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范围已相当广泛。当代博物馆展览设计师正越来越多地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历史博物馆、科技馆、自然历史馆、纪念馆、遗址公园、艺术馆、水族馆、动物园以及游客中心等主题内容阐释机构的展示设计中,以营造全新的观众参观体验。

  • 标签: 多媒体技术 历史博物馆 应用 规划 现代科技 技术运用
  • 简介:张纯俭先生以其所主编之《洛阳旅游发展战略研究》相赠,并命写一篇书评之类的文章,对于张先生以书相赠深感荣幸,而对写书评文章颇感踌躇,其一,因为我对于旅游文化研究是一个门外汉,在诸多学者所写的文章书后写书评,有班门弄斧之嫌;其二,论文集之类的述评最难写,这其中既有许多学界难言之隐,也有本人水平有限,对于有的学者的文章的理解难以准确把握其意。不过,既然有张先生的美意在前,再加之这是有关全市人民向往已久的以旅游业带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大事,作为一介书生,未学也深感匹夫有责,遂不揣浅陋,就阅读是书之后的一些感想,略谈一二,这也只能算作读后感而己。

  • 标签: 《洛阳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张纯俭 中国 河南 历史文化
  • 简介:导读:当下。全国各地新建的博物馆如雨后春笋地拔地而起,外表令人赞叹。但是内部陈列大多仍是传统的套路,主题和形式大同小异。大体是本文所谓的“专家建构”。即用专家提供的框架对观众进行教育或灌输。本文论述了考古遗址展示的建构主义方法。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J。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对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本文指出。兼顾教育与自我满足、信息与理解是博物馆和遗址现场展示的理想境界。博物馆和遗产展示被公认为大众教育场所,从国际发展趋势可见,这种特殊教育场所在为观众提供“专家视角”的同时。也要鼓励培养“观众视角”。在展示中。观众能够通过对各种展示的了解,积极创造个人的体验和意义,从而形成个人的世界建构。我国博物馆陈列向来是饱受诟病的对象,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应该考虑,如何改变展览方式,在尊重专家视角的同时,也充分培养观众的视角和体验,创造新的主动学习环境,将博物馆和遗产地变成开发智慧的休闲场所。

  • 标签: 考古遗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现场 考古学 社会文化背景 意义建构
  • 简介:无形文化遗产的英文原意是口头和无形遗产(oralandintangibleheritage),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此所下的定义是"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依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其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它方式口头相传.

  • 标签: 无形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博物馆 社会特性 期望 表达形式
  • 简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首都博物馆为反映全国各民族对中华文明发展的贡献,第一次尝试从人类学的角度展示民族文化。首都博物馆以北京历史文物展览见长,受自身性质的局限,在民族文物和民族工艺品的收藏方面较为薄弱。面对此重大选题,首都博物馆借鉴2008年第29届奥运会期间跨区域进行馆际合作的成功经验,向京内外博物馆同仁发出“多彩中华”展览的合作邀请。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多元民族文化 文物展览 内容策划 民族精神 第29届奥运会
  • 简介:博物馆教育是为观众的自主学习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和强化观众的学习行为,并使观众的学习结果与博物馆教育目标相结合的过程。在现代博物馆的经营管理中,教育不仅是博物馆对社会的责任,也是首要的任务。儿童博物馆作为一有明确的观众和任务导向的特种博物馆,教育扮演的角色与功能尤显重要。要实现儿童博物馆的教育使命即通过特色的展示规划和教育活动,提供一般

  • 标签: 儿童博物馆 教育活动 学习理论 学习方法 藏品展示
  • 简介:近年来,贝尔格莱德大学建筑学院开展了一系列学生课题,目的是保护塞尔维亚丰富的罗马时期以来的考卉遗址,研究遗址的展示以及将遗址积极融入现代生活和旅游项目中的可能性。罗马军营遗址TimacumMinus的复兴项目就是其中之一,它表明学生参与解决考古遗址的展示和复兴等复杂问题是卓有成效的,

  • 标签: 考古遗址 文化景观 学生参与 贝尔格莱德 建筑学院 塞尔维亚
  • 简介:台湾海洋科技博物馆筹备处主任孙宝年在《博物馆的整体形象》论文的开端和结语中论及,在博物馆的整体关系中,不仅艺术品是展品,观众、建筑也是展示。他说,

  • 标签: 博物馆 艺术品 展品 观众 建筑
  • 简介:2004年11月12日,辽宁省博物馆经过精心打造,向社会推出了“清宫散佚书画国宝展”、“中国古代碑志展”、“清宫瓷器展”、“辽代陶瓷展”、“中国古代货币展”、“明清工艺品展”等七大展览,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开馆以来,每天参观者都不下3000人,海内外朋友纷至沓来,市民也排着“长龙”观看展览,每天闭馆的时间一延再延,场面热烈,盛况空前。回顾开馆的过程,辽博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履行“宣传展示,服务社会”的职能,围绕开馆形式如何求新、展览设计如何求精、宣传推介如何求广、服务质量如何求优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 标签: 辽宁省博物馆 新馆建设 参观数量 开馆形式
  • 简介: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32届大会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五个方面的项目: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它们都可以以实物资料或数字化的方式入藏博物馆,尤其是其中的实物资料。很多都是文物或最终是以文物的身份入藏博物馆的。由于博物馆特殊的保管和展示条件,入藏博物馆从某种意义来讲,可以说是实物资料的最好归宿。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物资料 入藏 农民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日照
  • 简介:遗址博物馆作为现代人类与古代遗址之间的沟通媒介,为我们了解历史文化提供了最形象的教材。如何全面、真实地展示和保护遗址的历史文化信息,协调现代建筑和古代遗址间的平衡关系,协调博物馆专业化保护与观众普及化欣赏的平衡关系,从而更好地为遗址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无疑是当前遗址博物馆建设规划和展示设计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昙石山遗址博物馆作为福建省首个考古遗址类专题博物馆,在其规划建设过程中,整体以"补山"为理念,在做好遗址本体保护工作的同时,通过场馆展示、标识展示和局部复原展示等全面真实地展示遗址价值,是对我国遗址博物馆建设和发展的一次有益探索与尝试。

  • 标签: 遗址博物馆 建设理念 展示特点 福建昙石山遗址博物馆
  • 简介:本文以传播学理论为视角,以当前社会文化发展方针为指针,结合湖北省博物馆的实践案例,对博物馆如何进行传统文化创新的现状进描述、对创新方法与实践路径进行梳理。

  • 标签: 博物馆 传统文化创新 实践
  • 简介:自1995年至今,我国每年举办一次国际钱币(邮票钱币)博览会(除2003年因“非典”影响外),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6届。为培育国内钱币市场,促进世界钱币文化交流,在历届博览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通常都会发行一枚纪念银币。

  • 标签: 钱币市场 纪念银币 博览会 邮票 国际 世界
  • 简介:为筛选适合木质文物使用的防霉防腐剂,对ML-208、咪鲜胺、戊唑醇、MV+OP-104种防霉防腐剂进行了抗流失性和抑菌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4种药剂表现出不同的抗流失性,其抗流失性顺序为ML-208〉咪鲜胺〉戊唑醇〉MV+OP-10;MV+OP-10的抗流失性虽较差,但雨水冲刷后仍具有较好的防霉效果;ML-208的抗流失性虽较强,但对霉菌的抗菌效果较差。

  • 标签: 防霉防腐剂 MV+OP-10 ML-208 戊唑醇 咪鲜胺 抗流失
  • 简介:晋侯墓群出土文物精华展(以下简称“晋侯展”)是上海博物馆2002年4月30至7月30日期间举办的展览。从展览的准备阶段到展览闭幕,上海《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各类报纸刊物先后刊登有关信息、介绍性及研究性文章50余篇,广播、电视等媒体的报道亦不下几十次。晋侯展期间的各类报道对于吸引观众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为建立定量分析的数据,

  • 标签: 晋朝 侯爵 陵墓群 出土文物 文物展览 宣传效果
  • 简介:博物馆除了为观众提供观光的机会和提供教学用具之外,从总体而言,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可以使观众重建对自己的理解与学习能力的自信心。它可以使人们了解过去的事情的发生根源,来龙去脉。它可以帮助观众认识到人类和人类的行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 标签: 博物馆功能 评价方法 学习能力 观众 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