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精神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84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间,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平均分组,确保每组各 42例,其中一组为参照组,给予该组常规护理,另外一组为实验组,给予该组精神康复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 BPRS评分以及家属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BPR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有明显差异,且实验组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实验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 p<0.05)。 结论 精神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理能力、认知能力,促进疾病与功能状态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精神康复护理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治疗前期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选择PANSS(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社会支持评价量表、艾森克个性调查问卷、DSM-Ⅲ(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轴-V病前1年社会功能评价、大体功能评定量表等评估影响患者精神病治疗前期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出院随访1年后39例患者预后良好,良好率65.00%;60例患者治疗前家庭和社会支持因素、是否存在注意障碍、起病疾患形式、教育水平高低等因素对治疗预后有直接影响(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前期因素均会影响其精神病治疗效果和预后。

  • 标签: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精神病治疗 前期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随着《精神卫生法》的颁布实施,精神病人如何住院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困扰者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本院分析《精神卫生法》实施以后5个月的入院病人共761例的入院模式。从门诊就医、入院告知、住院知情同意、治疗知情同意等多方面制定充分体现精神病人“自愿原则”的相关流程,避免“非自愿”扩大化,在法律规定下“依法行医”。

  • 标签: 精神卫生法 精神病人 自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抗精神病药物中毒患者的精神心理与个性。方法按选取本院精神科收治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100例,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接受简明精神病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以明尼苏达多相个性量表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简明精神病量表和汉密顿焦虑量表的数据对比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汉密顿抑郁量表的对比结果(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明苏达多相个性量表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精神病药物中毒患者具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其中以焦虑抑郁、缺乏活力、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以及明显的神经症性格为主要表现,从而导致他们容易做出服药中毒的行为。

  • 标签: 抗精神并能药物 药物中毒 精神心理 个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精神科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2月我院精神科治疗的住院精神病患者,共13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132例患者在医院中的诊治情况(主要包括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统一的整理、分析。结果①在132例精神病患者中,用药频率最高的药物为利培酮、氯氮平和阿立哌唑,其所占比例分别为45.45%、37.12%、23.48%。②在132例精神病患者中,用药类型以单一用药和联合二种用药为主,其所占比例分别为46.21%、31.06%。其中,以联合三种用药及联合四种用药的用药类型中出现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较为普遍,所占的不合理用药比例分别为26.32%、27.27%。结论我院住院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科药物的使用情况中,有不合理的状况存在,临床医生应严格注重精神药物的安全使用性,完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药物合理性。

  • 标签: 住院精神病 精神科 药物 合理使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根据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增加专业精神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论专业的精神护理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控制,让患者获得更加安全的家居安全。

  • 标签: 护理干预措施 老年痴呆病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100例医院收治的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给予对症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对于临床护理的依从性,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家属对于临床护理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在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以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精神发育迟缓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特征提供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对于临床护理的依从性,同时能够满足家属对于临床护理的要求,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障碍 心理特征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现状。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88例医院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单药氨磺必利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单药齐拉西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甲状腺激素以及性激素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ANSS评分、甲状腺激素以及性激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PANSS评分、甲状腺激素以及性激素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齐拉西酮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价值要高于氨磺必利,该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对患者内分泌的影响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齐拉西酮 氨磺必利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康复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2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精神康复。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进行评分,观察患者社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社会功能缺陷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神康复有助于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功能。

  • 标签: 精神康复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本文以94位罹患精神发育迟滞伴有精神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式,通过对两组病患日常生活能力、焦虑抑郁状态、社会功能与精神状态及最终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得出了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病患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病患焦虑抑郁情绪,还能够大幅提高病患整体治疗效果,因此对于精神发育迟滞伴有精神障碍而言意义重大。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障碍 心理影响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康复护理用于精神分裂症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2年4月-2023年3月本科接诊精神分裂症病人(n=76)。试验组采取精神康复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BPRS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BPRS评分:干预后,试验组低至(21.97±3.04)分,但对照组却达到(29.15±4.67)分,比较发现:试验组数据更低(P<0.05)。不良行为:试验组5.26%,对照组21.05%,比较发现:试验组数据更低(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用精神康复护理,病人的精神状态改善更加明显,不良行为发生率也更低。

  • 标签: 精神康复护理 价值 精神分裂症 不良行为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心理应激增加,社会压力增大,使得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的患病率在上升,社会疾病负担在加大。然而公众缺乏精神卫生知识,对此认识不足,就是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和家属也不能正视所患疾病,甚至为此感到羞耻,加大了防治这类疾病的困难。

  • 标签: 精神卫生知识 心理障碍患者 精神疾病 心理应激 社会压力 疾病负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前几天笔者在出门诊时接待了一个小伙子,他说:“我母亲今年64岁,有高血压病史7-8年了,最近半年来老忘事,做事丢三落四,情绪也不稳定,常因一点小事发脾气、哭泣,睡眠有时昼夜颠倒、不规律,白天睡,晚上不睡。有时还说我家的鸡蛋、油盐少了,认为被邻居偷了。以前我母亲没有精神病史,我们也不知道她是不是患上了精神病。”

  • 标签: 精神病 发脾气 高血压病史 昼夜 门诊 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