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0世纪末,分子生物生物领域呈现出飞速发展的趋势,基因克隆技术逐渐成熟,开创了一个新的后基因时代,为遗传病诊断、微生物检测提供了借鉴和创新思路。免疫系统疾病诊断、肿瘤诊断与评价等。论文简要介绍了分子生物技术在医学研究中的有效应用,分析了分子生物技术在医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展望。

  • 标签: 分子生物学技术 医学检验 应用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下呼吸道感染的微生物检验结果。方法:选择2021年05月-2022年05月到本院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30例,对全部患者实施微生物检验,而后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分析检验结果和治疗效果。结果:30份送检标本中分离病原菌,阳性率为93.33%,其中17株革兰阴性菌,占比60.71%,6株为革兰阳性菌,占比21.42%,5株真菌,占比17.86%;治疗效果中显效22/30(73.34%)、一般              7/30(23.33%)、无效              1/30(3.33%)、总有效率29/30(96.67%)。结论:运用微生物检验方式对下呼吸道感染诊断,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微生物学检验 结果 病原菌分布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检验检疫中,实施分子生物技术,对检验效果的影响价值。方法:纳入样本时间在2019.04-2022.05时间段内,院内收集80例微生物标本为样本,均对80例微生物标本实施传统检验手段(对照组),分子生物技术(实验组),对比统计纳入样本检出率。结果:实验组研究数据相比较之对照组,分子生物技术开展后,实验组检出率改善趋势较为积极,(P

  • 标签: 分子生物学技术 检验检疫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子生物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准确率。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6月期间在我中心核酸实验室接受病原微生物检验的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患者;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RT-PCR检验、荧光RT-PCR检验;对两组的阳性检出率以及患者检验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为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检验阳性率(49.02%),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对检验的满意度对比,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时,使用分子生物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病原微生物的检验准确率,并且患者对检验的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病原微生物 分子生物学技术 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食物及食品安全问题是现今社会各界均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与居民健康安全息息相关,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群发性等特点,除却对患者健康产生威胁外,还会对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临床诊疗中食物中毒患者多为细菌性食物中毒,以副溶血性孤菌、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见,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有赖于明确高效的诊断,微生物检验是针对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较为常用的检测手段,本文主要就微生物检验在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中的具体应用、检验结果与价值进行分析。

  • 标签: 微生物学检验 细菌性食物中毒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医学微生物教学方式的创新,能够更好的促进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方法:医学微生物理论教学时,可以利用引导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可以加强教学改革与发展。结果:引导式教学模式合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能够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结论:引导式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这是教学改革之下的产物,能够使得学生思维能力得以提升,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精神,为今后的医学微生物的教学质量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 标签: 医学 微生物学 引导式 教学模式 应用 思路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中关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效果评价。方法:选取了2019年-2020年我中心收治的78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其中35例食物中毒患者的呕吐物、30例与此次中毒有关的厨师进行手拭子和13例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操作间进行采样检验,从而分析造成中毒的主要原因,本次检验所有行为符合相关标准。结果:78例食物中毒事件所采集的微生物检验,从细菌种类检测结果来看,检出率最高的是沙门菌48.33%,检出率最低的是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8.33%;从样品分类来看,检出率高的是食品,检出率最低的是厨具。结论:加强对食物中毒的微生物检验,能够详细的了解导致中毒原因,分析细菌的污染源,从而为临床医治和诊断开展奠定基础。

  • 标签: 细菌性食物中毒 微生物学检验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植物内生菌因其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微生物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药用植物内生菌的研究。本文章将从药用植物内生菌与宿主间的关系以及产生的活性代谢产物的生物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内生菌 药用植物 关系 活性代谢产物 生物学作用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医学院校病原生物实验安全隐患及导致安全危险的人为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安全问题特点,针对性地从加强实验室环境安全管理、强化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管理能力、注重医学生安全教育和增强操作防范意识、提高安全素养等方面探讨实验室安全维护优化的策略。

  • 标签: 实验室 病原生物学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食物中毒中,因为细菌而引发的中毒事件占比很高。食物的生产、食物的运输、食物的储存和销售等环节,都可能因细菌侵入而引发风险最终引起食物中毒事件。采取科学合理的检验方法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对引发食物中毒的细菌微生物进行病原学分析,可以更好地为食物中毒的诊疗过程提供参考,同时,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细菌 食物中毒 疾病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感病毒检验中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中心所接收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采集2份流感病毒检验标本,采取不同的检验方法。将1号流感病毒检验标本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性RT-RCR法进行检验,将2号流感病毒检验标本作为观察组,实施实时荧光定量RT-RCR法进行检验。比较两组的检验结果的流感病毒检验阳性和流感病毒检验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流感病毒检验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流感病毒检验 分子生物学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口腔疾病患者人数激增,因此,口腔医生便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生物基础是必不可少的。鉴于此,本文将针对口腔医学所涉及到的生物基础知识,做出了列举并提出了学习生物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阻碍,最后结合学习过程中的思想,探讨了一些具体的实验学习方法。

  • 标签: 口腔医学 生物学知识 学习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选择应用微生物检验的效果。方法:均予以计算机随机化选择的方法,将本中心接受的60份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人员食物样本进行分析探究,将上述的粪便等样本进行微生物检验,开展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对60例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菌类型、检出样本来源进行分析记录。结果:在各类细菌微生物检出率对照上,得出沙门氏菌占到了26.67%,与其他微生物检出率相差较大(P<0.05),而唐菖蒲伯克氏菌检出率最低,占到了8.33%,其它微生物介于两者之间;在不同细菌微生物检出的样本来源对照上,得出粪便占到了58.33%,与其他样本来源相差较大(P<0.05)。结论:针对细菌性食物中毒人员食物样本,选择应用微生物检验有助于确定病原菌、污染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细菌性食物中毒 微生物学检验 应用
  • 简介:摘要:临床微生物检验作为一门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具备技术性强和涉及范围广的特点,学好该课程能够进一步丰富医学上的专业知识,提高其专业素养,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立足于社会,为未来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为了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实习课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需要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过程,如此可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增强其学习热情,树立更为崇高的医学理想。

  • 标签: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实习课教学 课程思政
  • 简介:摘要:目的:关节腔内PRP疗法对骨性关节炎疼痛的生物机制探究。方法:在动物模型和一些临床试验中,已经发现PRP对神经递质的调节能够减少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结果:例如,PRP疗法后,患者关节液中的乙酰胆碱浓度显著降低,与此同时,患者的疼痛感觉也得到缓解。这可能是因为PRP中的生长因子,如NGF,可以调节乙酰胆碱在神经终末的释放,从而影响疼痛的传导和感知。结论:PRP疗法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活性,从而影响疼痛的传递和感知,为骨性关节炎患者带来疼痛缓解。但需要注意的是,PRP疗法对疼痛的影响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和验证,尤其是其长期效果和可能的副作用。

  • 标签: PRP疗法 关节腔内治疗 骨性关节炎 疼痛 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问题导向教学方法在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整合改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级我校护理专业的96例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学生分为普通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8例,普通组行传统教学法,研究组行问题导向教育法,比较分析两组学生的各项能力评分。结果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相比较普通组,研究组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附加病例分析能力及问题发现及解决能力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病原生物及免疫课程整合改革的过程中应用问题导向教育方法,可显著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附加病例分析能力、问题发现及解决能力,激发学生的主管能动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有效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值得在课程改革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课程整合改革 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 问题导向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专科《病原生物与免疫》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2015级3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观察对象,在其《病原生物与免疫》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回顾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结果在专科《病原生物与免疫》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合作意识、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气氛、自学和问题解决能力、问题思考能力和学习热情等调查指标结果均较为满意。结论在专科《病原生物与免疫》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善,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

  • 标签: 专科学生 课堂教学 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