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6 个结果
  • 简介:三、宋徽宗。(1)(僧慧持写真颂三首):“七百年来老古锥,定中消息许谁知。争如只履西归去,生死徒劳木作皮。”“藏山於泽亦藏身,天下无藏道可亲。寄语庄周休拟议,树中不是负趋人。”“有情身不是无情,彼此人人定裹身。会得菩提本无树,不须辛苦是卢能。”(《释氏资监》卷十)

  • 标签: 《全宋诗》 宋徽宗 宋高宗 中国 文学研究
  • 简介:佛教自七世纪初传入吐蕃,历经吐蕃八代赞普扶持,已具有相当规模。至达磨继任赞普之后,开始了空前的灭法活动,致使佛教在西藏灭绝长达数百年。公元842年,达磨因灭法活动,被僧人贝吉多吉刺杀。王子云丹与奥松为争夺王位发生内战,“嗢末”军的起义将形势进一步恶化,统一的吐蕃政权顿时

  • 标签: 古格王国 佛教 孜德王时期 绛曲沃时期 耶协沃时期
  • 简介:有巢氏和燧人氏既是华夏上古传说史源头先民,又是华夏族始祖,他们生活在距今7800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时期。他们活动的地区,大体在今陇山之西甘肃省的北起庄浪、静宁,中包秦安、张家川、清水、天水、秦州区,南至西和与礼县等地。他们先是巢居、群居,吃植物性食物,继而发明火,吃熟食、吃植物性食物与肉类食物,存在乱婚现象。中原及其以北、以东、以南地区有关华夏先民的传说,是古代从西北高原传过去的。

  • 标签: 华夏 上古传说史源头 古代神话
  • 简介:在《红楼梦》的早期抄本中,己卯、庚辰两本中的第17、18回前有一条总批说:

  • 标签: 贾宝玉 《红楼梦》 抄本
  • 简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如何让孩子尽可能多识字,高效识字呢?小学低年段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和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

  • 标签: 识字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具体形象思维 教学手段 形象直观 教学方法
  • 简介:北魏前期实行五等爵制度。在五等爵中,王爵为最高等级的爵位。当时国家封授王,实行虚封制,即受封王并不领有食邑。可是,北魏国家对一些王的虚封地,仍可能实行改封。这种做法,是与提高或降低王的地位相联系的。对于继承王爵位的始藩王虚封地的改封,则是他们地位低于始封王的一种表现。

  • 标签: 北魏前期 诸王 虚封地 改封
  • 简介:近些年来,东迁九姓胡研究呈现某些新的动向,一方面注重向从深挖掘该群体发展演变的某些环节。由此关於其在中原地区的漠化问题,已有不少的学衍成果问世①。而其突厥化问题亦被重提,并延展出“内亚化”等新概念②。

  • 标签: 朝鲜半岛 群体 发展演变 中原地区 九姓胡
  • 简介:本文主要探讨《墨经》的作者、版本问题及其文化史意义。《墨经》的作者应为宋人晁季一(字贯之)而非晁说之。《墨经》的写作相对于宋代晁氏“大家之风流”可谓别开生面。楝亭藏本扬州诗局重刊本《墨经》为活字版,系曹寅奉康熙御旨刊行《全唐诗》时的副产品。以楝亭藏本扬州诗局重刊本《墨经》与四库全书本《墨经》对校,兼参《津逮秘书》、《夷门广牍》、《学津讨原》本进行比勘发现,本都存在一些错误。四库全书文渊阁写本《墨经》校对不够精审,存在漏抄的较大疏失。两江总督采进本与楝亭家藏本没有直接关系。

  • 标签: 《墨经》 作者 版本 校勘
  • 简介:大明宫是唐朝“三大内”之一,先后有17位皇帝在此朝寝,不仅建筑风格雄浑壮丽,宫门、宫殿等建筑的命名也含义深远,与传统文化深深契合,值得探究。本文试图对大明宫外宫墙的诸多宫门名称进行解读,以期挖掘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 标签: 大明宫 宫门 传统文化
  • 简介:本文指出在清崇德、顺治年间厄鲁特部与清朝保持了友好的通使贸易关系,没有受到清朝与喀尔喀关系恶化的影响。清世祖曾试图分化喀尔喀和厄鲁特两部的军事同盟关系,但是没有成功。

  • 标签: 清朝初期 军事同盟关系 贸易关系 顺治年间 喀尔喀
  • 简介:《全唐诗》所辑许浑诗,除有五十八首与杜牧重出外,与他人重出者亦有多篇。其中与刘德仁重出《过鲍溶宅有感》诗亦见于杜牧名下,笔者在拙作《许浑与杜牧重出诗考》一文中已作甄辨~①,而许浑与杜牧以外诗人重出诗似乎尚少有人论及。笔者现只就自己读唐诗所见,将这些诗列出,并对可甄辨者予以甄辨。所列或有遗漏,笔者无力甄辨者他人或可甄辨,乞能给予教示焉。

  • 标签: 许浑 刘德仁 鲍溶 《全唐诗》 诗考 赵嘏
  • 简介:佑学术”不仅体现了北宋蜀学、洛学、朔学三大学派的某些相同的经学思想,而且辐射到了文学、史学、制度等多个文化层面,是佑党人用来排斥“荆公新学”、废弃熙丰新法的理论依托。绍圣以后,“佑学术”遭致严厉禁锢,也成了“绍述”新党排斥政敌的一个专门术语。南宋士大夫在反思北宋覆亡的历史过程中,却以一种过於偏执的认同,以及简单的二分法和柔性叙事的手段,展开了以“佑学术”为判断标准的历史叙事:并将“佑学术”视为宋代进入“后三代”的重要标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实,从“佑学术”的形成与被禁,到“佑叙事”的展开,均与朋党之争息息相关,典型地体现了宋代士大夫优劣杂陈、得失参半的政治文化性格。

  • 标签: 元佑学术 元佑叙事 朋党之争 政治文化性格
  • 简介:新教育实验倡导的'营造书香校园',非常明确地指出:'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人类的智慧和文明,只有书籍可以保存,精神的提升和传承必须强化阅读。'因此素质教育,不妨从书开始,通过阅读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实施有效德育。

  • 标签:
  • 简介:与日月同光、地天齐寿的昆仑山,究为何地、究为何山,历来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固然自然地理的昆仑山不能等同于神话昆仑山,但也不能说二者之间毫无连带。所以,如何比较科学地诠释神话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阐释的"度",是一个严谨的研究者

  • 标签: 别论研究 山由来 昆仑山
  • 简介:诸葛亮“西和戎、南抚夷越”质疑龚鹏九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建议刘备跨有荆益,联吴伐魏,以成鼎足之势,诚为高瞻远瞩,明见万里。惟于“西和戎,南抚夷越”方面,似无具体行动,恐当时本无此言,为修史者溢美之辞。今试以史证之。一、入川前,诸葛亮并无“西和...

  • 标签: 诸葛亮 三国志 刘备 诸葛亮治蜀 恩荣并济 汉中
  • 简介:考古学是根据实物史料研究人类历史的学科,训诂学是面对传世文献的一门综合性研究学科。本文从考古和训诂两方面结合实例阐述了出土文物和训诂之间互为补充,互为验证,互为依存的关系。从而证明了充分利用出土文献来检验历代训诂工作的正误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以及掌握训诂学专业知识对考古工作者的重要性。

  • 标签: 训诂学 出土文物 考古
  • 简介:续志与前志的衔接,是从收集、整理资料到编写志稿过程中涉及到的重要问题.本文就续修的初步理论与实践,提出衔接的基本方法,即:选择重记法,篇章综述法,略记简介法,前延渗透法,数据比照法.

  • 标签: 县志 续志 续修 资料 阳朔县 简介
  • 简介:自戴建国先生於1999年发表《天一合藏明钞本(官品令)考》一文,向学界宣布久已佚失的、囊括行用之宋令与不行之唐令的北宋天圣七年(1029)“奏上”的《天圣令》残本十卷现藏於浙江宁波天一阁以来,学界对於唐令的关注热情持续上升。

  • 标签: 赋役 《天圣令》 天一阁 北宋
  • 简介:明代除了正规的十三朝实录外,还有睿宗、崇祯及南明朝实录的修纂。前者已多为人关注,后者则少有人论及。然而,后者虽不是正式的明代实录,但在明代史学史上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明朝非正式实录修纂情况的考述,可以弥补《明实录》研究之缺

  • 标签: 明实录 修纂 考述