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性,25岁。因“腹痛4d,阴道出血1d”于2008年11月20日急诊入院。病史采集:已婚,G0P0。平素月经规律,量中,痛经(偶尔剧烈)。LMP:2008年10月31日。入院前4d因便秘院外服泻药(果导片及麻仁丸),

  • 标签: 巨大子宫肌瘤 非孕期 变性 感染 坏死 急诊入院
  • 简介:患者女性,22岁。因“盆腔肿块”就诊。病史采集:既往体健,无腹痛、腹胀、腰痛。月经规律,量中,无痛经。无原发性高血压病史。妇科检查:外阴呈已婚未产式,宫颈肥大,轻度糜烂,子宫左前位,后方和左侧附件区触及一(8~10)cm包块,活动差,压痛。

  • 标签: 功能性副神经节瘤 女性 盆部 高血压病史 盆腔肿块 病史采集
  • 简介:患者女性,25岁,已婚,南京市人。因“本院常规三维超声结果示胎儿右手多指畸形要求终止妊娠”,于2011一08—20入本院。病史采集:平素月经规律[(4~5)d/30d],14岁初潮,经量中等,无痛经史。G。P。。LMP:201I-03—12。停经1个月时曾感冒1次,未治自愈。停经50d时阴道流血,外院给予黄体酮等保胎治疗后好转(具体不详)。停经早期轻度早孕反应,无放射线、毒物接触。

  • 标签: 超声诊断 右手 胎儿 缺如 孕周 孕龄
  • 简介:患者女性,44岁,孕4产1,住院号为247558,因“发现子宫肌瘤3^+年,月经增多2个月”于2008年2月15日入院。病史采集:平素月经正常,3^+年前发现子宫肌瘤,随访无特殊。末次月经为2008年1月7日,之后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淋漓不尽、量中、色暗红。妇科检查:外阴发育良好,已婚已产式,阴道畅,无充血,少许暗红色血性分泌物,宫颈光滑,子宫增大如孕2^+个月,

  • 标签: 子宫肌瘤 多发性肌瘤 阴道不规则出血 畸胎瘤 输卵管 月经增多
  • 简介: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入园难”问题突出。

  • 标签: 学前教育 国务院 社会公益事业 终身学习 教育体系 改革开放
  • 简介:患者女性,30岁。因"停经13+4孕周"于2011-07-12在本院产科门诊进行规律产前检查。病史采集:已婚,G4P2+1,LMP为2011-04-15。初次产前检查孕龄为13+4孕周,经超声检查核实孕龄为12+3孕周。本例胎儿系珍贵儿(前2次娩出儿童均死亡)。孕妇自述孕前体重为95kg,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为33.66kg/m2。入院查体:身高为168cm,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病 过度肥胖 糖尿病 产前检查 产科门诊 病史采集
  • 简介:患儿女性,生后46min,因全身发绀,反应差30min于2010年1月12日收入院.病史采集:患儿系G1P1,胎龄为34孕周,因中央型前置胎盘、阴道流血行剖宫产术娩出,Apgar评分1-5-10min分别为7-4-4分,出生体重为2100g,羊水清,约30mL.入院查体:HR为(30~40)次/rain,R为10次/min,一般情况差,刺激反应差、无哭声,全身发绀,以面部、四肢为重,伴呻吟,见明显吸气性三凹征及点头样呼吸,双肺呼吸音低,心、腹(一).

  • 标签: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早产儿 中央型前置胎盘 APGAR评分 气胸 入院查体
  • 简介:患者女性,40岁,因“腹胀3^+个月”于2008年7月613入院。病史采集:腹胀,无腹痛、腹泻,腹部包块平脐。妇科检查:外阴已婚经产式,阴道畅,宫颈光滑,子宫平位,大小触及不清,腹部可触及一平脐包块,双侧附件区触及不清。

  • 标签: 右侧卵巢 左侧卵巢 囊腺瘤 多房性 类癌 黏液
  • 简介:患者女性,40岁,因"停经40d,下腹痛伴肛门坠胀2d"于2009-10-22,06:30am入本院.病史采集:患者系G6P3,顺产1子2女,末次生产3个月后放置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device,IUD)1枚,17年前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单纯丝线结扎),14年前意外宫内妊娠1次,人工流产终止妊娠后官腔内未见IUD,遂再次放置IUD1枚,于3年前取出.

  • 标签: 放置宫内节育器 输卵管妊娠流产 黄体破裂 盆腔异位 双侧输卵管结扎术 放置IUD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64号“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将于2009年6月1日施行。“办法”要求,诊疗科目中设有产科或儿科的医疗机构,应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开展遗传代谢病血片采集及送检、新生儿听力初筛及复筛工作。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目前包括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等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听力障碍。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

  • 标签: 新生儿疾病筛查 筛查管理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中华人民共和国 遗传代谢病 卫生行政部门
  • 简介:患者女性,69岁,身高为164cm,68kg。因"卵巢低分化宫内膜样腺癌(ⅢC期)拟行第4个疗程治疗"于2011-12-05入本院。病史采集:3个月前因发现盆腔占位1个月,下腹胀痛1+个月于2011-08-28在本院行"诊刮术+开腹子宫全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肠粘连松解术",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卵巢低分化宫内膜样腺癌(ⅢC期),进行3个疗程规范化疗(表1)。

  • 标签: 上皮性卵巢癌 化疗方案 药师参与 治疗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开腹子宫全切除术
  • 简介:患者女性,36岁,以“阵发性腰部隐痛1年,停经3个月”于2008年11月24日入院。病史采集:体健,平素月经规律,(3~5)d/(35~40)d,量中,色红,无痛经。G4P3,曾行阴式分娩3次,人工流产术1次。3年前外院行宫内置环术,术后无异常,1年前因早孕行人工流产术,术中未见宫内节育器,而行第2次宫内置环术,术后腰部阵发性隐痛,未就诊。末次月经为2008年9月4日。

  • 标签: 不完全纵隔子宫 节育器异位腹腔 人工流产术 宫内置环术 腰部隐痛 宫内节育器
  • 简介:患者女,52岁,因“不规则阴道流血1年”于2005年3月20日入本院妇产科。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未扪及,腹部未触及肿块。妇科检查:外阴已产型,阴道畅,有少量血迹,宫颈光滑,子宫后位,大小正常,质软,左附件区扪及直径约6cm包块,实性感,边界清楚、活动,质地偏软。超声检查提示:宫腔内45mm×38mm回声光团,左附件区68mm×42mm低回声肿块。诊刮病理检查:子宫内膜腺癌。拟诊子宫内膜癌累及左卵巢癌。于2005年3月26日行广泛性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及盆腹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子宫增大,8cm×5cm×4cm,形态规则,剖视见宫腔内后壁直径为4cm包块,呈灰白色,鱼肉状,质脆;左卵巢增大,6cm×5cm×5cm,呈灰白色,结节状,表面无破口,质中偏软,切面实性,呈灰白色;右侧卵巢外观形态、大小正常。术后病理组织学切片显示:子宫内膜低分化腺癌,子宫深肌层可见癌栓,盆腔及腹主动脉旁各组淋巴结呈阴性。免疫组化:宫内膜腺癌ER(+)、PR(+);左卵巢小细胞恶性肿瘤,NSE(-)、SYN(-)、EMA(-)、LCA(+),支持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最后诊断:子宫内膜腺癌合并卵巢原发性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

  • 标签: 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 子宫内膜癌 卵巢癌 原发性 全子宫双附件切除 不规则阴道流血
  • 简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 标签: 未成年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 保护法 身心健康 合法权益
  • 简介:目的CYP11A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10年3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妇产科就诊的289例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并纳入PCOS组;选择同期于本院参加健康体检的220例健康妇女纳入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患者血清中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及睾酮水平等。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两组受试者CYP11A1基因SNPrs4077582和rs11632698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析两组受试者的等位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并对年龄、人体质量指数(BMI)及血清性激素水平在不同基因型受试者中进行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本研究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者本人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1两组受试者的年龄、BMI等基本资料和FSH、LH、LH/FSH、雌二醇和睾酮等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CYP11A1基因SNPrs4077582等位基因型(CC、CT和TT)在PCOS组患者中的分布分别为24.9%、49.8%和25.3%,而在对照组中分别为34.5%、46.4%和19.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9,P=0.041)。等位基因T在PCOS组中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263,P=0.012)。而CYP11A1基因SNPrs11632698的等位基因型分布在两组受试者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16,P=0.181)。3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PCOS组中,CYP11A1基因SNPrs4077582位点3个不同基因型PCOS患者的年龄、BMI等基本资料和各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对照组中,LH与LH/FSH在3个不同基因型受试者(CC、CT、TT)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62、21.046,P〈0.001)。结论CYP11A1基因SNPrs4077582位点与PCOS的�

  • 标签: 胆固醇侧链断裂酶 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态性 单核苷酸
  • 简介:1-脱氨基-8-D-精氨酸血管加压素(DDAVP)是人工合成的血管加压素类药物,可提高健康人群及血友病(hemophilia)患者血浆因子Ⅷ(FⅧ)、vonWillebrand因子(vWF)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在国外,DDAVP成功用于防治轻型血友病A(HA)、1型血管性血友病导致的出血事件,已有30多年历史。越来越多研究证实,DDAVP对女性HA携带者、已有抑制物产生的HA及获得性HA,甚至对血友病B(HB),也有一定治疗作用。DDAVP使用安全、价格低廉,尤其可降低因使用血液制品导致的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肝炎病毒等的传播及因反复使用外源性FⅧ导致的FⅧ抑制性抗体产生的危险。因此,建议对新诊断为血友病的患者,也应进行DDAVP应答测试,以评估患者在将来防治出血性事件时使用该药的可能性和方案。

  • 标签: 血友病 1-脱氨基-8-D-精氨酸血管加压素 药物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Notch1蛋白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蛋白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PE)孕妇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住院,行择期剖宫产术分娩的65例重度PE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发病孕龄不同,将33例早发型重度PE孕妇(孕龄≤34孕周)纳入早发型重度PE组,将32例晚发型重度PE孕妇(孕龄>34孕周)纳入晚发型重度PE组。同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择同期在本院住院因胎位异常或者胎儿窘迫行择期剖宫产术分娩的30例孕妇,纳入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Notch1和PPAR-γ蛋白在3组产妇胎盘组织中的分布及相对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3组孕妇的年龄、孕龄和Notch1、PPAR-γ蛋白平均灰度值等进行整体比较,再采用最小显著差异(LSD)法进一步对3组孕妇Notch1和PPAR-γ蛋白平均灰度值进行两两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孕妇胎盘组织中Notch1和PPAR-γ蛋白平均灰度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准文号:201601027),并且与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早发型重度PE组、晚发型重度PE组和对照组孕妇的年龄和孕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Notch1与PPAR-γ蛋白在3组产妇的胎盘组织中均有表达,Notch1蛋白主要定位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细胞质中,呈淡黄色-深棕色颗粒。PPAR-γ蛋白主要定位于绒毛细胞滋养层细胞核,少部分表达于细胞质内,呈黄褐色-深棕色颗粒。③3组孕妇胎盘组织中Notch1和PPAR-γ蛋白平均灰度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565,P=0.012;F=8.694,P=0.006)。3组孕妇胎盘组织中Notch1蛋白平均灰度值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

  • 标签: 先兆子痫 NOTCH1 PPARΓ 滋养细胞 胎盘 孕妇
  • 简介:患者女性,39岁。因"产后12年,复发性流产2次",于2011-08-12入本院。病史采集:G3P1,平素月经规律,(5~7)d/(28~32)d,量中等,无痛经史。2002-09-12足月顺产1女婴,现体健。产后放置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device,IUD),2007年7月取出IUD后准备生育第2胎。2009年7月,

  • 标签: 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 复发性流产 血型不合 产后放置宫内节育器 RH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Id-1,-3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CIN与CSCC患者的组织标本分别为22例与6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EnVision二步法检测标本组织中Id-1,-3蛋白表达水平(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对CSCC的临床分期标准进行CSCC临床分期。本组CSCC患者中,FIGOⅠA、ⅠB、ⅡA、ⅡB期分别为4,29,28及6例。本组CIN标本中,CINⅠ-Ⅲ级分别为3例,5例和14例。结果在CINⅠ-Ⅲ级标本中,CINⅢ级(n=14)较CINⅠ-Ⅱ级(n=8)的Id-1,-3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CSCC标本来源于年龄≤40岁、FIGOⅠ-Ⅱ期、有脉管浸润、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时,则Id-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显著高于〉40岁、FIGOⅢ期、无脉管浸润、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CSCC标本中癌组织分化程度、肌层浸润与癌灶直径对Id-1蛋白表达水平无影响(P〉0.05)。若CSCC标本来源于伴淋巴结转移患者,则Id-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年龄、CSCC的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脉管浸润、肌层浸润及癌灶直径等对Id-3表达水平无影响(P〉0.05)。结论Id-1,-3在CIN、CSCC中均有表达,表达水平与CIN级别及CSCC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有关。Id-1,-3或许可作为CIN、CSCC基因治疗的候选靶基因位点。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肿瘤 鳞状细胞 宫颈肿瘤 原发性 子宫颈 ID-1 I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