病人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也要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鼓励并且指导骨科的病人进行踝运动,可以提高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和死亡率,降低住院的时间以及住院的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踝泵运动 骨科 预防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量注射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期间细节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102例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本组患者均行微量注射药物治疗,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本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给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给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对各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96.08%)高于对照组(76.47%),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对各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治疗心力衰竭患者时,给其采用微量注射药物治疗,在治疗期间再给予患者细节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效果显著,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微量泵 注射药物 心力衰竭 细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予以妇科腹部手术后应用镇痛患者精细化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62例在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行妇科腹部手术且应用镇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均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疼痛改善效果更佳,患者在术后恢复的效果更加理想,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予以妇科腹部手术后应用镇痛患者精细化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利用。

  • 标签: 镇痛泵 妇科腹部术后 精细化护理 探讨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高压雾化吸入和吸入不同药物治疗婴幼儿哮喘的疗效。方法:将80例婴幼儿哮喘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静脉用药治疗,治疗组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不同组分的高压雾化吸入治疗。观察各组患儿症状和肺部体征情况以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中万托林加异丙托溴铵及布地奈德雾化疗效最佳。结论:高压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哮喘较静脉用药疗效好;万托林、异丙托溴铵及布地奈德联合应用雾化用药较好。

  • 标签:   哮喘 婴幼儿 雾化吸入 高压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