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妇女,好发于生育年龄,青春期少见,绝经后萎缩或消退。临床症状取决于其生长部位和瘤体的大小,主要表现有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白带增多、压迫症状等等,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继发贫血、不育、肌瘤变性等问题,从而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目前临床上对于子宫肌瘤的诊断治疗具有较高的重视程度。子宫肌瘤的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西医治疗、中医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本文主要是针对子宫肌瘤药物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和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子宫肌瘤 药物治疗 现状及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 目的:对医院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管理进行一定的探讨。方法:选取医院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5 月收治的患者 500 例,按照患者入院的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 250 例。观察组通过制定抗菌药物的管理和使用方案,并且成立专门小组管理抗菌药物,对患者的菌群进行观察;对照组的患者主要是采用常规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结果:观察组在经过一定的管理之后,患者住院和门诊的抗菌药物总使用量要低于管理之前,并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对医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一定的管理,通过制定的一定的方案来进行使用,能够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

  • 标签: 医院 抗菌药物 管理 合理使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在医院药物调剂中的意义。 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6月我院收治的 5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 n=270)及观察组( n=270)。两组均使用我院自己调剂的药物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使用药学服务干预,对照组患者不做特殊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给药的合理性。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x²=10.913, p=0.001),给药合理率更高( x²=15.152, p=0.001),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 结论:药学服务在医院药物调剂中有重要意义,可显著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提高给药的合理率。

  • 标签: 药学服务 医院药物调剂 意义
  • 简介: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100 摘要:现阶段,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良好改善,促使人们对于药物提出新的要求标准。在现代药物检测过程中,快速检测技术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并将快速检测技术应用到现代药物分析当中。针对现代药物分析,快速检测技术通常依托于高新技术手段,因此这对技术有着一定的要求标准。通过运用快速检测技术手段,可对药物药性实施动态化监测,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可见,快速检测技术的运用对于现代药物分析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关键词:现代药物分析;快速检测技术;运用进展 现代药物分析主要针对范围比较宽的药物分析,除去利用鉴别、检验、含测量定等方式对药物质量实施静态管控之外,药物分析范围已经延伸至药物整体研究与应用范畴当中,涉及药物代谢、药物疗效评估、疾病发展综合评估与动态化分析等,需要构建通量高、尺度多、产量多的新方法、新工艺、新形式。故此,本文主要对现代药物分析中快速检测技术展开分析,简单概述快速检测技术的基本特征与运用进展,以期为药物分析实验探究中检测模式的选取提供可行性依据。 化学发光技术手段 化学发光技术手段作为目前十分多见的现代药物分析中快速检测技术之一,主要运用测量的形式,检测药物的主要成分,并得出不尽相同的化学成分。化学发光技术利用免疫反应酶的作用手段,促使地物与底物间产生相应反应,并通过能量释放,形成光子激发,达到化学发光的效果。根据相关文献资料表明,化学发光技术手段实用性较为显著,且运用十分便捷,经济实惠,因此现阶段化学发光技术手段已经在药物检测中广泛应用 [1]。我国通过自主研发的化学发光技术手段性能指标显著,同时发光时效快,强度高,可以在较少底物的情况下,对多种现代药物实施快速检验。化学发光技术手段的合理应用,可进一步检测药物性能,借助非放射性免疫标记,可以快速检验微量标本。尤其针对肿瘤激素类药物、微量生物活性物质的检测分析,其作用效果显著,有着较高的运用价值。 光谱检测技术手段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记载,光谱检测技术手段主要运用红外光谱技术方式,可以达到快速有效无损检测的效果。借助光谱的分离结束,可达到微米效果的分辨概率,对现代药物本身真假进行快速辨认 [2]。运用红外光谱高频率照射手段,分子自身针对红外吸收之后,可形成不同频率的辐射效果,根据振动变化运动原理,达到跳动或激发状态。然而,借助红外光谱设施仪器,应用红外光进行投射,分析波动与波长曲线,进而形成红外光谱活动现象。通常情况下,红外光谱可以对气态、固态以及液态的药物与性能展开深度分析,利用少量样品,可获取药物本身的性质。针对药物自身不会带来损伤影响,快速获取药物分子结构。现阶段,光谱检测技术手段在现代药物分析中运用十分普遍,通常运用在农业与医药范畴之中。 色谱联合技术手段 色谱联合技术手段自身不作为快速检测技术,但是色谱联合技术有着显著的特殊性,加之我国针对此项技术基于高度关注,运用效果十分理想,因此将其纳入至现代药物分析快速检测之中。色谱联合技术手段主要借助药物自身成分间的吸附性差异与溶解性差异,从而达到物理形式或化学形式的分离效果。 3.1薄层色谱方法 薄层色谱方法针对分离试样溶液位于薄层板当中,借助溶液能够达到试样点开效果,随后实施分离,运用微量物质,实现药物的分离与定性。薄层色谱方法有着显著地耐用性优势,实践操作十分简便,在我国大多数保健品制假中,通常运用保健品加入觚类元素,但是没有对其加以明确注明 [3]。如若长期服用,会对患者本身造成不良影响。利用薄层色谱方法可以对保健品中的成分含量实施快速检测,并联合拉曼光谱方法,可对中草药中的相关成本展开快速判别,保障药物的安全性、可靠性。 3.2液相色谱方法 现阶段,液相色谱方法运用愈发普遍,可以达到药物快速分类的效果。通过运用液体容积,使色谱技术合理使用,确保药物快速分离,强化药物综合检测效率 [4]。为此,液相色谱方法通常用于药物原材料监测之中,可以对每一项原材料实施相应监测,可进一步分析药物微量杂质与代谢物质。 4.DNA扩增检验技术手段 DNA扩增检验技术手段主要利用 DNA片段扩增识别方式,把过去需要花费一定时间才可识别的现象,通过快速检验方式即可得出相应结论。 4.1诊断临床疾病 利用 DNA扩增检验技术手段,可以对 DNA片段病毒展开及时检验,有效分离此病毒。为此,在肿瘤疾病的临床检验与后期判定中,通常运用 DNA扩增检验技术手段 [5]。由于将 DNA扩增检验技术手段运用到肿瘤疾病检验中,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将其当做重要参考依据。 4.2筛查基因 在人体基因检测过程中, DNA扩增检验技术手段有着较高的运用价值,可以对人体不同基因进行筛查,从而得出相关缺陷基因。还能对变异基因的筛查,诊断患者本身的状况,达到遗传疾病与肿瘤诊断与治疗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药物药性分析,药物分析是主要的模式,通过分析药物,可以保障药物运用具有合理性,为药物研究与生产提供可靠的依据。立足于现代药物分析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通过运用高效边界检测,可强化自动检测效果,获取高准确度的药物信息,实时掌握药物动态信息。随着我国化学生物医学成熟发展,加之信息技术手段的合理运用,可尽早实现智能化、科技化自动分析设施的研发,优化药物性能检测技术,促进药物分析事业可持续发展,强化药物综合检测效果,保障用药安全、合理、高效。 参考文献 [1] 孙萍萍 .探析现代药物分析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 [J].生物技术世界 ,2016,No.101(04):221. [2] 徐丽 .现代药物分析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分析 [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v.8(06):155-156. [3] 杨国红 .药物分析和药物质量控制中高效液相色谱仪的运用 [J].中国化工贸易 ,2017,009(018):122. [4] 郝锐 ,武婷婷 .现代药物分析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分析 [J].工程技术 :全文版 ,2016(7):00083-00083. [5] 宋扬 ,贺玉林 ,贾博 .现代药物分析新技术的最新应用 [J].化工管理 ,2017,000(020):176.

  • 标签:
  • 简介:摘要: 2019年,我国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疫情,到目前为止疫情现状异常严峻,尚缺乏特异性预防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治疗药物 研发现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 : 目的 :通过对我院 2017 - 2019 年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调查分析,探讨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使用情 况,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应用参考。 方法 :使用我院 2017 年至 2019 年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使用情况资料,充分利用药物使用频率 (DDD) 和有限的每日费用 (DDC) 进行研究和分析。 结果 :通过调查分析可知 2017 至 2019 年我院药品使用总金额,抗肿瘤药物使用总金额和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使用总金额都在不断增长。 2017- 2019 年用药频度 (DDDs) 索拉菲尼因排在最前面。 由数据显示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以及伊马替尼 2018 - 2019 年排在前三。 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显示我院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使用在呈逐年增加,其中口服靶向药物应用较为普遍。

  • 标签: 肿瘤 分子 靶向 用药
  • 简介:摘要: 支气管哮喘是危害我国儿童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如何更加科学有效地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也成为了近年来的医学热点问题。鉴于此,本文首先对现阶段国内外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传统治疗药物进行了介绍,之后对国内外的新型治疗药物进行了介绍和对比,最后补充了一些其他药物治疗方法,以期为日后提高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提供一些建议和理论参考。

  • 标签: 儿童 支气管哮喘 治疗药物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能够引起人们产生胃肠道疾病的致病菌,当人们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引起人们产生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是常见的胃部疾病,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胃癌的病症,且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后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受到很大的影响。临床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较多,不同的药物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不同,现临床上会采用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方式对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进行治疗,以起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对抗幽门螺杆菌药物的临床进展展开综述。

  • 标签: [] 幽门螺杆菌 质子泵抑制剂 抗生素 铋剂 益生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上药物对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想办法避免其中的坏影响。方法根据以往的医学检验资料和护理、治疗资料分析药物对医学检验的影响。结果药物一般都会有副作用、不良反应,所以会导致医学检验结果不准确,有些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也能掩盖原本的病情而使检验结果不准确,服用多种药物时,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也会使病人的医学检查结果不准确。结论药物对医学检验的影响很大,只有不断的改进医学检验方法,不断提高医学检验的准确率,才能更好的避免药物对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在现今临床上一般不太赞同在服用药物后进行医学检验,因为没有更好的医学设备和更新的检验方法,所以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是很大的。

  • 标签: 药物 医学检验结果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我院2019年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入分析,研究其使用的强度,以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对我院2019年各科室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收集,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强度进行计算,并展开进一步的分析。结果 从总体上看,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比较稳定,只有一小部分阶段出现了强度偏高的情况。结论 我院在2019年加强了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上逐渐向更加合理、规范的方向转变,但是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用药过于集中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医院还要进一步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真正达到合理用药的目标。

  • 标签: 抗菌药物 使用强度 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对皮下注射抗凝血剂患者减少皮下出血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48例行抗凝血剂皮下注射患者按照注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行常规质量控制)、实验组(结合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予以质量评价与改进),各24例。比较两组皮下出血情况及满意度。结果:相较对照组,实验组皮下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性(P

  • 标签: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皮下注射抗凝血剂 皮下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 白内障患者植入非对称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 , MIOL )后日、夜、日近、夜近 对比敏感度( contrast sensitivity , CS ) 与眩光 CS 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病例研究。 选取在我院诊断为单纯性白内障,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非对称区域折射 MIOL 植入术的患者 84 例( 168 眼)为研究对象,其中主导眼植入 Lentis Mplus LS-313 MF15 IOL (视近区位于颞上方) ,另一眼植入 Lentis Mplus LS-313 MF30 IOL (视近区位于鼻下方) 。观察术前、术后 1m 、 3m 、 6m 患者日、夜、日近、夜近 CS 和眩光 CS 。结果: 白内障患者植入非对称区域折射 MIOL 后,无眩光和眩光状态下, 1.8 c/d 、 3 c/d 、 6 c/d 、 12 c/d 、 18 c/d 、 24 c/d 各空间频率的日、夜、日近、夜近 CS 值均比术前显著增高( P 值均< 0.05 );结论:白内障患者植入非对称区域折射 MIOL 后 CS 得到明显提高,改善了患者的视觉质量。

  • 标签: 白内障 非对称区域折射 MIOL 对比敏感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形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46例于我院接受胸管注入化疗药物治疗的肺癌患者,纳入时间为 2017年 11月至 2018年 11月,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 23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形式,对比 2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患者护理前不良情绪未见差异( P> 0.05),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护理后抑郁情绪、焦虑情绪评分较低,实验组造血功能异常、肝肾功能异常、消化系统障碍、胸闷等并发症发生率( 26.09%)与参照组( 73.91%)相比较低,组间具有明显差异( P< 0.05)。结论:对肺癌患者胸管注入化疗药物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确切效果,应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肺癌 化疗药物 胸管 综合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