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作为扬州八怪之首的画梅大家,农的梅花极富魅力。他以画梅为参禅,为我们呈现出一派禅境,引人入胜。

  • 标签: 禅境 金农 扬州八怪
  • 简介:<正>1989年1月2日至29日,焦作市文物工作队在市区西南隅焦作电厂三期扩建工程施工中,发掘清理了一座有确切纪年的金代雕砖墓。墓室被扰乱,东壁已被损坏,由于墓内积水过深,葬具、葬式不详。现简报如下:一、墓室结构这是一座用小砖砌筑的八角形仿木结构彩绘雕砖单室墓。该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四部分组成(图一)。墓砖一般长30、宽15、厚6厘米。墓坐北面南,南偏东3°。墓道:呈长方形,台阶式,坡度为50°。深3.88米,上窄下宽。上部台阶处宽0.40、下部平面处宽1米。台阶9级,一般高0.35~0.40、宽0.40~0.55米最下台阶距墓门2.94

  • 标签: 发掘简报 八角形 仿木结构 金代 长方形 大定
  • 简介: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反复出现的从分裂割据到全国统一循环进程中最后一个分裂时期,也是地处宋、政权与甘青草原藏族部落势力三方交界地的宕昌地区的一个特殊时期。就历史意义来说,这一时期是宕昌国之后宕昌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不仅宕昌在宋、

  • 标签: 割据 部落 中国历史 政权 历史意义 藏族
  • 简介:槐先生,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和考古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之一,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在50多年的考古生涯中,为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为河南省文物考古事业,为夏商考古研究做出了极大贡献.

  • 标签: 安金槐 先生 生平 考古事业 考古学家 突出贡献
  • 简介:曹氏家族长期在敦煌地区经营其家族关系。曹氏与索氏联姻后,张议潮成为曹议的外父王,为曹议的登台奠定了合法性;一批张氏成员为曾议在战场上效忠,也成为其他官员的榜样。曹氏联合了敦煌地区的实力派家族,如阎氏、李氏、阴氏、罗氏,曹氏政权的政治军事力量得到巩固;曹议大力扶持佛教,利用佛教在敦煌百姓中的影响巩固了政权。曹议还提拔了一批普通家族的子弟,巩固了基层统治,形成了对豪宗大族力量的遏制。张氏与曹氏政权的交替,实质是家族实力的消长变化。初期的曹氏归义军政权形成了以曹氏家族为中心,各大家族联合统治瓜、沙的政治格局。

  • 标签: 敦煌 曹议金 家族 佛教
  • 简介:黄德馨先生著《楚爱研究》一书,载有“寿春铅质冥币”拓片一帧(见该书116页图18),注明“1933年寿县出土”。其正文云:“方形铅饼,四角略圆,长5.5、宽4.8厘米,正面戳印10枚,印文为‘寿春’,系安徽寿县出土”(见该书115页)。但是,这一资料的来源和出处却无说明。又,赵德馨先生著《楚国的货币》一书,也载有“寿春铅质冥币”拓片一帧和黄书所载完全相同,出自一源,注明“1933年安徽寿县出土,重116.2克”(见该书99页图3-10)。

  • 标签: “寿春”楚金冥币 黄德馨 铅质冥币 古器物 考古学
  • 简介:河北地区宋墓葬的主要形制有砖室墓、砖石混筑墓、石室墓、土坑墓等四大类型,其中以砖室墓和土坑墓居多,圆形、单室为主,土坑墓以洞室墓为主。装饰有砖雕、壁画、建筑彩绘、泥塑等,其中大多数墓葬采用多种装饰技法相结合的装饰风格。从宋至墓葬形制渐趋多样,装饰内容逐渐成熟、复杂。

  • 标签: 河北地区 宋金时期 墓葬 形制 装饰
  • 简介:多年来郑州地区陆续出土的多枚金代末年官印,时于研究金代晚期的官制、兵制及蒙战争的军事形势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本文作者认为,其中四枚官印为天兴元年八月(1232年)蒙郑州之战军所遗散的,登封的两枚官印则来自于天兴二年(1233年)中京(洛阳)陷落时的溃军。

  • 标签: 郑州市 官印 金代 “都招抚印” “招抚司印” “都统印”
  • 简介:湖北枝江万福垴遗址今年出土十一件件西周时期楚国甬钟,这是一次颇为重要的发现。在明确为西周时期楚国的青铜器中,当代在楚地出土还是首次。出土地在枝江更有特别的意义,众所周知,枝江可能是西周时期楚国都城丹阳所在之地。虽然在传世历史文献的记载中,枝江说只是淅川说、秭归说等诸多说法中的一个,但这一看法契合于楚文化与江汉地区传统文化密切的关联,至今仍然为不少

  • 标签: 公钟 吉金系 楚公
  • 简介:戗金工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漆器锥画。目前考古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锥画漆器见于西汉时期的墓葬中,最著名的当属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两件夹芝胎漆奁:一件是狩猎纹漆奁。奁盖和奁身里外布满了用金属工具刻画的花纹。另一件是双层六子漆奁。奁面的纹饰也是用金属工具刻画的。

  • 标签: 秦汉时期 西汉时期 考古发现 马王堆 漆器 工具
  • 简介:2012年5月至6月间,受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委托,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库伦文物管理所联合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的三家子遗址进行了发掘.此次发掘共出土动物骨骼遗存77件,分别为哺乳动物及软体动物两大类,其中,牛骨的数量最多,其次是家猪.

  • 标签: 动物骨骼 库伦旗 三家子 通辽市 遗存 出土
  • 简介:达茂石人沟游牧文化调查面积约25平方公里。发现战国、回鹘、蒙元等不同时期游牧民族的祭祀性遗迹、墓葬和居住址34处,遗迹类型有圆形和长方形石圈、圆形和长方形石堆、圆形带缺口的石墙以及椭圆形带石台等。充分体现了阴山以北草原地区不同时期游牧民族的文化、经济和生存状态。

  • 标签: 文化遗存 游牧民族 祭祀性 达茂旗 长方形 包头市
  • 简介:2013年,临泉县博物馆在铜城镇做调查时再次发现了一块楚版,为当地近年来发现的重要文物之一。这块楚版平面略呈长方形,长19.5、宽15.9、厚4.2mm,重12.01g(取最大值),钱体上下两侧切割痕明显,左侧上下两边有切割后留下的茬边,呈对角状。钱体正面钤有阴文方印,为大篆“郢舀”二字,字迹清晰且字口深峻,字体基本完整,惟“郢”字右上部略有变形,应是右侧切割槽挤压所致;背部略鼓(图1)。在背面的中部发现有刻划符号,其含金量尚未检测(图2)。

  • 标签: 战国 安徽 刻划符号 博物馆 临泉县 长方形
  • 简介:正步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首饰。文献中最早出现"步摇"之名的是战国宋玉所著《风赋》,其云:"主人之女,垂珠步摇"①。东汉刘熙所著的《释名·释首饰》解释步摇为"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②。可见早期步摇的一大特征就是"垂珠"。这种装饰品上的"垂珠"随着佩戴者的步履而颤动摇曳,因而称之为步摇。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帛画中的贵妇,头上所戴的饰物连缀着多颗圆珠,许多研

  • 标签: 慕容鲜卑 世纪初 冠饰 装饰品 喇嘛洞墓地 鎏金
  • 简介:家具是人类社会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器具,近千余年来,低矮型家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直至宋辽以后,高大型家具普及并成为社会生活主流。近年来,大同地区发掘了多座辽墓葬,除壁画墓绘有的家具式样外,还出土了大量家具类模型。本文试以此为线索,通过大同地区辽墓出土的家具概况,简要分析辽两朝家具的式样、特点、功能及装饰风格等。

  • 标签: 辽金 家具 装饰
  • 简介:马球,古称出鞠、打球或击球,是骑在马上以球杖击球入门的一种运动。关于马球的起源众说纷纭,有“波斯说”、“吐蕃说”和“中原说”,至今尚未统一认识。马球在我国汉代就有记载,盛行于唐、宋、辽、,至清代开始淹没。现代马球运动是在19世纪50年代由英国人从印度带到欧洲并传播至全世界。

  • 标签: 马球运动 宋辽金时期 19世纪50年代 统一认识 全世界 英国人
  • 简介:早在1973年发现的焦作墓一邹(王复)画像石墓,在经历26个春秋后,搬迁到洛阳古墓博物馆复原,已于1999年下半年告竣。它的复原面世,加之洛阳出土的北魏、北宋墓壁雕砖、石棺孝子故事画像,是新近出版的谢宝耿著《中国孝道精华》一书最精彩的图释。

  • 标签: 焦作金墓 孝子画像 中国 孝道 文物考古
  • 简介:山西博物院是综合性的大型博物馆,珍藏着大量的古代铜镜,在对1000多面铜镜进行整理时,发现有些铜镜的表面污迹斑斑,而且部分铜镜有粉末状铜锈的病害,特在其中选出10面进行了污物、锈蚀物的清理与分析保护。保护过程中,在尊重其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前提下,不改变特定历史环境赋予文物的特定意义,

  • 标签: 古代铜镜 宋金时期 保护 清理 美学价值 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