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院病案首页中疾病编码发生错误的原因与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肿瘤内科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1023例出院患者的病案,统计病案编码错误类型,分析相关原因。结果:病案首页疾病编码错误发生率为9.78%,错误类型比例按照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主要诊断与次要诊断选择错误(3.13%)、疑难诊断编码错误(2.25%)、合并症未编码(1.96%)、未按病理报告编码(1.27%)、未应用合并编码(0.98%)、其他(0.20%);错误原因排列情况为:未依据ICD-10编码原则(3.23%)、医师书写不规范(1.66%)、医师书写错误(1.56%)、编码摘录错误(0.98%)、年龄范围未区分(0.78%)、漏编肿瘤形态学编码(0.59%)、错误编码肿瘤后续医疗(0.49%)、先天性与后天性疾病未区分(0.29%)、其他(0.20%)。结论:医院肿瘤内科的病案首页疾病编码质量有待提高,需要临床医师以及编码人员积极参与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与学习,以提升疾病编码的正确性。

  • 标签: 医院 病案首页 疾病编码 错误 原因 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遵照每亩(667.00m2)栽种9400.00株、4700.00株、3800.00株、3500.00株、2800.00株,以及2300.00株的密度控制技术标准,推进开展围绕紫苏作物的栽培生产技术活动环节,且分别推进实施针对实际产量指标项目的规范化测定技术处理环节。本次实验研究结果证实,围绕不同种植密度控制状态之下的紫苏作物实际产量数据测定结果依次为每亩(667.00m2)235.32kg,190.61kg,173.74kg,164.61kg,141.56kg,以及116.09kg。考量到农事操作过程便捷性因素和栽种技术流程便捷性因素,将紫苏作物种植过程密度设置成每亩(667.00m2)栽种4700.00株,且合理开展密植技术处置环节,有助于实现高产技术控制目标。

  • 标签: 紫苏 种植密度 产量 影响作用 研究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编码进行分析,提高编码编码的准确性。方法:自某医院病案管理系统抽取2019年11月~2021年7月期间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病历,共计179份,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临床修订本手术与操作ICD-9-CM-3》第九版(2011修订版)编码原则进行对照分析,统计其中另编码轴面的病历数量。结果:179份病例中只有5份病历另编码轴面(00.74-00.78),仅占2.8%。结论:编码员对手术分类掌握不熟,主动与临床医师沟通意识不强;需加强与同行交流,以提高手术编码质量。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假体轴面,ICD-9-CM-3,另编码 
  • 简介:摘要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对舌鳞癌细胞SCC9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用慢病毒转染至SCC-9细胞中,使HOTAIR过表达,利用Transwell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细胞侵袭能力变化。结果:过表达HOTAIR后,舌鳞癌细胞SCC9侵袭能力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表达HOTAIR促进舌鳞状细胞癌细胞SCC9的侵袭。

  • 标签: HOTAIR 舌鳞癌 侵袭
  • 简介:摘要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对舌鳞癌细胞SCC9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用慢病毒转染至SCC-9细胞中,使HOTAIR过表达,利用Transwell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细胞侵袭能力变化。结果:过表达HOTAIR后,舌鳞癌细胞SCC9侵袭能力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表达HOTAIR促进舌鳞状细胞癌细胞SCC9的侵袭。

  • 标签: HOTAIR 舌鳞癌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旁腺切除术后椎体骨密度、骨矿含量及椎体面积变化。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并行甲状旁腺切除术治疗患者55例,设术前为观察组,术后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吸收发测定骨密度,分析并记录腰椎L1-L4各椎体骨密度、骨矿含量及椎体面积数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各椎体骨密度、骨矿含量及椎体面积较术前均明显增加。结论甲状旁腺切除术能安全有效改善尿毒症患者椎体骨密度情况。

  • 标签: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骨密度 椎体面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予以CT等密度小肝癌MR多序列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本院2021.1.1-2022.12.31期间70例CT平扫等密度小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MR多序列检查,观察MR图像特征及不同MR序列号对小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等密度小肝癌MR图像基本呈长T1、长T2信号特征,位置表浅,T1WI、T2WI、DWI序列及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显示率(高+低信号)分别73.33%、84.00%、100.00%、92.00%、74.67%、84.0%。其中DWI序列显示率最高,较好地对等密度小肝癌进行定性、定位诊断。结论:MR多序列检查在CT等密度小肝癌早期诊断中可发挥良好作用,避免漏误诊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MR多序列检查 CT等密度小肝癌 诊断效能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健康管理在骨质疏松和骨密度降低患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和骨密度降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各50例的A组和B组。B组患者进行常规管理,而A组患者予以健康管理,比较分析健康管理后患者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A组和B组患者骨折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A组患者骨密度逐渐增高,且%的患者骨密度已达到正常标准,B组患者骨密度出现轻微下降,有%的患者有脆性骨折风险。结论针对骨质疏松和骨密度降低患者实施健康管理干预能提高患者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 标签: 健康管理 骨质疏松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健康体检人群的骨密度检查结果,观察其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研究选择2021年2月-2022年2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00名健康体检者,并基于不同的性别、年龄和生活习惯分析他们存在的骨密度差异。同时,我院为100名健康体检者实施了护理干预,并对其骨质疏松和骨量异常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对比。结果:研究对比发现,男性体检者的骨密度比女性体检者高;相较于高龄体检者,低龄体检者的骨密度更高;生活习惯良好的健康体检者(不吸烟、不喝酒),其骨密度高于生活习惯不佳者(吸烟、喝酒),各组差异明显,P<0.05。同时,护理干预后,不论是体检者的骨质疏松还是骨量异常率,均比护理干预前低,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女性、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喝酒等的健康人群,更容易减少骨质含量,而且随着年纪的增长,骨量流失会更为严重。对这些人群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减少骨量异常率,还能对他们的健康状况产生积极影响。

  • 标签: 健康体检 骨密度 检查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究骨质疏松老年患者体重对骨密度和骨折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择150名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并发骨折组40人和未发生组110人。通过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揭示影响骨折风险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长期大量吸烟、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光照不足、饮食习惯差、跌倒、高龄以及骨密度低等是骨质疏松老年患者的重要风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这些风险因素对骨折的影响,并揭示了他们的相对重要性。其中,光照不足是影响骨折风险最大的因素,其次是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发生跌倒。结论 体重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和骨折风险有重要影响。在关注骨密度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其他因素,如性别、吸烟、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光照、跌倒等,在防止骨折时,这些因素也应被考虑。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防护措施。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折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医保病案编码管理中采取全面质量管理对精细化持续改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病案室在2021.1至2021.12对医保病案编码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200份医保病案资料,设为观察组;然后选取我院病案室在2020.1至2021.12实施常规质量管理的200份医保病案编码治疗,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管理质量与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管理质量(岗位意识、病案核查、整理分类)评分更高,且病案编码准确率(填写准确、信息完整)更高,不良事件率(漏填、错填、未编码)更低,(P<0.05)。结论:在医保病案编码的精细化持续改进管理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方案能够显著提高管理效果。

  • 标签: 医保病案编码 全面质量管理 精细化持续改进效果
  • 简介:长链非编码RNA在转录、转录后和表观遗传水平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关于非编码RNA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作用,多围绕于心肌梗死、纤维化及肥厚等方面,对其参与下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的报道甚少.本文旨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长链非编码RNA的调控和参与做一综述,为再灌注损伤的病理机制及缺血损伤中的分子调控网络提供新的研究和治疗方向.

  • 标签: 心肌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长链非编码RNA 氧自由基 钙超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不同样品放置周期对胃幽门螺旋杆菌分型检测结果的影响状况,从而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适宜的胃幽门螺旋杆菌分型检测检测周期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以门诊确诊感染Hp的158例胃肠疾病患者以及163列排除感染Hp的门诊正常人群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用量子点免疫荧光法分别对新鲜血清标本(4小时内)、4℃放置三天、4℃放置一周的血清标本分别进行胃幽门螺旋杆菌分型检测,分析相应的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尿素酶抗体(Urease)检测结果的差异。结论:样品放置3天以内对样品检测结果影响不大、

  • 标签: 标本储存周期 胃幽门螺旋杆菌 量子点免疫荧光法 免疫分型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